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下)初一年期末考试试卷历史(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考生注意:1.全卷分为两个部分,共31题2.答案一律写在答题卡上,否则不能得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8小题,共56分,每小题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1,隋朝大运河沿岸大批官私工商业蓬勃兴起,各种店铺数以干万计,形成独具特色的云河工商业文化。这表明大运河A.彰显了古代黄动N民的智慧B,促进了运河区域经济的繁荣C.推动了农业生产的稳步发展D,打通了南北方交通运输千线2.隋末,人民为逃避徭役和兵役,被迫采用断手断足的方式,称“福手福足”。起义军在檄文中痛斥隋炀帝:“罄南山之竹书罪无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以上材料可用于说明A.隋朝建立的背景B。隋朝统一的过程C.隋朝经济的发展D.隋朝灭亡的原因3.表1措施共同反映了统治者唐太宗唐玄宗为了考察地方长官,命人把各地都督刺史亲自考察新任命的县令,遣返了德行较差的名字都写在屏风上,记录其功过行能,的官员,并贬斥了主持县令选任的两位重以备赏罚。要官员。表1A.发展农业生产B.善于虚怀纳谏C.关注人才选拔D.重视整顿吏治4.《新唐书·兵志》记载“一些骄兵悍将因战功从军队中崛起,被授予节度使(地方军政长官),权势不断扩大,规模大的占有十多州,小的也有三四州,一些强势藩常与中央对抗”。材料评述的是A,安史之乱的影响B.黄巢起义的后果C.五代十国的更边D,北宋建式的背景5.“唐亡后的短短五十多年间,中原就更换了五个朝代,周边还先后出现十多个政权,把华夏大地撕得四分五裂。”这段叙述最可能出现在A.《春秋:五彻迭兴》B,《三国史话》C.《魏晋南北朝史》D.《五代十国》第1页(共8页)6.表2是七年级某班历史小组组织的探究活动,为本次活动拟定一个最恰当的主题是活动主题:活动一:欣赏《颜氏家庙碑》领略唐潮书法魅力活动二:吟诵《全唐诗》,回顾唐朝诗坛气象活动三:赏析《送子天王图》,感受唐朝绘画风格表2A.民族交流,开放包容B,经济繁荣,贸易繁盛C.多彩艺术,华彩复现D.世界枢纽,万国来朝7.物理学科中的“钟摆理论”是指钟摆总是围绕着一个中心值在一定范围内作有规律的摆动。李华借用该理论绘制了图1,符合钟摆向右摆动的原因是A.唐朝在地方增设节度使B,北宋实行崇文抑武方针武将文官C.元朝设置北庭都元帅府D.朱元璋设立五军都督府图18小明在去黑龙江省依兰县游玩,在参观五国头城“坐井观天园”遗址时(宋微宗、宋钦宗曾被囚禁于此),小明最可能听到的导游词是A,真宗御驾亲征,打退辽军B.宋金签订绍兴和议,交好百年C.金军攻破开封,北宋灭亡D,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开疆拓土9.浙江杭州西湖畔的岳王庙中有一座这样的塑像(图2)。该塑像体现的是2绒色A.勇与元军作战到底,宁死不屈的斗争精神回阿回回可B.勇斗委冠,面对困难毫不退缩的坚强意志C.迎击荷敌收复台湾,捍卫国家主权的情怀D.誓死打败金军,收复河山的精忠报国精神图210.表3是宋代不同时期南北方赋税与人口数据统计情况。表中数据的变化反映了项目年代北方南方赋税(贯)北宋(1045年)4509500035811000南宋(1196年)1431900060000000人数(人)北宋(1078年)3398400056888000南宋(1200年)4380000080600000表3A.经济重心的南移B中外交通的发达C.中央集权的加强D.民族政权的并立第2页(共8页)2024-2025学年(下)初一年期末考试试卷历史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8小题,共56分)1. B2. D3. D4. A5. D6. C7. B8. C9. D10. A11. B12. C13. A14. B15. C16. B17. A18. A19. C20. D21. A22. A23. D24. D25. A26. B27. B28. A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4分)29. (16分)(1)事件:郑和下西洋。理由:从图中都城为北京,重要站点多为东南亚、印度洋沿岸国家和地区等信息可以判断,这与郑和从刘家港出发,远航西太平洋和印度洋,拜访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史实相符。(2)历史事件:戚继光抗倭。小标题:抗击外来侵略(3)政策:闭关锁国政策。弊端:隔绝了中国与外界的联系,阻碍了中国吸收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文化,导致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无法实现真正长远的“自卫”。(4)变化:从积极主动的对外开放、友好交往(如郑和下西洋),到后来实行闭关锁国政策,逐渐走向与世隔绝。认识:开放则兴,闭关则衰。在当今世界,我们应坚持对外开放,积极学习和借鉴其他国家的先进成果,同时也要保持自身的独立性和创新性,以实现国家的繁荣发展。30. (16分)(1)好处:为士人提供了获得功名利禄的机会,有利于社会阶层的流动;有助于全国统一意志、统一思想、统一行动。原因:明代实行八股取士,考试内容僵化,束缚了士人的思想,不利于培养具有真才实学的人才。(2)选择图6。图6描述的是宋代泥活字板(模型);北宋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相比雕版印刷术,活字印刷术省时省力,提高了印刷效率;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和传播,对世界文化的传播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或选择图7。图7描述的是宋代持罗盘的立人陶俑,体现了宋代罗盘(指南针)的应用;指南针在宋代已经广泛应用于航海;指南针的发明和应用,为欧洲航海家的航海活动提供了重要条件,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3)①唐诗。发展趋势:从诗歌到词再到元曲、明清小说,文学形式越来越通俗易懂,更加贴近市民生活,受众越来越广泛。(4)关系:创新是国家发展的重要动力。制度创新(如科举制)能够为国家选拔人才,稳定社会秩序,促进国家的治理和发展;科技创新(如宋代的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等)能够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提高国家的综合实力;文化创新(如不同时期的文学形式)能够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增强国家的文化影响力。一个国家只有不断进行创新,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保持生机与活力,实现持续发展。31. (12分)(1)A:北宋(2)选择图9和图11。观点:绘画作品反映了古代中国中原王朝与周边民族或政权的交往与融合。论述:图9是唐朝阎立本的《步辇图》,描绘了唐太宗接见吐蕃求婚使者禄东赞的情景,反映了唐朝与吐蕃的友好交往。这次交往促成了文成公主入藏,加强了汉藏两族的联系,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丰富了唐朝的文化。图11是《五世达赖觐见顺治皇帝图》,体现了清朝与西藏地区的密切联系。顺治皇帝册封五世达赖为“达赖喇嘛”,此后历代达赖喇嘛都必须经过中央政府的册封,这加强了中央政府对西藏的管辖,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促进了汉藏等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这两幅绘画作品从不同时期反映了古代中国中原王朝与周边民族或政权在政治、文化等方面的交往与融合,是多民族国家发展的见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福建省厦门双十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pdf 答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