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一章 从世界看中国第一节 疆域一、优越的地理位置 半球位置 从东、西半球看,我国位于东半球;从南、北半球看,我国位于北半球纬度位置 我国大部分地区位于北温带,南部部分地区位于热带,没有地区位于寒带海陆位置 我国位于亚欧大陆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海陆兼备二、海阔陆广的大国1.我国领土的四至点:最北端 在黑龙江省漠河市北端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上 53°N多 南北纬度跨度大,气候差异大最南端 海南省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 4°N附近最东端 位于黑龙江省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汇合处 135°E多 东西经度跨度大,时差大最西端 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帕米尔高原上 73°E附近2.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3.海洋大国:领海 大陆海岸线长约1.8万千米,主张管辖海域面积约300万平方千米海洋 从北到南濒临的海洋:渤海→黄海→东海→南海,渤海最小,南海最大台湾岛东岸直接濒临太平洋内海:渤海、琼州海峡岛屿 最大的岛屿是台湾岛,第二大岛屿是海南岛舟山群岛是我国最大的群岛4.邻国众多:陆上国界线 长约2.2万千米陆上邻国(14个) 东:朝鲜;北:俄罗斯、蒙古;西北: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西:阿富汗、巴基斯坦;西南:印度、尼泊尔、不丹;南:缅甸、老挝、越南 我国与越南、朝鲜既陆上相邻,又隔海相望海上邻国(8个) 东:日本、韩国、朝鲜;东南:菲律宾;南:越南、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日本是亚洲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家【方法点睛】三、行政区划1.三级行政区划:省(自治区、直辖市)、县(市、自治县)、乡(镇、民族乡)。2.省级行政区:共34个,其中_23个省、_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_2个特别行政区。名称 简称 行政中心 名称 简称 行政中心北京市 京 北京 广东省 粤 广州天津市 津 天津 黑龙江省 黑 哈尔滨上海市 沪 上海 吉林省 吉 长春重庆市 渝 重庆 辽宁省 辽 沈阳内蒙古自治区 内蒙古 呼和浩特 江苏省 苏 南京宁夏回族自治区 宁 银川 江西省 赣 南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新 乌鲁木齐 浙江省 浙 杭州西藏自治区 藏 拉萨 安徽省 皖 合肥广西壮族自治区 桂 南宁 福建省 闽 福州香港特别行政区 港 香港 台湾省 台 台北澳门特别行政区 澳 澳门 青海省 青 西宁湖南省 湘 长沙 海南省 琼 海口湖北省 鄂 武汉 陕西省 陕 秦 西安河南省 豫 郑州 四川省 川 蜀 成都河北省 冀 石家庄 云南省 云 滇 昆明山东省 鲁 济南 甘肃省 甘 陇 兰州山西省 晋 太原 贵州省 贵 黔 贵阳1.特殊的省级行政区:新疆 位置最西,邻国最多,陆地面积最大,最后送走夕阳黑龙江 位置最北、最东,纬度最高,最先看到日出内蒙古 跨经度最广,邻省最多(8个,陕西省亦与8个省相邻)海南 跨纬度最广,位置最南,纬度最低,岛屿最多云南 少数民族最多澳门 面积最小,人口最少2.为什么地球上大多数物种都能在我国找到生长繁殖地?地球上大多数物种能在我国找到生长繁殖地的主要原因是我国气候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我国地跨温带和热带,拥有从湿润的热带雨林到干燥的沙漠等多种气候区域。这种多样的气候为不同物种提供了适宜的生存环境,使得中国的生物多样性非常丰富。此外,我国辽阔的疆域和多样的地形也支持了这种生物多样性,从东部的沿海地区到西部的高原,环境条件的多样性进一步促进了物种的繁盛。第二节 人口一、世界人口大国人口数量 根据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我国人口总数约14.12亿(不含港澳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人口增长变化 成立前,人口增长较慢成立后,人口增长迅速现阶段人口问题 新生人口显著减少、老年人口比重快速上升、劳动年龄人口比重下降人口政策的调整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实施计划生育政策;2021年,我国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的政策并配套支持措施【方法点睛】人口变化折线图的判读方法人口变化折线图反映某一时间段内人口的发展过程,其判读方法如下:二、人口分布不均1.分布特点:东密西疏。大致以黑龙江黑河到云南腾冲一线为界。2.乡村和城镇人口变化:我国已从以乡村人口为主转为以城镇人口为主,约2/3的人口在城镇生活。1.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东部 西部自然 因素 地形 以平原、丘陵为主,地形平坦 以高原、山地为主,地形崎岖气候 季风气候(雨热同期,降水较多) 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原山地气候,降水较少社会 经济 因素 交通 交通线密集,交通便利 交通线稀疏,交通不便经济发展 经济发达、生产力水平高、工业发达,生活条件好 经济相对落后、生产力水平低,生活条件较差开发历史 历史悠久 相对较晚2.我国从以乡村人口为主转为以城镇人口为主的原因:(1)经济发展与工业化: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工业化进程加速了乡村人口向城镇的迁移。随着国家工业化水平的提高,城镇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发展空间,吸引了大量农村劳动力迁往城市。(2)政策推动:我国的户籍制度和政策调控也对人口迁移有显著影响。政府通过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如城镇化战略、户籍制度改革等,鼓励和支持乡村人口向城镇转移。(3)社会服务体系的发展: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镇的社会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包括教育、医疗、交通等,这些服务的普及和提高也是吸引乡村人口向城镇迁移的重要因素。(4)生活质量的提升:城镇相比乡村通常能提供更高的收入水平和更好的生活质量。随着乡村居民对城镇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迁移到城镇,以获得更优质的生活环境。这些因素共同作用,推动了我国人口结构从以乡村为主向以城镇为主的转变。第三节 民族一、中华民族大家庭民族构成 我国共有56个民族,其中有少数民族55个民族人口 人口最多的民族是汉族,约占全国人口总数的91%;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壮族人口超过500万的少数民族有9个:壮、满、回、苗、维、土、彝、蒙、藏民族政策 各民族不论人口多少,一律平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二、民族分布特点分布特点 “大杂居、小聚居、交错居住”分布状况 汉族遍布全国各地少数民族相对集中在西南、西北和东北等地区1.我国的民族风情:民族风情 民族 传统节日 非物质文化遗产节日名称 节日习俗蒙古族 那达慕 赛马、射箭、摔跤等 呼麦藏族 雪顿节 酸奶宴、展佛、赛牦牛、马术表演等 史诗《格萨尔王传》回族 开斋节 在清真寺礼拜 民间器乐傣族 泼水节 互相泼水 贝叶经制作技艺、傣剧高山族 丰收节 举行祭祀仪式、聚餐、歌舞表演等 拉手舞汉族 元宵节 展花灯、猜灯谜、吃汤圆 昆曲、京剧等侗族 萨玛节 唱山歌、跳多耶舞等 大歌维吾尔族 诺鲁孜节 叼羊、阿肯弹唱、摔跤、拔河等 木卡姆艺术2.部分民族的最主要聚居省区:民族 最主要聚居省区 民族 最主要聚居省区藏族 西藏自治区 维吾尔族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蒙古族 内蒙古自治区 回族 宁夏回族自治区壮族 广西壮族自治区 高山族 台湾省黎族 海南省 侗族 贵州省傣族 云南省 满族 辽宁省朝鲜族 吉林省 哈萨克族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3.我国“大杂居、小聚居、交错居住”的民族分布特点具有的优势:(1)促进经济文化交流:各民族的交错居住使得不同地区的文化和经济活动得以交流和融合,增强了社会的整体经济活力和文化多样性。(2)增强民族凝聚力:各民族在交错居住中相互协作和支持,这有助于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有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3)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小聚居的少数民族能够更好地保持和发展自己的传统文化,同时汉族的广泛分布也为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播提供了平台。(4)优化资源分配:在民族交错居住的情况下,可以充分利用各地的资源优势,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社会和经济效益。(5)加强民族团结:各民族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是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基石,这种分布方式有助于消除民族隔阂,增进民族团结。这种民族分布现状不仅有助于各民族的经济社会发展,也为国家的长治久安提供了坚实的社会基础。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