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七年级历史试卷题号 一 二 总分1—12 13 14 15得分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1.唐太宗即位后,在政治、经济、法律等方面推行了一系列革新措施;唐玄宗即位后,大力整顿吏治,对军事制度、财政制度、漕运制度等进行一系列改革。由此可见,“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出现的共同原因之一是………………………………( )A.统治者适时的改革 B.和平稳定的环境C.社会经济较快发展 D.贤臣能将的辅助2.图为唐代不同年份人口概况。导致图中人口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A.自然灾害的频繁B.税收制度的改革C.安史之乱的影响D.统治区域的减少3.唐人陈陶在《陇西行》中说:“自从贵主(指文成公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这说明文成公主入藏………………………………………………………………( )A.使吐蕃统一了青藏高原 B.促进了民族交流与交融C.加强了唐对吐蕃的管辖 D.使唐蕃订立了友好盟约4.诗史互证。下面是唐朝诗人杜甫创作的两首诗歌,这反映出唐朝社会的变化是( )忆昔(节选) 忆昔开元全盛日, 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 公私仓廪俱丰实。 无家别(节选) 寂寞天宝后, 园庐但蒿藜。 我里百余家, 世乱各东西。A.先南后北统一 B.经济重心南移 C.由开明到专制 D.由繁荣转衰落5.据统计,宋辽之间在重要节日和重大仪式上共派使者交往388次,其中“澶渊之盟”后为379次。材料说明“澶渊之盟”订立使………………………………( )A.宋辽维持和平局面 B.北宋巩固统治地位C.辽重视其文化发展 D.北宋付出钱财代价6.小明同学近期阅读了《契丹国志》《细说宋朝》《辽宋西夏金社会生活史》等相关书籍后,打算制作一期历史手抄报,你认为最适合的手抄报主题是…………( )A.封建国家的统一时代 B.军阀割据混战的时代C.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D.繁荣与开放并举时代7.《中国的传统与变迁》一书认为:宋代经济的大发展特别是商业方面的发展,或许可以恰当地称为中国的“商业革命”。下面能够论证这一观点的史实是……( )A.出现新的灌溉工具——筒车 B.制瓷技术高超的代表——青花瓷C.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D.出现最早的商帮——晋商、徽商8.宋元时期,造船和航海技术的较大发展,潮汛、信风、气象等规律知识的掌握,直接促成了…………………………………………………………………………( )A.四通八达驿站的建立 B.海上交通范围的拓展C.陆上丝绸之路的鼎盛 D.大量外国使团的到访9.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写道:“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材料中的“极为神速”主要得益于…………………………( )A.指南针的研制与使用 B.造纸术的重大改进C.火药的发明与运用 D.活字印刷术的发明10.明朝中后期,皇帝多是沉迷享乐,疏于朝政。皇室内部又勾心斗角,纷争不已,大臣们结党营私,争权夺利。据此可知,明朝逐步走向覆亡的重要原因是( )A. 思想禁锢 B. 政治腐败 C. 财政危机 D. 农民起义11.据图可知,清朝边疆治理的特点是………………………………………( )A.因地制宜 B.沿袭旧制 C.一成不变 D.方式单一12.下表所示是我国北方某地区主要种植的农作物种类的变化。表中变化出现的原因是…………………………………………………………………………………( )作物 明清以前 明清时期粮食作物 粟、小麦、大豆 粟、小麦、大豆、玉米、甘薯经济作物 棉花、桑、麻 棉花、桑、麻、烟草、花生、向日葵A.农业生产技术的革新 B.农业生产经验的总结C.北方商业市镇的发展 D.农作物新品种的引进二、非选择题。(13题10分,14题12分,15题14分,共36分)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材料— 隋朝统一全国后,急需大批人才,创立了以分科考试、择优录用为基本特征的科举制度。唐朝时期经过反复试验和不断探索,科举逐步走向制度化和规范化。当时,科举分常科和制科两大类。制科是皇帝为选拔“非常之人”而设置。宋朝严格了科举考试程序,殿试成为定制,形成“乡试—省试—殿试”三级体系。材料二 明清时,仍采用科举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但发生了重要变化。题目选自四书五经的文句,考生答卷行文格式必须由八个部分组成,所论述的内容须遵循朱熹《四书章句集注》的观点,不能有自己的见解。这就是所谓的八股文。(1)据材料一,分别指出隋、唐、宋三朝在人才选拔方面的历史贡献。(6分)(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科举考试发生改变的消极影响。(2分)(3)据上述材料、问题和所学知识,概括科举制度前后沿用约1300年的原因。(2分)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图二某朝行政机构示意图图一某朝行政机构示意图)材料二 清代史学家赵翼在《檐曝杂记》卷一《军机处》中说:“(军机大臣)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1)观察材料一的示意图并结合所学,判断图一、二的示意图对应的朝代。(2分)(2)据材料二,指出军机处的职能是什么?(2分)为什么说它的设立强化了君主专制?(4分)(3)综上所述,指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趋势。(2分)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①鉴真 ②戚继光 ③李时珍 ④曹雪芹(1)请按下表中的人物分类标准,将以上人物的序号填写在表格中。(4分)类别 文学家 民族英雄 和平使者 科学家序号(2)在上表“类别”栏目中,任选一类,结合所学知识重新选择一位相符的历史人物,自拟标题,加以介绍。(①人物介绍至少包括“生活背景”“主要成绩”“历史影响”三方面;②人物介绍的标题正确,文字表述条理清楚;③不可选择材料中的人物)(8分)(3)据以上材料、问题和所学知识,概括上述历史人物的共同贡献。(2分)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七年级历史试题评分参考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1.A 2.C 3.B 4.D 5.A 6.C7.C 8.B 9.D 10.B 11.A 12.D二、非选择题。(13题10分,14题12分,15题14分,共36分)13. (10分)(1)隋朝时,创立科举制度(或创立分科考试、择优录用的办法);唐朝时,使科举制走向制度化和规范化;宋朝时,严格了科举考试程序。(评分说明:意思相近即可,每点2分,共6分)(2)禁锢思想。(评分说明:意思相近即可,2分)(3)能够为统治者选拔人才(或有利于维护统治;或考试的方法较为公开公平)。(评分说明:意思相近即可,其他答案符合题意也可。2分)14. (12分)(1)图一:元朝;图二:明朝。(评分说明:每点2分,共4分)(2)职能:辅助皇帝处理政务。(评分说明:意思相近即可,2分)理由:军政大事完全由皇帝裁决,军机大臣只是跪在地上记录,然后按照皇帝的旨意拟写成文,经皇帝审阅同意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机构去执行;军机处便于皇帝独掌朝政,使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一切都要服从皇帝的意志;军机处的设立,使全国的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皇帝一人之手。 (评分说明:答出其中两点且意思相近即可,每点2分,共4分)(3)皇权不断强化;君主专制不断强化。 (评分说明:答出其中一点且意思相近即可,2分)15. (14分)(1)(从左往右)④②①③(评分说明:每空1分,共4分)(2)开放式答案。(评分说明:标题、生活背景、主要成绩、历史影响各2分,共8分)示例1:标题:文学家——“诗仙”李白(2分)介绍:李白是唐朝时期著名的诗人,(2分)一生创作了许多优秀的诗歌。(2分)他的诗飘逸洒脱,充满想象力和感染力,具有浓郁的浪漫情怀,李白因此享有“诗仙”的美誉。李白以其独特的诗歌风格和丰富的想象力,对中国文学史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誉为中国文学的瑰宝之一。(2分)示例2:标题:科学家——宋应星(2分)介绍:宋应星是生活在明朝的科学家,(2分)他的著作《天工开物》是一部科技巨著,(2分)对我国古代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的总结,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2分)(3)促进了中华文明的发展。(评分说明:意思相近即可,其他答案符合题意也可。2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