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浙江省绍兴市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绍初教育集团期末测试 七年级科学1.(2025七下·绍兴期末)病毒种类繁多,增殖速度快,给人类以及各种饲养动物和栽培作物带来了极大危害,下列病毒增殖过程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A.④①⑤③② B.①④⑤③② C.④①③⑤② D.①④③⑤②【答案】D【知识点】病毒及其与人的关系【解析】【分析】 病毒的自我复制过程为:吸附侵入→复制、合成→组装→释放。【解答】 病毒的自我复制过程为:吸附侵入→复制合成→组装→释放。所以病毒增殖过程排列顺序正确的是:①吸附;④注入核酸;③复制、合成;⑤组装;②释放,ACD错误,B正确。故选D。2.(2025七下·绍兴期末)甲、乙、丙、丁四幅图所示情境及其描述,能够说明分子间有引力的是( )A.甲图中,抽掉玻璃板,瓶内气体颜色最后变得均匀B.乙图中,两个铅柱洗净紧压后结合在一起很难分开C.丙图中,百花盛开, 四溢的花香引来了长喙天蛾D.丁图中,水和硫酸铜溶液,静置十天后分界面就逐渐变得模糊不清了【答案】B【知识点】分子间的作用力【解析】【分析】 分子动理论内容为:物质是由大量分子或原子组成的,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相互的作用力。不同的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现象。【解答】 A.抽掉玻璃板,瓶内气体颜色最后变得均匀,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属于扩散现象,故A错误;B.两个铅柱洗净紧压后结合在一起,说明分子间有引力,故B正确;C.长喙天蛾能够闻到花香,是扩散现象,是空气中有大量的花粉分子,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C错误;D.在量筒里装入的清水和蓝色的硫酸铜溶液之间有明显的界面,静置几天后,界面变模糊了,这属于扩散现象,说明一切物体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属于扩散现象,故D错误。故选B。3.(2025七下·绍兴期末)杜鹃是一种只产卵不孵卵的特殊鸟类,杜鹃花 (俗名映山红 )则是一种绿色开花植物。下列关于杜鹃与杜鹃花结构层次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它们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都是细胞B.杜鹃比杜鹃花多系统这一结构层次C.杜鹃花有上皮、营养、输导、机械等几种组织D.杜鹃和杜鹃花都有多种组织和器官【答案】C【知识点】结构与层次【解析】【分析】(1)绿色开花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由微观到宏观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2)植物的几种主要组织有分生组织、保护组织、机械组织、输导组织、薄壁组织等。【解答】 A.杜鹃和杜鹃花的生物体均是由细胞构成的,则它们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都是细胞,故A不符合题意;B.杜鹃是动物,比杜鹃花(植物)多了系统这一结构层次,故B不符合题意;C.杜鹃花有保护、营养、输导、机械等几种组织,上皮组织是动物体才有的组织,故C符合题意;D.杜鹃结构层次中有组织和器官,杜鹃花结构层次中也有组织和器官,故杜鹃和杜鹃花都有多种组织和器官,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4.(2025七下·绍兴期末)X2+、Y2-核外都有10个电子,下列对于 X、Y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X、Y的原子核外都有 10个电子B.两种离子共有20个质子C.X、Y的原子核内各有10个质子D.X的核电荷数小于Y的核电荷数【答案】B【知识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解析】【分析】根据X2+、Y2-核外都有10个电子,X2+是X原子失去2个电子形成的,Y2-是是Y原子得到2个电子形成的,进行分析判断。【解答】 A.X2+、Y2-核外都有10个电子,X2+是X原子失去2个电子形成的,其原子核外有12个电子,Y2-是是Y原子得到2个电子形成的,其原子核外有8个电子,故A错误;B.X原子核外有12个电子,Y原子核外有8个电子,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X原子核内质子数为12,Y原子核内质子数为8;原子得失电子形成离子,核内质子数不变,则两种离子共有12+8=20个质子,故B正确;C.根据B选项的解析,X原子核内质子数为12,Y原子核内质子数为8,故C错误;D.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X原子核内质子数为12,Y原子核内质子数为8,则X的核电荷数大于Y的核电荷数,故D错误。故选B。5.(2025七下·绍兴期末)如图是生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若生物体是青蛙,过程②要经历变态发育B.若生物体是家蚕,过程②要经历三个阶段C.若生物体是鸡,完成①过程要进行抱对D.若生物体是桃,受精卵会发育成种子【答案】A【知识点】植物的有性生殖;两栖动物的生殖方式;鸟的生殖方式【解析】【分析】 雄性产生的生殖细胞A是精子,雌性产生的生殖细胞,B是卵细胞,两者结合成受精卵。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解答】A.若图中生物体代表青蛙,从受精卵发育到成熟的生物体要经过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幼体蝌蚪与成蛙外部形态、内部结构和生活习性上都有很大的差异,因此,青蛙的发育过程属于变态发育,故A正确;B.若该生物为家蚕,发育为完全变态发育,过程②要经历卵、幼虫、蛹、成虫,故B错误;C.若图中生物体代表鸡完成①过程要进行受精,故C错误;A.若图中生物体代表桃,受精卵形成后,会发育成种子中的胚,故D错误。故选A。6.(2025七下·绍兴期末)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略去):①点燃酒精灯,酒精燃烧;②一段时间后蜡烛熔化、掉落;③再过一段时间后火柴燃烧。则下列有关分析中,正确的是( )A.①中酒精燃烧属于物理变化B.②中蜡烛熔化属于化学变化C.②③的现象能说明所有金属都具有导热性这一物理性质D.①③中的现象体现出物质可燃性这一化学性质【答案】D【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解析】【分析】 AB.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CD.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解答】 A.①中酒精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属于化学变化,故A错误;B.②中蜡烛熔化,只是状态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为物理变化,故B错误;C.实验中只有铜这一种金属,无法得到所有金属具有导热性的结论,故C错误;D.①中酒精燃烧,③中火柴燃烧,说明物质具有可燃性这一化学性质,故D正确。故选D。7.(2025七下·绍兴期末)下列关于化学用语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硝酸铵的化学式:B.NO2:表示二氧化氮里有2个氧原子C.表示氧化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D.H:既可以表示一个氢元素,又可以表示一个氢原子【答案】C【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解析】【分析】 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解答】 A.硝酸铵中铵根离子显+1价,硝酸根离子显-1价,化学式为:NH4NO3,故A错误;B.NO2:表示一个二氧化氮分子里有2个氧原子,故B错误;C.表示氧化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故C正确;D.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所以H:既可以表示氢元素,又可以表示一个氢原子,故D错误。故选C。8.(2025七下·绍兴期末)如图所示,常温下两个烧杯,分别盛有冰块和热水,上方均盖有一块玻璃片分别为a、b,过一会儿可明显看到( )A.a、b两块玻璃外侧均有小水珠B.a、b两块玻璃内侧均有小水珠C.a块玻璃外侧、b块玻璃内侧有小水珠D.a 块玻璃内侧、b块玻璃外侧有小水珠【答案】C【知识点】液化及液化现象【解析】【分析】当杯内温度低,杯外温度高,杯外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表面液化成小水珠,沾在外表面。当杯内温度高,杯外温度低,杯内空气中的水蒸遇冷会液化成小水珠,附在玻璃内表面。【解答】冰块温度低,因此a 块玻璃外侧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小水滴附着在玻璃板外侧;热水温度高,因此杯内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b块玻璃板后液化成小水滴附着在玻璃板内侧,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9.(2025七下·绍兴期末)下列关于密度、质量、体积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密度与质量成正比,质量越大密度越大B.铁比铝“重”, “重”指的是铁的质量比铝的质量大C.一块砖切成体积相等的两块后,砖的密度变为原来的一半D.同种物质组成的不同物体,其质量m与体积V的比值为定值【答案】D【知识点】密度及其特性【解析】【分析】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同的物质密度一般不同;同种物质,在一定状态下密度是定值,当质量增大为原来的几倍时,其体积也增大为原来的几倍,而比值ρ不变,同种物质的质量m跟它的体积V成正比。【解答】 A.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同的物质密度一般不同,同种物质,在一定状态下,密度是一个定值,即其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是定值,即物质的密度大小与物质的种类、状态、温度有关,与其质量和体积无关,故A错误;B.铁比铝“重”,“重”指的是铁的密度比铝的密度大,故B错误;C.将一块砖切成体积相等的两块后,砖的质量变为原来的一半,因密度是物质的特性,物质不变,状态不变,故密度不变,故C错误;D.同种物质的质量m跟它的体积V成正比,若其体积增加一倍,质量也增加一倍,即物质的质量m与物质的体积V的比值是定值,故D正确。故选D。10.(2025七下·绍兴期末)图示中的甲、乙、丙分别为黄花风铃木的花、果实、种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①所示结构中有卵细胞B.当花完成传粉受精后,受精卵会发育成胚珠C.图乙种子的数量取决于③内胚珠的数量D.图丙所示的种子结构有利于种子的萌发【答案】C【知识点】花的结构;果实与种子的形成【解析】【分析】图中①花药、②柱头、③子房。【解答】A、①是花药,内有精子,错误。B、当花完成传粉受精后,受精卵会发育成胚,错误。C、胚珠发育成种子,图乙种子的数量取决于③子房内胚珠的数量,正确。D、图丙所示的种子由薄膜状的翅膀,该结构有利于种子的传播,错误。故答案为:C。11.(2025七下·绍兴期末)小航将自己的血液分别滴在甲、乙、丙三种不同浓度的食盐水中,并在显微镜下观察甲、乙、丙中红血球的细胞状态(红血球细胞呈双凹圆盘状),结果如表所示。根据此结果,比较三种食盐水的浓度,下列正确的是( )编号 细胞状态甲 细胞破裂,只剩细胞碎片乙 细胞萎缩丙 细胞呈双凹圆盘状A.甲>乙>丙 B.乙>丙>甲 C.丙>甲>乙 D.甲>丙>乙【答案】B【知识点】细胞模型【解析】【分析】 渗透作用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具有半透膜,二是半透膜两侧的溶液具有浓度差。当细胞内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中的水分就透过细胞膜进入到外界溶液中,导致细胞失水而皱缩;当细胞内的浓度大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外界溶液中的水分就透过细胞膜进入到细胞中,导致细胞吸水而膨胀,甚至涨破。【解答】 根据细胞失水,吸水的特点可知,在浓度小的食盐水中红细胞吸水胀破;在浓度为0.9%的食盐水中红细胞形态没有明显变化;在浓度高的食盐水中红细胞失水皱缩,因此,显微镜下观察甲、乙、丙中红血球的细胞状态,甲细胞破裂,只剩细胞碎片,说明食盐水浓度低,乙细胞萎缩,说明食盐水浓度高,丙细胞呈双凹圆盘状,维持正常的形态,根据此结果可知,种食盐水的浓度是:乙>丙>甲。故选B。12.(2025七下·绍兴期末)哈尔滨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尝试“泼水成冰”游戏, “泼水成冰”的游戏需要滚烫的开水在零下30℃以下的极寒环境中才能成功。关于“泼水成冰”的原理说法错误的是( )A.开水提供水蒸气的物态变化过程是升华,升华需要吸热B.图中水蒸气在极寒环境下遇冷放热直接凝华成小冰晶C.和“泼水成冰”形成原理相同的自然现象还有霜的形成D.用滚烫的开水而不用冷水是因为开水在短时间内能提供大量的水蒸气【答案】A【知识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液化及液化现象;凝华及凝华现象【解析】【分析】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六种物态变化过程中,都伴随着吸热或放热;其中放出热量的物态变化有:凝固、液化、凝华;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解答】 A.开水提供水蒸气是汽化现象,汽化吸热,故A错误符合题意;B.霜是空气中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泼水成冰是水蒸气凝华成的冰晶,它们的原理相同,故B正确不合题意;C.水蒸气在极寒环境下可以直接放热凝华成小冰晶,故C正确不合题意;D.用滚烫的开水而不用冷水,由于开水在短时间内能提供大量的水蒸气,故D正确不合题意;故选A。13.(2025七下·绍兴期末)如图是地球内部构造示意图,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从外到内可以大致分为地核、地幔、地壳三层B.若我们把地球的内部结构与鸡蛋类比的话,那么鸡蛋的蛋白相当于地球的地壳C.A、B、C三个圈层中,软流层位于C层中D.岩石圈包括A所示圈层和B所示圈层的顶部【答案】D【知识点】地球内部的结构【解析】【分析】 地球内部圈层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地壳、地幔和地核三层之间的两个界面依次为莫霍面和古登堡面。其中地壳为最薄的一层,地壳平均厚度约17公里;地幔介于地壳与地核之间,又称中间层,自地壳以下至2900公里深处;地幔以下大约5100公里处地震横波不能通过称为外核,5100—6371公里是内核;则地核的厚度超过3400公里,是地球内部圈层中最厚的一层。其中地壳和上地幔上部(软流层以上)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合称岩石圈。【解答】 A.全球内部圈层按照从外到内可以大致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层,故A错误;B.假如我们把地球的内部结构与鸡蛋类比的话,那么鸡蛋的蛋白相当于地球的地幔,故B错误;C.图中A是地壳,B是地幔,C是地核,软流层位于B层中,故C错误;D.岩石圈包括地壳A和B地幔软流层以上的部分,故D正确。故选D。14.(2025七下·绍兴期末)某兴趣小组利用天平和量杯测量液体的密度,根据实验数据绘出图像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种液体的质量越大,密度也越大B.液体甲的密度是 千克/米3C.当体积相同时,液体甲与液体乙的质量比是5:4D.当体积为100厘米3时,液体乙的质量为100克【答案】C【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解析】【分析】A.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决定于物质的种类、状态和温度,不随质量、体积的改变而改变;B.由图可知,当量杯内液体体积为0时,量杯和液体的总质量,可求量杯的质量;当量杯内盛80cm3甲液体时,量杯和甲液体的总质量,减去量杯的质量,可得甲液体的质量,利用密度公式求甲液体的密度;C.当量杯内盛100cm3乙液体时,量杯和乙液体的总质量,减去量杯的质量,可得乙液体的质量,利用密度公式求乙液体的密度;利用m=ρV可求当体积相同时,液体甲与液体乙的质量比;D.由m=ρV可得,当体积为100cm3时,液体乙的质量。【解答】 A.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决定于物质的种类、状态和温度,与质量和体积无关,故A错误;B.由图可知,当量杯内液体体积为0(液体质量为0)时,量杯和液体的总质量为20g,则量杯的质量m杯=20g;当甲液体体积为V甲=80cm3时,液体和杯的总质量m总1=m甲+m杯=100g,则m甲=m总1-m杯=100g-20g=80g,甲液体的密度:,故B错误;C.当乙液体体积为V乙=100cm3时,液体和杯的总质量m总2=m乙+m杯=100g,则m乙=m总2-m杯=100g-20g=80g,乙液体的密度:;由m=ρV可知,当体积相同时,液体甲与液体乙的质量比:,故C正确;D.当体积为100cm3时,液体乙的质量m乙'=ρ乙V'=0.8g/cm3×100cm3=80g,故D错误。故选C。15.(2025七下·绍兴期末)已知一个SO2的分子质量是 n 千克,一个 SO3的分子质量是 m 千克(假设两种分子中,硫原子、氧原子分别具有相同的中子数)。若以硫原子质量的 作为标准,则SO2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 )A. B. C. D.【答案】C【知识点】相对分子质量【解析】【分析】由题意可知:1个氧原子的质量为:(m-n)kg;则1个硫原子的质量为:n-2(m-n)kg;根据相对原子质量的求法,进行分析求出SO2的相对分子质量【解答】 1个氧原子的质量为:(m-n) kg;则1个硫原子的质量为:n-2(m-n) kg=(3n-2m)kg;若以硫原子质量的作为原子质量的标准,则硫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根据相对分子的质量为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所以SO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故答案为:C。16.(2025七下·绍兴期末)请用化学符号和化学式填空:(1)2个氮分子: ;(2)3个硫酸根离子: 。(3)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与氯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是 。【答案】(1)2N2(2)3SO42-(3)AlCl3【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解析】【分析】 (1)氮气分子为双原子分子,符号前数字表示分子个数;(2)硫酸根离子带2个单位负电荷,离子符号前数字表示离子个数;(3)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Al,与Cl形成化合物时 Al呈+3价,Cl呈–1价,根据化合价交叉规则得化学式。【解答】 (1)2个氮分子:2N2;(2)硫酸根离子带2个单位负电荷,3个硫酸根离子:;(3)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Al,与Cl形成化合物时 Al呈+3价,Cl呈–1价,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与氯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是 AlCl3。17.(2025七下·绍兴期末)如图为实验室称量物体质量的情形.(1)甲图改正错误后,分度盘的指针如图丙所示,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 (选填“左”或“右”)调节,使天平平衡。(2)小科用已经调节好平衡的天平测量木块的质量,部分操作过程如图乙所示,使用了10克砝码1个,5克砝码1个,图乙中还有 一 个 错 误 , 这 个 错 误是 ,则木块的实际质量应 为 g。(3)使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质量的时候可 能 造 成 测 量 结 果 偏 大 的是____。A.调节天平平衡时,指针偏向分度盘中央刻度线左侧就停止移动平衡螺母B.使用生锈的砝码(质量比标准质量大)C.测量时,指针偏向分度盘中央刻度线的右侧就开始读数D.使用已磨损的砝码【答案】(1)左(2)物体和砝码放反了;13.4(3)A;C;D【知识点】天平的使用及读数【解析】【分析】 (1)调节横梁平衡时,按照“指针偏向分度盘中央左侧时,向右调节平衡螺母;指针偏向分度盘中央右侧时,向左调节平衡螺母”的原则调节;(2)使用天平称量物体时,左物右码,天平平衡时,左盘质量等于右盘质量加上游码的示数;(3)托盘天平是比较精密的测量仪器,使用时无论是调节的不到位,还是操作中的不规范都有可能造成测量不准,因此,很多细节值得我们去发现和注意。【解答】 (1)如图丙,天平的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右侧,说明天平右侧偏重,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左调节,使天平水平平衡。(2)使用天平称量物体时,左盘应放物体,右盘放砝码,而图乙中的一个错误是物体和砝码放反了;此时物体的实际质量:m=10g+5g-1.6g=13.4g;(3)A.调节天平平衡时,指针偏向分度盘中央刻度线左侧就停止移动平衡螺母,此时天平左侧偏重,称量物体时需多加砝码,能使测量结果偏大,故A符合题意;B.使用生锈的砝码时,砝码质量比标准质量大,称量物体时所加砝码偏少,使测量结果偏小,故B不符合题意;C.测量时,指针偏向分度盘中央刻度线的右侧就开始读数,此时天平右侧砝码偏重,会使测量结果偏大,故C符合题意;D.使用已磨损的砝码,砝码质量比标准质量小,称量物体时所加砝码偏多,使测量结果偏大,故D符合题意。故选ACD。18.(2025七下·绍兴期末)小科同学在学习中建构了“碳及其化合物的价类关系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X点对应物质的类别是 (填“单质”或“化合物”)。(2)Y点物质由 C、O两种元素组成,则它的化学式为 。【答案】(1)单质(2)CO2【知识点】单质和化合物的区别;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常见元素与原子团的化合价【解析】【分析】(1)单质的化合价均为零,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均不为零,总和为零。(2)只含两种元素,其中一种元素为氧元素的化合物称为氧化物,书写氧化物的化学式时,要将氧元素写在右侧。【解答】(1)由图可知,X的化合价为0,属于单质。(2)Y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之和为零,可知Y的化学式为。19.(2025七下·绍兴期末)如图是几种微生物的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1)图中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有 (填字母)。(2)C与A的结构相比,最主要的区别是 。(3)图中的②是 ,图中的B和D都可以通过产生②来繁殖后代。【答案】(1)ABCDF(2)有无成形的细胞核(3)孢子【知识点】孢子植物;细菌的主要特点;真菌的主要特点【解析】【分析】(1)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由遗传物质和蛋白质构成。(2)细菌和其它细胞的最大区别是:是否有成形的细胞核。(3)真菌通过孢子繁殖,酵母菌还能采用出芽生殖的方式进行繁殖。【解答】(1)A是酵母菌,属于单细胞真菌;B是霉菌,属于霉菌;C是细菌;D是真菌;E是病毒;F是衣藻,除了病毒以外都具有细胞结构。故答案为:ABCDF。(2)细菌和真菌最大的区别是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3)真菌一般通过孢子繁殖。20.(2025七下·绍兴期末)“蓝色妖姬”是一种人工染色而成的花卉,等白玫瑰快到花期时,用蓝色染料浇灌花卉,让花吸水的同时,将色剂吸入开出蓝色花朵。小科为了研究染料是通过哪里将花染色的。他将三支白玫瑰枝条放入装有稀释的蓝墨水的烧杯中,并置于阳光下照射。(1)待枝条基部颜色有变化后,取出枝条洗净,横切枝条进行观察,发现茎横切面上只有图乙中的B部分成蓝色,则B是茎中的哪个部位 。该部位中运输水分的结构是 。(2)对枝条进行纵切,用放大镜观察茎的纵切面,发现蓝色的部位从基部到顶部越来越淡,据此推测染料随着水分在茎内部的运输方向为 。【答案】(1)木质部;导管(2)自下而上【知识点】茎的形态结构;茎的运输作用【解析】【分析】C是树皮(含韧皮部),B是木质部,A是髓。(1)在植物的茎中,水分和无机盐主要通过木质部的导管进行运输。(2)植物的水分运输主要通过木质部的导管,从根部吸收后向上输送至植物的各个部分。【解答】 (1)当小科将白玫瑰枝条放入装有稀释的蓝墨水的烧杯中,并置于阳光下照射,蓝墨水模拟了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和运输过程。茎横切面上只有B部分成蓝色,说明B部分是参与了水分运输的部位,即茎中的木质部。在木质部中,导管是专门负责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结构。(2)通过对枝条进行纵切并用放大镜观察茎的纵切面,发现蓝色的部位从基部到顶部越来越淡。这一现象表明染料(蓝墨水)随着水分在茎内部的运输方向为自下而上。21.(2025七下·绍兴期末) 将宏观与微观及化学符号联系在一起是化学学科的特点。(1)如图为硫元素的某种微粒,写出该微粒的符号 。(2)A、B、C、D表示四种物质,其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① 从微观角度看,A图表示3 (填化学式),B中每个分子由 个原子构成。②从宏观角度看,图中表示化合物的是 (填字母序号)。【答案】(1)S2-(2)O2;4;B【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离子的书写与意义【解析】【分析】 (1)每个硫离子带2个单位负电荷(2)分子由原子构成,物质由元素组成,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解答】 (1)如图为硫元素的某种微粒,该微粒中核外电子数比核内质子数多2个,表示带2个单位负电荷的硫离子,可以表示为S2-。(2)①从微观角度看,A图表示3O2,B中每个分子由4个原子构成。②从宏观角度看,图中表示化合物的是B,是因为B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22.(2025七下·绍兴期末)塘栖枇杷是全国享有盛名的杭州特产,其果形美观,肉柔软多汁。(1)枇杷是植物的果实,它是由花的 发育而来的。(2)枇杷可以采用嫁接的方式进行繁殖,该繁殖方式的优点是 (写一点)。如图二为嫁接过程示意图。甲插进乙的楔形切口后,要用麻绳或塑料条捆扎好,目的是使它们的 紧贴,这是成活的关键。【答案】(1)子房(2)保持亲本的优良性状(繁殖速度快);形成层【知识点】植物的无性生殖【解析】【分析】 (1)传粉和受精完成以后,只有子房继续发育成果实;(2)嫁接是把一个植物体的芽或枝,接在另一个植物体上,使结合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接上去的芽或枝叫作接穗,被接的植物体叫作砧木。图中甲是接穗,乙是砧木。【解答】 (1)枇杷是植物的果实,它是由花的子房发育而来的。(2)嫁接属于无性生殖,能保持母本的优良性状,而且繁殖速度快。形成层有很强的分裂能力,能不断产生新的细胞,如图二为嫁接过程示意图。甲插进乙的楔形切口后,要用麻绳或塑料条捆扎好,目的是使接穗和砧木的形成层紧贴,这是成活的关键。23.(2025七下·绍兴期末)在学习了有关物态变化的知识以后,小明做了如下实验:甲、乙两个房间里相同的电炉上,相同的两壶水都已烧开,水烧开后壶口留出“白气”。请回答:(1)根据甲、乙两图所示情况可以判断出房间 的气温较高。(2)A、B两幅图中,符合水沸腾前的情形的是 图。(3)如果加大炉火猛烧,则壶内开水的温度 (选填“升高” “不变” “降低”)。【答案】(1)乙(2)B(3)不变【知识点】沸腾及沸腾条件【解析】【分析】 (1)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放热,遇冷容易发生液化;(2)水在沸腾前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变小,水在沸腾时,不断有水汽化为水蒸气进入气泡,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增大,到水面破裂开来;(3)液体沸腾的特点是吸收热量,温度不变。【解答】 (1)白气是水壶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所以物态变化为液化;液化放热,遇冷才容易发生液化,所以房间温度越低,越容易液化,白气越多,所以气温较高的是乙;(2)水沸腾时,气泡从下向上气泡变大,A是沸腾的图象,B图是沸腾前的;(3)液体沸腾的特点是吸收热量,温度不变,如果加大炉火猛烧,壶内开水的温度不变。24.(2025七下·绍兴期末)人类的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离不开水。为探究水的组成及变化,某小组同学设计下图装置进行电解水实验,先在电解器玻璃管里加满水(含少童氢氧化钠),再接通直流电源。已知:水中加入的氢氧化钠只起增强导电性作用,本身不参与反应。回答下列问题:(1)图1中,电解时乙玻璃管中产生气泡的位置在 (填“a” “b”或“c”)处,将带火星的木条放置在乙玻璃管口,打开气体活塞,能看到的实验现象是 。(2)请给如图2所示水电解过程中的微粒运动变化排序 。(填序号)(3)电解纯水速率较慢,为探究不同电压和不同浓度氢氧化钠溶液对电解水速率的影响,小组同学进行多次实验,测得产生20mL 氢气所需时间如上图:①电解浓度为 5%的氢氧化钠溶液时,电压越大,电解水速率越 (填“快”或“慢”)。②上述实验中,电解水速率最快的条件是 。a.5%氢氧化钠溶液, 电压为12V b.5%氢氧化钠溶液, 电压为6Vc.10%氢氧化钠溶液, 电压为12V d.10%氢氧化钠溶液, 电压为6V【答案】(1)C;带火星的木条复燃(2)②③①(3)快;C【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解析】【分析】 (1)在电解水实验中,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产生氧气,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玻璃管产生氢气。气体在电极处产生,氧气有助燃性。(2)根据化学反应实质分析。(3)根据题干信息分析。【解答】 (1)在电解水实验中,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产生氧气,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玻璃管产生氢气。观察可知,乙玻璃管与电源正极相连,气体在电极处产生,所以乙玻璃管中产生气泡的位置在c处。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将带火星的木条放置在乙玻璃管口,打开气体活塞,能看到带火星的木条复燃。(2)水电解的过程是水分子先分裂成氢原子和氧原子,然后氢原子、氧原子分别重新组合,氢原子组合成氢分子,氧原子组合成氧分子。观察,②是水分子,这是反应前,③水分子分裂成氢原子和氧原子,①是氢分子和氧分子,所以水电解过程中的微粒运动变化排序为②③①。(3)①观察中5%氢氧化钠溶液对应的曲线,随着电压从6V升高到9V再到12V,产生20mL氢气所需的时间从1586s减少到734s再到450s,时间越短说明电解水的速率越快,所以电解浓度为5%的氢氧化钠溶液时,电压越大,电解水速率越快。②从中可以看到,在电压为12V且氢氧化钠溶液浓度为10%时,产生20mL氢气所需时间最短,为382s,所以电解水速率最快的条件是10%氢氧化钠溶液、电压为12V,故选c。25.(2025七下·绍兴期末)某生物兴趣小组在网上看到“食醋能促进月季扦插枝条生根”的说法。为验证其真实性,设计了如下实验:组别 材料 处理 平均生根数(条)甲组 剪取保留2个芽体、长15厘米、生长良好的月季枝条10枝,去除全部叶片 蒸馏水浸泡2小时 1.2乙组 剪取保留2个芽体、长15厘米、生长良好的月季枝条10枝,去除全部叶片 1%食醋溶液浸泡2小时 2.3(1)该兴趣小组作出的假设是 。(2)该实验的变量是 ;设置甲组的目的是 。(3)上述实验将生根数取平均值作为实验结果的目的是 ,增加可信度。(4)同学们对该实验结果并不满意,咨询园艺师后得知生根粉能促进月季扦插枝条生根。他们又进一步实验,测定了不同浓度生根粉溶液对月季扦插枝条生根数的影响,记录数据并绘制曲线图。据图可知,不同浓度生根粉溶液对月季扦插枝条生根数的影响不同,其中促进生根效果最好的浓度是____mol/L,若浓度过高则会抑制其生根。A.0 B.10-8 C.10-10 D.【答案】(1)食醋可能能促进月季扦插枝条生根(2)是否用食醋溶液处理;对照(3)避免实验偶然性,减小实验误差(4)B【知识点】植物的无性生殖【解析】【分析】(1)根据“兴趣小组在网上看到“食醋能促进月季扦插枝条生根”的说法。”分析;(2) 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3)根据科学探究中多次测量的目的解答;(4)根据图像提取信息分析判断。【解答】 (1)本实验是探究食醋是否能促进月季扦插枝条生根实验,因此作出的假设是:食醋能(不能)促进月季扦插枝条生根。(2)对照实验又叫单一变量实验,只有一个量不同,其它量皆相同的实验。本实验除了是否用食醋溶液处理不同以外,其他均相同且适宜,因此实验变量为是否用食醋溶液处理。设置甲组是为了起到对照作用。(3)上述实验将生根数取平均值作为实验结果的目的是避免实验的偶然性,减少误差,提高实验准确性,增加实验的可信度。(4)根据坐标曲线图可知:生根粉溶液的浓度为10-8mol/L时,平均生根数最多。若浓度过高则会抑制其生根。故选B。26.(2025七下·绍兴期末)1910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进行了著名的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实验做法如图甲所示。[收集证据]①绝大多数a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②只有少数a粒子却发生了较大的偏转,并且有极少数a粒子的偏转超过 90°,有的甚至几乎达到 像是被金箔弹了回来。[猜想与假设]a粒子遇到电子后,就像飞行的子弹碰到灰尘一样,运动方向不会发生明显的改变,而结果却出乎意料,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否则大角度的散射是不可能的。[解释与结论](1)要发生大角度的散射,能说明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且该结构带有与α粒子电性相同的电荷,这个很小的结构指的是 。(2)能说明原子内部绝大部分是空的证据是 。 (填收集证据的序号)(3)根据卢瑟福的实验产生的现象,能够获得的结论是____。A.原子核体积很小 B.原子核带正电C.核外电子带负电 D.原子核质量较大(4)科学家对原子结构的探究经历了三个过程,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你认为原子结构为图中的 。【答案】(1)原子核(2)①(3)A;B;D(4)C【知识点】原子结构的探索过程【解析】【分析】(1)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带正电荷,体积很小但是质量很大,电子带负电荷;(2) α粒子靠近原子核时会由于排斥力而改变运动轨迹,由于原子核的体积很小,即原子内部大部分都是空的,因此大多数α粒子不会受到排斥力而改变轨迹,而是沿原来方向继续前进;(3)根据卢瑟福实验的现象分析有关原子构成的知识即可;(4)根据卢瑟福实验现象分析原子的结构即可。【解答】(1) 要发生大角度的散射,能说明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且该结构带有与α粒子电性相同的电荷,这个很小的结构指的是中间的原子核;(2) 能说明原子内部绝大部分是空的证据是: 绝大多数a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 ,故选①;(3)根据题意可知, 只有少数a粒子却发生了较大的偏转, 是因为原子核带正电,对它们产生排斥力。而 极少数a粒子的偏转超过 90°,有的甚至几乎达到 说明受到的排斥力极大,即原子核的质量较大。 绝大多数a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则说明原子内部大部分都是空的,即原子核体积很小,没有证据表明核外电子带负电。故选ABD。(4)根据 α粒子散射实验可知,原子中间为原子核,核外是电子,故选C。27.(2025七下·绍兴期末) “五一”假期,小禾与同学们来到了远近闻名的桑椹专业基地金东区雅金村采摘桑椹(如下图1)。小禾同学发现桑葚生长的土壤比较独特,于是就用塑料袋密封了一些土壤样本回学校与同学们做实验:(1)同学们先将带回来的土壤样本充分灼烧后制作其浸出液,然后经过滤、蒸发,发现蒸发皿中出现少量白色固态物质。请问, 同学们实验的目的是 ;(2)同学们想研究“土壤中是否含有有机物” (如下图2),于是用天平称量刚挖取的土壤30克,并放在细密的铁丝网上,用酒精灯加热。一段时间后停止加热,待土壤冷却后称得其质量为26.2克,实验过程中土壤没有通过铁丝网流失,则说明土壤中含有的有机物质量为3.8克。小禾同学认为没有用 做实验,因此得不出有机物质量为3.8克的结论。(3)小禾取长、宽、高分别是 10cm、10cm、5cm的铁块和相同体积的土壤,分别放入大烧杯中注水至刚好浸没为止(如下图3),浸没同样体积的铁块和土壤,加入水量不同的原因是 。【答案】(1)研究土壤中是否有可溶性无机盐(2)干燥的土壤(3)土壤中有空气【知识点】土壤的组成与形成【解析】【分析】(1)灼烧可以去除土壤中的有机物,而其中的无机物不能燃烧;(2)土壤中含有水分,受热后会蒸发,从而造成土壤质量减小;(3)根据土壤中含有空气分析。【解答】 (1)同学们先将带回来的土壤样本充分灼烧后制作其浸出液,然后经过滤、蒸发,发现蒸发皿中出现少量白色固态物质,该白色固态物质为无机盐,因此同学们实验的目的是研究土壤中是否存在植物生长所需要的无机盐。(2)土壤中含有水分,加热水分会蒸发,所以加热后减少3.8克为水和有机物的综合,因此某同学认为没有用干燥土壤做实验,因此得不出有机物质量为3.8克的结论。(3)土壤中存在空气,因此注入水后部分水会进入土壤内的空隙,因此加水量不同。28.(2025七下·绍兴期末)在学习了“等高线地形图”后,小科同学利用土豆、橡皮、记号笔、小刀等工具,制作等高线模型。请你一起完成以下问题:(1)为使制作的模型更接近真实情况,制作过程中需注意____(填字母编号)。A.尽可能挑选形状规则的马铃薯B.画线时所垫每块橡皮的高度要相同C.画线时记号笔要水平放置在橡皮上D.绕土豆模型画出螺旋式上升的线(2)步骤④中,俯视模型,若它代表一个山地地形,从 (填“甲”或“乙”)地上山顶的路比较平坦。(3)为了把等高线描绘在白纸上,小科接下来的操作是 。【答案】(1)B;C(2)乙(3)用小刀沿“线”横切下“山体”,放在白纸上依次给山体边沿描线【知识点】等高线地形模型【解析】【分析】 等高线地形图是表示某个区域地地形地势状况,在同一幅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距相同,包括了山峰、山谷、山脊、陡崖和鞍部等觉的地形部位。等高线越密集,表示坡度越陡,越稀疏,则表示坡度越缓。【解答】 1)为使制作的模型更接近真实情况,制作过程中需注意是尽可能挑选形状规则的马铃薯、画线时记号笔要水平放置在橡皮上、画线时所垫每块橡皮的高度要相同;等高线是水平面上的闭合曲线,不能画出螺旋式上升的线。综上所述,故ACB符合题意。(2)步骤④中,俯视模型,若它代表大罗山主峰,小组同学分别从路线甲和乙爬到山顶,乙路线比较容易,其原因是:该路线等高线稀疏,坡度缓。(3)若要把等高线绘在白纸上,步骤为:用小刀沿“线”横切下“山体”,放在白纸上依次给山体边沿描线。29.(2025七下·绍兴期末)阅读以下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日本核废水的排放引起了民众囤盐恐慌,被污染的海水中含有的I-131 是碘的一种放射性元素: 【材料二】核废水中含有三种水,分别是水( 重水 和超重水【材料三】一个氘(2H)原子中有1个质子和1个中子; 一个氚原子( 中有1个质子和2个中子;【材料四】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放出射线的过程叫做衰变,超重水 中的氚 元素会发生β-衰变,在这个过程中,氚原子核内一个中子会变成一个质子。(1)加碘食盐中的碘元素是I-127, 则I-127 和I-131 互为碘的 。(2) 水 (H2O)、重水 和超重水 中共有 种元素。(3) 超重水(3H2O)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答案】(1)同位素(2)2(3)22【知识点】同位素;相对分子质量【解析】【分析】 (1)根据同位素的概念来分析;(2)根据元素的概念来分析;(3)相对分子质量是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解答】 (1)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元素互为同位素,I-127和I-131的质子数相同,但中子数不同,故I-127和I-131互为碘的同位素;(2)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水(H2O)、重水(2H2O) 和超重水(3H2O)中共有氢元素和氧元素两种元素;(3)超重水(3H2O)的相对分子质量是:2×3+16=22。30.(2025七下·绍兴期末)泡沫钢是含有丰富气孔的钢材料,具有硬度大、密度小、吸能减震、多孔过滤、电磁屏蔽等功能,在航空航天、汽车船舶、建筑工程等领域呈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某小组对泡沫钢进行研究:(1)硬度大、密度小是泡沫钢的 (选填“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2)泡沫钢可作为防弹盾牌的内芯,现有一防弹盾牌,经测定其内部泡沫钢的体积为 质量为800 克。该防弹盾牌内部泡沫钢的平均密度是多少 (3)现有另一块实心钢制防弹盾牌,为了减质量,将该盾牌内部体积为 区域的实心钢替换成等体积的密度为0.6g/cm2泡沫钢,求替换后该盾牌减少的质量 (本题中实心钢的密度取8g/cm3)。(4)不同密度的泡沫钢,孔隙度不同。孔隙度是指泡沫钢中所有气孔的体积与泡沫钢总体积之比。现有一块正方体泡沫钢,质量为800g,边长为10cm,该泡沫钢的孔隙度是____。(本题中实心钢的密度取8g/cm3)A.1% B.80% C.90% D.99%【答案】(1)物理性质(2)解:正方体泡沫钢的体积:V=1000cm3=10-3m3,此泡沫钢的平均密度:。(3)解:将盾牌部分区域的实心钢替换成大小相同、密度为0.6g/cm3的泡沫钢,V=1000cm3,则实心钢的质量m实心钢=ρ实心钢V=8g/cm3×1000cm3=8000g=8kg,那么泡沫钢的质量m泡沫钢=ρ泡沫钢V=0.6g/cm3×1000cm3=600g=0.6kg,因此替换后减少的质量m=8kg-0.6kg=7.4kg。(4)C【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密度公式的应用【解析】【分析】 (1)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2)知道正方体泡沫钢的边长可求其体积,又知道其质量,根据求出其密度;(3)根据密度公式,求出质量,进行比较;(4)根据求出正方体泡沫钢中钢的体积,根据孔隙度的定义得出答案。【解答】 (1)硬度大、密度小是泡沫钢的物理性质;(4)已知泡沫钢的边长L=0.1m,则泡沫钢的体积为:V=L3=(0.1m)3=10-3m3,已知钢的密度为ρ钢=8g/cm3=8×103kg/m3,所含钢的体积为:,所有气孔的体积为:V孔=V-V钢=10-3m3-10-4m3=9×10-4m3,则孔隙度为:。31.(2025七下·绍兴期末)诺氟沙星(化学式: 是一种常见的消炎药。(1)诺氟沙星含有 种元素,诺氟沙星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2)经测定,小华因为肠胃炎连续服用该药一个疗程,共摄入2.8克氮元素。设所摄取的氮元素均以尿素 的形式排出体外,则她要排出多少克尿素才能将因服用该药而摄取的氮元素完全排尽 【答案】(1)5;319(2)解:尿素的质量为。【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解析】【分析】 (1)根据诺氟沙星化学式的含义、相对分子质量为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进行分析解答。(2)根据化合物的质量=该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该元素的质量分数,进行分析解答。【解答】 (1)根据化学式 可知,诺氟沙星是由碳、氢、氟、氮、氧五种元素组成的。诺氟沙星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16+1×18+19+14×3+16×3=319。1 / 1浙江省绍兴市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绍初教育集团期末测试 七年级科学1.(2025七下·绍兴期末)病毒种类繁多,增殖速度快,给人类以及各种饲养动物和栽培作物带来了极大危害,下列病毒增殖过程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A.④①⑤③② B.①④⑤③② C.④①③⑤② D.①④③⑤②2.(2025七下·绍兴期末)甲、乙、丙、丁四幅图所示情境及其描述,能够说明分子间有引力的是( )A.甲图中,抽掉玻璃板,瓶内气体颜色最后变得均匀B.乙图中,两个铅柱洗净紧压后结合在一起很难分开C.丙图中,百花盛开, 四溢的花香引来了长喙天蛾D.丁图中,水和硫酸铜溶液,静置十天后分界面就逐渐变得模糊不清了3.(2025七下·绍兴期末)杜鹃是一种只产卵不孵卵的特殊鸟类,杜鹃花 (俗名映山红 )则是一种绿色开花植物。下列关于杜鹃与杜鹃花结构层次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它们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都是细胞B.杜鹃比杜鹃花多系统这一结构层次C.杜鹃花有上皮、营养、输导、机械等几种组织D.杜鹃和杜鹃花都有多种组织和器官4.(2025七下·绍兴期末)X2+、Y2-核外都有10个电子,下列对于 X、Y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X、Y的原子核外都有 10个电子B.两种离子共有20个质子C.X、Y的原子核内各有10个质子D.X的核电荷数小于Y的核电荷数5.(2025七下·绍兴期末)如图是生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若生物体是青蛙,过程②要经历变态发育B.若生物体是家蚕,过程②要经历三个阶段C.若生物体是鸡,完成①过程要进行抱对D.若生物体是桃,受精卵会发育成种子6.(2025七下·绍兴期末)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略去):①点燃酒精灯,酒精燃烧;②一段时间后蜡烛熔化、掉落;③再过一段时间后火柴燃烧。则下列有关分析中,正确的是( )A.①中酒精燃烧属于物理变化B.②中蜡烛熔化属于化学变化C.②③的现象能说明所有金属都具有导热性这一物理性质D.①③中的现象体现出物质可燃性这一化学性质7.(2025七下·绍兴期末)下列关于化学用语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硝酸铵的化学式:B.NO2:表示二氧化氮里有2个氧原子C.表示氧化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D.H:既可以表示一个氢元素,又可以表示一个氢原子8.(2025七下·绍兴期末)如图所示,常温下两个烧杯,分别盛有冰块和热水,上方均盖有一块玻璃片分别为a、b,过一会儿可明显看到( )A.a、b两块玻璃外侧均有小水珠B.a、b两块玻璃内侧均有小水珠C.a块玻璃外侧、b块玻璃内侧有小水珠D.a 块玻璃内侧、b块玻璃外侧有小水珠9.(2025七下·绍兴期末)下列关于密度、质量、体积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密度与质量成正比,质量越大密度越大B.铁比铝“重”, “重”指的是铁的质量比铝的质量大C.一块砖切成体积相等的两块后,砖的密度变为原来的一半D.同种物质组成的不同物体,其质量m与体积V的比值为定值10.(2025七下·绍兴期末)图示中的甲、乙、丙分别为黄花风铃木的花、果实、种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①所示结构中有卵细胞B.当花完成传粉受精后,受精卵会发育成胚珠C.图乙种子的数量取决于③内胚珠的数量D.图丙所示的种子结构有利于种子的萌发11.(2025七下·绍兴期末)小航将自己的血液分别滴在甲、乙、丙三种不同浓度的食盐水中,并在显微镜下观察甲、乙、丙中红血球的细胞状态(红血球细胞呈双凹圆盘状),结果如表所示。根据此结果,比较三种食盐水的浓度,下列正确的是( )编号 细胞状态甲 细胞破裂,只剩细胞碎片乙 细胞萎缩丙 细胞呈双凹圆盘状A.甲>乙>丙 B.乙>丙>甲 C.丙>甲>乙 D.甲>丙>乙12.(2025七下·绍兴期末)哈尔滨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尝试“泼水成冰”游戏, “泼水成冰”的游戏需要滚烫的开水在零下30℃以下的极寒环境中才能成功。关于“泼水成冰”的原理说法错误的是( )A.开水提供水蒸气的物态变化过程是升华,升华需要吸热B.图中水蒸气在极寒环境下遇冷放热直接凝华成小冰晶C.和“泼水成冰”形成原理相同的自然现象还有霜的形成D.用滚烫的开水而不用冷水是因为开水在短时间内能提供大量的水蒸气13.(2025七下·绍兴期末)如图是地球内部构造示意图,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从外到内可以大致分为地核、地幔、地壳三层B.若我们把地球的内部结构与鸡蛋类比的话,那么鸡蛋的蛋白相当于地球的地壳C.A、B、C三个圈层中,软流层位于C层中D.岩石圈包括A所示圈层和B所示圈层的顶部14.(2025七下·绍兴期末)某兴趣小组利用天平和量杯测量液体的密度,根据实验数据绘出图像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种液体的质量越大,密度也越大B.液体甲的密度是 千克/米3C.当体积相同时,液体甲与液体乙的质量比是5:4D.当体积为100厘米3时,液体乙的质量为100克15.(2025七下·绍兴期末)已知一个SO2的分子质量是 n 千克,一个 SO3的分子质量是 m 千克(假设两种分子中,硫原子、氧原子分别具有相同的中子数)。若以硫原子质量的 作为标准,则SO2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 )A. B. C. D.16.(2025七下·绍兴期末)请用化学符号和化学式填空:(1)2个氮分子: ;(2)3个硫酸根离子: 。(3)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与氯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是 。17.(2025七下·绍兴期末)如图为实验室称量物体质量的情形.(1)甲图改正错误后,分度盘的指针如图丙所示,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 (选填“左”或“右”)调节,使天平平衡。(2)小科用已经调节好平衡的天平测量木块的质量,部分操作过程如图乙所示,使用了10克砝码1个,5克砝码1个,图乙中还有 一 个 错 误 , 这 个 错 误是 ,则木块的实际质量应 为 g。(3)使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质量的时候可 能 造 成 测 量 结 果 偏 大 的是____。A.调节天平平衡时,指针偏向分度盘中央刻度线左侧就停止移动平衡螺母B.使用生锈的砝码(质量比标准质量大)C.测量时,指针偏向分度盘中央刻度线的右侧就开始读数D.使用已磨损的砝码18.(2025七下·绍兴期末)小科同学在学习中建构了“碳及其化合物的价类关系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X点对应物质的类别是 (填“单质”或“化合物”)。(2)Y点物质由 C、O两种元素组成,则它的化学式为 。19.(2025七下·绍兴期末)如图是几种微生物的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1)图中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有 (填字母)。(2)C与A的结构相比,最主要的区别是 。(3)图中的②是 ,图中的B和D都可以通过产生②来繁殖后代。20.(2025七下·绍兴期末)“蓝色妖姬”是一种人工染色而成的花卉,等白玫瑰快到花期时,用蓝色染料浇灌花卉,让花吸水的同时,将色剂吸入开出蓝色花朵。小科为了研究染料是通过哪里将花染色的。他将三支白玫瑰枝条放入装有稀释的蓝墨水的烧杯中,并置于阳光下照射。(1)待枝条基部颜色有变化后,取出枝条洗净,横切枝条进行观察,发现茎横切面上只有图乙中的B部分成蓝色,则B是茎中的哪个部位 。该部位中运输水分的结构是 。(2)对枝条进行纵切,用放大镜观察茎的纵切面,发现蓝色的部位从基部到顶部越来越淡,据此推测染料随着水分在茎内部的运输方向为 。21.(2025七下·绍兴期末) 将宏观与微观及化学符号联系在一起是化学学科的特点。(1)如图为硫元素的某种微粒,写出该微粒的符号 。(2)A、B、C、D表示四种物质,其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① 从微观角度看,A图表示3 (填化学式),B中每个分子由 个原子构成。②从宏观角度看,图中表示化合物的是 (填字母序号)。22.(2025七下·绍兴期末)塘栖枇杷是全国享有盛名的杭州特产,其果形美观,肉柔软多汁。(1)枇杷是植物的果实,它是由花的 发育而来的。(2)枇杷可以采用嫁接的方式进行繁殖,该繁殖方式的优点是 (写一点)。如图二为嫁接过程示意图。甲插进乙的楔形切口后,要用麻绳或塑料条捆扎好,目的是使它们的 紧贴,这是成活的关键。23.(2025七下·绍兴期末)在学习了有关物态变化的知识以后,小明做了如下实验:甲、乙两个房间里相同的电炉上,相同的两壶水都已烧开,水烧开后壶口留出“白气”。请回答:(1)根据甲、乙两图所示情况可以判断出房间 的气温较高。(2)A、B两幅图中,符合水沸腾前的情形的是 图。(3)如果加大炉火猛烧,则壶内开水的温度 (选填“升高” “不变” “降低”)。24.(2025七下·绍兴期末)人类的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离不开水。为探究水的组成及变化,某小组同学设计下图装置进行电解水实验,先在电解器玻璃管里加满水(含少童氢氧化钠),再接通直流电源。已知:水中加入的氢氧化钠只起增强导电性作用,本身不参与反应。回答下列问题:(1)图1中,电解时乙玻璃管中产生气泡的位置在 (填“a” “b”或“c”)处,将带火星的木条放置在乙玻璃管口,打开气体活塞,能看到的实验现象是 。(2)请给如图2所示水电解过程中的微粒运动变化排序 。(填序号)(3)电解纯水速率较慢,为探究不同电压和不同浓度氢氧化钠溶液对电解水速率的影响,小组同学进行多次实验,测得产生20mL 氢气所需时间如上图:①电解浓度为 5%的氢氧化钠溶液时,电压越大,电解水速率越 (填“快”或“慢”)。②上述实验中,电解水速率最快的条件是 。a.5%氢氧化钠溶液, 电压为12V b.5%氢氧化钠溶液, 电压为6Vc.10%氢氧化钠溶液, 电压为12V d.10%氢氧化钠溶液, 电压为6V25.(2025七下·绍兴期末)某生物兴趣小组在网上看到“食醋能促进月季扦插枝条生根”的说法。为验证其真实性,设计了如下实验:组别 材料 处理 平均生根数(条)甲组 剪取保留2个芽体、长15厘米、生长良好的月季枝条10枝,去除全部叶片 蒸馏水浸泡2小时 1.2乙组 剪取保留2个芽体、长15厘米、生长良好的月季枝条10枝,去除全部叶片 1%食醋溶液浸泡2小时 2.3(1)该兴趣小组作出的假设是 。(2)该实验的变量是 ;设置甲组的目的是 。(3)上述实验将生根数取平均值作为实验结果的目的是 ,增加可信度。(4)同学们对该实验结果并不满意,咨询园艺师后得知生根粉能促进月季扦插枝条生根。他们又进一步实验,测定了不同浓度生根粉溶液对月季扦插枝条生根数的影响,记录数据并绘制曲线图。据图可知,不同浓度生根粉溶液对月季扦插枝条生根数的影响不同,其中促进生根效果最好的浓度是____mol/L,若浓度过高则会抑制其生根。A.0 B.10-8 C.10-10 D.26.(2025七下·绍兴期末)1910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进行了著名的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实验做法如图甲所示。[收集证据]①绝大多数a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②只有少数a粒子却发生了较大的偏转,并且有极少数a粒子的偏转超过 90°,有的甚至几乎达到 像是被金箔弹了回来。[猜想与假设]a粒子遇到电子后,就像飞行的子弹碰到灰尘一样,运动方向不会发生明显的改变,而结果却出乎意料,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否则大角度的散射是不可能的。[解释与结论](1)要发生大角度的散射,能说明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且该结构带有与α粒子电性相同的电荷,这个很小的结构指的是 。(2)能说明原子内部绝大部分是空的证据是 。 (填收集证据的序号)(3)根据卢瑟福的实验产生的现象,能够获得的结论是____。A.原子核体积很小 B.原子核带正电C.核外电子带负电 D.原子核质量较大(4)科学家对原子结构的探究经历了三个过程,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你认为原子结构为图中的 。27.(2025七下·绍兴期末) “五一”假期,小禾与同学们来到了远近闻名的桑椹专业基地金东区雅金村采摘桑椹(如下图1)。小禾同学发现桑葚生长的土壤比较独特,于是就用塑料袋密封了一些土壤样本回学校与同学们做实验:(1)同学们先将带回来的土壤样本充分灼烧后制作其浸出液,然后经过滤、蒸发,发现蒸发皿中出现少量白色固态物质。请问, 同学们实验的目的是 ;(2)同学们想研究“土壤中是否含有有机物” (如下图2),于是用天平称量刚挖取的土壤30克,并放在细密的铁丝网上,用酒精灯加热。一段时间后停止加热,待土壤冷却后称得其质量为26.2克,实验过程中土壤没有通过铁丝网流失,则说明土壤中含有的有机物质量为3.8克。小禾同学认为没有用 做实验,因此得不出有机物质量为3.8克的结论。(3)小禾取长、宽、高分别是 10cm、10cm、5cm的铁块和相同体积的土壤,分别放入大烧杯中注水至刚好浸没为止(如下图3),浸没同样体积的铁块和土壤,加入水量不同的原因是 。28.(2025七下·绍兴期末)在学习了“等高线地形图”后,小科同学利用土豆、橡皮、记号笔、小刀等工具,制作等高线模型。请你一起完成以下问题:(1)为使制作的模型更接近真实情况,制作过程中需注意____(填字母编号)。A.尽可能挑选形状规则的马铃薯B.画线时所垫每块橡皮的高度要相同C.画线时记号笔要水平放置在橡皮上D.绕土豆模型画出螺旋式上升的线(2)步骤④中,俯视模型,若它代表一个山地地形,从 (填“甲”或“乙”)地上山顶的路比较平坦。(3)为了把等高线描绘在白纸上,小科接下来的操作是 。29.(2025七下·绍兴期末)阅读以下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日本核废水的排放引起了民众囤盐恐慌,被污染的海水中含有的I-131 是碘的一种放射性元素: 【材料二】核废水中含有三种水,分别是水( 重水 和超重水【材料三】一个氘(2H)原子中有1个质子和1个中子; 一个氚原子( 中有1个质子和2个中子;【材料四】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放出射线的过程叫做衰变,超重水 中的氚 元素会发生β-衰变,在这个过程中,氚原子核内一个中子会变成一个质子。(1)加碘食盐中的碘元素是I-127, 则I-127 和I-131 互为碘的 。(2) 水 (H2O)、重水 和超重水 中共有 种元素。(3) 超重水(3H2O)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30.(2025七下·绍兴期末)泡沫钢是含有丰富气孔的钢材料,具有硬度大、密度小、吸能减震、多孔过滤、电磁屏蔽等功能,在航空航天、汽车船舶、建筑工程等领域呈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某小组对泡沫钢进行研究:(1)硬度大、密度小是泡沫钢的 (选填“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2)泡沫钢可作为防弹盾牌的内芯,现有一防弹盾牌,经测定其内部泡沫钢的体积为 质量为800 克。该防弹盾牌内部泡沫钢的平均密度是多少 (3)现有另一块实心钢制防弹盾牌,为了减质量,将该盾牌内部体积为 区域的实心钢替换成等体积的密度为0.6g/cm2泡沫钢,求替换后该盾牌减少的质量 (本题中实心钢的密度取8g/cm3)。(4)不同密度的泡沫钢,孔隙度不同。孔隙度是指泡沫钢中所有气孔的体积与泡沫钢总体积之比。现有一块正方体泡沫钢,质量为800g,边长为10cm,该泡沫钢的孔隙度是____。(本题中实心钢的密度取8g/cm3)A.1% B.80% C.90% D.99%31.(2025七下·绍兴期末)诺氟沙星(化学式: 是一种常见的消炎药。(1)诺氟沙星含有 种元素,诺氟沙星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2)经测定,小华因为肠胃炎连续服用该药一个疗程,共摄入2.8克氮元素。设所摄取的氮元素均以尿素 的形式排出体外,则她要排出多少克尿素才能将因服用该药而摄取的氮元素完全排尽 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D【知识点】病毒及其与人的关系【解析】【分析】 病毒的自我复制过程为:吸附侵入→复制、合成→组装→释放。【解答】 病毒的自我复制过程为:吸附侵入→复制合成→组装→释放。所以病毒增殖过程排列顺序正确的是:①吸附;④注入核酸;③复制、合成;⑤组装;②释放,ACD错误,B正确。故选D。2.【答案】B【知识点】分子间的作用力【解析】【分析】 分子动理论内容为:物质是由大量分子或原子组成的,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相互的作用力。不同的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现象。【解答】 A.抽掉玻璃板,瓶内气体颜色最后变得均匀,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属于扩散现象,故A错误;B.两个铅柱洗净紧压后结合在一起,说明分子间有引力,故B正确;C.长喙天蛾能够闻到花香,是扩散现象,是空气中有大量的花粉分子,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C错误;D.在量筒里装入的清水和蓝色的硫酸铜溶液之间有明显的界面,静置几天后,界面变模糊了,这属于扩散现象,说明一切物体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属于扩散现象,故D错误。故选B。3.【答案】C【知识点】结构与层次【解析】【分析】(1)绿色开花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由微观到宏观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2)植物的几种主要组织有分生组织、保护组织、机械组织、输导组织、薄壁组织等。【解答】 A.杜鹃和杜鹃花的生物体均是由细胞构成的,则它们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都是细胞,故A不符合题意;B.杜鹃是动物,比杜鹃花(植物)多了系统这一结构层次,故B不符合题意;C.杜鹃花有保护、营养、输导、机械等几种组织,上皮组织是动物体才有的组织,故C符合题意;D.杜鹃结构层次中有组织和器官,杜鹃花结构层次中也有组织和器官,故杜鹃和杜鹃花都有多种组织和器官,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4.【答案】B【知识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解析】【分析】根据X2+、Y2-核外都有10个电子,X2+是X原子失去2个电子形成的,Y2-是是Y原子得到2个电子形成的,进行分析判断。【解答】 A.X2+、Y2-核外都有10个电子,X2+是X原子失去2个电子形成的,其原子核外有12个电子,Y2-是是Y原子得到2个电子形成的,其原子核外有8个电子,故A错误;B.X原子核外有12个电子,Y原子核外有8个电子,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X原子核内质子数为12,Y原子核内质子数为8;原子得失电子形成离子,核内质子数不变,则两种离子共有12+8=20个质子,故B正确;C.根据B选项的解析,X原子核内质子数为12,Y原子核内质子数为8,故C错误;D.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X原子核内质子数为12,Y原子核内质子数为8,则X的核电荷数大于Y的核电荷数,故D错误。故选B。5.【答案】A【知识点】植物的有性生殖;两栖动物的生殖方式;鸟的生殖方式【解析】【分析】 雄性产生的生殖细胞A是精子,雌性产生的生殖细胞,B是卵细胞,两者结合成受精卵。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解答】A.若图中生物体代表青蛙,从受精卵发育到成熟的生物体要经过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幼体蝌蚪与成蛙外部形态、内部结构和生活习性上都有很大的差异,因此,青蛙的发育过程属于变态发育,故A正确;B.若该生物为家蚕,发育为完全变态发育,过程②要经历卵、幼虫、蛹、成虫,故B错误;C.若图中生物体代表鸡完成①过程要进行受精,故C错误;A.若图中生物体代表桃,受精卵形成后,会发育成种子中的胚,故D错误。故选A。6.【答案】D【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解析】【分析】 AB.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CD.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解答】 A.①中酒精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属于化学变化,故A错误;B.②中蜡烛熔化,只是状态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为物理变化,故B错误;C.实验中只有铜这一种金属,无法得到所有金属具有导热性的结论,故C错误;D.①中酒精燃烧,③中火柴燃烧,说明物质具有可燃性这一化学性质,故D正确。故选D。7.【答案】C【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解析】【分析】 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解答】 A.硝酸铵中铵根离子显+1价,硝酸根离子显-1价,化学式为:NH4NO3,故A错误;B.NO2:表示一个二氧化氮分子里有2个氧原子,故B错误;C.表示氧化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故C正确;D.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所以H:既可以表示氢元素,又可以表示一个氢原子,故D错误。故选C。8.【答案】C【知识点】液化及液化现象【解析】【分析】当杯内温度低,杯外温度高,杯外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表面液化成小水珠,沾在外表面。当杯内温度高,杯外温度低,杯内空气中的水蒸遇冷会液化成小水珠,附在玻璃内表面。【解答】冰块温度低,因此a 块玻璃外侧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小水滴附着在玻璃板外侧;热水温度高,因此杯内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b块玻璃板后液化成小水滴附着在玻璃板内侧,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9.【答案】D【知识点】密度及其特性【解析】【分析】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同的物质密度一般不同;同种物质,在一定状态下密度是定值,当质量增大为原来的几倍时,其体积也增大为原来的几倍,而比值ρ不变,同种物质的质量m跟它的体积V成正比。【解答】 A.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同的物质密度一般不同,同种物质,在一定状态下,密度是一个定值,即其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是定值,即物质的密度大小与物质的种类、状态、温度有关,与其质量和体积无关,故A错误;B.铁比铝“重”,“重”指的是铁的密度比铝的密度大,故B错误;C.将一块砖切成体积相等的两块后,砖的质量变为原来的一半,因密度是物质的特性,物质不变,状态不变,故密度不变,故C错误;D.同种物质的质量m跟它的体积V成正比,若其体积增加一倍,质量也增加一倍,即物质的质量m与物质的体积V的比值是定值,故D正确。故选D。10.【答案】C【知识点】花的结构;果实与种子的形成【解析】【分析】图中①花药、②柱头、③子房。【解答】A、①是花药,内有精子,错误。B、当花完成传粉受精后,受精卵会发育成胚,错误。C、胚珠发育成种子,图乙种子的数量取决于③子房内胚珠的数量,正确。D、图丙所示的种子由薄膜状的翅膀,该结构有利于种子的传播,错误。故答案为:C。11.【答案】B【知识点】细胞模型【解析】【分析】 渗透作用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具有半透膜,二是半透膜两侧的溶液具有浓度差。当细胞内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中的水分就透过细胞膜进入到外界溶液中,导致细胞失水而皱缩;当细胞内的浓度大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外界溶液中的水分就透过细胞膜进入到细胞中,导致细胞吸水而膨胀,甚至涨破。【解答】 根据细胞失水,吸水的特点可知,在浓度小的食盐水中红细胞吸水胀破;在浓度为0.9%的食盐水中红细胞形态没有明显变化;在浓度高的食盐水中红细胞失水皱缩,因此,显微镜下观察甲、乙、丙中红血球的细胞状态,甲细胞破裂,只剩细胞碎片,说明食盐水浓度低,乙细胞萎缩,说明食盐水浓度高,丙细胞呈双凹圆盘状,维持正常的形态,根据此结果可知,种食盐水的浓度是:乙>丙>甲。故选B。12.【答案】A【知识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液化及液化现象;凝华及凝华现象【解析】【分析】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六种物态变化过程中,都伴随着吸热或放热;其中放出热量的物态变化有:凝固、液化、凝华;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解答】 A.开水提供水蒸气是汽化现象,汽化吸热,故A错误符合题意;B.霜是空气中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泼水成冰是水蒸气凝华成的冰晶,它们的原理相同,故B正确不合题意;C.水蒸气在极寒环境下可以直接放热凝华成小冰晶,故C正确不合题意;D.用滚烫的开水而不用冷水,由于开水在短时间内能提供大量的水蒸气,故D正确不合题意;故选A。13.【答案】D【知识点】地球内部的结构【解析】【分析】 地球内部圈层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地壳、地幔和地核三层之间的两个界面依次为莫霍面和古登堡面。其中地壳为最薄的一层,地壳平均厚度约17公里;地幔介于地壳与地核之间,又称中间层,自地壳以下至2900公里深处;地幔以下大约5100公里处地震横波不能通过称为外核,5100—6371公里是内核;则地核的厚度超过3400公里,是地球内部圈层中最厚的一层。其中地壳和上地幔上部(软流层以上)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合称岩石圈。【解答】 A.全球内部圈层按照从外到内可以大致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层,故A错误;B.假如我们把地球的内部结构与鸡蛋类比的话,那么鸡蛋的蛋白相当于地球的地幔,故B错误;C.图中A是地壳,B是地幔,C是地核,软流层位于B层中,故C错误;D.岩石圈包括地壳A和B地幔软流层以上的部分,故D正确。故选D。14.【答案】C【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解析】【分析】A.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决定于物质的种类、状态和温度,不随质量、体积的改变而改变;B.由图可知,当量杯内液体体积为0时,量杯和液体的总质量,可求量杯的质量;当量杯内盛80cm3甲液体时,量杯和甲液体的总质量,减去量杯的质量,可得甲液体的质量,利用密度公式求甲液体的密度;C.当量杯内盛100cm3乙液体时,量杯和乙液体的总质量,减去量杯的质量,可得乙液体的质量,利用密度公式求乙液体的密度;利用m=ρV可求当体积相同时,液体甲与液体乙的质量比;D.由m=ρV可得,当体积为100cm3时,液体乙的质量。【解答】 A.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决定于物质的种类、状态和温度,与质量和体积无关,故A错误;B.由图可知,当量杯内液体体积为0(液体质量为0)时,量杯和液体的总质量为20g,则量杯的质量m杯=20g;当甲液体体积为V甲=80cm3时,液体和杯的总质量m总1=m甲+m杯=100g,则m甲=m总1-m杯=100g-20g=80g,甲液体的密度:,故B错误;C.当乙液体体积为V乙=100cm3时,液体和杯的总质量m总2=m乙+m杯=100g,则m乙=m总2-m杯=100g-20g=80g,乙液体的密度:;由m=ρV可知,当体积相同时,液体甲与液体乙的质量比:,故C正确;D.当体积为100cm3时,液体乙的质量m乙'=ρ乙V'=0.8g/cm3×100cm3=80g,故D错误。故选C。15.【答案】C【知识点】相对分子质量【解析】【分析】由题意可知:1个氧原子的质量为:(m-n)kg;则1个硫原子的质量为:n-2(m-n)kg;根据相对原子质量的求法,进行分析求出SO2的相对分子质量【解答】 1个氧原子的质量为:(m-n) kg;则1个硫原子的质量为:n-2(m-n) kg=(3n-2m)kg;若以硫原子质量的作为原子质量的标准,则硫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根据相对分子的质量为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所以SO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故答案为:C。16.【答案】(1)2N2(2)3SO42-(3)AlCl3【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解析】【分析】 (1)氮气分子为双原子分子,符号前数字表示分子个数;(2)硫酸根离子带2个单位负电荷,离子符号前数字表示离子个数;(3)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Al,与Cl形成化合物时 Al呈+3价,Cl呈–1价,根据化合价交叉规则得化学式。【解答】 (1)2个氮分子:2N2;(2)硫酸根离子带2个单位负电荷,3个硫酸根离子:;(3)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Al,与Cl形成化合物时 Al呈+3价,Cl呈–1价,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与氯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是 AlCl3。17.【答案】(1)左(2)物体和砝码放反了;13.4(3)A;C;D【知识点】天平的使用及读数【解析】【分析】 (1)调节横梁平衡时,按照“指针偏向分度盘中央左侧时,向右调节平衡螺母;指针偏向分度盘中央右侧时,向左调节平衡螺母”的原则调节;(2)使用天平称量物体时,左物右码,天平平衡时,左盘质量等于右盘质量加上游码的示数;(3)托盘天平是比较精密的测量仪器,使用时无论是调节的不到位,还是操作中的不规范都有可能造成测量不准,因此,很多细节值得我们去发现和注意。【解答】 (1)如图丙,天平的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右侧,说明天平右侧偏重,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左调节,使天平水平平衡。(2)使用天平称量物体时,左盘应放物体,右盘放砝码,而图乙中的一个错误是物体和砝码放反了;此时物体的实际质量:m=10g+5g-1.6g=13.4g;(3)A.调节天平平衡时,指针偏向分度盘中央刻度线左侧就停止移动平衡螺母,此时天平左侧偏重,称量物体时需多加砝码,能使测量结果偏大,故A符合题意;B.使用生锈的砝码时,砝码质量比标准质量大,称量物体时所加砝码偏少,使测量结果偏小,故B不符合题意;C.测量时,指针偏向分度盘中央刻度线的右侧就开始读数,此时天平右侧砝码偏重,会使测量结果偏大,故C符合题意;D.使用已磨损的砝码,砝码质量比标准质量小,称量物体时所加砝码偏多,使测量结果偏大,故D符合题意。故选ACD。18.【答案】(1)单质(2)CO2【知识点】单质和化合物的区别;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常见元素与原子团的化合价【解析】【分析】(1)单质的化合价均为零,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均不为零,总和为零。(2)只含两种元素,其中一种元素为氧元素的化合物称为氧化物,书写氧化物的化学式时,要将氧元素写在右侧。【解答】(1)由图可知,X的化合价为0,属于单质。(2)Y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之和为零,可知Y的化学式为。19.【答案】(1)ABCDF(2)有无成形的细胞核(3)孢子【知识点】孢子植物;细菌的主要特点;真菌的主要特点【解析】【分析】(1)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由遗传物质和蛋白质构成。(2)细菌和其它细胞的最大区别是:是否有成形的细胞核。(3)真菌通过孢子繁殖,酵母菌还能采用出芽生殖的方式进行繁殖。【解答】(1)A是酵母菌,属于单细胞真菌;B是霉菌,属于霉菌;C是细菌;D是真菌;E是病毒;F是衣藻,除了病毒以外都具有细胞结构。故答案为:ABCDF。(2)细菌和真菌最大的区别是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3)真菌一般通过孢子繁殖。20.【答案】(1)木质部;导管(2)自下而上【知识点】茎的形态结构;茎的运输作用【解析】【分析】C是树皮(含韧皮部),B是木质部,A是髓。(1)在植物的茎中,水分和无机盐主要通过木质部的导管进行运输。(2)植物的水分运输主要通过木质部的导管,从根部吸收后向上输送至植物的各个部分。【解答】 (1)当小科将白玫瑰枝条放入装有稀释的蓝墨水的烧杯中,并置于阳光下照射,蓝墨水模拟了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和运输过程。茎横切面上只有B部分成蓝色,说明B部分是参与了水分运输的部位,即茎中的木质部。在木质部中,导管是专门负责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结构。(2)通过对枝条进行纵切并用放大镜观察茎的纵切面,发现蓝色的部位从基部到顶部越来越淡。这一现象表明染料(蓝墨水)随着水分在茎内部的运输方向为自下而上。21.【答案】(1)S2-(2)O2;4;B【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离子的书写与意义【解析】【分析】 (1)每个硫离子带2个单位负电荷(2)分子由原子构成,物质由元素组成,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解答】 (1)如图为硫元素的某种微粒,该微粒中核外电子数比核内质子数多2个,表示带2个单位负电荷的硫离子,可以表示为S2-。(2)①从微观角度看,A图表示3O2,B中每个分子由4个原子构成。②从宏观角度看,图中表示化合物的是B,是因为B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22.【答案】(1)子房(2)保持亲本的优良性状(繁殖速度快);形成层【知识点】植物的无性生殖【解析】【分析】 (1)传粉和受精完成以后,只有子房继续发育成果实;(2)嫁接是把一个植物体的芽或枝,接在另一个植物体上,使结合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接上去的芽或枝叫作接穗,被接的植物体叫作砧木。图中甲是接穗,乙是砧木。【解答】 (1)枇杷是植物的果实,它是由花的子房发育而来的。(2)嫁接属于无性生殖,能保持母本的优良性状,而且繁殖速度快。形成层有很强的分裂能力,能不断产生新的细胞,如图二为嫁接过程示意图。甲插进乙的楔形切口后,要用麻绳或塑料条捆扎好,目的是使接穗和砧木的形成层紧贴,这是成活的关键。23.【答案】(1)乙(2)B(3)不变【知识点】沸腾及沸腾条件【解析】【分析】 (1)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放热,遇冷容易发生液化;(2)水在沸腾前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变小,水在沸腾时,不断有水汽化为水蒸气进入气泡,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增大,到水面破裂开来;(3)液体沸腾的特点是吸收热量,温度不变。【解答】 (1)白气是水壶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所以物态变化为液化;液化放热,遇冷才容易发生液化,所以房间温度越低,越容易液化,白气越多,所以气温较高的是乙;(2)水沸腾时,气泡从下向上气泡变大,A是沸腾的图象,B图是沸腾前的;(3)液体沸腾的特点是吸收热量,温度不变,如果加大炉火猛烧,壶内开水的温度不变。24.【答案】(1)C;带火星的木条复燃(2)②③①(3)快;C【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解析】【分析】 (1)在电解水实验中,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产生氧气,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玻璃管产生氢气。气体在电极处产生,氧气有助燃性。(2)根据化学反应实质分析。(3)根据题干信息分析。【解答】 (1)在电解水实验中,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产生氧气,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玻璃管产生氢气。观察可知,乙玻璃管与电源正极相连,气体在电极处产生,所以乙玻璃管中产生气泡的位置在c处。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将带火星的木条放置在乙玻璃管口,打开气体活塞,能看到带火星的木条复燃。(2)水电解的过程是水分子先分裂成氢原子和氧原子,然后氢原子、氧原子分别重新组合,氢原子组合成氢分子,氧原子组合成氧分子。观察,②是水分子,这是反应前,③水分子分裂成氢原子和氧原子,①是氢分子和氧分子,所以水电解过程中的微粒运动变化排序为②③①。(3)①观察中5%氢氧化钠溶液对应的曲线,随着电压从6V升高到9V再到12V,产生20mL氢气所需的时间从1586s减少到734s再到450s,时间越短说明电解水的速率越快,所以电解浓度为5%的氢氧化钠溶液时,电压越大,电解水速率越快。②从中可以看到,在电压为12V且氢氧化钠溶液浓度为10%时,产生20mL氢气所需时间最短,为382s,所以电解水速率最快的条件是10%氢氧化钠溶液、电压为12V,故选c。25.【答案】(1)食醋可能能促进月季扦插枝条生根(2)是否用食醋溶液处理;对照(3)避免实验偶然性,减小实验误差(4)B【知识点】植物的无性生殖【解析】【分析】(1)根据“兴趣小组在网上看到“食醋能促进月季扦插枝条生根”的说法。”分析;(2) 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3)根据科学探究中多次测量的目的解答;(4)根据图像提取信息分析判断。【解答】 (1)本实验是探究食醋是否能促进月季扦插枝条生根实验,因此作出的假设是:食醋能(不能)促进月季扦插枝条生根。(2)对照实验又叫单一变量实验,只有一个量不同,其它量皆相同的实验。本实验除了是否用食醋溶液处理不同以外,其他均相同且适宜,因此实验变量为是否用食醋溶液处理。设置甲组是为了起到对照作用。(3)上述实验将生根数取平均值作为实验结果的目的是避免实验的偶然性,减少误差,提高实验准确性,增加实验的可信度。(4)根据坐标曲线图可知:生根粉溶液的浓度为10-8mol/L时,平均生根数最多。若浓度过高则会抑制其生根。故选B。26.【答案】(1)原子核(2)①(3)A;B;D(4)C【知识点】原子结构的探索过程【解析】【分析】(1)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带正电荷,体积很小但是质量很大,电子带负电荷;(2) α粒子靠近原子核时会由于排斥力而改变运动轨迹,由于原子核的体积很小,即原子内部大部分都是空的,因此大多数α粒子不会受到排斥力而改变轨迹,而是沿原来方向继续前进;(3)根据卢瑟福实验的现象分析有关原子构成的知识即可;(4)根据卢瑟福实验现象分析原子的结构即可。【解答】(1) 要发生大角度的散射,能说明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且该结构带有与α粒子电性相同的电荷,这个很小的结构指的是中间的原子核;(2) 能说明原子内部绝大部分是空的证据是: 绝大多数a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 ,故选①;(3)根据题意可知, 只有少数a粒子却发生了较大的偏转, 是因为原子核带正电,对它们产生排斥力。而 极少数a粒子的偏转超过 90°,有的甚至几乎达到 说明受到的排斥力极大,即原子核的质量较大。 绝大多数a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则说明原子内部大部分都是空的,即原子核体积很小,没有证据表明核外电子带负电。故选ABD。(4)根据 α粒子散射实验可知,原子中间为原子核,核外是电子,故选C。27.【答案】(1)研究土壤中是否有可溶性无机盐(2)干燥的土壤(3)土壤中有空气【知识点】土壤的组成与形成【解析】【分析】(1)灼烧可以去除土壤中的有机物,而其中的无机物不能燃烧;(2)土壤中含有水分,受热后会蒸发,从而造成土壤质量减小;(3)根据土壤中含有空气分析。【解答】 (1)同学们先将带回来的土壤样本充分灼烧后制作其浸出液,然后经过滤、蒸发,发现蒸发皿中出现少量白色固态物质,该白色固态物质为无机盐,因此同学们实验的目的是研究土壤中是否存在植物生长所需要的无机盐。(2)土壤中含有水分,加热水分会蒸发,所以加热后减少3.8克为水和有机物的综合,因此某同学认为没有用干燥土壤做实验,因此得不出有机物质量为3.8克的结论。(3)土壤中存在空气,因此注入水后部分水会进入土壤内的空隙,因此加水量不同。28.【答案】(1)B;C(2)乙(3)用小刀沿“线”横切下“山体”,放在白纸上依次给山体边沿描线【知识点】等高线地形模型【解析】【分析】 等高线地形图是表示某个区域地地形地势状况,在同一幅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距相同,包括了山峰、山谷、山脊、陡崖和鞍部等觉的地形部位。等高线越密集,表示坡度越陡,越稀疏,则表示坡度越缓。【解答】 1)为使制作的模型更接近真实情况,制作过程中需注意是尽可能挑选形状规则的马铃薯、画线时记号笔要水平放置在橡皮上、画线时所垫每块橡皮的高度要相同;等高线是水平面上的闭合曲线,不能画出螺旋式上升的线。综上所述,故ACB符合题意。(2)步骤④中,俯视模型,若它代表大罗山主峰,小组同学分别从路线甲和乙爬到山顶,乙路线比较容易,其原因是:该路线等高线稀疏,坡度缓。(3)若要把等高线绘在白纸上,步骤为:用小刀沿“线”横切下“山体”,放在白纸上依次给山体边沿描线。29.【答案】(1)同位素(2)2(3)22【知识点】同位素;相对分子质量【解析】【分析】 (1)根据同位素的概念来分析;(2)根据元素的概念来分析;(3)相对分子质量是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解答】 (1)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元素互为同位素,I-127和I-131的质子数相同,但中子数不同,故I-127和I-131互为碘的同位素;(2)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水(H2O)、重水(2H2O) 和超重水(3H2O)中共有氢元素和氧元素两种元素;(3)超重水(3H2O)的相对分子质量是:2×3+16=22。30.【答案】(1)物理性质(2)解:正方体泡沫钢的体积:V=1000cm3=10-3m3,此泡沫钢的平均密度:。(3)解:将盾牌部分区域的实心钢替换成大小相同、密度为0.6g/cm3的泡沫钢,V=1000cm3,则实心钢的质量m实心钢=ρ实心钢V=8g/cm3×1000cm3=8000g=8kg,那么泡沫钢的质量m泡沫钢=ρ泡沫钢V=0.6g/cm3×1000cm3=600g=0.6kg,因此替换后减少的质量m=8kg-0.6kg=7.4kg。(4)C【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密度公式的应用【解析】【分析】 (1)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2)知道正方体泡沫钢的边长可求其体积,又知道其质量,根据求出其密度;(3)根据密度公式,求出质量,进行比较;(4)根据求出正方体泡沫钢中钢的体积,根据孔隙度的定义得出答案。【解答】 (1)硬度大、密度小是泡沫钢的物理性质;(4)已知泡沫钢的边长L=0.1m,则泡沫钢的体积为:V=L3=(0.1m)3=10-3m3,已知钢的密度为ρ钢=8g/cm3=8×103kg/m3,所含钢的体积为:,所有气孔的体积为:V孔=V-V钢=10-3m3-10-4m3=9×10-4m3,则孔隙度为:。31.【答案】(1)5;319(2)解:尿素的质量为。【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解析】【分析】 (1)根据诺氟沙星化学式的含义、相对分子质量为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进行分析解答。(2)根据化合物的质量=该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该元素的质量分数,进行分析解答。【解答】 (1)根据化学式 可知,诺氟沙星是由碳、氢、氟、氮、氧五种元素组成的。诺氟沙星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16+1×18+19+14×3+16×3=319。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浙江省绍兴市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绍初教育集团期末测试 七年级科学(学生版).docx 浙江省绍兴市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绍初教育集团期末测试 七年级科学(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