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游戏中的观察》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3《游戏中的观察》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小学科学
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我们自己》
2.3游戏中的观察
核心概念:
(五)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教学目标:
1.科学观念
学生能说出游戏中主要用到的感觉器官(眼睛、耳朵)及其作用。
学生能比较不同方法抓尺子的难易程度,初步理解感觉器官协同工作的优势。
2.科学思维
学生能通过记录数据,发现"睁眼+听口令"的方法最容易抓住尺子。
学生能用"因为...所以..."的句式简单说明不同方法的差异原因(如:因为能看又能听,所以更容易抓住)。
3.探究实践
学生能按照三种方法完成抓尺子游戏,并准确记录抓住次数。
学生能在翻拍手游戏中指出帮助自己的感觉器官(如:眼睛看动作、皮肤感觉触碰)。
4.态度责任
学生愿意积极参与游戏观察活动,感受科学探究的趣味性。
学生能遵守游戏规则,如实记录数据,初步培养科学求实态度。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通过对比实验认识不同感觉器官在游戏中的作用。
建立"感觉器官帮助我们感知环境"的基本科学观念。
2.难点:
方法三(睁眼+听口令)的优越性分析:需要综合视觉和听觉的协同作用理解。
数据记录与现象分析的衔接:一年级学生可能记录数据但难以自主发现规律。
教学准备:
塑料直尺(黄色,30cm,每组1把);儿童安全眼罩(每组1个,可用干净红领巾替代)
翻拍手游戏示范图片(可打印教材原图);磁吸大记录表(黑板用,预设方法一/二/三三栏)
学生用记录单(每人1张,含卡通版表格);贴纸奖励(小太阳/小星星贴纸,用于数据记录激励)
教学过程:
一、 聚焦:激发兴趣,明确目标 (5分钟)
1.快速导入: “同学们好!今天我们要玩一个科学小游戏——抓尺子!请用坐姿告诉我你们准备好了!(等待学生坐好)太棒了!”
(预设:学生坐姿端正)
核心提问: “玩游戏时,我们身体的哪些‘小帮手’在帮我们观察情况、做出反应呢?比如,怎么知道尺子在哪里?怎么知道什么时候该出手抓?”
(预设: 引导学生快速说出“眼睛看”、“耳朵听”)
3.过渡:“对!眼睛和耳朵就是我们的重要‘小帮手’。今天我们就用抓尺子游戏,看看它们怎么帮助我们!”
4.“我们会用 三种不同的方法 来抓尺子(快速展示眼罩和尺子)。大家猜猜:睁着眼睛听口令抓、蒙着眼睛听口令抓、只蒙着眼睛抓——这三种方法,哪种最容易成功?为什么?” (预设:快速请1-2个学生简单说理由,如“能看见”/“能听见”即可,不展开)
5.过渡语:“好,带着我们的猜想,马上开始实验!”引出课题《游戏中的观察》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趣味抓尺子游戏快速导入,激发学生兴趣,明确观察与反应的关联,引导学生思考眼睛、耳朵等感官的作用,引出课题,为后续探究奠定基础,使学生主动投入学习。)
探索:亲身体验,收集证据 (17分钟)
1.“看老师示范三种方法!(快速演示,边做边说) 方法一:蒙眼抓 (蒙眼,尺子下落时凭感觉抓)。方法二:蒙眼听抓 (蒙眼,老师说‘放’时抓)。方法三:睁眼听抓 (睁眼,老师说‘放’时抓)。规则是:尺子从同一高度(老师手肘高度)垂直落下,抓尺子下端。每人每种方法尝试2次!”
2.记录说明: “每组一张记录单。成功抓住贴‘√’(或笑脸),没抓住贴‘○’(或哭脸)。看,像这样(快速展示记录单样例)。” (记录单设计:表格列:方法一、方法二、方法三;行:组员名字或1、2、3号;格子用于贴纸)
3.分组与执行: “现在,1、2、3号同学为一组,4、5、6号为一组… (快速按座位就近分组,每组3人为宜)。每组选一位‘记录员’拿记录单和贴纸,一位‘尺子操作员’负责拿稳和松手尺子,一位‘体验员’尝试。每人轮流当体验员,每种方法都试2次! 老师计时:每组总时间8分钟!现在开始!” (教师启动计时器,大声宣布开始)
(预设:快速巡视各组:确保正确使用眼罩、尺子垂直下落、安全操作(不挥舞尺子)、按规则记录。用简短语言提醒:“注意听口令!” “看清楚再抓!” “记录员贴好贴纸哦!” 不深入讨论现象,聚焦操作规范和记录。)
学生活动 (10分钟):
快速分组,明确角色(体验员、操作员、记录员)。轮流体验三种方法各2次。操作员确保尺子垂直下落并清晰说“放”(方法二、三)。体验员专注体验并报告结果。记录员及时粘贴对应符号。小组内快速轮换。
(设计意图: 通过明确分工(操作员、体验员、记录员)和严格限时(8分钟小组活动 + 2分钟分组换位准备),极大提高效率。简化记录方式(贴纸代替画符号)节省时间。教师巡视确保规范,但不打断流程。这是最耗时的环节,严格计时是关键。)
三、 研讨:分析现象,提炼概念 (12分钟)
1.快速收尾、 聚焦数据: “时间到!请大家把材料轻轻放回桌子中间,看老师!我们一起来看看大家的发现。”
(预设:快速收集几组有代表性的记录单贴在黑板上,或请组长举起记录单)
2.发现核心现象:“看这些记录单,哪种方法成功的‘√’最多?(指向方法三)对,睁眼听口令!哪种方法‘○’最多?(指向方法一)对,只蒙眼抓! 这和我们猜的一样吗?”
(预设:每种方法都不一样,第三种方法成功最多)
“为什么方法三(睁眼+听口令)比方法二(蒙眼+听口令)更容易成功? 蒙眼听时缺了什么‘小帮手’?”
(预设:缺了眼睛看位置/下落速度)
“为什么方法二(蒙眼+听口令)比方法一(只蒙眼)又更容易些? 只蒙眼时缺了什么‘小帮手’?”
(预设:缺了耳朵听“放”的信号/时机)
“睁着眼睛听口令时,眼睛和耳朵是怎么一起工作的?这样有什么好处?”
(预设:眼睛看准位置,耳朵听准信号,配合起来又快又准!)
6.“所以,同时使用眼睛和耳朵(多种感官),比只用一种感官(如只看或只听),能让我们观察得更清楚,反应得更快更准确!”
“谁能用‘因为...所以...’的句式,完整说说为什么方法三最好?比如:‘因为能同时用眼睛看准尺子位置、用耳朵听清‘放’的口令,所以睁眼听口令最容易抓住尺子。’”(请1-2位学生回答,及时反馈)
7.学生活动 : 观察汇总的数据,确认方法三最成功。在教师引导下思考并回答问题,理解眼睛和耳朵各自的作用及协同优势。尝试用“因为...所以...”句式表达结论。
(设计意图 : 基于实证(记录单)快速聚焦核心现象。问题设计直指核心(感官作用与协同),避免发散讨论。严格控制在5分钟内完成原因分析。句式训练目标明确,时间有限,确保1-2位学生能规范表达即可。教师需高效引导,避免学生冗长发言或跑题。)
四、 拓展:迁移应用,总结升华 (6分钟)
1.快速迁移: “眼睛耳朵配合真厉害!现在玩个新游戏——翻拍手!(快速演示或出示示意图):两人一组,手心对手心,一人翻手拍对方手背,对方要躲开。玩30秒! 开始!” (教师计时)
(预设:快速找到伙伴进行简短的翻拍手游戏体验。游戏后思考并回答教师提问,知道在翻拍手中主要依靠视觉和触觉。)
2.引导思考:“时间到!在翻拍手游戏中,帮助你‘观察’对手动作、让自己躲开或拍中的‘小帮手’主要是谁?”
(预设:眼睛看动作变化!皮肤感觉有没有被打到!)
“这和抓尺子主要用的‘小帮手’(眼+耳)一样吗?”
(预设:不太一样,这里主要靠眼睛看动作和皮肤感觉触碰)
4.精炼总结: “今天我们玩得开心,学得认真!通过游戏我们发现:眼睛、耳朵、皮肤(感觉触碰)都是我们观察世界、做出反应的‘小帮手’(感觉器官)。它们常常一起工作,让我们更了解周围发生了什么。 生活中处处有科学,用你的‘小帮手’多去发现吧!”
(设计意图:新游戏选择简单易上手(翻拍手),时间严格控制在30秒体验。提问直指新情境下的主导感官(视觉+触觉),并与主活动对比(视觉+听觉),快速拓宽认知。总结高度凝练,突出核心概念(感官及其协同)。整个环节节奏快,体验点到即止,总结一语中的。)
板书设计:
2.3游戏中的观察(图片式)
眼睛 看
鼻子 闻
耳朵 听
小手 摸
教学反思:
优点
1.导入环节富有吸引力:以抓尺子游戏作为导入,迅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游戏本身简单易行,且与本节课的主题紧密相关,能够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入学习状态,为后续的教学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
2.注重引导学生思考:通过提问“玩游戏时,我们身体的哪些‘小帮手’在帮我们观察情况、做出反应呢?”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眼睛、耳朵等感官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这种启发式提问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主探究意识,而不是单纯地灌输知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本节课的核心内容。
缺点
1.过渡语不够自然流畅:在从提问环节过渡到展示抓尺子方法的环节时,过渡语稍显生硬。例如,在学生回答完问题后,直接进入下一个环节,没有很好地将学生的回答与后续内容进行有机衔接,可能会让学生感到教学节奏有些突兀,影响教学的连贯性。
改进措施
优化过渡语设计:在教学过程中,要更加注重过渡语的自然性和流畅性。可以在学生回答完问题后,对他们的回答进行简要总结和肯定,然后再自然地引出下一个环节。例如,在学生回答完“眼睛看”“耳朵听”之后,可以说:“同学们说得真好,眼睛和耳朵确实是我们在游戏中非常重要的‘小帮手’。那么,接下来我们就通过不同的抓尺子方法,来进一步探究它们的作用吧!”这样既能对学生的回答给予反馈,又能自然地过渡到下一个环节,使教学过程更加连贯、流畅。
课后练习:
1.在抓尺子游戏中,同时使用眼睛看和耳朵听的方法最容易成功,主要是因为:
A. 小手很灵活,抓得快。
B. 只用耳朵听,就能知道尺子在哪。
C. 眼睛能看准位置,耳朵能听清口令,合作起来抓得更准。
2.玩“翻拍手”游戏时(一人躲,一人拍手背),帮助躲开的小帮手主要是:
A. 眼睛(看对手的动作)。
B. 耳朵(听拍手的声音)。
C. 皮肤(感觉有没有被拍到)。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