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4.3 熔化和凝固导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熔化和凝固。了解熔化吸热、凝固放热。2.知道晶体和非晶体熔化和凝固的特点。了解熔化曲线的物理含义。知道什么是熔点和凝固点,会查熔点表。3.能用熔化和凝固的知识说明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关现象。重点难点重点:1.通过对物质熔化过程的实验探究,认识晶体和非晶体熔化和凝固的特点。2.学会用图像法对探究结果进行分析论证。难点:描绘晶体熔化的图像,并根据图像分析晶体和非晶体的特点。导学过程【自主学习】活动一 观察并认识熔化和凝固我们来看一段钢铁冶炼和玻璃工艺品的制作过程,请同学们看一看在这些过程中物质的状态怎样变化?归纳总结:物质由______态变成______态叫做熔化,熔化过程物质要_______热(填“吸”或“放”),物质由_______态变成_______态叫做凝固,凝固过程物质要_______热(填“吸”或“放”)活动二 探究不同物质的熔化特点1.师生共同探究海波、烛蜡的熔化特点实验注意点:(1)用水浴法加热,可避免了石蜡熔化速度过 (快或慢),不便现象记录;(2)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目的是使物质受热 ;2.实验过程主要注意两个现象的观察和记录:状态和 ,尤其要注意开始熔化的温度和熔化刚结束时的温度。(1)加热海波和烛蜡的熔化过程,且每隔一定时间记录一次温度,直到两种物质全部熔化,并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课本105页表中(石蜡的记录表格仿照海波的表格自行绘制):(2)请在课本105-106页左图和右图中画出它们的图像.并总结填入下表固 体 不 同 点 相 同 点烛 蜡 熔化过程中温度_____________ 熔化过程_____热海波 熔化过程中温度_____________ 熔化过程_____热3.将固体分为两种:(1)晶体是有_____熔化温度的固体, 如:冰,食盐,明矾,各种金属.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_______点,冰的熔点是___________。晶体熔化的两个必要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晶体的温度等于其熔点时,可能是__________态、__________态或__________态。(2)非晶体没有______熔化温度,如:石蜡,松香,塑料,玻璃,沥青.(3)学生阅读、查看课本107页晶体熔点表,讨论并回答如下问题:①哪种晶体熔点最高?熔点是多少? ②哪种最低?最低是多少?③能否用铝锅来熔化铁? ④白炽灯为什么选择钨作为灯丝?⑤ 水银的沸点、熔点各是多少?水银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是什么?活动三 探究不同物质的凝固特点1.探究熔化实验基础上探究凝固过程,实验现象记录同熔化过程;液 体 不 同 点 相 同 点 有无凝固点熔融状态的晶体 凝固过程中温度_________ _____热 _____熔融状态的非晶体 凝固过程中温度_________ _____热 _____2.晶体凝固时也有一定的凝固温度,叫做 ,同种晶体的熔点与凝固点 (填“相同”和“不同”),非晶体则 凝固点。活动四 熔化、凝固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1.了解熔化、凝固的应用;2.学生用熔化、凝固知识解释在日常生产、生活中的一些做法。①秦王的水晶宫;②在我国寒冷的北方,为防止冬天地窖里的蔬菜被冻坏,常在地窖内放几桶水。3.讨论熔化、凝固对我们产生的不利影响,应如何避免?【合作探究】1.(2023秋 召陵区期末)如图所示为某物质的温度变化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物质的固态为晶体,熔化过程从第15min开始B.该物质的熔点是0℃,熔化过程用了10分钟C.第6min处于熔化过程,为固液共存态,吸收热量且温度不变D.在第11min是气态,吸热温度正在升高2.(2024 潼南区二模)如图甲所示,为某实验小组进行的“某物质的凝固特点”的实验图像。①根据图像可知该物质为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②第15min时该物质处于 (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态”);③若将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该物质中(如图乙所示),则试管内冰的质量将 (选填“增多”、“减小”或“不变”),不考虑与空气的热传递。3.(2024 德城区校级模拟)如图甲所示,大雪过后路面结冰,环卫工人会在公路上撒盐,使路面的冰及时融化,确保了行人和车辆的出行安全,为了弄清其中缘由,小张做了一组关于冰熔化的实验。(1)如图乙,在组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 (选填“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的顺序组装。实验中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丙所示。(2)加热一段时间后,小张根据记录的实验数据在丁图中绘制了A图象,由此可知冰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其在熔化过程中内能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3)完成上述实验后,小张又取了适量淡盐水制成的碎冰,用相同的热源再次加热,得到丁图中B图象;(4)再次取适量浓度更大一些的盐水制成的碎冰,用相同的热源加热。得到丁图中C图象;由以上实验可知,加入盐后冰的熔点将会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当堂检测1.(2024 福州模拟)如图所示,北方冬季贮菜,为防止地窖的菜被冻坏,人们常在地窖里放几桶水,这是利用了水( )A.凝固放热 B.凝固吸热 C.汽化放热 D.汽化吸热2.(2024 天宁区校级一模)西周晋候鸟尊是中国青铜器中罕见的珍品(如图所示)。制作鸟尊等青铜器时,先用泥土制成“内范”,在其外部涂适当厚度的蜡,将蜡雕刻成所需形状,称之为“模”,然后在“模”的外面用泥土制成“外范”。通过加热使蜡液流出形成空腔“模具”,在空腔中倒入青铜液,待青铜液冷却后,打碎“外范”和“内范”,就得到与“模”一样的青铜器。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将蜡加热到液态是熔化过程,蜡会放出热量B.青铜液冷却到固态是凝固过程,青铜液会放出热量C.青铜液冷却到固态是凝华过程,青铜液会放出热量D.青铜和蜡熔化过程中,温度均保持不变3.(2024 海珠区一模)试管中放有固态物体,把试管放在热油中一段时间后,物体由固态变为甲状态,已知油的沸点低于固态物体的熔点。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上述过程发生的物态变化是熔化B.甲状态时,物体具有流动性C.该过程发生的物态变化需要吸热D.甲状态时的物体容易被压缩4.(2024春 丰泽区校级期中)“糖画”是一种传统民间手工艺。如图,先把糖熬成糖汁,用糖汁在石板上画出造型后,粘在竹签上即可。关于糖的物态变化情况,说法正确的是( )A.先凝固再液化 B.先液化后凝固C.先凝固再熔化 D.先熔化后凝固5.(2024 温江区模拟)如图为物质熔化或凝固时的温度变化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为非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变化曲线B.图为晶体凝固时的温度变化曲线C.图中FG段表示物质在吸热D.图中GH段表示物质处于液态6.(2024春 延庆区期中)将某种金属制成的勺子放入15℃的水中,它没有熔化;将该勺子放入45℃的水中,发现勺子逐渐熔化。判断该金属的熔点可能是( )A.10℃ B.30℃ C.50℃ D.60℃7.(2024 安徽模拟)液氮保鲜是利用液氮低温的特性,迅速降低食品的温度,使其中的水 (填物态变化名称)成冰晶,从而在极短的时间内将食物冷冻至极低温度。8.(2024 南京模拟)同学们见过常温下流动的金属吗?科学家发现除了汞,确实还存在一种金属,如图所示,它的名字叫做镓,熔点只有29.8℃,托在手心它要 (填物态变化名称)成液体,如图所示,在这一过程中,它要 (选填“吸收”或者“放出”)热量,镓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9.(2024春 延庆区期中)如图所示,是物质A和物质B熔化时温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图像,根据图像可判断:物质 (选填“A”或“B”)为晶体,它的熔点是 ℃,在t=30min时,该物质处于 态。10.(2024 碑林区校级一模)2024年农历新年伊始,陕西西安、宝鸡、商洛等地出现了罕见的冻雨天气。高空中的雪降落进入湿暖气层后,会 成水滴,当这些水滴继续下落,进入近地面温度低于0℃的冷气层时,它们会迅速 热并冻结成冰,形成冻雨。11.(2024 贵州一模)修复断裂的冰雕作品时,只需要在断面喷洒一些水,当水 后,就把断开的两部分冰雕“焊接”在一起。(填物态变化名称)12.(2024 市北区一模)探究物质熔化规律:小明有一个神奇的“恒温杯”。杯中倒满沸水摇一摇,可使水温快速变为58℃并在一段时间内保持温度不变。小明感到好奇,拆开杯子,发现杯子内壁和外壁间贮存了一种白色物质。小明取出部分白色物质进行实验探究。(1)用酒精灯加热该物质,每隔1min记录温度计示数,并将数据填入表格,某一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图甲所示,此时温度为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温度/℃ 52 53 55 58 58 58 58 60 62 65(2)请根据数据表格在图乙画出该物质的“温度——时间”图象;(3)分析数据表格和图象可知,该白色物质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 。由此可判断:“恒温杯”杯壁夹层中的白色物质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原来,在杯中装满沸水,沸水不断放出热量,温度降低,白色物质吸热温度升高。当白色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中,温度 (选填“大于”“等于”“小于”)58℃,所以水温可以在一段时间内保持不变。13.(2024 常州模拟)图甲是“探究冰的熔化特点”实验装置,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描绘出冰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1)图甲在组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 (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的顺序;图乙是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温度是 ℃。(2)图丙是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冰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图像中的冰的熔化过程经历了 min。冰在5min时的内能 (大于/等于/小于)3min时的内能。(3)分析图丙所示的图像,若AB段物质的比热容为c1,CD段物质的比热容为c2,则c1= c2。(4)重复实验,当试管中的冰开始熔化时,立即将试管浸入到另一只装有冰水混合物的烧杯中,发现冰 (能/不能)继续熔化。参考答案及解析【自主学习】活动一 观察并认识熔化和凝固由固态变为液态归纳总结:固 液 吸 液 固 放活动二 探究不同物质的熔化特点1.师生共同探究海波、烛蜡的熔化特点实验注意点:(1)快(2)均匀2.温度(1)根据实际测的数据填写(2)请在课本105-106页左图和右图中画出它们的图像.并总结填入下表固 体 不 同 点 相 同 点烛 蜡 熔化过程中温度____升高_________ 熔化过程__吸___热海波 熔化过程中温度________不变_____ 熔化过程__吸___热3.(1)固定 熔 0℃达到熔点 继续吸热固 液 气(2)固定(3)①钨 3414℃ ②固态氢 -259℃③不能 ④熔点高⑤ -39℃ 357℃ 35-42℃活动三 探究不同物质的凝固特点1.液 体 不 同 点 相 同 点 有无凝固点熔融状态的晶体 凝固过程中温度_____不变____ ___放__热 __有___熔融状态的非晶体 凝固过程中温度_________降低 _____ 放热 ___无__2.凝固 相等 没有活动四 熔化、凝固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3.南极冰山熔化会导致海平面上升,应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避免全球升温;冬天雨水凝固导致道路变光滑,优教通安全隐患,在冰面上撒盐,降低其熔点。【合作探究】1.【解析】A、如图,有一段时间吸热温度不变,所以该物质是晶体,从5min开始熔化,到10min结束,该物质的熔化过程一共用了5min。故A错误。B、该物质的熔点是0℃,熔化过程用了10min﹣5min=5min,故B错误;C、第6min处于BC段,故处于熔化过程,所以是固液共存的状态,该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不变,故C正确。D、在10~15min内,该物质随着吸热,温度升高,即是沸腾前的情况,所以处于液态,故D错误。【答案】C。2.【解析】①根据图像可知该物质有固定凝固点,为晶体。②第15min时该物质处于熔化过程,是固液共存态。③若将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该物质中,试管内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由图甲得,该物质的温度为﹣2℃,则此时物质会不断吸收热量发生熔化,冰水混合物不断放出热量,冰水混合物中的水不断凝固成冰,则冰的质量将增多。【答案】晶体;固液共存态;增多。3.【解析】(1)酒精灯需用外焰加热,所以要放好酒精灯,再固定铁圈的高度;而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没到液体中,但不能碰到容器壁和容器底,则应先放好烧杯后,再调节温度计的高度,所以组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2)由图象可知,冰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故冰为晶体;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内能增大;(3)分析图丁可知,加入食盐后冰的熔点将会降低。【答案】(1)自下而上;(2)晶体;增大;(4)降低。【当堂检测参考答案】1.【解析】冬天贮菜时,人们常在地窖里放几桶水,液态的水遇冷凝固为固态的冰,同时放出热量,使菜窖的温度不至于过低而将菜冻坏。【答案】A。2.【解析】A.将蜡加热到液态是熔化过程,会吸收热量,故A错误;BC.青铜液冷却到固态是凝固过程,凝固放热,故B正确、C错误;D.青铜是晶体,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蜡是非晶体,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升高,故D错误。【答案】B。3.【解析】A.由于油的沸点低于固态物体的熔点,所以该固态物体吸热过程中其温度不会达到其熔点,该固态物体不会变为液体,故A错误;BD.因为不具备熔化条件,所以甲状态为气态,气体具有流动性、容易被压缩,故BD正确;C.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为升华,升华吸热,故C正确。【答案】A。4.【解析】先把糖熬成糖汁,这一过程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是熔化过程;在石板上来回浇铸糖汁,等糖汁变成固态,就做好了糖画,这个过程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是凝固现象,因此,整个过程是先熔化再凝固。【答案】D。5.【解析】AB、根据图象分析,EF段温度下降,FG段温度不变,GH段温度下降,由此可知,此图为晶体凝固的温度变化曲线,故A错误,B正确。C、FG段表示晶体凝固过程,凝固吸热,温度不变,故C错误。D、GH段晶体已经凝固完毕,物质处于固体状态,故D错误。【答案】B。6.【解析】将某种金属制成的勺放入15℃的水中,金属勺没有熔化,说明金属勺的熔点大于15℃;将该金属勺放入45℃的水中,发现金属勺逐渐熔化,说明金属勺的熔点小于45℃;所以,金属勺的熔点在15℃到45℃之间。【答案】B。7.【解析】液氮保鲜是利用液氮低温的特性,迅速降低食品的温度,使其中的水凝固成冰晶,从而在极短的时间内将食物冷冻至极低温度。【答案】凝固。8.【解析】如图所示这种金属叫做镓,托在手心里就会熔化为液体,在这一过程中,它要吸收热量。镓的熔点只有29.8℃,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是晶体。【答案】熔化;吸收;晶体。9.【解析】由图象可知物质A在10﹣26min温度保持在80℃不变,所以该物质是晶体,熔点为80℃,第30min时,该物质处于液态,B物质没有固定的熔点是非晶体。【答案】A;80;液。10.【解析】固态的雪进入湿暖气层后,会吸收热量熔化成水滴,当这些水滴继续下落,进入近地面温度低于0℃的冷气层时,它们会迅速放热并凝固成冰,形成冻雨。【答案】熔化;放。11.【解析】水变成冰的过程叫做凝固。【答案】凝固。12.【解析】(1)由图甲知,温度计分度值1℃,示数为56℃;(2)横坐标表示加热时间,纵坐标表示温度,根据表中数据描点、连线,画出该物质的“温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3)由图象知,该熔化过程中知,白色物质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所以此物质是晶体;当白色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中,温度等于58℃,所以水温可以在一段时间内保持不变。【答案】(1)56;(2)见上图;(3)保持不变;晶体;等于。13.【解析】(1)酒精灯要使用外焰加热,所以合理顺序应先放好酒精灯,由其外焰高度确定铁圈及石棉网的高度;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玻璃泡要浸没在冰中,不能接触容器底和壁,所以接着应放置烧杯,装有冰的试管,最后安装温度计,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组装;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液柱在0摄氏度以下,此时的温度为﹣3℃;(2)BC段为冰的熔化过程,故经历了4min,在熔化过程中虽然温度不变,但在不断的吸热,故冰在5min时内能大于3min时内能;(3)同种物质在AB段和CD段升高相同温度,CD段加热时间是AB段加热时间的2倍,则CD段吸收的热量是AB段吸收热量的2倍,则:QCD=2QAB,即c2m2Δt2=2c1m1Δt1,所以;(4)冰熔化的条件是:一是达到熔点;二是继续吸热,当试管中冰开始熔化时,浸入另一个装有冰水混合物烧杯中,二者温度相同,试管中的冰不能继续吸热,故不能继续熔化。【答案】(1)自下而上;﹣3;(2)4;大于;(3);(4)不能。我的收获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