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贯彻新发展理念导学案(含解析)-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二经济与社会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1贯彻新发展理念导学案(含解析)-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二经济与社会

资源简介

学生版:《贯彻新发展理念》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 知识目标:阐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内涵;准确解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的内涵、重要性及解决的问题。
2. 能力目标:通过分析案例,提升运用新发展理念分析和解决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的能力;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归纳总结新发展理念在实际中的应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增强对国家发展理念的认同感,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和价值观;培养关注社会、关心国家发展的意识。
二、学习重难点
1. 重点: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核心要义;新发展理念各自的内涵、重要性及要求。
2. 难点:理解新发展理念之间的内在联系;如何在实际生活中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
三、学习方法:自主学习法、小组合作探究法、案例分析法
四、学习过程
1. 导入新课:展示我国近年来在经济、科技、环境等方面取得的成就和面临的挑战相关图片或短视频,如5G技术应用、区域发展差距、环境污染等,引出本节课主题——贯彻新发展理念,思考这些现象与发展理念之间的关系。
2. 知识探究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相关内容,思考并回答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含义、要求及意义,填写以下表格。
项目 内容
含义 把实现______作为发展的目的和归宿,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______、发展成果______。
要求 发展为了人民,从______出发谋发展,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发展依靠人民,把人民作为发展的______,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使发展成果惠及______,逐步实现______。
意义 反映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内在要求,彰显______的价值取向,确立新发展理念必须坚持的______。
合作探究:小组讨论分析“精准扶贫”案例,探讨“精准扶贫”如何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每组派代表发言。
贯彻新发展理念
创新发展
案例分析:展示华为公司持续投入研发,在5G通信技术领域取得领先地位的案例,思考华为成功的原因,体现了什么发展理念,该理念注重解决什么问题,有何重要性及要求,完成以下填空。
创新发展注重解决______问题。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坚持创新发展,要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______,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
小组讨论:结合自身生活,谈谈身边还有哪些创新的例子,对个人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协调发展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理解协调发展的内涵,思考协调发展注重解决什么问题,有何重要性及要求,完成表格。
发展理念 注重解决的问题 重要性 要求
协调发展 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发展平衡和不平衡的统一 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重点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增强发展的整体性
案例分析:展示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相关资料,分析乡村振兴战略如何体现协调发展理念。
绿色发展
情境思考:呈现一些环境污染的图片或视频资料,思考绿色发展的必要性,绿色发展注重解决什么问题,有何重要性及要求,完成填空。
绿色发展注重解决______问题。绿色发展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坚持绿色发展,要坚持______和______的基本国策,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小组讨论: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采取哪些行动践行绿色发展理念。
开放发展
资料分析:展示“一带一路”建设成果的相关数据和资料,分析“一带一路”体现了什么发展理念,该理念注重解决什么问题,有何重要性及要求,完成表格。
发展理念 注重解决的问题 重要性 要求
开放发展 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 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思考讨论:我国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哪些挑战,应如何应对。
共享发展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理解共享发展的内涵,思考共享发展注重解决什么问题,有何重要性及要求,完成填空。
共享发展注重解决______问题。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坚持共享发展,要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坚持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渐进共享 ,使全体人民有更多______、_____、_____,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案例分析:分析我国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养老金待遇的案例,说明这一举措如何体现共享发展理念。
3. 总结归纳:小组内交流总结新发展理念的内涵、重要性及要求,绘制思维导图,展示各理念之间的关系,教师进行点评和补充。
4. 课堂练习
选择题: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是在深刻总结国内外发展经验教训、分析国内外发展大势的基础上形成的,是针对我国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这说明( )
A. 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B.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C. 正确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D.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相互决定
某省在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依法关闭污染严重的养殖场,同时加大对绿色生态农业的扶持力度,这体现了该省坚持( )
A. 创新发展 B. 协调发展 C. 绿色发展 D. 共享发展
简答题:请简要说明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内涵。
5.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新发展理念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关注国家发展,积极践行新发展理念。
五、课后作业
1. 收集一个本地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具体案例,分析其成功经验和存在的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撰写一篇500字左右的短文。
2. 思考新发展理念对我们个人的学习和成长有哪些启示,下节课进行分享交流。
教师版:《贯彻新发展理念》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 知识目标:引导学生阐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内涵;帮助学生准确解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的内涵、重要性及解决的问题。
2. 能力目标:通过组织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提升学生运用新发展理念分析和解决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归纳总结新发展理念在实际中的应用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增强学生对国家发展理念的认同感,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和价值观;激发学生关注社会、关心国家发展的意识。
二、学习重难点
1. 重点: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核心要义;新发展理念各自的内涵、重要性及要求。
突破方法: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和教师引导,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重点知识。
2. 难点:理解新发展理念之间的内在联系;如何在实际生活中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
突破方法:绘制思维导图、结合实际生活场景分析,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逐步突破难点。
三、学习方法:自主学习法、小组合作探究法、案例分析法
四、学习过程
1. 导入新课:展示我国近年来在经济、科技、环境等方面取得的成就和面临的挑战相关图片或短视频,如5G技术应用、区域发展差距、环境污染等,引出本节课主题——贯彻新发展理念,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与发展理念之间的关系。
设计意图:通过直观的素材激发学生兴趣,引发学生对国家发展问题的思考,为后续学习做好铺垫。
2. 知识探究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相关内容,思考并回答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含义、要求及意义,填写以下表格。
项目 内容
含义 把实现人民幸福作为发展的目的和归宿,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要求 发展为了人民,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发展依靠人民,把人民作为发展的力量源泉,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意义 反映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内在要求,彰显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确立新发展理念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
答案解析:这部分内容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通过填空的形式,引导学生准确把握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关键要点。含义强调发展的目的和归宿以及三个维度;要求分别从发展的出发点、动力和成果分配阐述;意义突出其价值取向和原则地位。
合作探究:小组讨论分析“精准扶贫”案例,探讨“精准扶贫”如何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每组派代表发言。
参考分析:精准扶贫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针对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精准施策,满足他们脱贫致富、过上美好生活的需求,体现了发展为了人民;在扶贫过程中,充分调动贫困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依靠他们自身的努力实现脱贫,体现了发展依靠人民;通过精准扶贫,使贫困群众摆脱贫困,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朝着共同富裕迈进,体现了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
教学策略:组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案例,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维能力。教师在小组讨论过程中进行巡视和指导,帮助学生理清思路。
贯彻新发展理念
创新发展
案例分析:展示华为公司持续投入研发,在5G通信技术领域取得领先地位的案例,思考华为成功的原因,体现了什么发展理念,该理念注重解决什么问题,有何重要性及要求,完成以下填空。
创新发展注重解决发展动力问题。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坚持创新发展,要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
答案解析:华为成功的原因在于持续的技术创新,不断投入研发。这体现创新发展理念,它注重解决发展动力问题,强调创新在国家发展中的核心地位和对各方面创新的引领作用。
小组讨论:结合自身生活,谈谈身边还有哪些创新的例子,对个人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教学策略: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的科技创新、产品创新、管理创新等角度思考,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观察和体会,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强化学生对创新发展理念的理解。
协调发展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理解协调发展的内涵,思考协调发展注重解决什么问题,有何重要性及要求,完成表格。
发展不平衡问题
答案解析:协调发展针对的是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不平衡现象,其重要性在于保障发展的持续健康,要求从多个方面入手,促进各领域、各区域的协调共进。
案例分析:展示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相关资料,分析乡村振兴战略如何体现协调发展理念。
参考分析:乡村振兴战略旨在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投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完善和社会事业进步,实现城乡产业互动、资源共享,推动城乡在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协调发展,增强发展的整体性,体现了协调发展理念。
教学策略:引导学生从城乡差距、产业结构、资源配置等方面分析案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师补充讲解,加深学生对协调发展理念的认识。
绿色发展
情境思考:呈现一些环境污染的图片或视频资料,思考绿色发展的必要性,绿色发展注重解决什么问题,有何重要性及要求,完成填空。
绿色发展注重解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绿色发展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坚持绿色发展,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答案解析:通过环境污染的情境,直观展示绿色发展的紧迫性。绿色发展关注人与自然关系,强调基本国策和文明发展道路,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小组讨论: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采取哪些行动践行绿色发展理念。
教学策略:组织学生讨论,鼓励学生从节约能源、减少污染、绿色出行、垃圾分类等方面提出具体行动建议,引导学生将绿色发展理念落实到日常生活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开放发展
资料分析:展示“一带一路”建设成果的相关数据和资料,分析“一带一路”体现了什么发展理念,该理念注重解决什么问题,有何重要性及要求,完成表格。
发展内外联动问题
答案解析:“一带一路”加强了我国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和交流,体现开放发展理念,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重要性在于促进国家繁荣,要求从战略、原则和经济发展层次等方面落实。
思考讨论:我国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哪些挑战,应如何应对。
教学策略:引导学生从文化差异、市场规则、贸易壁垒、技术标准等方面思考企业“走出去”面临的挑战,鼓励学生提出应对策略,如加强文化交流、了解当地市场规则、创新技术和产品等,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应对问题的能力。
共享发展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理解共享发展的内涵,思考共享发展注重解决什么问题,有何重要性及要求,完成填空。
共享发展注重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坚持共享发展,要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坚持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渐进共享 ,使全体人民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答案解析:共享发展围绕社会公平正义,从社会主义本质出发,通过制度安排和共享方式,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案例分析:分析我国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养老金待遇的案例,说明这一举措如何体现共享发展理念。
参考分析: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养老金待遇,使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老年人能够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提升生活安全感和幸福感,体现了共享发展理念中全民共享、渐进共享的要求,促进了社会公平正义。
教学策略:引导学生从社会保障对人民生活的影响、公平正义的维护等角度分析案例,加深学生对共享发展理念的理解,教师总结共享发展理念在民生领域的重要体现和作用。
3. 总结归纳:小组内交流总结新发展理念的内涵、重要性及要求,绘制思维导图,展示各理念之间的关系,教师进行点评和补充。
教学策略:组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教师在学生绘制思维导图过程中进行指导,帮助学生梳理知识体系,明确各理念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关系,如创新是引领,协调是保障,绿色是基础,开放是动力,共享是目的等。
4. 课堂练习
选择题: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是在深刻总结国内外发展经验教训、分析国内外发展大势的基础上形成的,是针对我国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这说明( A )
A. 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B.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C. 正确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D.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相互决定
答案解析:题干强调新发展理念是对“国内外发展大势”“我国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的反映,体现社会意识依赖于社会存在,即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B、C 选项强调社会意识的反作用,题干未体现;D 选项“相互决定”错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而非相互决定。故答案为 A。
某省在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依法关闭污染严重的养殖场,同时加大对绿色生态农业的扶持力度,这体现了该省坚持( C )
A. 创新发展 B. 协调发展 C. 绿色发展 D. 共享发展
答案解析:“关闭污染严重的养殖场”“扶持绿色生态农业”直接指向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符合绿色发展“解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的核心内涵,故答案为 C。创新发展侧重动力,协调发展侧重平衡,共享发展侧重公平,均与题干不符。
简答题:请简要说明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内涵。
参考答案: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核心是把实现人民幸福作为发展的目的和归宿,具体体现为三个方面:①发展为了人民,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②发展依靠人民,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把人民作为发展的力量源泉;③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评分要点:需准确答出“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三个维度,并简要说明每个维度的核心内容,缺少任一维度或表述不准确均酌情扣分。
教学策略:通过选择题巩固对哲学原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和新发展理念具体内涵的理解,通过简答题强化对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系统性把握。教师可在学生完成后随机抽查作答情况,针对易错点进行集中讲解。
5. 课堂小结
设计意图:通过师生共同回顾,梳理本节课知识脉络,强化重点内容的记忆,提升学生对新发展理念整体性的认识。
总结要点:
①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新发展理念的核心原则,贯穿发展全过程;
②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分别解决发展动力、平衡、人与自然关系、内外联动、公平正义问题,相互联系、相互支撑;
③ 新发展理念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对国家发展和个人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教学策略: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梳理知识框架,可结合学生绘制的思维导图进行总结,强调“理念—问题—要求—实践”的逻辑链条,帮助学生形成结构化认知。
五、课后作业
作业1:收集一个本地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具体案例,分析其成功经验和存在的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撰写一篇500字左右的短文。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发展实践,将理论知识与现实结合,提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评价标准:案例需真实且贴合本地实际(如本地的科技创新园区、生态治理项目、乡村振兴举措等);分析需明确对应某一或某几个新发展理念;建议需具体可行,体现针对性。
教学策略:下节课可选取典型短文进行展示和点评,鼓励学生分享观察视角,强化理论联系实际的意识。
作业2:思考新发展理念对我们个人的学习和成长有哪些启示,下节课进行分享交流。
设计意图:将国家发展理念与学生个人生活关联,增强认同感和践行意识。
参考方向:创新发展启示个人培养创新思维;绿色发展启示践行环保习惯;共享发展启示关爱他人、参与公益等。
教学策略:下节课组织小组分享,教师引导学生从“理念—行动”的角度展开,避免空泛表述,强化“知行合一”的意识。
六、板书设计(参考)
贯彻新发展理念
一、核心原则:以人民为中心
1. 发展为了人民
2. 发展依靠人民
3. 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二、五大发展理念
创新 → 动力问题 → 核心位置
协调 → 平衡问题 → 整体性
绿色 → 人与自然问题 → 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开放 → 内外联动问题 → 互利共赢
共享 → 公平正义问题 → 共同富裕
三、内在联系:相互支撑,统一于国家发展实践
设计意图:简洁明了呈现知识框架,突出逻辑关系,帮助学生快速回顾核心内容。
七、教学反思(教师课后填写)
学生对哪个发展理念的理解存在困难?(如协调发展的“整体性”、共享发展的“渐进性”等)
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环节的参与度如何?是否需要调整案例或引导方式?
课堂练习的正确率反映出哪些知识漏洞?需在后续教学中如何弥补?
学生提出的本地案例或个人启示是否有创新性?如何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深度?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