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我国的社会保障 导学案(含解析)-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二经济与社会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2我国的社会保障 导学案(含解析)-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二经济与社会

资源简介

《我国的社会保障》导学案(学生版)
一、学习目标
1. 知识目标:
明确社会保障的含义、必要性和重要作用。
精准掌握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主要构成,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各自的特点、保障对象和作用。
深入理解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措施和总体要求。
2. 能力目标:
能够结合具体生活案例,分析社会保障如何发挥其功能,提升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不同社会保障形式的对比,培养归纳和总结的能力。
针对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措施,学会提出自己的思考和见解,增强参与社会事务的意识和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增强对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坚定社会主义制度自信。
树立关注民生、关爱社会弱势群体的意识,培养社会责任感 。
二、学习重难点
1. 重点:
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构成及各自特点。
社会保障的重要作用。
2. 难点:
理解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要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以及权责清晰的内涵。
如何从宏观和微观层面全面完善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
三、学习方法
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案例分析法
四、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展示一些社会生活中人们面临疾病、失业、养老等困境的图片或简短新闻报道,如某家庭因重大疾病陷入经济危机,老人因没有足够养老金生活艰难等。
思考:面对这些生活中的风险和困境,我们可以依靠什么来获得基本的生活保障?由此引出本节课主题——我国的社会保障。
(二)知识新授
1. 社会保障的必要性
自主阅读教材相关内容,思考并回答:为什么国家要建立社会保障“安全网”?
总结:现实生活中人们可能遭遇疾病、失业、养老、灾害、贫困等各种问题 ,这就需要国家依法建立起由政府和社会承担主要责任的社会保障“安全网”,以保障公民的基本生活权利,维护社会稳定。
2. 社会保障的作用
结合教材案例和生活实际,分组讨论社会保障在我们生活中发挥的作用。
小组代表发言后,总结社会保障的作用:
社会保障通过防范和化解社会成员的生存危机,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权利,有效维护社会生活秩序的稳定。比如,失业保险可以帮助失业人员在一定时期内维持基本生活,避免因失业陷入生活困境而引发社会问题。
社会保障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调节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化解社会矛盾和冲突,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例如,个人所得税和社会保障的结合,可以适当缩小贫富差距。
社会保障通过风险分摊与责任共担,充分发挥社会互助功能,同时通过社会成员的自助与他助,推动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像医疗保险,大家共同缴纳保费,当有人患病时可以获得医疗费用的支持,体现了互助共济。
3. 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构成
阅读教材,完成以下表格:
社会保障形式 地位 保障对象 作用 实施主体 具体内容
社会保险
社会救助
社会福利
社会优抚
思考: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4.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阅读教材,思考并回答:如何完善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
(三)合作探究
呈现案例:某地区在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过程中,出现了保障水平过高,财政负担过重,部分居民过度依赖社会保障,缺乏就业积极性的问题。
分组讨论:针对该地区出现的问题,你认为应该如何调整和完善当地的社会保障体系?
小组讨论后,派代表发言,分享讨论结果。
(四)课堂总结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包括社会保障的必要性、作用、体系构成以及完善措施等。强调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对于保障人民生活、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和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意义。
(五)课堂练习
1. 下列属于社会保险的是( )
A. 社会福利院对孤寡老人的照顾
B. 政府对受灾群众的救助
C. 企业为员工购买的商业保险
D. 职工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
2. 社会保障的作用有( )(多选)
A. 维护社会生活秩序的稳定
B. 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C. 推动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D. 实现全体人民的同步富裕
3.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措施包括( )(多选)
A. 公平对待每个公民
B. 保障水平越高越好
C. 做到权责清晰
D. 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
(六)课后拓展
调查当地的社会保障实施情况,如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的覆盖范围和保障水平,撰写一篇简短的调查报告,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我国的社会保障》导学案(教师版)
一、学习目标
1. 知识目标:
明确社会保障的含义、必要性和重要作用。
精准掌握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主要构成,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各自的特点、保障对象和作用。
深入理解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措施和总体要求。
2. 能力目标:
能够结合具体生活案例,分析社会保障如何发挥其功能,提升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不同社会保障形式的对比,培养归纳和总结的能力。
针对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措施,学会提出自己的思考和见解,增强参与社会事务的意识和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增强对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坚定社会主义制度自信。
树立关注民生、关爱社会弱势群体的意识,培养社会责任感 。
二、学习重难点
1. 重点:
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构成及各自特点。
社会保障的重要作用。
2. 难点:
理解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要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以及权责清晰的内涵。
如何从宏观和微观层面全面完善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
三、学习方法
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案例分析法
四、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展示一些社会生活中人们面临疾病、失业、养老等困境的图片或简短新闻报道,如某家庭因重大疾病陷入经济危机,老人因没有足够养老金生活艰难等。
提问引导:面对这些生活中的风险和困境,我们可以依靠什么来获得基本的生活保障?由此引出本节课主题——我国的社会保障。
设计意图:通过贴近生活的案例,引发学生的共鸣和思考,激发学生对社会保障相关知识的学习兴趣,自然导入新课。
(二)知识新授
1. 社会保障的必要性
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相关内容,思考并回答:为什么国家要建立社会保障“安全网”?
参考答案:现实生活中人们可能遭遇疾病、失业、养老、灾害、贫困等各种问题 ,这就需要国家依法建立起由政府和社会承担主要责任的社会保障“安全网”,以保障公民的基本生活权利,维护社会稳定。
讲解要点:强调社会保障是应对生活中不确定性风险的必要制度安排,其责任主体是国家和社会,目的是保障公民基本生活。
2. 社会保障的作用
组织学生结合教材案例和生活实际,分组讨论社会保障在我们生活中发挥的作用。
小组代表发言后,总结社会保障的作用:
社会保障通过防范和化解社会成员的生存危机,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权利,有效维护社会生活秩序的稳定。比如,失业保险可以帮助失业人员在一定时期内维持基本生活,避免因失业陷入生活困境而引发社会问题。
社会保障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调节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化解社会矛盾和冲突,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例如,个人所得税和社会保障的结合,可以适当缩小贫富差距。
社会保障通过风险分摊与责任共担,充分发挥社会互助功能,同时通过社会成员的自助与他助,推动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像医疗保险,大家共同缴纳保费,当有人患病时可以获得医疗费用的支持,体现了互助共济。
讲解要点:结合具体实例深入分析每个作用,帮助学生理解社会保障对个人、社会公平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3. 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构成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完成以下表格:
社会保障形式 地位 保障对象 作用 实施主体 具体内容
社会保险 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 缴纳社会保险的劳动者 保障公民在年老、疾病、工伤、失业、生育等情况下依法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 国家和社会 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等
社会救助 最先形成、历史最悠久的社会保障形式,是保障社会成员生活安全和生存权利的“最后一道防线” 因自然灾害或其他经济社会原因而无法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公民 保障无法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公民维持最低生活水平 政府 对受灾群众的救助、最低生活保障等
社会福利 最高层次的社会保障 老年人、残疾人、妇女、儿童和其他社会成员 满足社会成员的生活需要并使其生活质量不断得到改善和提高 政府和社会 为残疾人提供无障碍设施、为老年人提供社区养老服务等
社会优抚 褒扬性、补偿性、优待性、综合性的特殊社会保障 现役军人、复员退伍军人以及军烈属等 有利于社会稳定,鼓舞士气,振奋民族精神 国家和社会 对军人的抚恤、对军烈属的优待等
提出问题: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参考答案:
区别:
性质不同:社会保险具有强制性、福利性,是国家基本社会政策的体现;商业保险是自愿的市场行为,以盈利为目的。
保障对象不同:社会保险主要保障劳动者;商业保险保障对象广泛,全体公民均可。
资金来源不同:社会保险由国家、企业和个人三方共同负担;商业保险由投保人负担。
保障水平不同:社会保险保障基本生活;商业保险根据保险合同约定,保障水平多样。
联系:都具有风险保障功能,商业保险是社会保险的补充,可以满足人们更高层次的保障需求。
讲解要点:通过对比,帮助学生准确区分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加深对社会保险的理解。
4.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思考并回答:如何完善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
总结要点: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要公平对待每个公民并确保其享受相应的社会保障权益。建立覆盖全民、城乡统筹的社会保障体系,维护好弱势群体的利益,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既要尽力而为,又要量力而行,要坚持社会保障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如果保障水平过低,无法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需求;保障水平过高,会给国家财政带来过大压力,也可能滋生“等靠要”的思想。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要做到权责清晰。明确政府、企业、个人等各方的权利与责任,严格依法监管。例如,企业有依法为员工缴纳社会保险的责任,个人也有按时缴纳保费的义务。
讲解要点:详细解释每个要点的内涵和重要性,结合实际案例说明如何在实践中落实这些措施。
(三)合作探究
呈现案例:某地区在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过程中,出现了保障水平过高,财政负担过重,部分居民过度依赖社会保障,缺乏就业积极性的问题。
分组讨论:针对该地区出现的问题,你认为应该如何调整和完善当地的社会保障体系?
小组讨论后,派代表发言,分享讨论结果。
教师点评和总结:
- 首先要合理调整保障水平,使其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可以对保障标准进行科学评估和适度降低,减轻财政压力。
- 加强对社会保障制度的宣传和引导,让居民正确认识社会保障的作用,鼓励他们积极就业,树立劳动致富的观念。
- 完善就业扶持政策,为有劳动能力的居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职业培训,帮助他们实现就业增收,减少对社会保障的过度依赖。
- 进一步明确各方责任,政府要加强监管,防止出现骗保等违规行为,确保社会保障资金的合理使用。
设计意图:通过案例分析和合作探究,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和语言表达能力,深化对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措施的理解。
(四)课堂总结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包括社会保障的必要性、作用、体系构成以及完善措施等。强调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对于保障人民生活、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和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意义。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梳理知识框架,巩固所学内容,强化对重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五)课堂练习
1. 下列属于社会保险的是( )
A. 社会福利院对孤寡老人的照顾
B. 政府对受灾群众的救助
C. 企业为员工购买的商业保险
D. 职工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
答案:D
解析:A选项属于社会福利;B选项属于社会救助;C选项是商业保险;职工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属于社会保险,所以选D。
2. 社会保障的作用有( )(多选)
A. 维护社会生活秩序的稳定
B. 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C. 推动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D. 实现全体人民的同步富裕
答案:ABC
解析:社会保障通过防范和化解社会成员的生存危机,维护社会生活秩序稳定;通过再分配调节利益关系,促进社会公平正义;通过风险分摊与责任共担,推动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同步富裕说法错误,应该是共同富裕,所以选ABC。
3.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措施包括( )(多选)
A. 公平对待每个公民
B. 保障水平越高越好
C. 做到权责清晰
D. 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
答案:ACD
解析: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要公平对待每个公民,做到权责清晰,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 。保障水平不是越高越好,要适度,所以选ACD。
设计意图:通过课堂练习,及时巩固学生所学知识,检验学生对重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进行讲解和辅导。
(六)课后拓展
布置作业:调查当地的社会保障实施情况,如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的覆盖范围和保障水平,撰写一篇简短的调查报告,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调查研究能力,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提高学生对社会保障制度的认识和理解,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和表达观点的平台。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