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河南省天立教育集团2024一2025学年春期高二年级期末联考历史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5.[答案]CADCD6~10.[答案]CACAC11~15.[答案]ABCCC16.[答案]B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17.(1)[答案]共同之处:①迁徙方向:自西向东,由北向南;②迁徙主体:游牧民族迁徙:③迁徙地:向发达的农耕地区迁徙:④迁徙规模:规模大:⑤迁徙影响:加强了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的联系,对中国和西欧的民族融合产生了不同的影响。【答出一点得2分;任答三点即可得6分】(2)[答案]影响:①缓解了内地人口压力和人地矛盾:②促进了东北地区的开发:③一定程度上维护了东北边境的稳定和安全:④推动了东北和内地的经济文化交流:⑤促进了民族交融:⑥影响了近现代以来我国经济和人口分布格局。【答出一点得2分;任答四点即可得8分】18.(1)[答案]变化:①农业生产实践的变化:②农业生态系统的变化:③农作物种植结构的变化:④农业领域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建立和发展;⑤农业劳动力结构的变化(或答:劳动力结构以原住民为主到原住民、白人、黑人和混血人口等混合)。【答出一点得2分;任答三点即可得6分】(2)[答案]举措:①推广农业机械化(或答:改变农业生产的动力以及改革耕作技术):②推动家庭农场的大量建立与农业生产集约化;③废除黑人奴隶制;④颁布《宅地法》:⑤推行“西进运动”。【答出一点得2分;任答四点即可得8分】19.(1)[答案]进程:①新航路开辟开始,殖民扩张拓展:②第一次工业革命基本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最终形成,20世纪90年代以来加速形成。(4分)(2)[答案]观点:经济全球化是历史发展的趋势。(2分)论述: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历史发展的趋势,全球是一个日益联系紧密的整体,全球化有利于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促进国际贸易自由化、便利化,但一些国家出现逆全球化现象,主要表现为民族主义兴起,反全球化示威游行活动:贸易保护主义兴起,贸易摩擦加剧:推行反移民政策,排外主义盛行:全球多边机制与区域集团化受挫。我们既要注意保卫自己的经济安全,又要抓住经济全球化的机遇发展自己。积极主动参与经济全球化,反对“逆全球化”现象。(8分)高二年级历史参考答案第1页(共2页)河南省天立教育集团2024一2025学年春期高二年级期末联考6.19世纪末,农业学堂的教习白雷耳曾去湖北地区蚕桑业最为鼎盛的沔阳调查桑树栽种情况。他发现桑树大多被栽种于河边和“五谷不生之地”,且呈零星状,“极少会有上百棵桑树栽种在一片的”。据此推断,当时历史试题卷A.桑树种植技术亟待进一步突破B.民族企业发展缺乏充足的原料本试题卷共5页,两大题,20小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C.丝织业以家庭为主要生产单位D.人口激增带来尖锐的人地矛盾注意事项:7.同治四年,留心搜集外国事务的学者夏燮刻印发行《中西纪事》,他一方面承认船与炮是西方长技,一方面又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场号、座位号、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认为“与其借资于外洋,不如讲求于内地”,只要加强内河防御,专修内河之战船,即可“以静制动,可以转危为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安,易败为胜”。这反映了当时的文人士大夫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A.开眼看世界的程度有限B.沉醉于天朝上国的迷梦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C.能够依据国情科学御敌D.勇于弥补近代化的不足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8.下表为清朝国旗的诞生历程。它表明晚清政府1.红山文化时期,聚落众多,但发展不均衡。其中林西白音长汗遗址四期出土较多野生动物骨骼,以及具有较多时间历程野生特征的猪、羊等,遗址中出土的石器制作工艺较发达,有一定数量的农业生产工具。这反映出当时该地区1862年总理衙门决定以三角形黄龙旗作为中国水师官船的标志,称作“官旗”1868年蒲安臣率领中国使团出访欧美各国时,自作主张制作了一批三角龙旗,权当国旗使用A.渔猎生活占主要地位B.私有制己有所发展C.农业稳定性尚且不足D.社会分工较为明显1872年清政府将黄龙旗的使用范围扩大到大清官方轮船2.电视剧《上阳赋》近期在网上热播。国际巨星章子怡饰演的士族千金王儇和周一围饰演的寒门武将萧綦是该1876年在美国费城世界博览会上,中国展馆插有黄龙旗,作为中国的标志1888年清廷批准李鸿章的奏请,规定大清国旗为长方形,黄色,中画青色飞龙,大清从此有了正式的国旗剧重要角色。虽是架空历史,但网友们还是根据剧情推测出其时代很可能是东晋时期。下面关于东晋时期士族的表述正确的是A.重视维护外交领域主权B.利用国旗神化封建皇权A.“下品无士族”表明当时社会阶层相对固化B。东晋时期皇家成员构成了士族的核心阶层C.近代国家意识逐步增强D.设置国旗以增强内聚力C.九品中正制抑制了士族势力的进一步膨胀D.南朝士族势力衰落的根本原因在于科举制9.1912年初,女性为争取参政权利掀起了女权运动。在此影响下,一些大城市纷纷兴办女子学校,如上海创立了3,根据唐初考课法,官位很高的“清望官”即三品以上官员的考核由皇帝亲自裁定。尚书省下属吏部的考功司设“女子法政学堂”,以培养妇女参政人才、储备日议院之选为宗旨。此种现象折射出考功郎中和考功员外郎各一人,负责三品以下官吏的考课。每年考核时,皇帝还另派校考官、监考官们监督考A.民主革命运动推动社会变迁B.妇女参政推动政党政治建立课工作,防止作弊。在地方上,由各州、县的功曹参军事、司功负责考课事务。由此可见,唐代C.学堂选官符合女子参政需要D.北洋政府重视女性法政教育A,官员考核与监察制度紧密结合B.尚书省在中枢部门地位提高10.红色漫画是将艺术性和革命性融合,兼具审美和教育宜传功能的一种艺术形C.注重严格中央官员的考核程序D.己形成相对完善的考核体系式。如图为红色漫画《先耕红军公田》,该漫画4.元朝官修《大元大一统志》,所引资料,凡大江以南各行省大都取材于宋、元旧志,北方各行省大半取材于唐《元A.再现了苏区农民农耕繁忙的场景和郡县图志》、宋《太平寰宇记》和金、元旧志。据此,元政府此举旨在B.体现了苏区政治宜传的巨大成功A.强化蒙古历史传承与延续性B.强化对地方民众管制C.是苏区人民支持革命的真实写照C.彰显统治的合法性与统一性D.缓和与汉民族的矛盾D.激发了苏区各界参与建设的热情5.明朝建立之初,推行户贴制度。对下面两则材料说法正确的是11.习近平总书记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A,实录为正史,记载的内容更加真实可信发展繁荣为条件。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明太祖失录》中右图为撒州府记载:“个天下已定祁门县汪寄佛户帖,B.户帖为一手史料,可直接还原全部事实而民数术核失,其命厅刊印了朱元璋的圣旨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由此可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部籍天下户口,每户给还登记了汪害佛一掌C.两则史料均是口述史料,更具有历史真实性的人口、田地、房屋A,是中华民族发展的精神动力B.博大精深、丰富多彩以户粘。”等项内容。D.两则史料可以互证明朝初年实行的户籍制度C.决定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D.博采众长、兼收并蓄高二年级历史试题卷第1页(共3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河南省周口市天立高级中学、新乡天立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pdf 高二历史答案A4.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