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葫芦岛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辽宁省葫芦岛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葫芦岛市普通高中2024-2025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历史
时间:75分钟 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须在答题卡和试题卷上规定的位置,准确填写本人姓名、准考证号,并核对条形码上的信息。确认无误后,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相应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各题目规定答题区域内,超出答题区域书写或写在本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图1左侧是战国时期的乐理竹书-《五音图》,右侧是贾连翔绘制的《五音图》复原图。图的中央绘有一个五角星图形,上角对应宫组音名,其他四角对应商、角、徵、羽各组,按逆时针方向依次分布,展示了五音生成的规律,其背后蕴含的是我国古代制定音律的数学方法-“三分损益法”。这一发现实证了当时
A.音律学发展水平领先世界 B.科学与艺术交织融合发展
C.数学方法广泛应用于生产 D.跨学科抽象思维深入人心
2.秦汉时期,“汉人”一词的概念重在体现国家控制范围内的民众身份,如《汉书·匈奴传》记载:“近西羌保塞,与汉人交通”;明清时期,“汉人”的概念在保持核心文化特征的基础上,地域、文化等方面的内涵更加丰富,成为一个人口众多、分布广泛、文化多元的民族群体。这一变化反映出
A.华夏认同观念发展 B.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增强
C.民族交融程度加深 D.少数民族封建化进程加快
3.19世纪下半叶,葛士浚所辑《皇朝经世文续编》突破了以往“经世文编”的体例,在“六政”之外,别立“洋务”,且六政之外的所有事项均归于洋务。但1902年刊行的《皇朝道咸同光奏议》,内容分为治法、变法、时务、洋务、吏政等十类,更将洋务范畴限定为涉外事务,诸多实政出现脱洋务而入时务的变动。据此可知
A.向西方学习上升到制度层面 B.早期现代化道路具有多元性
C.政治变革动摇传统的华夷观 D.社会形势变迁影响时人认知
4.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抗日模范根据地平山县流传这样一首支前民谣:“最后一碗米送去做军粮,最后一尺布送去做军装,最后一件老棉袄盖在担架上,最后一个亲骨肉送去上战场。”这首民谣
A.反映了抗日根据地物资匮乏 B.表明敌后抗日根据地战绩辉煌
C.激发了全国民众的抗日热情 D.体现了中共抗日运动深得民心
5.20世纪50年代中期,新中国为满足石油工业发展对专业人才的迫切需求,在辽宁抚顺创办了辽宁石油化工大学的前身--抚顺石油工业学校。学校成立后,迅速为大庆油田开发、“两弹一星”工程等输送大量技术骨干。这一史实反映了
①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对专业人才的需求 ②计划经济体制下教育资源集中调配的优势
③高等教育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时代特征 ④“双百”方针在教育领域的具体实践成果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1962年,某国营机械厂的工人老张发现,车间里的生产任务比前两年减少了,厂里开始组织工人学习生产技术、检修设备。老张还听说,附近不少工厂正在精简职工。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A.土地改革的完成解放农村生产力 B.八字方针提出后对国民经济的调整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推广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提出
7.2025年央视春晚中,杭州宇树科技自主研发生产的智能机器人,与舞蹈演员人机协同合作,表演了创意融合的舞蹈节目-《秧BOT》。机器人完成了转手绢、扭秩歌等复杂动作。这反映了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深化 B.“双百方针”推动文艺领域繁荣
C.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推进 D.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最终形成
8.2025年5月30日,国际调解院在香港正式成立,创始成员国包括中国、巴基斯坦、老挝、柬埔寨、印度尼西亚、白俄罗斯、塞尔维亚、阿尔及利亚、苏丹、吉布提等10国,另有60个国家参与《国际调解公约》签约仪式,20多个国家组织积极响应。国际调解院的成立体现了
A.中国在全球治理中的积极作用 B.美国国际霸权主义的彻底失效
C.新兴国际组织区域集团化趋势 D.发展中国家主导的国际新秩序
9.宋朝,范仲淹为朝廷举荐边地人才时在奏折中写道:“自来两府臣僚无同罪举官条例,臣出使应所举过官员,恐朝廷未赐施行,如任用后犯正入已赃,臣并行同罪”。欧阳修在《举孙直方奏状》《再举米光濬状》中亦有“并甘同罪”之语。这体现了
A.此时边疆防御急需军事人才 B.朝廷对举荐官员要求严格
C.士大夫为国举才的家国情怀 D.北宋科举制度发展不完善
10.中国经典神话作为一种高辨识度的文化符号,孕育并记忆着中华文化。在《哪吒2》影片中,太乙真人的卷轴化为量子态的像素流、山河社稷图蜕变为虚拟现实沙盘、道教的炼丹炉置换为基因编码等隐喻。这一现象
A.开启了传统文化的商业化发展 B.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创新型发展
C.说明神话有进行改编的必要性 D.展示了传统文化英雄主义精神
11.中世纪的大学课程设置三科(文法、修辞、逻辑)和四艺(算数、几何、天文、音乐),学生依序学习可获得学士、硕士学位;之后再读民法、教会法典、医学、哲学及神学。学生毕业后可成为主教、教士、医生、律师、修道院修等。这反映了中世纪大学教育
A.为科学发展提供一定知识基础 B.直接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C.植根于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哲学 D.导致神学统治基础大大削弱
12.平安时代的日本盛行唐风运动,该时期著作《辉夜姬物语》中虚实结合的描写方式与唐传奇运用的诗意笔法相近。唐朝《霍小玉传》中的空间流转是从长安转瞬到胜业坊,《辉夜姬物语》是从乡野转瞬到平安京。这反映了
A.唐朝文学作品影响十分广泛 B.该日本文学作品脱胎于唐传奇
C.平安时代日本社会文化繁荣 D.日本文化受到中华文化的影响
13.1999年,在山西太原发现了隋代粟特人虞弘夫妇的合葬墓。该墓葬出土了精美的汉白玉石椁,上面雕绘着祆教祭祀的场面,还有许多深目高鼻的人骑马、骑象、骑骆驼与狮子等激烈搏杀的图案(见图2),这些完全是中亚、西亚等地流行的题材。这表明粟特人
A.完全融入了当地的风俗习惯
B.仍保持着自己的信仰和文化
C.农耕与游牧结合的生产方式
D.直接推动了丝路文化的发展
14.罗马帝国的史学家阿里安在《亚历山大远征记》中写道:“亚历山大正式任命近卫军朴塞斯塔斯为波斯督办。因为他那东方式的生活方式在波斯易于被当地接受。这一点他后来又用事实证明了······波斯人看他宁愿像波斯人那样生活而不坚持本国的习俗,也都很满意。”朴塞斯塔斯的行动表明
A.与被征服地区的矛盾已经消除 B.推广希腊文化是为了维护统治
C.客观上促进了波斯文化的发展 D.部分马其顿人接受了东方文化
15.1926年,法国驻印度支那总督写道:“这场把欧洲浸润在血泊中的战争已经······唤醒了远离我们的土地上人民的独立意识······过去几年里,一切都变了。不论是人还是思想,就连亚洲本身都变了。”这说明
A.一战促进了民族自决思想的传播 B.亚洲人民民族民主意识开始觉醒
C.一战导致世界殖民体系彻底崩溃 D.法国已经失去了殖民大国的地位
16.表1为近代中国图书馆发展历程中的重大事件。
表1
年份 事件
1840 林则徐翻译《四洲志》,介绍西方图书馆的文字达11400余字,是西方近代图书馆第一次在中国传播。19世纪40年代,“书馆”成为对应西方“图书馆”一词的主流用语。
1849 西方传教士创办工部书局图书馆。
1862 创办京师同文馆,揭开了晚清思想变革的序幕。
1898 梁启超在《戊戌政变记》中将“开大图书馆”称作强学会所作五大事之一。
1899 清光绪帝颁布《伤各省开办中学和小学谕旨》,号令全体书院改变形式,书院藏书失去原有形态,开始逐渐过渡为近代学校图书馆。
据此可知,近代中国图书馆
A.在书院藏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 B.受晚清社会变迁的影响
C.在清政府的主导下完成了转型 D.与晚清教育发展相始终
第II卷(非选择题,共52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均为必做题,共52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中华茶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不断演变的活的历史传统。中国人利用茶的方式至少经历了食用-药用-饮用三个阶段。中华茶文化的内容丰富杂多,表现形式千姿百态。首先,茶文化与人文素养有关,彰显出当事人的自主意志和心志追求,例如陆羽的《茶经》、皎然的茶诗、圆悟克勤的《碧岩录》。茶文化是“为己的”,饮者感茶而悟、借茶喻理,其实就是当事人直抒胸臆。其次,茶文化与茶事活动密切相关,尤其反映在围绕茶背后机理、观念而展开,如制茶工艺改进的逻辑、饮茶法的合理性说明、茶之来源的传说故事做出的借题发挥等。当然,茶文化也体现了社会精英人士有意的建构。虽然有基层人员的参与,例如采茶、制茶过程会产生流传甚广的茶谣、茶曲、茶谚语,但被后人记住、成为活传统一部分的都被记录下来,反映在《县志》《地方志》《宗祠铭记》等写本中,而有能力接近并掌握写本权力的大多是识文断字的士大夫阶层。
-摘编自李萍《中华茶文化与当代中国人的生命意义建构》
材料二
17世纪之后,茶叶开始了大规模的西行之旅。1669年,英国东印度公司获得对华茶叶贸易专营权,自此中国茶叶大量出口到欧洲市场。与此同时西印度群岛糖业的发展为英国饮茶习惯的形成提供了条件。1730年,苏格兰医生托马斯·肖特发表论文称“糖不但可以遮掩苦涩之味道,使茶水更为适口,而且有清肺之良效,亦能增益肾脏功能”。1774年,茶叶成为东印度公司在中国购买的最主要商品,茶叶走私贸易亦非常盛行。1786年,一名法国人到英国旅行时注意到:即使是贫困百姓家,一天也能喝上两次茶。因为廉价而且能够迅速补充能量,茶饮特别受工人阶层的欢迎。
-摘编自刘章才《饮茶在近代英国的本土化论析》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华茶文化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7--19世纪茶文化在英国盛行的原因。(6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1984年,《人民日报》发表社论《办好经济特区,增加对外开放城市》,指出“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加强国际经济技术交流,是我国坚定不移的方针”。同年,大连、青岛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被国家批准为对外开放城市,它们积极引进外资和技术,改造老企业,发展外向型经济,在对外开放中发挥了重要的窗口作用。
--摘编自《改革开放三十年大事记。1984年》
材料二
2024年11月,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成功举办,吸引了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超3400家企业踊跃参展。展会现场,众多来自高端制造、人工智能、新能源等前沿领域的新产品新技术集中亮相,生动展现全球创新活力与产业发展趋势。从最初积极“引进来”优质资源,到如今凭借自身实力“走出去”拓展合作,中国持续深化与世界经济的融合,以开放包容之姿为全球经济复苏注入动力,在国际经济交流合作中发挥着愈发关键的桥梁与纽带作用,用实际行动书写着促进世界经济增长的“中国篇章”。
-摘编自《进博会:中国与世界共享机遇》
(1)根据材料一,概括20世纪:80年代中国对外开放的目的及举措。(4分)
(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对外开放呈现的新变化并分析其原因。(10分)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生态环境的不同,要求人类适应自然规律以谋求生存利益最大化。自西汉建国,汉与匈奴之间历经和亲之约、关市贸易、贡赐关系直到兵戎相见,相较于自然生态环境上的弱势,游牧民族在军事上的强悍和惊人的行动力使其一开始就以一种强势的姿态出现,南击华夏,西击月氏,由此引发的“多米诺骨牌效应”,使希腊化特征在阿富汗地区不复存在,帕提亚的伊朗也受到较大的冲击,月氏的势力开始延伸到印度地区,甚至西匈奴西迁欧洲后,还曾引起罗马世界和日耳曼世界的极大恐慌,被称作惩罚文明的“上帝之鞭”。历史上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的对峙持续了很长时间,公元前7世纪斯基泰人侵入西亚标志着北方草原上的游牧民第一次进入南方古文明地区,到蒙古人的铁蹄横扫欧亚并建立庞大帝国,这是对文明的破坏史,也是不同文化间的交流史,打破、交融、吸收、同化,最终构成了欧亚世界几千年的历史发展脉络。
-摘编自徐敏《“多元一体”视野下的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
材料二
近代历史上,中国移民来源地以闽粤沿海地区为主。改革开放以来,广东人、福建人依靠原有的移民网络,重续海外移民之路;另一方面,全国各地民众通过留学、技术、投资、婚姻、务工等渠道走向国外。根据国务院侨办2014年公布的数据,华侨华人分布在198个国家和地区,不仅是东南亚、北美、澳洲等传统移居地华侨华人数量激增,非洲、拉美、欧洲等地中国移民也日益增多。老一代移民以低技术劳工为主,而新移民的类型则日益多元化。由于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等移民国家调整吸引人才政策,加大吸纳技术移民的力度,20世纪90年代开始中国的技术移民猛增。还有不少新移民,特别是女性,是通过婚姻方式移居国外的。截止到2019年,美国的约550万华人中,54%的成年华人有大学文凭,远高于美国30%的平均水平。
-摘编自张秀明《21世纪以来海外华侨华人社会的变迁与特点探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亚欧游牧民族迁徙的原因及对区域文化发展的影响。(10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新时期海外华侨华人社会变化的特点。(4分)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一种文化的成长必然伴随着与其他文化的碰撞和交流,交流是文化发展的重要保证。公元前4世纪的亚历山大东征后,亚历山大建立了庞大的帝国,在亚历山大死后,帝国分崩离析,但是同时也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希腊化时代。希腊化时代是人类历史上东西方的首次文化大融合时代,亚历山大东征为东西方文化的交流提供了可能性。古希腊美术在这一时期深刻影响着东方美术,为东方美术注入新的活力,在其后的悠久历史中间接影响着东方各民族的美术发展,亚历山大东征是中西方文化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
-摘编自徐显朝《亚历山大东征与中西文化交流》
材料二
我国史学界对拿破仑的评价有多种不同的看法,尤其对拿破仑战争的评价,又是带有关键性的问题······毫无疑问,拿破仑在20余年的战争中,给欧州各国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他以各种名义疯狂征收赋税,强迫各国人民参加法军的战争,镇压各地人民起义,这些是他非正义的一面。但不可否认的是,拿破仑战争同时也是把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带到整个欧洲的战争。他把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先进思想传遍了他所征服的每一寸土地,沉重打击了落后的欧洲封建专制制度,大大加快了这些国家、地区资产阶级的迅速壮大,促进了欧州资本主义的发展,从而导致欧洲的政治制度,民族觉醒,政治格局等方面发生一系列改变。
-摘编自张淑贤《略论拿破仑战争的国际影响》
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以“战争与文化”为主题,自拟题目并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据充分,表达清晰。)
葫芦岛市普通高中2024-2025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历史试题参考答案及评阅标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8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C D D A B C A C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A D B D A B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均为必做题,共52分。
17.(12分)
(1)(6分)
特点:①中华茶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悠久并不断演变;
②功能多样,经历由食用-药用-饮用三个阶段;
③内容丰富杂多,表现形式多样;
④中华茶文化与人文素养和茶事活动密切相关,彰显主观意志与追求;
⑤体现了社会精英人士有意的建构。
(注:以上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得6分。)
(2)(6分)
原因:①工业革命推动,世界各地联系加强,世界市场的推动;
②英国东印度公司取得茶叶贸易的垄断权,开展茶叶贸易;
③茶叶的补养功能和保健功能被认可;
④糖业发展促进了饮茶推广;
⑤茶叶走私贸易盛行。
(注:以上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得6分。)
18.(14分)
(1)(4分)
举措:设立经济特区,开放沿海港口城市。(2分)
目的:引进外资和技术,改造老企业,发展外向型经济。(2分)
(2)(10分)
新变化:①从以引进为主到“引进来”与“走出去”并重;
②对外开放程度不断加深,在全球经济中影响力增强;
③开放领域从传统工业向高端、智能、绿色等多领域拓展。
(注:以上每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得4分。)
原因:①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
②中国综合国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增强;
③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国际合作需求增加;
④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主动承担大国责任。
(注:以上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得6分。)
19.(14分)
(1)(10分)
原因:①气候变迁生态环境变化,游牧民族寻找更适宜的居住地;
②游牧民族军事能力强,具有好战天性;
③匈奴人的西进推动其他民族的迁徙;
④周边农耕文明的动荡与衰落给游牧民族提供可乘之机。
(注:以上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得6分。)
影响:①各个区域的文化在碰撞交往中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
②各民族在吸收其他民族文化的基础上促进了本民族文化的发展。
(注:以上每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得4分。)
(2)(4分)
特点:①移民来源地从以闽粤沿海地区为主扩大至全国范围;
②华侨华人的分布地域分布更加广泛;
③移民类型更加多元化;
④新移民及华侨华人的教育水平普遍提高。
(注:以上每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得4分。)
20.(12分)
【答案示例】(注:“示例”仅供参考,不作为评卷唯一标准答案。)
战争在客观上为不同文化的交流与重构提供了契机(2分)
战争是文明交流的方式之一。虽然,战争对被征服地区往往带来灾难和破坏,甚至中断当地文化的发展,但是在客观上会不同程度地促进文化的交流与重构。亚历山大东征后,建立了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庞大帝国。他积极推行希腊文化,并且融合了埃及和西亚文化,客观上推动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许多希腊人移民到西亚,他们的生活方式、风俗、语言和文字由此传入东方。被征服地区的本土文化与希腊文化不断地碰撞和交流,促进了文学、科学等许多领域的发展,希腊文化的中心也逐渐东移。(4分)
拿破仑通过战争,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向欧洲其他国家和地区传播。大军所到之处,废除了封建贵族特权,推行《拿破仑法典》,传播了启蒙思想,受到了各国革命者的欢迎。拿破仑在被征服地区的剥削与压迫,使欧洲各地的民族民主意识不断高涨。拿破仑战争后,欧洲的政治文化得以重构,封建专制成为众矢之的,民主、独立、自由、法治等越来越成为欧洲的普遍诉求。(4分)
因此,历史上的战争在造成巨大破坏的同时,也引起了不同文化的碰撞与交流。这种直接激烈的交流方式,对人类文化的不断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2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