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4.5 水循环与水资源导学目标1.能用水的三态变化说明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2.了解我国和当地的水资源状况,知道人类面临的水资源危机。重点难点重点:分析云、雨、雹、雪、雾、露、霜等自然现象的成因,了解自然界中的水循环过程,增强保护环境。难点:正确区分并合理解释云、雨、雹、雪、雾、露、霜等自然现象的成因。导学过程【自主学习】活动一 认识水循环1.展示课本(或直接看书)112图4-5-1中水循环示意图,仔细观察,并将对应的变化、吸热、放热情况填入图中空格。2. 总结:物态变化过程伴随着能量的转移吸热的有: 、 、 ;放热的有: 、 、 ;活动二 了解水对人类生命的意义,增强水资源保护意识1. 阅读课本116页几幅图,说出水能为人类做哪些贡献?2. 地球被称为“水球”,为什么人类感觉水资源如此短缺?3.破坏水资源会给人类带来哪些危害?4 .我们身边有哪些浪费水的现象?应如何改变?5. “从我做起”,请提出你在生活中节约用水的措施: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合作探究】1.(2024 南召县开学)如图所示,关于水的三态之间转化过程所对应的物态变化名称,标注都正确的是( )A. B.C. D.2.(2023秋 太和县期末)2019年3月22日是第二十七届“世界水日”,提高节水意识,培养良好的用水习惯,是我们每个公民的义务和责任。下列有关水的现象发生过程中,需要吸热的是( )A.初春,雪水在屋檐下形成冰锥B.盛夏,晾在外面的衣服很快变干C.深秋,夜晚草叶上形成露珠D.寒冬,树枝上形成雾凇3.如图所示是大自然中水循环现象的示意图。江、河、湖、海以及大地表层中的水不断①变成水蒸气。当含有很多水蒸气的空气升入高空时,水蒸气的温度降低②成小水珠或③成小冰晶,大量的小水珠和小冰晶浮在高空中就形成了云。在一定条件下,云中的小水珠和小冰晶越来越大,就会下落。在下落过程中,小冰晶会④变成小水珠,与原来的水珠一起落到地面,这就形成了雨。如果水珠下落中骤然遇到0℃以下的冷空气,于是水珠便快速⑤成冰珠,下落时就是冰雹。(1)请依次写出上文划线编号处涉及到的物态变化的名称:① 、② ③ 、④ 、⑤ ;(2)上面5种物态变化中,属于吸热的是: (填序号号码)。当堂检测1.(2023秋 海州区期中)下列物体中不是水的固态形式的是( )A.干冰 B.霜 C.雪 D.雹2.(2023秋 巴中期末)水是人类生存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水的三态变化,地球上的水在不停地循环,关于水在循环中的三态变化分析错误的是( )A.阳光晒暖了海洋,海水吸热蒸发成为水蒸气上升到空中B.冬天,水蒸气在寒冷的高空急剧降温凝固成小冰晶,小冰晶聚集变成雪花飘满大地C.高空中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相互聚集结成大水滴下降成为雨D.积雪熔化成水,和其他降水一起渗入地下或汇入江河,大部分又流入大海3.(2023秋 花都区期末)通过水的三态变化,地球上的水不停地循环,如图所示。下列关于水循环各过程说法正确的是( )A.①是海水升华成水蒸气B.②是水蒸气液化成小水滴C.③是水蒸气凝固成小冰晶D.④是小冰珠凝华成雹4.(2023秋 商南县校级期中)地球上,水的三种状态在不断地相互转化。下面是“水”的几条转化路线:①水→冰→水蒸气②冰→水→水蒸气 ③水蒸气→水→冰 ④水蒸气→冰→水,“水”的这几条“旅行”路线中可行的是( )A.只有①② B.只有①③C.只有②和③ D.四条路线都可以5.(2023秋 福田区期末)水是生命之源,如果没有水,所有的生物都将面临死亡的威胁。地球上的淡水资源占总水量的2.53%,淡水的循环显得非常重要,下列有关水循环的一些叙述正确的是( )A.水循环中,水仅在固液两态之间相互转化B.水循环的主要物态变化有汽化、液化、升华、凝华等C.水会不断地循环,无需提倡节约用水D.地球上的水,大部分以气态形式存在于大气中6.(2023秋 新洲区期中)水是人类生存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图中的甲、乙和丙分别是水的三种状态,它们三者之间转化过程的吸热、放热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是水蒸气B.由甲到丙是升华过程C.露的形成是由甲到乙的过程D.由乙到甲的过程有两种形式7.(2023秋 卢龙县期中)如图1所示,物质M通过吸热、放热,出现了三种不同物态。甲、乙、丙可能分别是图2中的哪种物质?甲: ,乙: ,丙: 。8.(2023秋 滦州市期中)在自然界的水循环中,水的状态可以发生多种变化,并在状态变化时会吸热或放热,小虎在归纳水循环示意图时忘了三个地方没有写全,请你帮他按已整理的格式补充完整(1) 、(2) 、(3) ;其中要完全实现第(3)种状态变化,需要满足的条件是:① 、② 。9.(2022秋 江阳区期末)地球上,陆地和海洋表面的水通过 进入大气,又通过降水又回到陆地和海洋,这种循环过程靠水的 实现,使陆地淡水不断得到补充。10.(2022秋 金州区校级期中)每年的3月22日为“世界水日”,淡水资源是人们赖以生存的重要自然资源,水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常温(23℃)下以 态(选填“固”、“液”或“气”)存在,并会发生 (填物态变化名称)成水蒸气。11.(2020秋 江阴市校级月考)水在自然界以不同形态存在。雨、露、雾、霜、雹、水蒸气、“白气”都是水的“化身”,属于固态的有 ,液态的有 ,气态的有 。12.(2023秋 海安市月考)假如你身处偏远海岛,缺乏生存所需的淡水怎么办?小明为你提供一种简便的淡化方法。地面上挖一坑,往坑内灌海水,按图所示完成设备的安装,即可收集淡水。则:(1)阳光使池内海水的温度 ,加快 ,形成水蒸气。(2)水蒸气遇到较冷的塑料膜,在塑料膜上 形成小水滴。(3)塑料膜表面结成的水滴受重力的作用滑到最低处后滴入水桶中,得到淡水。参考答案及解析【自主学习】活动一 认识水循环1.2.汽化 熔化 升华液化 凝固 凝华活动二 了解水对人类生命的意义,增强水资源保护意识1. 水是生命的源泉 水是经济的命脉 水是大自然美景的塑造者2.地球上的水资源很多,但是可利用淡水资源只占2.54%,且分布不均匀,浪费和污染严重。3.淡水奇缺 污染严重 加剧水土流失 引发赤潮4 .不关或者关不紧水龙头等;措施为随时关水。5.①一水多用②节约每一滴水③随手关闭水龙头【合作探究】1.【解析】A、水由液态水变成水蒸气,叫汽化;冰变成水叫熔化;故A错;BC、水蒸气直接变成冰,叫凝华;冰变成水叫熔化;水由液态水变成水蒸气,叫汽化,故B正确、C错;D、水由液态水变成水蒸气,叫汽化;冰变成水叫熔化;故D错。【答案】B。2.【解析】A、初春,雪水在屋檐下形成冰锥,是凝固现象,需要放出热量,故A不符合题意;B、盛夏,晾在外面的湿衣服很快变干了,是汽化现象,需要吸收热量,故B符合题意;C、深秋,夜晚草叶上的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需要放出热量,故C不符合题意;D、雾凇的形成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是凝华现象,需要放出热量,故D不符合题意。【答案】B。3.【解析】(1)①水变成水蒸气,由液态变成气态,是汽化现象,需要吸热;②水蒸气变成小水珠,由气态变成液态,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③水蒸气变成小冰晶,由气态变成固态,是凝华现象,需要放热;④小冰晶变成小水珠,由固态变成液态,是熔化现象,需要吸热;⑤水珠变成冰珠,由液态变为固体,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2)根据(1)中的分析可知,属于吸热的是①④。【答案】(1)①汽化;②液化;③凝华;④熔化;⑤凝固;(2)①④。(1)①汽化;②液化;③凝华;④熔化;⑤凝固;(2)①④。【当堂检测参考答案】1.【解析】干冰是二氧化碳的固态形式不是水的固态形式;霜,雪,雹是水的固态形式,故A符合题意、BCD不合题意。【答案】A。2.【解析】A、阳光晒暖了海洋,海水吸收热量从液态的水变为气态的水蒸气上升到空中,这是汽化现象,故A正确;B、冬天,水蒸气在寒冷的高空急剧降温变成小冰晶,小冰晶聚集变成雪花飘满大地,这是凝华现象,而不是凝固现象,故B错误;C、高空中高温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小水滴聚集成大水滴下降成为雨,故C正确;D、雪是固态的小冰晶,熔化成液态的水,和其他降水一起汇入江河,流向大海,故D正确。【答案】B。3.【解析】A、阳光晒暖了海洋,海水吸热使水从液态变为气态的水蒸气,这是汽化现象,故A错误;B、水蒸气上升到高空中,当水蒸气与冷空气接触后,会迅速液化成小水滴,再凝固或凝华成小冰珠,故B正确;C、水蒸气上升到高空中,当水蒸气与冷空气接触后,会凝华形成小冰晶,故C错误;D、小冰珠相互聚集变大变重就会下落,在下落过程中,与空气摩擦生热,小冰珠吸热熔化成为水,水遇冷又凝固形成冰雹,故D错误。【答案】B。4.【解析】a、水凝固变成冰,冰升华可以变成水蒸气,“水﹣冰﹣水蒸气”这条路线可行;b、冰熔化变成水,水汽化变成水蒸气,“冰﹣水﹣水蒸气”这条路线可行;c、水蒸气液化变成水,水凝固变成冰,“水蒸气﹣水﹣冰”这条路线可行;d、水蒸气凝华变成冰,冰熔化变成水,“水蒸气﹣冰﹣水”这条路线可行。【答案】D。5.【解析】A、水循环中,水有固态、液态、气态等形式存在,故A错误。B、海洋和地表水会蒸发变为水蒸气到空中,水蒸气遇冷发生液化成为水;冰川表面发生升华成为水蒸气到空中,高空中的水蒸气遇到较低的温度直接凝华成冰晶,故B正确;C、虽然水会不断地循环,但可供人类使用的淡水资源较少,需要提倡节约用水,故C错误。D、地球上的水,大部分以液态形式存在于海洋中,淡水资源主要以固态形式存在于冰川中,故D错误。【答案】B。6.【解析】由图知:丙到乙吸热,乙到甲吸热,所以丙为固态,甲为气态,乙为液态。A、图中的甲、乙和丙分别是水的三种状态,所以甲是水蒸气,乙是水,丙是冰,故A正确,B、由甲到丙是凝华过程,故B错误;C、露是空气中水蒸气液化而成,甲到乙是液化,故C正确;D、从乙到甲是汽化,汽化有蒸发和沸腾两种方式,故D正确。【答案】B。7.【解析】由图知,乙物态→甲物态需要吸热,所以甲物态→乙物态需要放热;同时丙物态→乙物态也需要放热,凝固放热、液化放热、凝华放热、所以乙物态可能为固态,由图可知,四种物质中霜、露珠和水蒸气都是由水组成的,所以乙物质可能是霜;甲物态→丙物态需要吸热,乙物态→丙物态需要吸热,汽化和升华吸热,说明丙物质是气态,可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乙物态→甲物态需要吸热,熔化吸热,甲物体是液态,可能是露珠。【答案】露珠;霜;空气中的水蒸气。8.【解析】由图可知,(1)处是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液化放热;(2)处是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凝华放热;(3)处是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熔化吸热;物质熔化,需要满足的条件是温度达到熔点,且能够继续吸热。【答案】液化放热;凝华放热;熔化吸热;温度达到熔点;能够继续吸热。9.【解析】地球上,陆地和海洋表面的水吸收热量变成水蒸气进入大气,该过程是汽化中的蒸发现象;大气中的水蒸气上升到气温较低的高空,降温放热,液化成小水滴或凝华成小冰晶,当它们由小变大,在地球引力作用下,又回到陆地和海洋。水的这种循环过程不仅是水的气态、液态、固态之间的物态变化,更重要的是使地球上的水不断得到补充。【答案】蒸发;物态变化。10.【解析】水常温(23℃)下以液态存在,并会发生汽化成水蒸气。【答案】液;汽化。11.【解析】根据物质三种状态的特征,可得:(1)霜、雹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故属于固态;(2)雨、露、雾、白气有一定的体积,但没有一定的形状,属于液态;(3)水蒸气没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属于气态。【答案】霜、雹;雨、露、雾、白气;水蒸气。12.【解析】(1)阳光照射使池内海水温度升高,加快蒸发,形成水蒸气;(2)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冷在塑料膜上液化,形成小水滴;(3)塑料膜下表面结成的水滴受重力的作用滑到最低处后滴入水桶中,得到淡水。【答案】(1)升高;蒸发;(2)液化。我的收获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