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 凸透镜成像规律 第2课时 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分析 放大镜导学案 2025-2026学年物理沪粤版八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6 凸透镜成像规律 第2课时 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分析 放大镜导学案 2025-2026学年物理沪粤版八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3.6 凸透镜成像规律
第2课时 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分析 放大镜
导学目标
1.应用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分析实际问题;
2.了解放大镜的工作原理。
重点难点
重点:放大镜的原理及应用。
难点: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分析问题。
导学过程
【自主学习】
活动一:凸透镜成像规律回顾
物距与焦距的关系 像 的 性 质 像距与焦距的关系
虚 实 大 小 正 倒
U>2f
2f>u>f
UU=2f
活动二、探究放大镜
1.放大镜的原理 ;
2.(2023 绥化)如图所示,小明通过焦距为15cm的凸透镜观察到邮票正立放大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通过凸透镜观察到的像是实像
B.邮票到凸透镜的距离等于15cm
C.邮票到凸透镜的距离小于15cm
D.邮票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30cm
【合作探究】
1.(2024 南明区一模)将一张画有箭头的纸条放在圆柱形空杯后方一定距离处,透过空杯观察到如图甲所示的情景。向杯中倒入适量水后,透过水杯观察到的箭头如图乙所示。关于此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装水的圆柱形水杯相当于一个凹透镜
B.放大箭头的成像原理与放大镜原理相同
C.透过水杯观察到的放大箭头是虚像
D.改变纸条的位置可透过水杯成缩小的像
2.(2024 金凤区校级一模)小明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将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度线处,将点燃的蜡烛放置在光具座上20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到65cm刻度线处,蜡烛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如图所示。请结合此实验完成下列问题:
(1)如图中所示的实验现象能够说明    的成像特点;
A.照相机
B.幻灯机
C.放大镜
(2)若小沂将自己戴的近视镜放在如图蜡烛和凸透镜之间,要在光屏上找到烛焰清晰的像,他应将光屏向    (填“左”或“右”)移动;
(3)保持凸透镜在50cm刻度线处不动,在图中将点燃的蜡烛和光屏互换位置,在光屏上可呈现烛焰清晰的倒立的、   (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这是因为光路    。
(4)如图中,将蜡烛向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一小段距离l1,为使光屏上再次呈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    (选填“远离”或“靠近”)透镜的方向移动一小段距离l2,通过实验可知,11   l2(选填“<”“=”或“>”)。
(5)如图所示,器材位置保持不变,取下凸透镜,在原透镜位置正确放置带小孔的光板(小孔位于原透镜中心位置),若还想承接与光源等大的像,光屏应    (选填“左移”“右移”或“不动”),此时成的像在亮度上与(1)实验中成的像相比    。
3.(2024春 北碚区校级月考)疯狂物理光学实验组将焦距为f的凸透镜及蜡烛、光屏置于光具座上,完成如图甲所示的成像实验,记录每次清晰成像的物距u,像距v,绘出如图乙所示的图线。
(1)实验前,凸透镜及烛焰、光屏三者的中心应调在    ,使像呈现在光屏中间;
(2)当物距u=1.5f,光屏上呈现    的像(选填“倒立”或“正立”),经过分析,图乙中a的值为    ;
(3)实验组总结出折射成像的“新概念”:放大率。当烛焰成清晰实像时,在凸透镜前面放一个凹透镜,移动光屏再次得到清晰的像,此时这个透镜组合的放大率n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当堂检测
1.(2024 高坪区二模)如图为某书的插图,甲、乙、丙、丁是通过凸透镜所看到的插图的像。若凸透镜正对插图由远处逐渐靠近插图,则看到插图的像的先后顺序可能正确的是(  )
A.甲→乙→丙→丁 B.丙→甲→丁→乙
C.乙→丙→甲→丁 D.丙→甲→乙→丁
2.(2024 杨浦区二模)某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做了两次实验,且均规范操作。他将发光体分别放在距同一凸透镜10厘米和12厘米处,且分别移动另一侧的光屏,其中只有一次在光屏上能找到清晰像。关于该像情况,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像距小于10厘米,放大的虚像
B.像距小于12厘米,缩小的实像
C.像距大于20厘米,放大的实像
D.像距等于24厘米,等大的实像
3.(2024 白云区一模)在光具座的A点处放置一发光物体,从焦距f甲为5厘米、f乙为10厘米、f丙为20厘米的凸透镜中选择一个放置在如图所示的位置,在BC间移动光屏时可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则选择的凸透镜为(  )
A.甲 B.乙 C.甲、乙 D.乙、丙
4.(2024春 兰州期中)如图所示是某凸透镜成实像时,像距v和物距u的关系图象。分析图象中有关数据可知(  )
A.该凸透镜的焦距为20cm
B.当物距u=30cm时,像距v=30cm
C.物距增大时,像距也增大
D.当物距u=15cm时,成的是放大的像
5.(2024春 红古区期中)小明利用放大镜观看数学课本上的内容。下列不能被放大的是(  )
A.线段长度 B.图形面积 C.角度大小 D.字体大小
6.(2024 中原区模拟)如图所示的是小明通过凸透镜看花朵成放大的像的情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花朵的放大的像是正立的实像
B.花朵正好位于凸透镜的焦点上
C.花朵到凸透镜的距离一定小于凸透镜的焦距
D.若凸透镜远离花朵,则花朵的像会一直变小
7.(2024春 沙坪坝区校级期中)如图所示为小南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当蜡烛、凸透镜、光屏放置在图甲所示的位置时,小南在光屏上观察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为20cm
B.若小南在凸透镜上沾了一小滴墨汁,光屏上的像将会缺损
C.若只将透镜移到65cm刻度处,光屏上将呈接到清晰缩小的像
D.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为使像能呈接在光屏中心,应向下移动光屏
8.(2024 渝中区校级一模)如图是小明利用凸透镜观察“2024”字样的情景,通过凸透镜观察到的是“24”的    (选填“虚”或“实”)像,若想让观察到的像更大一些,他可以将凸透镜适当    (选填“远离”或“靠近”)字样。
9.(2024 西安二模)小明送给奶奶一张龙年邮票——“天龙行健”,奶奶借助放大镜能够清楚地欣赏到邮票上的图案,如图所示。放大镜的镜片对光线具有    (选填“会聚”或“发散”)作用;图中邮票与放大镜之间的距离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透镜的1倍焦距,此时通过放大镜看到的是邮票正立、放大的    (选填“虚像”或“实像”)。
10.(2024 河南模拟)如图甲所示一幅漫画立在桌面上,小明把一个装有水的圆柱形玻璃杯放在漫画前,惊奇地发现,透过水杯看到漫画中的老鼠放大了,还掉头奔向猫,如图乙所示,水杯构成的凸透镜的焦距为f,透过水杯看到的老鼠放大,此时老鼠到水杯的距离满足    (选填“f<u<2f”、“u>2f”或“u<f”)。若想透过水杯看到的老鼠变大一些,应适当    (选填“增大”或“减小”)水杯与漫画的距离。
11.(2024 吉林模拟)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实验前,应调节烛焰和光屏的中心在凸透镜的    上,当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处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倒立、   的实像,然后将蜡烛向左移动,应将光屏向    (选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才能再次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12.(2024 鼓楼区一模)图甲是一幅立在桌面上的课本插图,透过水杯,插图中的女生变“胖”了,还掉头面向右侧,如图乙,此现象的成因与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工作原理相同,要想使观察到的女孩变“瘦”一点,应适当将水杯    (选填“远离”或“靠近”)插图。
13.(2022 仁怀市校级开学)如图所示是“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原理图。
(1)若在凸透镜右边的光屏上(图中光屏未画出)得到清晰的实像,已知b点为透镜的二倍焦距处,则蜡烛可能置于凸透镜左侧a、b、c三点中的    点处,照相机就是利用此成像特点制成的。
(2)点光源S发出三条光线,O为凸透镜的光心,F为焦点,请你画出三条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的路径,并确定其像的位置S′。
14.(2023秋 驿城区校级期末)“惊世大发现——南昌汉代海昏侯国考古成果展”已于2016年10月11日在江西省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其中刘贺玉印是确定海昏侯墓主人身份的决定性证据,它只有大拇指般大,它的宽度只有约2.1cm。如图所示,(a)是玉印的上部,(b)是玉印的底面。江西省博物馆为了让观众能同时欣赏到该文物的(a)(b)两部分,没有采用高科技的方法,而是采用了普通的光学知识就解决了这个问题,如图(c)所示,在展览时除把它放在水平的透明玻璃支架上外,在这个支架下方还放有A,它是    (填光学仪器名称),利用    特点能看到玉印的底部,观众能在A中看到玉印正立、   (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虚像,若A中玉印的像与水平面恰好垂直,则A与水平面的夹角应为    。B是    (填光学仪器名称),B和玉印的距离小于    时,观众能从B的上方透过B看到玉印正立、放大的    (选填“虚”或“实”)像。
参考答案及解析
【自主学习】
活动一:凸透镜成像规律回顾
物距与焦距的关系 像 的 性 质 像距与焦距的关系
虚 实 大 小 正 倒
U>2f 实像 缩小 倒立 2f>v>f
2f>u>f 实像 放大 倒立 v>2f
UU=2f 实像 等大 倒立 v=2f
活动二
1.u2.【解析】A、由图可知,此时物距u=15cm,由凸透镜焦距可知f<u<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投影仪及幻灯机是利用此原理制成的,故A错误;
B、将蜡烛向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此时物距增大,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远像近像变小,所以向左移动光屏可得到烛焰所成清晰的像,故B错误;
C、将蜡烛移动到光具座42cm刻度线处,此时u=8cm<f,烛焰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C错误;
D、将蜡烛移动到光具座30cm刻度线处,此时u=20cm=2f,可在光屏上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故D正确。
【答案】D。
【合作探究】
1.【解析】
A、圆柱形水杯装有水的部分具有中间厚、边缘薄的特征,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故A错误;
BC、图中放大的箭头为倒立、放大的实像,成像原理与投影仪的工作原理相同,故BC错误;
D、改变纸条的位置,当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透过水杯可能看到倒立、缩小的像,故D正确。
【答案】D。
2.【解析】(1)由图可知,此时物距大于像距,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大于像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故选A;
(2)若小沂将自己戴的近视镜放在如图蜡烛和凸透镜之间,近视镜是凹透镜,凹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会将光线推迟会聚成像,故要在光屏上找到烛焰清晰的像,他应将光屏向右移动;
(3)保持凸透镜在50cm刻度线处不动,在图中将点燃的蜡烛和光屏互换位置,此时物距等于原来的像距,像距等于原来的物距,根据在光的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可知,在光屏上可呈现烛焰清晰的实像,此时物距小于像距,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小于像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4)将蜡烛向远离透镜方向移动一小段距离l1,物距变大了,像距变小,为使光屏上再次呈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靠近透镜的方向移动一小段距离l2;当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时,物距的变化范围大于像距的变化范围,则蜡烛移动的距离要大于光屏移动的距离,即l1>l2;
(5)取下凸透镜,在原透镜位置正确放置带小孔的遮光板,是通过小孔成像,小孔成等大实像时,像距等于物距,故光屏应右移;
凸透镜成像是把照射到凸透镜上的光线会聚形成的,小孔成像是光沿直线传播通过小孔的光线形成的,由于照射到小孔以外的光线被遮光板阻挡,传播到光屏上的光线少,所以像的亮度比原来暗。
【答案】(1)A;(2)右;(3)放大;可逆;(4)靠近;>;(5)右移;较暗。
3.【解析】(1)实验前,凸透镜及烛焰、光屏三者的中心应调在同一高度,使像呈现在光屏中间。
(2)当物距u=1.5f,即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此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由图乙可知,当物距u=1.5f时,像距为v=4.5f﹣1.5f=3f,
又因折射光路是可逆的,当物距与像距的和为4.5f时成实像有两种情况,这两种情况下,物距与像距的大小是颠倒的,故a=3f。
(3)凸透镜成实像时,放大率为像距与物距的比。读图乙可以知道,成实像时像距与物距的关系是由透镜的焦距决定的。加了一个凹透镜后,没有改变凸透镜的焦距,故凸透镜的放大率不变。
【答案】(1)同一高度;(2)倒立;3f;(3)不变。
【当堂训练答案】
1.【解析】(1)插图到凸透镜的距离在二倍焦距以外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即丙图。
(2)插图到凸透镜的距离在二倍焦距处,凸透镜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即甲图。
(3)插图到凸透镜的距离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时,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即丁图。
(4)插图到凸透镜的距离(物距)在一倍焦距以内时,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即乙图。
综上可知,若凸透镜从远处逐渐贴近插图,则看到刻度尺的像的先后顺序为丙→甲→丁→乙。
【答案】B。
2.【解析】将发光体分别放在距同一凸透镜10厘米和12厘米处,且分别移动另一侧的光屏,其中只有一次在光屏上能找到清晰像,这说明该凸透镜只能成一次实像,另外一次成虚像或不成像,所以凸透镜的焦距大于或等于10cm,小于12cm;物距为12cm时,物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像距大于二倍焦距,即大于20cm,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C正确。
【答案】C。
3.【解析】由图可知,此时的像距在5cm﹣﹣20cm之间,此时的物距为25cm,物距大于像距,所以在光屏上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应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当像距为5cm时:f<5cm<2f,则2.5cm<f<5cm;当像距为20cm时:f<20cm<2f,则10cm<f<20cm;由此可知,凸透镜的焦距应在2.5cm﹣20cm之间。
【答案】C。
4.【解析】A、由图象可知,u=v=2f=20cm,所以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故A错误;
B、由图可知,当物距u=30cm时,像距v=15cm,故B错误;
C、由图象可知,物距增大时像距减小,故C错误。
D、当物距u=15cm,此时物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D正确。
【答案】D。
5.【解析】用放大镜来看物体,物体被放大了,线段长度、图形面积和字体大小可以被放大,但是直线间的夹角不能被放大,故ABD不正确,C正确。
【答案】C。
6.【解析】ABC、由图可知,物体通过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此时的物距应该小于一倍焦距,即花朵到凸透镜的距离一定小于凸透镜的焦距,故AB错误、C正确;
D、若凸透镜远离花朵,此时成的是虚像,物距变大,像变大,故D错误。
【答案】C。
7.【解析】A、如图,物距为15cm,像距为30cm,此时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像在二倍焦距以外,即u=30cm>2f,解得f<15cm,故A错误;
B、若小南在凸透镜上沾了一小滴墨汁,透过凸透镜的光线减少,但仍能成完整的像,光屏上的像不会缺损,由于折射光线减少,相比原来变暗,故B错误;
C、保持蜡烛在光具座上的位置不变,将凸透镜移动到光具座上65cm刻度线处,此时物距变为像距,则像距变为物距,物距大于像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C正确;
D、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光屏上的像将上移,为使像能呈接在光屏中心,应向上移动光屏,故D错误。
【答案】C。
8.【解析】根据图示可知,此时看到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若想让观察到的像更大一些,像距变大,物距变小,他可以将凸透镜适当靠近字样。
【答案】实;靠近。
9.【解析】放大镜的镜片是一个凸透镜,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当邮票与放大镜之间的距离小于透镜的1倍焦距时,透过放大镜,可以看到邮票正立、放大的虚像。
【答案】会聚;小于;虚像。
10.【解析】圆柱形玻璃杯盛满水,圆柱形玻璃杯中的水左右中间厚边缘薄,形成水凸透镜;由乙图可知,此时的老鼠的像与甲图中的老鼠相比,是放大的,左右颠倒的实像,所以老鼠到玻璃杯的距离满足f<u<2f;若想透过水杯看到的老鼠变大一些,需要减小物距、增大像距,应适当减小水杯与漫画的距离。
【答案】f<u<2f;减小。
11.【解析】(1)实验前,必须将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调整到同一高度处,即烛焰和光屏的中心在凸透镜的主光轴上,这样烛焰的像才能成在光屏的中心;
(2)由图可知,此时物距小于像距,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的规律可知,此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3)将蜡烛向左移动,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远像近像变小可知,应将光屏向靠近凸透镜的方向移动,才能再次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答案】主光轴上;放大;靠近。
12.【解析】装水的圆柱形玻璃杯横切面中间厚、边缘薄,形成水凸透镜;图乙中女生成倒立、放大的实像,与投影仪的成像原理相同;
要想使观察到的女孩变“瘦”一点,像变小,像距变小,物距变大,应适当将水杯远离插图。
【答案】投影仪;远离。
13.【解析】(1)当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两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就是利用该原理制成的。
若在凸透镜右边的光屏上(图中光屏未画出)得到清晰的实像,已知b点为透镜的二倍焦距处,则蜡烛可能置于凸透镜左侧a、b、c三点中的a点处,因为b是两倍焦距处,c为一倍焦距和两倍焦距之间处,只有a处是大于两倍焦距处。
(2)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过焦点,通过光心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变,这两条折射光线的交点为S的像点S′;点光源S发出的光经凸透镜折射后一定过像点S′,据此可作出最下方光线的折射光线,如图所示:

【答案】(1)a;(2)。
14.【解析】(1)在这个支架下方还放有A,它是平面镜,玉印的底面在平面镜中成虚像,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玉印在平面镜中成正立、等大的虚像。
若A中玉印的像与水平面恰好垂直,根据平面镜成像时,像和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
如图玉印放在水平的透明玻璃支架上,玉印在平面镜中成像,若A中玉印的像与水平面恰好垂直,如图,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得,平面镜和水平面夹角是45°。
(2)B是凸透镜,B和玉印的距离小于一倍焦距时,观众能从B的上方透过B看到玉印正立、放大的虚像。
【答案】平面镜;平面镜成像;等大;45°;凸透镜;一倍焦距;虚。
我的收获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