2.3 响度和音色导学案 2025-2026学年物理沪粤版八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3 响度和音色导学案 2025-2026学年物理沪粤版八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导学案
2.3响度和音色
导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响度、音色;
2.知道响度与振幅、距离的关系,了解响度的单位——分贝(dB);
3.了解不同响度和不同音色的声音在波形上的差异;
4.经历用实验探究响度与振幅关系的过程,培养实验创新和动手操作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响度和音色是乐音的基本特性。
难点:区分响度与音调,以及对音色的认识。
导学过程
【自主学习】
活动一 探究影响声音强弱的因素
1.请同学发声“啊”,并用手触摸咽喉部位,要求两次发出的声音大小不同,感受喉结处的振动有什么不同?
2.将尺的一端伸出桌面,用手拨动使其上下振动发出声音.如图所示,保持尺伸出桌面的长度 ,改变用力的大小,倾听并辨别尺振动时发出的声音有什么变化?
归纳总结:(1)声音的强弱(或大小)叫 。
(2)响度与声源振动的 有关。
(3)班级前排同学听到老师的声音比最后排同学大,你认为响度还与什么有关?
活动二 用波形比较振幅
3.用较小的力敲击甲图中的音叉,振幅 ,响度 ;用较大的力敲击图乙中相同的音叉,振幅 ,响度 。
4.在声学上,人们通常用 作为单位来计量声音的强弱,符号是 。把人耳能听见的最弱声音的强度定为 ,这是听觉的下限。
5.通常情况下,人对响度的感知还与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离声源越 ,声音越 ,声音的响度也就越 。
活动三 辨别由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
1.游戏 听听我是谁? 一位同学发声,另一位同学猜猜他(她)是谁?
2.听一段音乐,说一说是由哪些乐器演奏的?
3.思考:我们凭声音的什么特征辨别出熟人的声音?凭什么辨别出乐器?
4.乐音是由声源如何产生的?乐音由哪三个特征?
5.不同的声源,为什么音色不同?
归纳总结
1、不同的乐器,即使它们发出的声音的响度和音调都相同,凭听觉我们也可以把它们区分开来。几个人说话时,即使未看到人,我们也可以分辩出熟人的声音。这是为什么呢?原来,这与声音的另一个特性-----_____ 有关
2、不同的声源,由于它们的____、____不同,因此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不同,人对声音的感觉就不一样。借助仪器可以观察到音色不同的声音,其图像是不同的,如课本图2-3-5所示。
3、人们常将_____、_____和_____称为声音的三个主要特征。
【合作探究】
1.(2024 秦淮区一模)2023年4月,第二届中国文旅博览会期间举行了多场音乐会,观众在多彩的音符中感受到中国音乐艺术的魅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笛、箫、二胡、琵琶演奏时,都是由空气柱振动发声的
B.唢呐独奏时,越用力吹,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
C.观众通过响度分辨出乐器的种类
D.音乐声是通过空气传播到现场观众耳中的
2.(2024 安庆一模)战国时期的韩非子在《外储说左下》中有“大弦小声,小弦大声”的记载,大弦是指粗而长的弦,小弦是指细而短的弦,那么“大声”、“小声”是指声音的    (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
3.(2023秋 彰武县期中)在“探究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时,小丽利用音叉、乒乓球,小锤以及听诊器做了以下探究活动,请你帮她完成相关内容:
(1)使音叉发出不同响度的声音时,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是不同的,说明响度与    有关;实验中乒乓球的作用是    此实验用到的方法是    。
(2)用大小相等的力敲击音叉,同时听着逐步远离音叉,逐步感受音叉声音的响度变化,直到听不到音叉的声音为止,实验中用大小相等的力敲击音叉的目的是    。此现象说明听到的响度与    有关,离音叉越远,听到音叉声音的响度越小。
(3)使用听诊器和不使用听诊器在同样远近听心脏跳动,声音的响度不同,主要是因为    。
当堂检测
1.(2024 武进区校级一模)智能语音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生活。小华家安装了某品牌声控窗帘,只要有人包括来家对着它说:“你好!小乐。请开梦幻帘。”窗帘就会自动打开。该声控窗帘识别指令依据的是(  )
A.仅音色
B.仅音调
C.仅响度
D.前面三个选项均不正确
2.(2024 黑龙江一模)古筝是第一件走向世界的中国民族乐器,很多人以演奏古筝作为修身怡情、培养气质的重要方式。下列有关古筝表演时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按住同一琴弦的不同位置,用相同的力拨动该琴弦可改变声音的音色
B.按住同一琴弦的不同位置,用相同的力拨动该琴弦可改变声音的响度
C.按住同一琴弦的相同位置,用不同的力拨动该琴弦,可改变声音的响度
D.按住同一琴弦的相同位置,用不同的力拨动该琴弦,可改变声音的音调
3.(2024 淄博一模)如图,是古代的青铜器“鱼洗”。盆的两侧铸有铜耳,盆中注入水后,用手快速有节奏地摩擦盆边两耳时,会发出“嗡嗡”声,同时盆内水波荡漾或进溅水珠。众多“鱼洗”齐鸣,可汇成千军万马之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鱼洗”发出的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B.“鱼洗”发出声音,是由于手的振动产生的
C.盆内水波荡漾,说明发声的“鱼洗”在振动
D.众多“鱼洗”齐鸣时犹如千军万马奔腾,是指声音响度增加
4.(2024 滨州模拟)关于如图所示的有关声现象的四个实验,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鼓面,纸屑跳动的幅度不同,说明音调与频率有关
B.乙:小丽通过“土电话”能听到小刚的声音,说明气体可以传声
C.丙:用力吹细管,并将它不断剪短,听声音的变化情况,可以探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D.丁:使钢尺伸出桌面不同长度,用大小相同的力拨动,可以探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5.(2024 于洪区模拟)琴和瑟都是我国的传统乐器,琴亦称“七弦琴”、通称“古琴”。瑟,中国传统拨弦乐器,形状似琴,有25根弦,弦的粗细不同。通过弹拨琴和瑟的弦,使之发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正在发声的琴弦,没有振动
B.琴和瑟发出的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琴和瑟发出的声音响度相同时,它们的音调一定相同
D.人们依据音色的不同,能区分出琴和瑟的声音
6.(2024 庐江县模拟)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AI助手已经应用在生活中的很多领域。我们给AI助手发送的语音指令是通过空气传播到AI助手的,它能识别出主人的声音,是因为不同人发出声音的    不同。
7.(2024 庆阳一模)如图所示,在2024庆阳少儿春节联欢晚会——《盛世中华》节目表演中,同学们的声音是通过    传到现场观众耳中的;同学们别在衣领上的麦克风的作用是改变声音的    (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
8.(2024春 鼓楼区校级期中)如图为我国民族吹管乐器——唢呐,用它吹奏名曲《百鸟朝凤》时,模仿的多种鸟儿叫声悦耳动听,让人仿佛置身于百鸟争鸣的森林之中,唢呐模仿鸟儿叫声,主要是模仿鸟儿声音的    ;吹奏时按压不同位置的气孔,主要改变声音的    。
9.(2023秋 惠城区期末)如图1所示的是手机工具箱中的一款工具,可用来呈现声音的    。如图2甲、乙、丙、丁所示是几种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显示的波形,则甲、乙两种声音的    不同,甲、丁两种声音的    不同(以上三空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
10.(2023秋 新城区校级期末)编钟是我国出土的春秋战国时代的乐器,声音悦耳动听。现有四个编钟,如图1所示,其中有一编钟上有一隐形的裂痕,为了查找出这口编钟,用锤子分别敲击它们,将所产生的声波输入示波器中,图2四幅图为示波器中显示的对应的波形图,则敲    编钟用力最大,   编钟有裂痕。人们利用软件对正常录制的编钟音频处理后,再以3倍的速度快速播放,此时声波的频率也为正常声音的3倍,则处理后声音的    改变,传播速度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1.(2023秋 黔东南州期中)小明用如图实验装置探究了有关“声音的特性”实验。
(1)拨动塑料尺,观察到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部分在振动,同时听到塑料尺拍打桌面发出的声音,这是由于小明采用了图    (选填“甲”或“乙”)所示的实验操作方法。
(2)规范实验操作后,将塑料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为了探究声音的响度与振幅之间的关系,应保持    不变,改变拨动塑料尺的力度,发现用力越大振动的幅度越大,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
(3)改变塑料尺伸出桌边的长度,用相同的力拨动塑料尺,通过听振动发出的声音,发现塑料尺的音调发生变化,本次实验为了探究    。
(4)拨塑料尺的力不变,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在塑料尺伸出桌面的一端开一个小孔,开孔前后两次发声的波形图像如图丙所示。可见物体结构的不同会导致发出声音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改变。
12.(2023秋 黄浦区期中)小南同学用示波器、钢锯条和台钳研究声音的特征。他将钢锯条的下端夹紧在台钳上,并把声音接收器固定在适当位置。用手扳动一下钢锯条的上端,使钢锯条振动发声。他共进行了两次实验,如图(a)和(b)所示,其中图(a)钢锯条振动发出的响度较大;同时利用声音接收器将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显示相对应的波形图如甲、乙所示,说明声音的响度大小与发声体的    有关,并根据现象可以得出:   。若某次实验中,钢锯条振动时,声波随时间变化的波形图如图(c)所示,则由图可知,响度    ,音调    (最后两空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参考答案及解析
【自主学习】
1.声音大时感觉喉结处振动比声音小时强
2.拨动钢尺的力度越大,钢尺振动的幅度越大,声音听起来越大
归纳总结:(1)响度(2)振幅(3)距离声源的远近
3.小 小 大 大
4.分贝 dB 0 dB
5.远 分散 小
归纳总结
1.音色
2.材料 结构
3.音调 响度 音色
合作探究
1.【解析】A、笛、箫演奏时,是由空气柱振动发声的,二胡、琵琶是由弦振动发声的,故A错误;
B、唢呐独奏时,越用力吹,振幅越大,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故B错误;
C、观众通过音色分辨出乐器的种类,故C错误;
D、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音乐是通过空气传播到现场观众耳中的,故D正确。
【答案】D。
2.【解析】声音的特征有音调(声音的高低)、响度(声音的大小或强弱)、音色(发声体本身决定的特征);题目中的“小声”和“大声”都是指声音大小(即强弱),也就是声音的特征之一响度。
【答案】响度。
3.【解析】(1)使音叉发出不同强弱的声音时,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是不同的,说明响度与振幅有关;该实验中,采用了转换的方法,即将音叉的振动转化成了乒乓球的振动,故乒乓球的作用是:将音叉振动的幅度放大,方便实验观察,运用了转换法。
(2)在探索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时,实验中用大小相等的力敲击音叉的目的是控制音叉的振动幅度相同,逐步感受音叉声音的响度变化,离音叉越近听到音叉声音的响度越大,离音叉越远听到音叉声音的响度越小,说明使音叉发出相同响度的声音时,距离不同,听到声音的响度不同,即响度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3)使用听诊器和不用听诊器在同样远近听心脏跳动,声音的响度不同,主要是因为听诊器减少了声音的分散。
【答案】(1)振幅;将音叉振动的幅度放大,方便实验观察;转换法;(2)控制音叉的振动幅度相同;距发声体的远近;(3)听诊器减少了声音的分散。
当堂检测参考答案
1.【解析】智能语音技术是利用声音来传递信息的,只要是人声都可以控制对应的设备,与音色、音调和响度没有关系,故D正确,ABC错误。
【答案】D。
2.【解析】AB、按住同一琴弦的不同位置,用相同的力拨动该琴弦,改变琴弦振动的频率,可以改变声音的音调,故AB错误;
CD、按住同一琴弦的相同位置,用不同的力拨动该琴弦,改变琴弦振动的幅度,改变声音的响度,故C正确,D错误。
【答案】C。
3.【解析】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所以“鱼洗”发出的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A正确;
B、“鱼洗”发出声音,是由于“鱼洗”的振动产生的,故B错误;
C、盆内水波荡漾,说明发声的“鱼洗”在振动,故C正确;
D、众多“鱼洗”齐鸣时犹如千军万马奔腾,是指声音响度大,故D正确。
【答案】B。
4.【解析】A、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鼓面,纸屑跳动的幅度不同,说明鼓面的振幅不同,声音的响度不同,故A错误;
B、小丽通过“土电话”能听到小刚的声音,说明固体可以传声,故B错误;
C、用力吹细管,并将它不断剪短,声音的频率会发生变化,所听到声音的音调会变化,可以探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故C错误;
D、用相同大小的力拨动伸出长度不同的钢尺,则钢尺振动的频率不同,探究的是音调与频率的关系,故D正确。
【答案】D。
5.【解析】A、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因此正在发声的琴弦一定在振动,故A错误;
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故B错误;
C、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与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与物体的振动幅度有关,因此两者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故C错误;
D、不同物体发声的音色是不同的,人们能区分出琴和瑟的声音,是因为它们的音色不同,故D正确。
【答案】D。
6.【解析】音色是声音的特色,与发声体的材料不同有关;
【答案】音色。
7.【解析】(1)同学们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到现场观众的耳中;
(2)麦克风的作用是改变声音的集中程度,使声音向特定方向传播,增加了声音的响度。
【答案】空气;响度。
8.【解析】一般利用音色来区分和辨别发声体,唢呐模仿鸟儿叫声,主要是模仿鸟儿声音的音色;
吹奏时按压不同位置的气孔,主要改变声音的空气柱振动的频率不同,音调不同。
【答案】音色;音调。
9.【解析】由图可知,显示的是40dB,dB是响度的单位,所以用来呈现声音的响度大小;
由图可知,甲、丁两种声音的声波的密集程度相同,频率相同,音调相同,偏离平衡位置的幅度不相同,说明振幅不相同,响度不相同,同时波形特点相同,音色相同;甲、乙两种声音的波形不同,音色不同。
【答案】响度;音色;响度。
10.【解析】(1)从波形图中可以看出,振幅最大的是丙编钟,因此敲丙编钟用力最大;
当编钟上有一隐形的裂痕时,其音色会与其他编钟不同,其波形图也会有所不同;
结合上面的波形图可知,乙编钟的波形图在形状上不同于其他编钟,因此乙编钟有裂痕;
(2)播放速度变为原来的3倍时,播出声波的频率变为原来3倍,所以处理后声音的音调比正常声音的音调高;
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与声音的频率无关,所以处理后声音的传播速度不变。
【答案】丙;乙;音调;不变。
11.【解析】(1)此实验应该收集塑料尺的振动响度与音调,其他声音会干扰实验结果,故应使直尺紧贴桌面,故小明选用乙图实验;
(2)要探究声音的响度与振幅之间的关系,应保持塑料尺伸出桌边的长度不变;
(3)改变塑料尺伸出桌边的长度,用相同的力拨动塑料尺,发现塑料尺的音调发生变化,本次实验用来探究音调与物体振动频率的关系;
(4)在塑料尺伸出桌面的一端开一个小孔,观察波形图可知,物体结构的不同,会导致发出声音的音色改变。
【答案】(1)乙;(2)塑料尺伸出桌边的长度;(3)音调;音调与物体振动频率的关系;(4)音色。
12.【解析】图(a)钢锯条振动幅度较大,发出的响度较大,图(b)中钢锯条振动幅度较小,发出的响度较小,说明说明声音的响度大小与发声体的振幅有关;距离发声体远近相同,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若某次实验中,钢锯条振动时,声波随时间变化的波形图如图(c)所示,说明振幅较小,响度减小,音调不变。
【答案】振幅;(距离发声体远近相同)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变小;不变。
我的收获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