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推动高质量发展导学案-(含解析)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二经济与社会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2推动高质量发展导学案-(含解析)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二经济与社会

资源简介

《推动高质量发展》导学案(学生版)
一、学习目标
1. 知识目标
理解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阐述高质量发展的内涵。
说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原因,分析其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解释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内涵,掌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要求和关键举措。
2. 能力目标
通过分析具体案例,提升运用所学知识解读经济现象、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会运用辩证思维,理解新发展理念之间以及构建新发展格局各项举措之间的内在联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深刻领会国家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意义,增强对国家经济发展道路的认同感和自信心。
树立科学发展观,培养关注国家经济发展、积极参与社会实践的意识。
二、学习重难点
1. 重点
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原因和要求。
新发展格局的内涵、要求及关键举措。
2. 难点
理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的作用。
把握新发展理念与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
三、学习方法
自主学习法、小组合作探究法、案例分析法
四、学习过程
1. 自主预习(阅读教材,完成以下填空)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______。
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包括坚持以______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彻______、协调、绿色、开放、______的新发展理念。
推动高质量发展,要加快构建以______为主体、______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构建新发展格局,要坚持扩大______这个战略基点,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______有机结合起来。
2. 合作探究
探究一:认识高质量发展
材料:近年来,某县积极调整经济发展思路,不再单纯追求GDP的增长速度,而是注重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通过鼓励企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兴产业,提高了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同时,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动绿色发展,打造宜居宜业的生态环境。在民生方面,加大教育、医疗等领域的投入,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问题:结合材料,分析该县的发展举措是如何体现高质量发展内涵的?
探究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举措
材料一:某省积极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鼓励企业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优化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同时,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建立产业创新联盟,共同攻克关键技术难题,推动产业创新发展。
材料二: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国家实施了一系列区域发展战略,如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率先发展等。各地区根据自身优势,加强区域间的合作与交流,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材料三:我国积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举办进博会、广交会等国际展会,吸引全球优质资源和企业进入中国市场。同时,鼓励企业“走出去”,拓展海外市场,加强国际合作,提升我国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中的地位。
问题:
材料一体现了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哪些举措?
结合材料二,谈谈你对区域协调发展的认识。
分析材料三对我国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意义。
探究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需求侧管理
材料: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着一些结构性问题,如部分行业产能过剩、产品供过于求,而一些高端产品和服务却供给不足。为解决这些问题,我国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同时,注重需求侧管理,通过扩大内需、促进消费、稳定外需等措施,拉动经济增长。
问题:
分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需求侧管理分别侧重于解决经济发展中的哪些问题?
说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需求侧管理的关系。
3. 课堂总结
请同学们梳理本节课所学内容,绘制思维导图。
思考: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能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做些什么?
4. 课堂练习
单项选择题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其核心是( )
A. 速度和规模 B. 质量和效益 C. 创新和开放 D. 协调和共享
下列举措中,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是( )
①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②加大资源开发力度,追求经济快速增长
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动绿色发展 ④扩大内需,促进消费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举措不包括( )
A.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B.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C.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D. 扩大对外开放
多项选择题
新发展理念包括( )
A. 创新发展 B. 协调发展 C. 绿色发展 D. 开放发展 E. 共享发展
推动高质量发展,需要( )
A. 贯彻新发展理念 B.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C.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D.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材料分析题
材料: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迅速,产销量连续多年位居全球第一。在政策支持、技术进步和市场需求的推动下,新能源汽车企业不断加大研发投入,提高产品性能和质量,拓展应用场景。同时,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不断完善,带动了电池、电机、电控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问题: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对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意义。
《推动高质量发展》导学案(教师版)
一、学习目标
1. 知识目标
帮助学生理解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准确阐述高质量发展的内涵。
引导学生说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原因,深入分析其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使学生能够解释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内涵,熟练掌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要求和关键举措。
2. 能力目标
通过组织学生分析具体案例,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读经济现象、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运用辩证思维,理解新发展理念之间以及构建新发展格局各项举措之间的内在联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引导学生深刻领会国家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意义,增强对国家经济发展道路的认同感和自信心。
培养学生树立科学发展观,激发学生关注国家经济发展、积极参与社会实践的意识。
二、学习重难点
1. 重点
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原因和要求。
新发展格局的内涵、要求及关键举措。
2. 难点
帮助学生理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的作用。
引导学生把握新发展理念与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
三、学习方法
自主学习法、小组合作探究法、案例分析法
四、学习过程
1. 自主预习(阅读教材,完成以下填空)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
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包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
推动高质量发展,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构建新发展格局,要坚持扩大国内需求这个战略基点,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
2. 合作探究
探究一:认识高质量发展
材料:近年来,某县积极调整经济发展思路,不再单纯追求GDP的增长速度,而是注重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通过鼓励企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兴产业,提高了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同时,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动绿色发展,打造宜居宜业的生态环境。在民生方面,加大教育、医疗等领域的投入,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问题:结合材料,分析该县的发展举措是如何体现高质量发展内涵的?
参考答案
创新发展:鼓励企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兴产业,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体现了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绿色发展: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动绿色发展,打造宜居宜业的生态环境,体现了绿色发展注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共享发展:加大教育、医疗等领域的投入,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体现了共享发展注重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探究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举措
材料一:某省积极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鼓励企业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优化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同时,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建立产业创新联盟,共同攻克关键技术难题,推动产业创新发展。
材料二: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国家实施了一系列区域发展战略,如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率先发展等。各地区根据自身优势,加强区域间的合作与交流,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材料三:我国积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举办进博会、广交会等国际展会,吸引全球优质资源和企业进入中国市场。同时,鼓励企业“走出去”,拓展海外市场,加强国际合作,提升我国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中的地位。
问题:
材料一体现了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哪些举措?
结合材料二,谈谈你对区域协调发展的认识。
分析材料三对我国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意义。
参考答案
材料一体现的举措:
建设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利用新技术优化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加强产学研合作,建立产业创新联盟,共同攻克关键技术难题,推动产业创新发展,体现了创新发展理念和科技创新对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
对区域协调发展的认识:
区域协调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要求,有助于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
国家实施的一系列区域发展战略,如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率先发展等,有利于各地区发挥自身优势,加强区域间的合作与交流,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区域协调发展可以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整体经济效率,缩小区域差距,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材料三的意义:
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举办进博会、广交会等国际展会,吸引全球优质资源和企业进入中国市场,有利于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提升我国产业的国际化水平和竞争力。
鼓励企业“走出去”,拓展海外市场,加强国际合作,有利于我国企业融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推动产业升级,提升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话语权,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探究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需求侧管理
材料: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着一些结构性问题,如部分行业产能过剩、产品供过于求,而一些高端产品和服务却供给不足。为解决这些问题,我国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同时,注重需求侧管理,通过扩大内需、促进消费、稳定外需等措施,拉动经济增长。
问题:
分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需求侧管理分别侧重于解决经济发展中的哪些问题?
说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需求侧管理的关系。
参考答案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侧重于解决经济发展中的结构性问题,如产能过剩、产业结构不合理、供给质量不高等,通过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生产效率、增加有效供给,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需求侧管理侧重于解决总需求不足的问题,通过扩大内需(包括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稳定外需,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经济总量平衡。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需求侧管理的关系:
二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需求侧管理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通过提高供给质量和效率,创造新的需求,激发消费和投资潜力。
需求侧管理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市场空间和动力,合理的需求规模和结构可以引导供给结构优化升级,促进产业发展。只有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需求侧管理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3. 课堂总结
请同学们梳理本节课所学内容,绘制思维导图。
引导学生思考: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能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做些什么?
参考答案引导:
可以从绿色消费、节约资源、关注科技创新、参与社会实践等角度引导学生思考。如倡导绿色出行,减少能源消耗;节约水电纸张,践行低碳生活;关注科技前沿动态,培养创新意识;积极参与志愿者活动,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等。
4. 课堂练习
单项选择题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其核心是(B)
A. 速度和规模 B. 质量和效益 C. 创新和开放 D. 协调和共享
解析:高质量发展强调的是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不再单纯追求速度和规模,创新、协调、开放、共享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理念和途径,所以核心是质量和效益,选B。
下列举措中,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是(C)
①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②加大资源开发力度,追求经济快速增长
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动绿色发展 ④扩大内需,促进消费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解析:加大资源开发力度,追求经济快速增长,可能会导致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不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②排除;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体现创新和协调发展,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符合绿色发展,扩大内需促进消费有利于经济良性循环,①③④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选C。
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举措不包括(D)
A.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B.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C.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D. 扩大对外开放
解析: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举措包括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扩大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方面,但不是关键举措,选D。
多项选择题
新发展理念包括(ABCDE)
A. 创新发展 B. 协调发展 C. 绿色发展 D. 开放发展 E. 共享发展
解析:新发展理念就是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全选。
推动高质量发展,需要(ABCD)
A. 贯彻新发展理念 B.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C.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D.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解析: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ABCD都正确。
材料分析题
材料: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迅速,产销量连续多年位居全球第一。在政策支持、技术进步和市场需求的推动下,新能源汽车企业不断加大研发投入,提高产品性能和质量,拓展应用场景。同时,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不断完善,带动了电池、电机、电控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问题: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对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意义。
参考答案
创新发展方面:新能源汽车企业不断加大研发投入,提高产品性能和质量,拓展应用场景,体现了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推动了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有利于建设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
绿色发展方面: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有利于减少传统燃油汽车的尾气排放,降低能源消耗,促进绿色发展,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符合高质量发展中绿色发展的要求。
产业协同发展方面: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不断完善,带动了电池、电机、电控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了产业之间的协同发展,提高了产业整体竞争力,有利于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满足消费需求方面: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满足了消费者对绿色、智能出行的需求,提高了人民的生活品质,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符合共享发展理念 ,也有利于扩大内需,促进消费,推动经济增长,符合构建新发展格局中扩大内需的战略基点要求。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