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七年级历史试题卷答案选择题部分(40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C B B C D B C B A A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 D B C D A C D D B C非选择题部分(60分)21.(12分) 答案要点(1)意义: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2分,符合题意的其他答案也可)政治措施:加强中央集权。(1分)(2)思想:以民为本(或爱护百姓)(1分)。经济措施: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1分)盛世局面:“贞观之治”。(1分)(3)皇帝:唐玄宗。(1分)被称为:“开元盛世”。(1分)(4)“把域外文化带入唐土”:玄奘西行天竺,带回佛经。 “又把唐文化传播四方”:鉴真东渡日本,传播中华文化。(2分)借鉴:要维护国家统一;要采取对人民有利的政策(或者以民为本);大力促进经济繁荣;要采取开放的对外政策;加强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等。(2分,答出其中任意一点即可,符合题意的其他答案也可)22.(12分) 答案要点(1)原因:门阀士族的衰落;庶族地主阶级的兴起;唐朝治国方针的推动;南北朝已有考试取士的相关措施。(4分,每点1分,符合题意的其他答案也可)(2)特点:考课系统严密和完善;考课标准广泛,以德为先;考课结果与官员奖惩相结合。(2分,每点1分,答出其中任意两点即可,符合题意的其他答案也可)目的:加强对官员的管理,维护封建统治。(1分,符合题意的其他答案也可)(3)积极:有利于打破士族垄断,扩大统治基础,促进社会阶层流动;读书、考试和做官紧密联系起来,提高官员文化素质;把选官权从世家大族手中收归中央,加强了朝廷在选官上的权力;是我国古代选官制度的重大变革。(4分,每点2分,答出其中任意两点即可,符合题意的其他答案也可)消极:到后期走向僵化,禁锢了人们的思想,不能与时俱进。(1分,符合题意的其他答案也可)23.(12分) 答案要点(1)新气象:新作物得到推广;耕作制度进步;经济作物种植范围扩大,农产品商品化趋势明显。(3分,每点1分,符合题意的其他答案也可)影响:提高粮食产量,促进农业发展;缓和人地矛盾;推动商品经济发展。(2分,答出其中任意两点即可,符合题意的其他答案也可)(2)表现:农产品商品化;市场类型多样,商品流通范围扩大;纸币的出现与使用;海外贸易发达。(3分,答出其中任意三点即可,符合题意的其他答案也可)(3)社会背景:宋元时期,国家实现了统一(或局部统一);南北交通有了较大改善;北方人口南迁;政府重视纺织手工业的发展。(2分,符合题意的其他答案也可)(4)影响:推动了南方地区的开发;助推了南方地区文化的发展;推动了南北经济的交流,扩大了漕运和海运的规模。(2分,符合题意的其他答案也可)24.(12分) 答案要点(1)职能: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1分)措施:宋以参知政事等官职分割相权(或二府三司制);明朝废丞相、提升六部职权,设内阁。(2分)(2)名称:中书省;宣政院。(2分)意义:提高了行政效率;是我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改革,成为我国省制的开端;也促进了边疆少数民族的发展。(2分,符合题意的其他答案也可)(3)新问题:沙俄等西方列强的入侵。(1分)主要措施:如:①统一台湾并设台湾府;②反击沙俄侵略,1689年签订中俄《尼布楚条约》;③平定蒙古准噶尔部,稳定新疆(或者平定天山南路维吾尔贵族大小和卓叛乱。或者清朝在蒙古族地区设立盟、旗两级单位进行统治。或者在新疆设立伊犁将军,总领军政事务);④通过册封“达赖喇嘛”“班禅额尔德尼”,设置驻藏大臣等措施巩固对西藏的管辖。(或者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以法律形式明确和落实中央政府对西藏的管辖权;或者特创“金瓶掣签”制度;或者中央专设理藩院掌管蒙古族、藏族民族事务)(2分,符合题意的其他答案也可)认识:以维护国家主权为核心;立于国情,因地制宜;要注重边疆开发和建设;要妥善处理民族关系,促进共同发展。(2分,其他言之有理的答案也可)25.(12分) 答案要点(1)特点:多条线路,水陆并进;对外交往频繁(双向交流);交往国家数量多、范围广;形式多样;注重文化交流;和平友好交往。(3分,答出其中任意三点即可,符合题意的其他答案也可)(2)地区: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2分)机构:市舶司。(2分)原因:宋代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为海外贸易兴盛提供了基础;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有了较大发展,指南针应用于航海;政府鼓励海外贸易;陆上丝绸之路中断。(1分,符合题意的其他答案也可)(3)变化:由对外开放到闭关锁国。(2分)影响:在一定程度上保卫了国家安全,曾起到过一定的自卫作用。但是,清廷故步自封,闭关自守,无法适应新的外部环境,导致当时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2分,其他言之有理的答案也可)2024一2025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七年级历史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6页,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2.闭卷考试。3.本试卷上不要答题,请按答题卡上注意事项的要求直接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器答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选择题(共20小题,40分)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的字母代号涂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1.隋文帝杨坚在夺取政权以后大杀北周诸王,又以“众心未附,利建同姓,维城宗社”为由大封自己的宗室,把自己的儿子分别封为晋王、秦王、蜀王、汉王等,让他们兼任地方总管,总领地方军事。隋文帝此举旨在A.平息内部权力斗争B.延续传统分封制度C.控制地方加强集权D.提高地方治理效率贺2.隋唐时期统治者解决“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这一问题所进行的制度设计是A.实行行省制B.确立三省六部制C.完善科举制D.设立中外朝制度3.安史之乱后到唐灭亡,先后有12个皇帝,其中7个被宦官所立,3个被宦官所杀。正所谓:“立君、弑君、废君,有同儿戏,实古来未有之变也”。这反映了安史之乱后A.藩镇割据的形成B.皇权遭受严重挑战C.朋党之争的加剧D.三省六部制被破坏4.文成公主出嫁吐蕃后,松赞干布一改游牧装束,“释毡裘,袭纨绮,渐慕华风”;天宝十三年(754年),中亚古国拔汗那的首领阿悉烂达干迎娶唐朝和义公主,之后遭子弟人唐以习华礼。据此可知,唐朝的和亲政策蓉A.促进了双方的贸易往来B.形成了对边疆地区的有效管辖C.扩大了唐文化的影响力D.成为朝廷最重要的外交手段5.“唐决”是古代中日文化交流过程中的一种特殊方式。日本天台宗僧人将佛教教理上存在争议、悬而未决的问题称为“未决”,由入唐日僧将“未决”之文书带至中国“请决”,而中国僧人对相关问题的回答被称为“唐决”。这反映出A.日本佛教以中国为正宗B.中国的佛教文化领先世界糊C.中日经济文化互动频繁D.唐朝对日本影响巨大6.隋朝宫廷燕乐《天竺乐》中有《天曲》,《天曲》就是佛曲。唐代曾一度盛行由波斯传来的“泼寒胡戏”,在严冬季节,表演者持油囊装水,互相泼洒,载歌载舞,以为戏乐。崭这说明,隋唐时期A.佛教和儒家思想逐渐融合B.文化发展呈现了开放性特征C.民族交融促进艺术的繁荣D.中外交往丰富双方文艺构成7.从秦汉之独相、汉武帝频繁更相,到隋唐将相权一分为三,再到宋代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的设置及罢设政事堂。这一过程反映出2024-2025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七年级历史第1页(共6页)CS扫描全能王3亿人都在用的扫描APp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期期末历史答案.docx 历史.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