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光的反射和折射(第3课时)基础巩固--浙教版(2024)科学八年级上册同步练习(原卷版+解析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4光的反射和折射(第3课时)基础巩固--浙教版(2024)科学八年级上册同步练习(原卷版+解析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4光的反射和折射(第3课时)基础巩固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在暗室中做光的色散实验,实验中可以观察到白屏上出现彩色光带,其中A端的单色光颜色为(  )
A.红色 B.绿色 C.紫色 D.黑色
【答案】C
【详解】当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会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单色光,因为三棱镜倒置,所以A端为紫光,B端为红光,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我们能看见水中的鱼,是因为(  )
A.光的直线传播 B.光的反射 C.平面镜成像 D.光的折射
【答案】D
【详解】我们能看见水中的鱼,是鱼反射的光从水中斜射向空气中时发生折射的缘故,此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偏离法线,人眼逆着折射光线看去,看到的一个比实际位置偏高的虚像。
故选D。
3.老师在课堂上做折射现象实验时,将筷子竖直插入装有水的圆形玻璃杯内,看到如图甲所示的现象,小柯回家后也做了同样的实验,看到如图乙所示的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柯家里实验时,观察点在A位置
B.小柯家里实验时,观察点在B位置
C.小柯家里实验时,观察点在C位置
D.两次实验观察到的不同现象,可能是与玻璃杯的厚度有关
【答案】A
【详解】ABC.小柯家里实验时,看到的虚像在左侧,说明光线经过说明折射进入人的眼睛,人眼逆着光线看到的是偏上的虚像,由图可知当人眼在A处时光线能够进入人的眼睛,故A正确,BC错误;
D.两次实验观察到的不同现象,是由于观察的位置不同,折射光线发生折射的位置不同,故D错误。
故选A。
4.在炎热的夏天,由于大气温度不均,使得光线在传播过程中发生如图弯折,形成海市蜃楼。下列关于海市蜃楼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海市蜃楼是由光的散射产生的
B.海市蜃楼是由光的反射产生的
C.海市蜃楼的像不能呈在光屏上
D.光在均匀介质中不沿直线传播
【答案】C
【详解】海市蜃楼,又称蜃景,是一种因光的折射形成的自然现象,是地球上物体反射的光经大气折射而形成的虚像,其本质是一种光学现象。
ABC.海市蜃楼是由于空气的密度不均匀,光在传播过程中发生折射产生的现象,海市蜃楼是虚像,像不能呈在光屏上,故AB错误,C正确;
D.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故D错误。
故选C。
5.人在岸上看到水中的一条鱼,如图N点是人眼在M处看到的鱼的位置。若从M处射出一束激光,要使激光照射到鱼上,则激光应对准哪点射出(  )
A.N点 B.N点右方
C.N点正上方 D.N点正下方
【答案】A
【详解】人在岸上看到水中的一条鱼,是光的折射现象,根据光路的可逆性可知,若从M处射出一束激光,要使激光照射到鱼上,则激光应对准N射出,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6.如图为水中活动的北极熊,其水面下的身体与水面上的头似乎分了家。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A.光的折射 B.光的反射
C.光的直线传播 D.光的色散
【答案】A
【详解】光线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或者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就会出现光的折射现象,其水面下的身体与水面上的头似乎分了家,是由于水下部分反射的光线从水中斜射入空气时在水面发生折射形成的,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7.把一枚硬币固定在空杯的底部,一直保持眼睛位置不变。当水位如图时,眼睛恰好可以看到硬币的B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此时看到B点只是因为光的反射 B.此时看到的硬币比实际位置要高
C.如果没有水,眼睛仍可以看到B点 D.如果再加水,眼睛就看不到B点
【答案】B
【详解】把一枚硬币固定在空杯的底部,一直保持眼睛位置不变,由于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所以硬币反射的光被杯子壁挡住了,如果没有水,眼睛不能看到B点;当水位如图时,眼睛恰好可以看到硬币的B点,因为来自硬币的光线会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从而发生折射,当折射光线进入人眼时,人眼逆着折射光线看去,看到的便是由于光的折射而形成的变浅的虚像,虚像的位置比物体的实际位置偏高;如果再加水,眼睛仍能看到B点,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8.有经验的渔民知道只有瞄准鱼的下方才能把鱼叉到,如图所示的四幅光路图,能够正确说明叉到鱼道理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详解】水中鱼反射出的光,在水面处发生了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人认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所以逆着折射光线看上去,看到的是变浅的鱼的虚像。所以有经验的渔民应该用鱼叉瞄准看到鱼的下方位置,才能将鱼叉到。如图所示

故选C。
9.2022年是国际玻璃年。玻璃在人类文明进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人类社会离不开玻璃材料。下列器材或工具使用时,不发生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
A.光学显微镜 B.普通望远镜 C.变色太阳镜 D.汽车后视镜
【答案】D
【详解】AB.光学显微镜、普通望远镜的目镜和物镜都是凸透镜,光经过凸透镜发生的是折射现象,故AB不符合题意;
C.变色太阳镜主要是根据紫外线强度而使得镜片发生变色,从而减少紫外线穿透镜片,而紫外线透过镜片发生的是折射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
D.汽车后视镜利用的是光的反射现象原理,可以看到后方的情况,故D符合题意;
10.现有一束光从空气射入玻璃砖,然后又从玻璃砖射出到空气。下列四个光路图中,你认为可能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D
【详解】A.根据折射定律知道,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则该图违反了折射定律,故A错误;
B.光线从空气斜射入玻璃砖中,要发生折射,光线的方向要发生改变,故B错误;
C.光线从空气射入玻璃砖时折射角应小于入射角,则该图违反了折射定律,故C错误;
D.根据光折射定律和光路可逆性知道,出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平行,且发生一定的侧移,故D正确。
故选D。
11.在天宫课堂中,航天员王亚平将空气注入水球,形成的气泡球与水球的球心都在O点。一束光线从空气射入水球的光路如图所示,其中球心O与入射点O1的连线为法线。则进入气泡球的折射光线可能为(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A
【详解】
如图所示,连接O2与O,即为第二次折射的法线;
B.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会发生偏折,而②是传播方向不变,故B不符合题意;
C.从水中斜射入空气,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光线③的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故C不符合题意;
D.根据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光线④和入射光线中法线同侧,故D不符合题意;
A.综上所述,只有①满足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且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故A符合题意。
故选A。
12.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发生了反射和折射,光路如图,其中表示折射光线的是(  )
A.AO B.OB C.OC D.ON
【答案】C
【详解】当光由空气斜射进入水中或其它透明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由图知道,AO为入射光线,AO在空气中;OC在水中,为折射光线,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13.如图所示,将一束太阳光投射到玻璃三棱镜上,在棱镜后侧光屏上的AB范围内观察到了不同颜色的光,则(  )
A.A处应是紫光
B.只有AB之间有光
C.将照相底片放到AB范围B的外侧,底片会感光
D.将温度计放到AB范围A的外侧温度不会升高
【答案】C
【详解】A.阳光经过三棱镜后,AB间色光的排列顺序为:红橙黄绿蓝靛紫。故A不符合题意;
BCD.AB间是可见光,A的外侧有红外线,可以传递能量,将温度计放在该处,温度计示数会变大;B外侧有紫外线,可以应用于照相。故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14.我国唐朝的张志和在《玄贞子》中记载了著名的“人工虹”实验,“背日喷乎水,成虹霓之状。”形成这种现象是由于(  )
A.光的直线传播 B.光的色散 C.光的反射 D.凸透镜成像
【答案】B
【详解】“人工彩虹”,这是指喷出水后,空中有大量的小水滴,太阳光照在这些小水滴上,被分解为绚丽的七色光,也就是光的色散,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5.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
A.额温枪是通过检测人体发出的紫外线从而快速测量体温
B.学生不在校期间可用紫外线对教室进行定杀菌消毒
C.白光经过三棱镜发生色散后,呈现出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单色
D.臭氧层能吸收太阳光中的紫外线,从而保护地球上的生命
【答案】A
【详解】A.额温枪能快速测量人的体温并记录,额温枪是通过传感器接收身体发出的红外线得出感应体温数据的,故A符合题意;
B.紫外线可以杀死微生物,学生不在校期间可用紫外线对教室进行定杀菌消毒,故B不符合题意;
C.白光经过三棱镜发生色散后,呈现出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单色光,是光的色散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
D.紫外线较多时,会对人体造成伤害,臭氧层能吸收太阳光中的紫外线,能保护地球上的生命,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6.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自动水龙头和自动烘手机,我们只需把手伸到水龙头或烘手机的下方,水龙头或烘手机就启动工作。它们都是利用人体能辐射出哪种光波的特征(  )
A.紫外线 B.红光 C.红外线 D.紫光
【答案】C
【详解】由于人体能够向外发射红外线,因此常用在自动水龙头和自动烘手机上,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7.下列关于不可见光应用的论述中,错误的是( )
A.电视机的遥控器发出红外线控制电视
B.红外夜视仪能感应红外线
C.我们看见验钞机发出紫色的光,那就是紫外线
D.臭氧层能大量地吸收太阳光中的紫外线,保护地球上的生命
【答案】C
【详解】A.电视机的遥控器发出红外线,可以进行遥控电视,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红外线的热作用比较强制成热谱仪、红外线夜视仪等,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紫外线和红外线都不是可见光,我们眼睛是看不到的,故C错误,符合题意;
D.臭氧是大气层中淡蓝色、具有腥臭味的一种气体,它能吸收太阳光中的紫外线,保护地球上的生物免受紫外线的伤害。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8.如图所示,将一束太阳光投射到玻璃三棱镜上,在棱镜后侧光屏上的范围内观察到了不同颜色的光,则(  )
A.A处应是紫光
B.只有之间有光
C.将照相底片放到范围的外侧,底片不会感光
D.将温度计放到范围A的外侧会看到温度上升很快
【答案】D
【详解】AB.由于不同颜色的光的波长不同,通过三棱镜的折射程度不同,所以白光经三棱镜后,光屏上自上而下出现了红、橙、黄、绿、蓝、靛、紫的色带,因此A处为红光,B处为紫光;在AB之外还有不可见的红外线和紫外线,故AB不符合题意;
CD.红外线和紫外线都属于不可见光,A的外侧是红外线,温度计放到这个地方,温度计的示数会明显升高;B的外侧是紫外线,将涂有荧光物质纸条放到这个地方,荧光物质会发光,故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二、非选择题
19.如图,水槽内无水时,一束激光斜射到水槽的池壁上,在S点形成一个亮斑。现向水槽中注入适量水后(不高于S点所在水面),则池壁上的亮斑移到S点的 (选填“上方”或“下方”)。继续沿水槽壁缓慢注水,则对应这束光的折射角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答案】 下方 不变
【详解】[1]水槽内没有注水时,光沿直线传播,照射到S点;当向水槽内注入适量的水后,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因此光线移动到S点下方。
[2]沿水槽壁缓慢注水,入射点向右移动,但是入射角不变,根据折射规律可知,折射角的大小也不变。
20.疫情防控期间,学校采取了很多措施:如师生进校门戴口罩、测体温;老师出示通行码(如图所示);放学后学校对教室进行消毒等。
(1)老师出示手机上的通行码,通行码 (填“是”或“不是”)光源。学生出示纸质的通行证,我们能看到绿色的“通行证”三个字是因为它们 (填“反射”或“吸收”)绿光;
(2)放学后教室消毒的方式一般有两种——照射消毒灯和喷洒消毒液。教室的消毒灯每晚会进行消毒工作,其利用的是 (填“红外线”或“紫外线”)。喷洒消毒液前,要先进行稀释。现要配制1000g溶质质量分数为0.5%的消毒液,需要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消毒液 g。
【答案】(1) 是 反射
(2) 紫外线 25
【详解】(1)[1]手机屏幕上的通行码能自己发光,是光源。
[2]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我们能看到绿色的“通行证”三个字是因为它们反射绿光。
(2)[1]教室的消毒灯每晚会进行消毒工作,其利用的是紫外线。
[2]设需要20%的消毒液质量为x,则
解得
21.随着电影《消失的她》的热播,小科同样去观看了电影。回答下列问题:
(1)电影院内,小科发现如图的图像在电影院内每个方向的人都可以清晰看到,这是因为电影屏幕对光发生了 (填反射类型);
(2)高潮片段中,沈曼在“莫沙灯塔”下找到了关押李木子的牢笼。假若她在这以前站立在“莫沙灯塔”上,也能看到海下李木子的牢笼,这一现象的原理是 ;
(3)如图,假设S点是沈曼的眼睛,A点是海底牢笼。请在图中画出沈曼在“莫沙灯塔”(图中未标出)上看到牢笼的光路图;
(4)《消失的她》中,有这样一幅美丽的画面——海下的“星空”。这实际上是由大群的梭鱼集聚的。旁边伴随着彩虹,彩虹是由于光的色散形成。我们可以用 (填光学元件)来模拟彩虹的形成。
【答案】(1)漫反射
(2)光的折射
(3)
(4)三棱镜
【详解】(1)白色粗糙的银幕能将平行光线向各个方向反射光,且能反射各种色光,使人在各个方向都能看到银幕上的画面,因此电影银幕发生的是漫反射。
(2)站立在“莫沙灯塔”上能看到海下李木子的牢笼,是由于来自海下李木子的牢笼的光线会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从而发生折射,当折射光线进入人眼时,人眼逆着折射光线看去,看到的便是由于光的折射而形成的海下李木子的牢笼虚像。
(3)光由A点发出,经水面射入空气中时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而射入S点;眼睛观察到的是海底牢笼的虚像,就在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上,如图所示:
(4)太阳光不是单一颜色的光,通过三棱镜后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光,故我们可以用三棱镜来模拟彩虹的形成。
22.在探究“光从空气斜射入水和油时,哪种液体对光的偏折本领较大”的实验中,小明提出如下实验方案:先让一束入射光从空气直接斜射入透明的空水槽中,记录下光斑位置(如图甲所示);接着分别倒入水和油,记录对应的光斑位置,再通过分析就可得到实验结论。经讨论,同学们认为这一方案是可行的,于是进行了探究实验。
(1)要实现探究目标,他们应选择图乙中的 (填字母)两图进行实验,这样选择的目的是 ;
(2)某小组同学正确实验后,所记录的三次光斑的相对位置如图丙所示,经分析可知:光从空气斜射入水和油时, 对光的偏折本领较大。
【答案】 BD 只改变光线传播的介质,而其余的变量保持不变 油
【详解】(1)[1]根据控制变量法的思想,要探究水和油对光的偏折本领大小,必须控制光的入射角和液面的高度相同,光传播的介质不同,因此符合条件的有BD两图。
[2]根据控制变量法的思想,这样操作的目的是只改变光线传播的介质,而其余的变量保持不变。
(2)[3]根据记录可知,水中光斑和油中光斑的位置距离空气中光斑的位置远近不同,油中光斑的位置距离空气中光斑的位置较远,因此油对光的偏折程度大,对光的偏折本领较大。
23.光从空气斜射入水和玻璃时都会发生折射现象,但是水和玻璃的折射情况会相同吗 为了探究这个问题,小华选择了光屏、透明玻璃砖、水槽、激光电筒等器材进行实验。他在光屏上画出互相垂直的NN'和MM'两条线段并相交于O点,如图甲所示。
(1)小华将玻璃砖的一个表面与MM'齐平放置,让激光电筒发出的光线从A点到O点入射,他看到了如图乙所示的光路,并在光屏上记录的AO和OB两条光线。此时入射角是 。
(2)取出玻璃砖,接下来他要观察光从空气中进入水中的情况,他将光屏竖直放入水槽中,(使线段MM'水平)并向水槽中慢慢注水至水面与MM齐平。为了控制变量接下的操作是 。
(3)小华最终在光屏上记录下了,在水中的折射光线,通过分析光路,得出玻璃比水这对光的偏折能力强的结论。你认为相对折射光线OB这次记录的光线在水中的折射情况是 。
【答案】 ∠AON 保持入射光线入射角度不变 折射角大于∠BONˊ
【详解】(1)[1]由图乙所示的光路,并在光屏上记录的AO和OB两条光线知道,入射角的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此时入射角是∠AON。
(2)[2]探究不同介质折射能力时,必须控制入射角相同,保持入射光线AO的位置不变。
(3)[3]玻璃比水这对光的偏折能力强,说明玻璃中偏转角度大,水中偏转角度小,故这次记录的光线在水中的折射情况是折射光线在OB的上方或折射角大于∠BONˊ。
24.如图所示,水下有一条鱼位于A点,为水面上的观众看到鱼的像的位置,B处有一个光源,请你在图中画出点B发光照亮A点的光路图。
【答案】
【详解】连接光源B和像点A',与水面的交点为入射点,连接光源B与入射点的连线为入射光线,连接入射点与A的连线为光源B发光照亮A的折射光线,光路如下图
25.请你画出如图所示人眼看到水中鱼A的大致光路。
【答案】
【详解】连接眼睛和像点A',与水面的交点为入射点;连接A和入射点,即为入射光线;连接眼睛和入射点,即为折射光线,如下图所示: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4光的反射和折射(第3课时)基础巩固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在暗室中做光的色散实验,实验中可以观察到白屏上出现彩色光带,其中A端的单色光颜色为(  )
A.红色 B.绿色 C.紫色 D.黑色
2.“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我们能看见水中的鱼,是因为(  )
A.光的直线传播 B.光的反射 C.平面镜成像 D.光的折射
3.老师在课堂上做折射现象实验时,将筷子竖直插入装有水的圆形玻璃杯内,看到如图甲所示的现象,小柯回家后也做了同样的实验,看到如图乙所示的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柯家里实验时,观察点在A位置
B.小柯家里实验时,观察点在B位置
C.小柯家里实验时,观察点在C位置
D.两次实验观察到的不同现象,可能是与玻璃杯的厚度有关
4.在炎热的夏天,由于大气温度不均,使得光线在传播过程中发生如图弯折,形成海市蜃楼。下列关于海市蜃楼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海市蜃楼是由光的散射产生的 B.海市蜃楼是由光的反射产生的
C.海市蜃楼的像不能呈在光屏上 D.光在均匀介质中不沿直线传播
5.人在岸上看到水中的一条鱼,如图N点是人眼在M处看到的鱼的位置。若从M处射出一束激光,要使激光照射到鱼上,则激光应对准哪点射出(  )
A.N点 B.N点右方
C.N点正上方 D.N点正下方
6.如图为水中活动的北极熊,其水面下的身体与水面上的头似乎分了家。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A.光的折射 B.光的反射
C.光的直线传播 D.光的色散
7.把一枚硬币固定在空杯的底部,一直保持眼睛位置不变。当水位如图时,眼睛恰好可以看到硬币的B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此时看到B点只是因为光的反射 B.此时看到的硬币比实际位置要高
C.如果没有水,眼睛仍可以看到B点 D.如果再加水,眼睛就看不到B点
8.有经验的渔民知道只有瞄准鱼的下方才能把鱼叉到,如图所示的四幅光路图,能够正确说明叉到鱼道理的是(  )
A. B. C. D.
9.2022年是国际玻璃年。玻璃在人类文明进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人类社会离不开玻璃材料。下列器材或工具使用时,不发生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
A.光学显微镜 B.普通望远镜 C.变色太阳镜 D.汽车后视镜
10.现有一束光从空气射入玻璃砖,然后又从玻璃砖射出到空气。下列四个光路图中,你认为可能正确的是(  )
A. B.
C. D.
11.在天宫课堂中,航天员王亚平将空气注入水球,形成的气泡球与水球的球心都在O点。一束光线从空气射入水球的光路如图所示,其中球心O与入射点O1的连线为法线。则进入气泡球的折射光线可能为( )
A.① B.② C.③ D.④
第11题 第12题
12.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发生了反射和折射,光路如图,其中表示折射光线的是(  )
A.AO B.OB C.OC D.ON
13.如图所示,将一束太阳光投射到玻璃三棱镜上,在棱镜后侧光屏上的AB范围内观察到了不同颜色的光,则(  )
A.A处应是紫光
B.只有AB之间有光
C.将照相底片放到AB范围B的外侧,底片会感光
D.将温度计放到AB范围A的外侧温度不会升高
14.我国唐朝的张志和在《玄贞子》中记载了著名的“人工虹”实验,“背日喷乎水,成虹霓之状。”形成这种现象是由于(  )
A.光的直线传播 B.光的色散 C.光的反射 D.凸透镜成像
15.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
A.额温枪是通过检测人体发出的紫外线从而快速测量体温
B.学生不在校期间可用紫外线对教室进行定杀菌消毒
C.白光经过三棱镜发生色散后,呈现出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单色
D.臭氧层能吸收太阳光中的紫外线,从而保护地球上的生命
16.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自动水龙头和自动烘手机,我们只需把手伸到水龙头或烘手机的下方,水龙头或烘手机就启动工作。它们都是利用人体能辐射出哪种光波的特征(  )
A.紫外线 B.红光 C.红外线 D.紫光
17.下列关于不可见光应用的论述中,错误的是( )
A.电视机的遥控器发出红外线控制电视
B.红外夜视仪能感应红外线
C.我们看见验钞机发出紫色的光,那就是紫外线
D.臭氧层能大量地吸收太阳光中的紫外线,保护地球上的生命
18.如图所示,将一束太阳光投射到玻璃三棱镜上,在棱镜后侧光屏上的范围内观察到了不同颜色的光,则(  )
A.A处应是紫光
B.只有之间有光
C.将照相底片放到范围的外侧,底片不会感光
D.将温度计放到范围A的外侧会看到温度上升很快
二、非选择题
19.如图,水槽内无水时,一束激光斜射到水槽的池壁上,在S点形成一个亮斑。现向水槽中注入适量水后(不高于S点所在水面),则池壁上的亮斑移到S点的 (选填“上方”或“下方”)。继续沿水槽壁缓慢注水,则对应这束光的折射角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0.疫情防控期间,学校采取了很多措施:如师生进校门戴口罩、测体温;老师出示通行码(如图所示);放学后学校对教室进行消毒等。
(1)老师出示手机上的通行码,通行码 (填“是”或“不是”)光源。学生出示纸质的通行证,我们能看到绿色的“通行证”三个字是因为它们 (填“反射”或“吸收”)绿光;
(2)放学后教室消毒的方式一般有两种——照射消毒灯和喷洒消毒液。教室的消毒灯每晚会进行消毒工作,其利用的是 (填“红外线”或“紫外线”)。喷洒消毒液前,要先进行稀释。现要配制1000g溶质质量分数为0.5%的消毒液,需要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消毒液 g。
21.随着电影《消失的她》的热播,小科同样去观看了电影。回答下列问题:
(1)电影院内,小科发现如图的图像在电影院内每个方向的人都可以清晰看到,这是因为电影屏幕对光发生了 (填反射类型);
(2)高潮片段中,沈曼在“莫沙灯塔”下找到了关押李木子的牢笼。假若她在这以前站立在“莫沙灯塔”上,也能看到海下李木子的牢笼,这一现象的原理是 ;
(3)如图,假设S点是沈曼的眼睛,A点是海底牢笼。请在图中画出沈曼在“莫沙灯塔”(图中未标出)上看到牢笼的光路图;
(4)《消失的她》中,有这样一幅美丽的画面——海下的“星空”。这实际上是由大群的梭鱼集聚的。旁边伴随着彩虹,彩虹是由于光的色散形成。我们可以用 (填光学元件)来模拟彩虹的形成。
22.在探究“光从空气斜射入水和油时,哪种液体对光的偏折本领较大”的实验中,小明提出如下实验方案:先让一束入射光从空气直接斜射入透明的空水槽中,记录下光斑位置(如图甲所示);接着分别倒入水和油,记录对应的光斑位置,再通过分析就可得到实验结论。经讨论,同学们认为这一方案是可行的,于是进行了探究实验。
(1)要实现探究目标,他们应选择图乙中的 (填字母)两图进行实验,这样选择的目的是 ;
(2)某小组同学正确实验后,所记录的三次光斑的相对位置如图丙所示,经分析可知:光从空气斜射入水和油时, 对光的偏折本领较大。
23.光从空气斜射入水和玻璃时都会发生折射现象,但是水和玻璃的折射情况会相同吗 为了探究这个问题,小华选择了光屏、透明玻璃砖、水槽、激光电筒等器材进行实验。他在光屏上画出互相垂直的NN'和MM'两条线段并相交于O点,如图甲所示。
(1)小华将玻璃砖的一个表面与MM'齐平放置,让激光电筒发出的光线从A点到O点入射,他看到了如图乙所示的光路,并在光屏上记录的AO和OB两条光线。此时入射角是 。
(2)取出玻璃砖,接下来他要观察光从空气中进入水中的情况,他将光屏竖直放入水槽中,(使线段MM'水平)并向水槽中慢慢注水至水面与MM齐平。为了控制变量接下的操作是 。
(3)小华最终在光屏上记录下了,在水中的折射光线,通过分析光路,得出玻璃比水这对光的偏折能力强的结论。你认为相对折射光线OB这次记录的光线在水中的折射情况是 。
24.如图所示,水下有一条鱼位于A点,为水面上的观众看到鱼的像的位置,B处有一个光源,请你在图中画出点B发光照亮A点的光路图。
第24题 第25题
25.请你画出如图所示人眼看到水中鱼A的大致光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