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林芝市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学业水平监测八年级历史试卷注意事项:1.全卷共两大题,满分80分,考试时间80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并在指定的位置粘贴条形码。3.所有答案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用黑色墨水钢笔或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规定的地方,试卷上答题无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8小题,每小题2分,共36分,在每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1.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这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标志着中国走向了新的时代。然而,当时的中国尚未完全统一。祖国大陆实现统一的标志性事件是( )A.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B.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十七条协议》达成)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实施D.1953年7月27日,《朝鲜停战协定》签订2.1951年10月,国务院决定开发建设海南岛的万宁兴隆,组织第一批700多名归国华侨创办兴隆华侨农场。自此,兴隆农场先后安置了来自世界21个国家和地区的归国华侨共12000多人。当时,大量华侨归国的主要背景是( )A.海南成为经济特区 B.抗美援朝战争爆发C.一五计划全面铺开 D.杂交水稻试种成功3.20世纪五六十年代(1956—1966年),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火热年代,新中国各种战线上涌现出了大批英雄模范人物。其中的典型代表是( )A.焦裕禄 B.黄继光 C.陈祥榕 D.乔冠华4.1951年,新中国向该国派出了第一批留学生375人,其中包括136名研究生。之后每年都向该国派出大批留学生,人数最多的1956年有近2100人,占当年派出总人数的86%。据此推测,上述史料中谈到的“该国”是( )A.苏联 B.美国 C.印度 D.朝鲜5.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得以建立,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的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在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下,运用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新中国取得了许多重大建设成果。下列属于改革开放之前取得的重大建设成果是( )A.京沪高铁的正式开通运营 B.青藏铁路建设完工并全线通车C.港珠澳大桥正式开通运营 D.建成武汉、包头两大钢铁基地6.1959年,周恩来总理说:“1959年新中国有两件大喜事,其中一件是国庆十周年,而另一件是中国首位世界冠军的诞生(21岁的中国乒乓球选手容国团荣获第25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冠军)。”其实那一年新中国还有很多值得载入史册的重大事件,包括( )A.胜利完成三大改造 B.钢铁产量赶超美国C.一届人大胜利召开 D.大庆油田试喷成功7.1960年4月,国测一大队组长吴昭璞率队在新疆戈壁开展测绘工作,在饮水突然断绝,全队面临生死存亡的时刻,他命令其他队员撤离,自己则留下看护仪器和资料。最后他吃光了牙裔,喝干了墨水,因干渴而壮烈牺牲,年仅31岁,而测绘设备和资料完好无损。据此可以感悟的是( )A.新中国很早就尝试开发西部资源 B.舍身为国气概助推民族复兴伟业C.两弹一星的研发需要多方面配合 D.新中国重视干部的年轻化革命化8.我国是世界上邻国数量最多、陆地边界线最长的国家。维护边疆安全,是贯彻党中央“治国必治边”战略思想的题中之义。下列属于新中国成立以来,直接有利于祖国边疆安定发展的历史事件是( )A.1965年9月1日西藏自治区成立 B.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C.1992年初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 D.左宗棠亲率大军收复新疆9.请同学们观察下组图文信息,并进行归纳思考,它们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1972年尼克松访华并参加中方欢迎国宴1974年邓小平在联合国大会上发言A.抗美援朝战争打出了军威、国威 B.外交战线首先迎来“拨乱反正”C.国力提升推动外交新局面的到来 D.万隆会议助推中国外交走向成熟10.1970年4月24日,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了由我国科技工作者自行研制的第一颗人造卫星,由此开创了中国航天史的新纪元,使中国成为继苏、美、法、日之后世界上第五个独立研制并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这颗人造卫星的名字是( )A.嫦娥一号绕月人造卫星 B.东方红一号卫星C.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 D.悟空号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11.四大件,又名三转一响,是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的一个名词,指的是当时国家有能力出产,而为各个家庭所希望拥有的四件家庭物品。它们分别为:收音机、自行车、缝纫机及手表。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四大件所代表的物品逐渐发生变化。下列不属于改革开放早期的四大件的是( )12.面对强国强军的时代要求,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不断推进。观察下图(识别军种:陆军、海军、空军和火箭军),下列属于新中国军工科技并与图片所涉及的军种一致的是( )A.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B.东风-5B洲际弹道导弹的研发C.国家制定实施的“863计划” D.1974年国产核潜艇下水服役13.1979年4月,中央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其间,习仲勋、杨尚昆等人向中央领导汇报了广东的情况,并提出让中央给广东以更大的自主权。邓小平说:“中央没有钱,可以给些政策,你们自己去搞,杀出一条血路来。”这次会议后,广东( )A.加快探索创办首批经济特区 B.首先冲破“两个凡是”的束缚C.首先在全省恢复了高考制度 D.深入实施了“一带一路”战略14.1980年代,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刚刚起步,很多新生事物也逐渐走进了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下列新生事物不属于那个年代的是( )A.出国留学 B.购买股票 C.春节晚会 D.手机拍照15.2003年10月15日,航天员杨利伟驾乘神舟五号飞船一飞冲天,中国人的身影留在了浩瀚太空。自此,我国也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能独立将人类送上太空的国家。追忆往昔,对于这一伟大成就,我们应该特别感谢的老一辈科学家是( )A.袁隆平 B.屠呦呦 C.钱学森 D.祖冲之16.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文化事业进一步发展,成果丰富。各领域作品形式多样,题材广泛,佳作迭出,反映了改革开放的时代风貌。下列不同时期的文艺作品中,属于改革开放早期的是( )A.革命电影《大决战》 B.歌曲《月亮之上》(凤凰传奇组合)C.长篇小说《红岩》 D.国产动画电影《哪吒2:魔童闹海》17.利用表格对历史知识进行整理,有利于进一步认识历史。据下表可以得出的历史认识是( )A.中国共产党人高度重视民主法治建设 B.新中国务实推进特殊地区的法治进程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得到不断完善 D.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正在实现18.观察下列图表可知( )A.深圳的高速发展得益于毗邻港澳 B.党的十四大后深圳经济显著提速C.深圳渐成“一带一路”枢纽城市 D.深圳认真贯彻“四个全面”战略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44分,其中第19题14分,第20题14分,第21题16分)19.新中国建立之初,党和政府既要应对外部强权的干涉威胁,又要应对内部残存的各种反动力量的破坏活动,更要把恢复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作为重要的中心工作任务。面对千头万绪,纷繁复杂的内外局面,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奋勇前行,实施一系列富有远见的方略和举措,开启了振兴中华的宏伟征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材料一第三十一条:划定阶级成分时,应依据中央人民政府颁布的划分农村阶级成分的决定,按自报公议方法,由乡村农民大会,农民代表会,在乡村人民政府领导下民主评定之。其本人未参加农民协会者,亦应邀集到会参加评定,并允许其申辩。评定后,由乡村人民政府报请区人民政府批准。本人或其他人如有不同意见,得于批准后十五日内向县人民法庭提出申诉,经县人民法庭判决执行。——选自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八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1950年6月28日)材料二材料三1955年,中国政府决定在浙江省杭州市淳安县境内建设新安江水力发电站。它是我国第一座自行设计建设的大型水电站,不仅为国家建设提供了宝贵的清洁能源,还由于“水高山低”,意外诞生了如今知名的千岛湖旅游风景区。由于其水质极优(常年保持国家1类水体标准),它还是当今中国著名的矿泉水品牌一农夫山泉最重要的水源地之一。(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中提到的“自报公议”体现了土地改革的什么原则 (1分)新中国土地改革废除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后,施行的土地制度是什么(所有权归属) (1分)请你谈谈《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颁布施行的历史意义 (2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展期间,新中国还完成了哪一项重大社会变革(社会制度变化角度) (2分)一五计划优先发展了哪两个重点领域 (2分)优先发展这两大重点领域有哪些积极意义 (2分)(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回答,纵观从新安江水电站到发展到千岛湖风景区、农夫山泉水源地的变迁,请分析指出大型工程的建设和维护对国家、对社会有哪些积极价值 (2分)请写出两个有类似价值的大型综合工程的名字(要求:中国古代写一个,新中国写一个。)(2分)20.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是“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从初创到不断实践、不断拓展、不断成熟、越发自信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材料一1954年9月23日,周恩来总理在全国人大一届一次会议上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提“四个现代化”,当时指的是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国防“四个现代化”。随着国内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1963年,党和政府提出新的“四个现代化”,即“农业、工业、国防、科学技术”。材料二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和全国人民的注意力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为在本世纪内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进行新的长征”的重大战略决策。邓小平同志称之为“我国历史上的一个伟大的转折”。材料三党的二十大(2022年10月16日在北京召开)报告在擘画新时代新征程的宏伟蓝图时,概括提出并深入阐述“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着重强调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五个方面的中国特色、九个方面的本质要求和必须牢牢把握的五个重大原则,这是党的二十大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最新重大成果。从1954年“四个现代化”目标的提出,到1978年改革开放后的经济腾飞,再到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全面布局,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出了一条符合国情的、具有勃勃生机的发展道路。(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1963年提出的“新四个现代化”与1954年首次提出的“四个现代化”相比,有什么变化(具体调整了哪一项) (2分)并说明变化(调整)的原因。(2分)(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改革开放早期(1980年代),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是哪位同志 (2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大命题是在哪次党代会上提出来的(提示:1982年召开) (2分)邓小平理论成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哪次党代会上写入党章的 (提示:1997年召开)(2分)(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回答,1978年12月,为推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党中央宜布施行了哪一伟大政策 (2分)结合“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所历经的波澜壮阔的历程展开思考,这一艰辛历程给了我们哪些启示 (2分)21.新中国外交史是20世纪中叶以来中国国际地位变化的重要体现,展现了我国从独立自主到融入全球化的战略演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6分)材料一“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节选1955年周恩来在某国际会议上的发言材料二“第26届联合国大会以76票赞成、35票反对通过第2758号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1971年联合国大会公报材料三材料四2001年12月11日,中国在卡塔尔首都多哈正式获准加入WTO(世界贸易组织),历经15年谈判(1986-2001年)。这是中国自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对促进国家经济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又一关键台阶,虽然当时也有舆论认为这一步对中国经济稳健发展具有诸多风险因素,但从实践结果来看,总体上大大促进了中国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带来国家经济的又一轮高速增长。(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周恩来同志在哪场著名的国际会议上作了上述发言 (2分)这一发言产生的积极影响是什么 (2分)(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对中国来说,这一会议公报的发布意味着什么 (回答我国取得的外交胜利成果,一句话即可)(2分)分析当时新中国取得这一外交胜利的有利因素。(2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1997年“洗雪国耻”的具体史实(1分)这一国耻的洗雪,除了依托中国综合国力的巨大提升外,还得益于邓小平同志的“政治智慧”,这一政治智慧具体指什么(提出的具体解决方案) (1分)21世纪,中华民族在完成统一大业上的最大的心愿什么 (1分)(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1分)20世纪90年代,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的重大历史契机是什么事件(一次党代会上提出的一项重大经济改革措施或理念酝酿过程) (2分)纵观新中国70多年的外交政策史,你得到哪些启示 (2分)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18小题,每小题2分,共36分)1-5 BBAAD 6-10 DBACB 11-15 CDADC 16-18AAB二、材料题(19小题14分,20小题14分,21小题16分,共44分)19.【答案】(1)原则:民主原则(民主集中制原则)(1分);制度:农民土地所有制(农民所有)(1分);历史意义: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剥削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切实保障了农民的生产权益;人民政权更加巩固;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制度创新:探索建立土地纠纷解决机制;法治建设起步:人民政府重视程序正义、通过搭建法治体系解决实际问题。(任答一点即可,采点与采意相结合,不必拘泥于答案表达;其他言之成理,均可得分。)(2分)(2)重大变革: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完成了三大改造) (2分);领域:重工业、交通运输业(基础设施) (2分,答对一个得1分);积极意义:奠定国家工业化基础;增强新中国国防实力;改善民生;巩固人民民主政权。(任答一点即可,采点与采意相结合,不必拘泥于答案表达;其他言之成理,均可得分。)(2分)(3)价值:可以培养、储备更多的工程建设人才;可以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改善工程所在地区域民生);可以形成良好的生态效益(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可以创新生成独特的产业链,促进企业发展。(任答一点即可,采点与采意相结合,不必拘泥于答案表达;其他言之成理,均可得分。)(2分)工程:古代:都江堰;京杭大运河(任写一个即可,其他工程符合设问要求的也可以);(1分)新中国:成昆铁路;上海宝钢;三峡工程;南水北调工程;青藏铁路;西气东输工程;港珠澳大桥;高铁网络;特高压输电工程。(1分)(任写一个即可,其他工程符合设问要求的也可以)20.【答案】(1)变化(调整): 1963年将“交通运输业”调整为“科学技术”。(2分)原因: 随着国家建设的深入,科学技术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成为推动工业、农业和国防现代化的关键因素;同时,交通运输业已初步发展,其内容可纳入工业现代化范畴。(2分)(2)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 邓小平同志。(2分)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党代会: 中共十二大(1982年)。(2分)邓小平理论写入党章的党代会: 中共十五大(1997年)。(2分)(3)伟大政策: 改革开放。(2分)启示:① 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确保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② 立足国情,实事求是,探索符合中国实际的发展道路;③ 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理论和实践,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蓬勃发展。(答出任意一点得1分,两点得2分)21.【答案】(1) 万隆会议(亚非会议)。(2分)影响: 提出了“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了亚非国家间的团结合作,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2分)(2)外交胜利成果: 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2分)有利因素:① 中国国际地位提高,得到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支持;② 美国对华政策调整,中美关系缓和。(答出任意一点得1分,两点得2分)(3)史实: 1997年香港回归。(1分)智慧: “一国两制”方针。(1分)21世纪中华民族统一大业的最大心愿: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解决台湾问题)。(1分)(4)影响: 利大于弊。(1分)契机: 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分)启示:① 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维护国家利益;② 顺应全球化趋势,积极参与国际合作;③ 综合国力的提升是外交成功的重要保障。(答出任意两点得2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