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单元贯通1 先秦时期【知识网络】【纵跨横联】1.历史解释——认识商周之变国家 制度 国家治理制度从内外服制到分封制,继承发展了宗法制,创新确立了礼乐制度。天下共主局面的形成,为后世大一统的形成奠定了基础王位 继承 商朝王位继承方式主要有兄终弟及和父死子继两种。西周明确规定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具体操作是“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嫡子具有获得权力和财富的优先权商朝时期,统治者认为上天决定一切;对于天命,必须服从,否则便会遭受灾难;把自己的祖先与上天紧密联系在一起。周朝统治者认为“天命无常”,认为“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德”是获得天命的标准和尺度,周人也以此为“灭商建周”作出合理解释西周时期真正有了“天下”的观念,创新形成了周文化,且文化逐步传播到边疆地区,这一时期是华夏文化形成的重要时间节点,为后来秦统一提供了良好的文化基础【对点特训1】 (2024·广东肇庆模拟)商朝统治之下,商王与周边的方国和部族不一定有血缘关系,但是方国和部族内的居民大多聚族而居,有血缘关系;西周的分封制下,诸侯的主体都与王室有血缘关系,而封国内民众的血缘关系被打破。这一变化表明西周时期 ( )A.地缘政治取代了血缘政治B.周王对地方的政治统治加强C.诸侯国之间兼并战争频繁D.最高统治集团实现权力集中2.时空观念——先秦民本思想的演变【对点特训2】 (2024·贵州贵阳联考)在谈及国家治理时,老子认为应该“损有余而补不足”;孟子认为统治者要注意改善劳动者的生活处境,农民“有恒产”才“有恒心”;荀子认为求国家之安的关键在于统治者“平政爱民”“轻田野之税”。这体现了他们 ( )A.轻徭薄赋的理念 B.提倡重视人民利益C.为政以德的思想 D.主张大力发展农业参考答案【对点特训1】 B 解析:根据材料“方国和部族内的居民……有血缘关系”“诸侯……与王室有血缘关系,而封国内民众的血缘关系被打破”可知,西周时期诸侯的主体都与王室有着血缘关系,而封国内民众的血缘关系被打破,这样更有利于中央政令与文化的传递和覆盖,从而加强了周王对地方的政治统治,故选B项。秦朝用郡县制取代宗法制,标志着血缘政治向地缘政治转变,排除A项;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兼并战争频繁,这与西周时期不符,排除C项;夏商周时期,最高统治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排除D项。【对点特训2】 B 解析:根据材料中“应该‘损有余而补不足’”“农民‘有恒产’才‘有恒心’”“统治者‘平政爱民’‘轻田野之税’”等信息可知,老子等人认为统治者可以通过改善劳动者的生活处境,减轻他们的税收来维护统治,这些措施维护了百姓利益,所以能够维持国家安定,故选B项。轻徭薄赋只体现了荀子的主张,不能全面概括材料信息,排除A项;为政以德是孔子的思想主张,排除C项;大力发展农业只反映了材料的一部分信息,排除D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