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3.6 凸透镜成像规律第1课时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导学目标1.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2.通过实验探究,得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重点难点重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探究过程。难点:通过实验探究,得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导学过程【自主学习】活动一:为了研究凸透镜成各种不同的像时,有什么规律,我们需要了解几个知识点:物距(u): ;像距(v): ;下图中物距是指 段,像距是指 段。实像:能在 上呈现的像,它是由实际光线 而成的。虚像: 呈现在光屏上的像,只能用眼睛观察到。活动二:设计出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方案。.探究活动:实验名称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器材 焦距为________cm的凸透镜、带刻度尺的光具座、蜡烛,光屏注 意 点 烛焰中心、凸透镜中心、光屏中心在_____________ 上 实验时要移动光屏找到最清晰的像1、调整烛焰、光屏,当出现倒立、放大(缩小像时)记录数据于下表像的性质 实验序号 物距u/cm 像距v/cm倒立、缩小的像 12倒立、放大的像 12讨论:成倒立、缩小的像时物距与焦距(两倍焦距)有什么关系?像距与焦距(两倍焦距)又有什么关系?成倒立、放大的像时物距与焦距(两倍焦距)有什么关系?像距与焦距(两倍焦距)又有什么关系?2、凸透镜能否成倒立、等大实像?什么时候成?调整烛焰、光屏,当出现倒立、等大实像记录数据于下表实验序号 物距u/cm 像距v/cm1结论:3、凸透镜什么时候成正立放大的像?调节蜡烛到透镜的距离,使物距小于焦距,调节光屏,光屏上能否找到像? 移走光屏,从光屏一侧透过凸透镜观察,你看到什么?记录下物距。实验次数 物距u/cm124、学生和老师共同归纳总结出凸透镜成像规律,见下表。【实验数据】物距与焦距的关系 物距u/cm 像 的 性 质 像距v/cm 像距与焦距的关系虚 实 大 小 正 倒U>2f2f>u>fUU=2f【得出结论】分析上表的记录,找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当物距___________焦距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当物距___________焦距时,凸透镜成倒立、等大的实像。(3)当物距__________焦距时,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4)当物距__________焦距时,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_______像。活动三、同学们继续针对验证实验进行交流,实验中还发现了什么新的问题?凸透镜成实像与虚像的分界点在哪儿?凸透镜成放大像与缩小像的分界点在哪儿?什么情况下,像与物在凸透镜两侧?什么情况下像与物在凸透镜同侧?当凸透镜成实像时,随着物距的减小,像距是怎样变化的?像距与焦距间有什么关系?(5)在实验过程中,蜡烛由于燃烧会逐渐变短,则蜡烛成的像在光屏上的位置将会 。(选填:“操持不变”、“逐渐上移”、“逐渐下移”。)(6)小明和小刚在实验过程中突发奇想:“假如用手将凸透镜遮挡一半,还会成完整像吗?”小明:“不能成完整的像,因为透镜被手挡住了一半。”小刚:“能成完整的像,但是像的亮度将变暗一些。”请你仔细分析一下,你支持 的观点,理由是________(7)如果实验过程中,有一只飞蛾落在凸透镜上,蜡烛能成完整像吗?光屏是否会出现飞蛾的像?为什么?(8)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增大,像距变小,像也变小【合作探究】1.(2023 资阳)小明同学找来一个薄壁圆柱形玻璃杯,并将画有箭头的白纸靠在玻璃杯后,观察结果如图甲所示。向杯中加水,使得水面高过箭头位置,透过玻璃杯观察纸上的“箭头”;将白纸逐渐远离杯子的过程中,依次观察到情景可( )A.丁、乙、丙 B.乙、丙、丁 C.丙、丁、乙 D.丁、丙、乙2.(2023 齐齐哈尔)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已知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烛焰在如图所示位置所成像的特点与照相机成像特点相同B.将蜡烛向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向右移动光屏可得到烛焰所成清晰的像C.将蜡烛移动到光具座42cm刻度线处,烛焰所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D.将蜡烛移动到光具座30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至适当位置,光屏上可得到等大的像3.(2023 广东)小明在学习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后,继续深入探究。选用表中某一规格的凸透镜做实验,调整好器材后如1图甲所示,此时烛焰在光屏上成放大的像。凸透镜编号 焦距/cm 直径/cm① 5 3.5② 5 4.5③ 10 4.5④ 15 4.5(1)光屏上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 。(2)一段时间后,小明发现烛焰的像如1图乙所示,此时将蜡烛向 调节可以使烛焰的像移到光屏中央。(3)小明选的凸透镜焦距为 cm。(4)小明将蜡烛换成F字光源,调整了光源和光屏的位置,在光屏上仍可观察到清晰的像,如2图所示,则小明看到的像应是 (选填字母)。(5)小明认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还可能与凸透镜的直径有关。若要验证其猜想,则可在表中选取编号为 两个凸透镜进行实验验证。当堂检测1.(2023 包头)物理课上,同学们用凸透镜观察周围的物体,透过凸透镜不能看到的像是( )A.正立放大的像 B.正立缩小的像C.倒立放大的像 D.倒立缩小的像2.(2023 益阳)点燃蜡烛,烛焰通过焦距为20cm的凸透镜甲成缩小的像。现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乙替代透镜甲,且保持烛焰和透镜的位置不变,烛焰通过凸透镜乙所成的像是( )A.缩小的实像 B.放大的虚像C.倒立的虚像 D.正立的实像3.(2023 西藏)中国航天员王亚平在离地球表面约400km的“天宫”空间站上通过天地连线,给同学们展示了一堂精彩的科学课。如图为王亚平老师做“水球”实验时的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球”相当于凸透镜B.“水球”对透过它的光有发散作用C.王亚平远离“水球”时,她的像会变大D.图中通过“水球”看到王亚平的像是虚像4.(2023 扬州)如图1,在装有水的杯子里,小红将一支铅笔分别紧贴杯壁内、外竖直放置,两次都观察到铅笔放大的像,俯视图如图2、图3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2中铅笔向前移,像一直变小B.图2中铅笔向前移,像先变小后变大C.图3中铅笔向后移,像一直变大D.图3中铅笔向后移,像先变小后变大5.(2023 上海)放大镜是生活中常见的凸透镜,结合图示以及下表中的数据回答问题。实验序号 ① ② ③物距(cm) 2.40 3.05 3.50像距(cm) 4.60 7.85 11.70①根据上表中凸透镜成虚像时的数据,可得物距和像距的变化关系为凸透镜成虚像时, 。②若要使放大镜中所成的像变大,放大镜到物体的距离应 一些(选填“远”或“近”)。③物理课本在物距L1时成放大正立的像,在物距L2时成倒立缩小的像,请比较L1、L2的大小关系并说明理由: 。6.(2023 黑龙江)某学习小组用图甲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通过实验,绘制了像距v随物距u变化图像如图乙所示,此凸透镜的焦距是 cm。当蜡烛放在如图甲所示位置时,调节光屏位置,直到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若此时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靠近凸透镜处放一个近视眼镜,若想在光屏上还能得到清晰的像,应该将光屏向 (选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7.(2024 越秀区一模)如图所示,a、b是由点光源S发出的两条光线经过凸透镜后的折射光线,该凸透镜的焦距f=10cm。请判断:(1)S经凸透镜成的像相对于S是 的像(选填以下对应的字母);A.放大B.缩小C.等大D.正立E.倒立(2)S离凸透镜的距离为u,则u 10cm(选填“大于”或“等于”或“小于”)。8.(2024春 雨花区校级月考)小伟让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几束光射向凸透镜,观察到光通过透镜后会聚在光屏的点F上(如图甲),这个点离凸透镜光心的距离为10.0cm。小伟在图乙所示的实验装置中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他把这个凸透镜固定在零刻度线的位置不动,蜡烛放在如图乙所示的位置,移动光屏可得到一个清晰倒立、 的实像,他把蜡烛沿主光轴向左移动一段距离后,应把光屏向 移动,光屏上才会再次出现一个清晰的像。9.(2023 大庆)某实验小组进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操作如下:(1)实验前,调整烛焰和光屏的中心与凸透镜的光心在同一高度。(2)正确测出凸透镜的焦距f,当物距u<f时,烛焰成正立放大虚像;当u=f时, (填“能”或“不能”)观察到烛焰的像;当u>f时,烛焰成 (填“正立实像”、“正立虚像”、“倒立实像”或“倒立虚像”)。同学们分析得出:像的虚实由 大小关系决定。(3)当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处于图甲所示位置时,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此时光屏上所成像的特点与 (填“照相机”、“放大镜”或“投影仪”)原理相同。(4)若仅将图甲中凸透镜换成焦距相同直径较小的凸透镜,光屏上所成的像与原来相比 (填“变小”、“变暗”或“变不完整”)了。(5)若仅将图甲中凸透镜换成直径大小相同、焦距稍小的凸透镜,则需将光屏 (填“向左”或“向右”)移动才能成清晰的像。(6)如图乙所示,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保持光屏位置不变,让蜡烛和凸透镜分别以4cm/s和2cm/s的速度,同时沿光具座匀速向左运动,经过2.5s,光屏上成清晰 (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像。参考答案及解析【自主学习】活动一:为了研究凸透镜成各种不同的像时,有什么规律,我们需要了解几个知识点:(1)物体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2)像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3)AB BC不能活动二:设计出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方案。实验名称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器材 10注 意 点 同一高度1、讨论:u>2f;ff2f;2、实验序号 物距u/cm 像距v/cm1 20 20结论:u=2f时,凸透镜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此时v=2f。3、u4、学生和老师共同归纳总结出凸透镜成像规律,见下表。【实验数据】物距与焦距的关系 物距u/cm 像 的 性 质 像距v/cm 像距与焦距的关系虚 实 大 小 正 倒U>2f 2f>v>fU=2f v=2f2f>u>f v>2fU【得出结论】分析上表的记录,找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大于二倍(2)等于二倍(3)大于一倍小于二倍(4)小于一倍活动三、同学们继续针对验证实验进行交流,实验中还发现了什么新的问题?(1)一倍焦距(2)二倍焦距(3)成实像时;成虚像时;(4)物距减小像距变大;像距始终大于一倍焦距;(5)逐渐上移(6)小刚,因为遮挡掉凸透镜的一半后,剩下的一半仍然是一个焦距不变的凸透镜,所以不影响成像,但是因为只有一半光线能通过凸透镜成像,所以像会变暗。(7)能,不能,因为飞蛾的物距小于一倍焦距,只能成虚像,不会呈现在光屏上。【合作探究】1.【解析】圆柱形玻璃杯中注入水相当于凸透镜,将白纸逐渐远离杯子的过程中,开始靠近玻璃杯,位于1倍焦距以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箭头方向不变,左右变长,是丁图,接着移动到1倍焦距到2倍焦距之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左右方向改变,左右变长,是丙图,移动到2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左右变短,方向改变,故是乙图,正确的顺序是丁、丙、乙。【答案】D。2.【解析】A、由图可知,此时物距u=15cm,由凸透镜焦距可知f<u<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投影仪及幻灯机是利用此原理制成的,故A错误;B、将蜡烛向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此时物距增大,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远像近像变小,所以向左移动光屏可得到烛焰所成清晰的像,故B错误;C、将蜡烛移动到光具座42cm刻度线处,此时u=8cm<f,烛焰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C错误;D、将蜡烛移动到光具座30cm刻度线处,此时u=20cm=2f,可在光屏上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故D正确。【答案】D。3.【解析】(1)实像可以用光屏承接,故光屏上的像是实像;(2)一段时间后,小明发现烛焰的像如1图乙所示,此时烛焰的像成在光屏的上方,根据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可知,此时应将蜡烛向上调节可以使烛焰的像移到光屏中央;(3)由如1图甲可知,u<v,且成实像,说明2f>u=15cm>f,v=30cm>2f,即15cm>f>7.5cm,由表中数据可知,小明选的凸透镜焦距为10cm;(4)小明将蜡烛换成F字光源,调整了光源和光屏的位置,在光屏上仍可观察到清晰的像,如2图所示,此时物距大于像距,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大于像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小明看到的像应是D;(5)小明认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还可能与凸透镜的直径有关,根据控制变量法可知,小明选取的凸透镜焦距应相同,凸透镜的直径不同,由表中数据可知,若要验证其猜想,可在表中选取编号为①②两个凸透镜进行实验验证。【答案】(1)实像;(2)上;(3)10;(4)D;(5)①②。【当堂检测】1.【解析】A、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A正确;B、凸透镜的成像情况没有能成正立缩小的像,故B错误;C、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C正确;D、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D正确;【答案】B。2.【解析】点燃蜡烛,烛焰通过焦距为20cm的凸透镜甲成缩小的像,说明物距大于二倍焦距;现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乙替代透镜甲,且保持烛焰和透镜的位置不变,物距仍大于二倍焦距,则烛焰通过凸透镜乙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答案】A。3.【解析】ABD、王亚平前的水球相当于凸透镜,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此时的“倒影”是通过凸透镜成的倒立的、缩小的实像,故A正确、BD错误;C、王亚平远离“水球”时,物距变大,像距变小,像变小,故C错误;【答案】A。4.【解析】(1)由图示和题意可知,图2中铅笔与杯子左侧壁之间的水柱相当于凸透镜,能观察到铅笔放大的像,此时铅笔在“水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之内,则可知凸透镜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图2中的铅笔向前移时,铅笔仍紧贴水柱,水柱变薄,对光的会聚能力减弱,则焦距变大,同时铅笔离“水凸透镜”的焦点越来越远,相当于物距变小,由凸透镜成虚像的规律可知,像距也变小,像一直变小;(2)根据图示和题意可知,装有水的杯子相当于凸透镜,图3中也能观察到铅笔放大的像,图3中的铅笔向后移动,物距变大,若铅笔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由凸透镜成虚像的规律可知,像距也变大,像变大;当铅笔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物距变大时,像距变小,像变小;当铅笔在二倍焦距以外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物距变大时,像距变小,像变小;所以图3中铅笔向后移,像先变大后变小;综上所述,A正确。【答案】A。5.【解析】①根据上表中凸透镜成虚像时的数据,可得物距和像距的变化关系为凸透镜成虚像时,物距越大,像距越大。②若要使放大镜中所成的像变大,放大镜到物体的距离应远一些。③物理课本在物距L1时成放大正立的像,在物距L2时成倒立缩小的像,请比较L1、L2的大小关系并说明理由:L1<L2,成放大正立的虚像时,物距小于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时,物距大于二倍焦距。【答案】①物距越大,像距越大;②远;③L1<L2,成放大正立的虚像时,物距小于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时,物距大于二倍焦距。6.【解析】由图知,当物距为10cm时,像距也为10cm,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物距等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此时像距与物距相等。所以2f=10cm,则f=5cm;近视眼镜是凹透镜,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使原来会聚成像的光线推迟会聚,像远离凸透镜,要用光屏接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右调节,即向远离凸透镜的方向调节,才能使像变清晰。【答案】5;远离。7.【解析】(1)光源S发出的两条光线经过凸透镜后的折射光线是分开的,不能相交成实像,故成虚像,而虚像一定是正立放大,故选AD;(2)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之一:u<f时,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则物距小于焦距10cm。【答案】(1)AD;(2)小于;8.【解析】(1)由图甲可知,将平行光正对凸透镜,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焦点),焦距是焦点到透镜光心的距离,凸透镜的焦距为:f=40.0cm﹣30.0cm=10.0cm;由图乙可知,u=30.0cm>2f,所以2f>v>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远像近像变小可知,将蜡烛向左移动时,物距增大,则像距减小,要将光屏向靠近透镜方向(向左)移动,才能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答案】缩小;左。9.【解析】(2)正确测出凸透镜的焦距f,当物距u<f时,烛焰成正立放大虚像;当u=f时,不能观察到烛焰的像;当u>f时,烛焰成倒立实像;分析得出:像的虚实由物距和焦距大小关系决定;(3)此时光屏上所成像的特点是倒立放大的实像,与投影仪原理相同;(4)用另一只与原实验中焦距相同但镜面直径较小的凸透镜,替代原来的凸透镜再次实验,成像大小不会变化,但经凸透镜的光线变少,所成的像与原来的像相比,比原来暗;(5)如果将凸透镜A换成镜面直径相同、但焦距稍小的凸透镜,比起原来就相当于将物距变大了,那么像距就要减小,像变小;光屏要靠近凸透镜,即向左移动;(6)由乙图可知,原物距u=15cm,像距v=15cm,保持光屏位置不变,让蜡烛和凸透镜分别以4cm/s 和2cm/s 的速度,同时匀速向左运动,则经过2.5s时,物距u′=15cm+(4cm/s﹣2cm/s )×2.5s=20cm,像距v′=15cm+2cm/s×2.5s=20cm,此时u'=v'=2f=20cm,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此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答案】(2)不能;倒立实像;物距和焦距;(3)投影仪;(4)变暗;(5)向左;(6)等大。我的收获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