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河南省天立教育集团2024—2025学年春期高一年级期末联考历史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5.[答案]A C D B D 6~10.[答案]C B C B B 11~15.[答案]C B B A D 16.[答案]D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17.(1)[答案]措施:①笼络当地贵族;②实行民族交融政策;③加强专制集权;④因俗而治;⑤推行希腊化。【答出一点得2分;答出三点即可得6分】(2)[答案]破坏性:①战争给被征服地区造成了严重破坏;②打断了这些地区固有的文化发展进程;③造成区域文化发展断裂,引发文化冲突。建设性:①客观上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传播和交流;②推动了民族交融;③加强了东西方的经贸联系;④推动了“希腊化时代”到来。【答出一点得2分;能从正反两方面评价,且每个方面各答出两点即可得8分】18.(1)[答案]主要特征:①政治上,被西方国家占领(瓜分)并长期接受其殖民统治;②经济上,成为西方国家的经济附庸;③文化上,大洋洲传统文化被西方殖民者重新定义和划分。【答出一点得2分;答出三点即可得6分】成因:①新航路开辟后,大洋洲与世界其他地区联系加强;②西方国家资本主义快速发展,率先控制太平洋航路,进行殖民扩张;③大洋洲本土文明发展滞后;④大洋洲地广人稀,劳动力人口相对稀少。【答出一点得2分;答出三点即可得6分】(2)[答案]评价:①给太平洋岛国原住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②导致太平洋岛国经济结构单一化;③发挥了辅助殖民当局进行基层治理的职能;④服务于西方国家的资本积累;⑤客观上传播了西方近代生产和生活方式,加速了太平洋岛国原始社会形态和传统经济模式的瓦解;⑥客观上促进了不同地域的文化交流,增进了其他地区对大洋洲的了解。【答出一点得2分;答出四点即可得8分】19.(1)[答案]名称:战时共产主义政策。(2分)原因:十月革命胜利后,苏俄面临国内外敌对势力的联合武装干涉,陷入内战当中,为了把有限的力量集中起来保证战争的胜利,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4分)(2)[答案]积极影响:①使苏联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了工业化,奠定了强大国家的基础,为后来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创造了物质条件;②为苏联赢得了巨大的国际声誉;③为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提供了经验借鉴。消极影响:①排斥市场经济,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②牺牲农民利益,影响农业长期发展;③高度集中的体制压抑了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后期严重阻碍了苏联经济的发展。【答出一点得2分;能从正反两方面评价,且每个方面各答出两点即可得8分】经验教训:①社会主义建设应遵循经济发展规律,注重国民经济各部门协调发展;②重视民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③注意发挥市场调节作用。【答出一点得2分;答出两点即可得4分】河南省天立教育集团2024一2025学年春期高一年级期末联考历史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5.[答案]ACDBD6~10.[答案]CBCBB11~15.[答案]CBBAD16.[答案]D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17.(1)[答案]措施:①笼络当地贵族;②实行民族交融政策;③加强专制集权;④因俗而治:⑤推行希腊化。【答出一点得2分;答出三点即可得6分】(2)[答案]破坏性:①战争给被征服地区造成了严重破坏;②打断了这些地区固有的文化发展进程;③造成区域文化发展断裂,引发文化冲突。建设性:①客观上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传播和交流:②推动了民族交融:③加强了东西方的经贸联系;④推动了“希腊化时代”到来。【答出一点得2分;能从正反两方面评价,且每个方面各答出两点即可得8分】18.(1)[答案]主要特征:①政治上,被西方国家占领(瓜分)并长期接受其殖民统治;②经济上,成为西方国家的经济附庸:③文化上,大洋洲传统文化被西方殖民者重新定义和划分。【答出一点得2分;答出三点即可得6分】成因:①新航路开辟后,大洋洲与世界其他地区联系加强:②西方国家资本主义快速发展,率先控制太平洋航路,进行殖民扩张;③大洋洲本土文明发展滞后:④大洋洲地广人稀,劳动力人口相对稀少。【答出一点得2分;答出三点即可得6分】(2)[答案]评价:①给太平洋岛国原住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②导致太平洋岛国经济结构单一化:③发挥了辅助殖民当局进行基层治理的职能:④服务于西方国家的资本积累:⑤客观上传播了西方近代生产和生活方式,加速了太平洋岛国原始社会形态和传统经济模式的瓦解:⑥客观上促进了不同地域的文化交流,增进了其他地区对大洋洲的了解。【答出一点得2分;答出四点即可得8分】19.(1)[答案]名称:战时共产主义政策。(2分)原因:十月革命胜利后,苏俄面临国内外敌对势力的联合武装干涉,陷入内战当中,为了把有限的力量集中起来保证战争的胜利,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4分)(2)[答案]积极影响:①使苏联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了工业化,奠定了强大国家的基础,为后来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创造了物质条件:②为苏联赢得了巨大的国际声誉:③为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提供了经验借鉴。消极影响:①排斥市场经济,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②牺牲农民利益,影响农业长期发展;③高度集中的体制压抑了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后期严重阻碍了苏联经济的发展。【答出一点得2分;能从正反两方面评价,且每个方面各答出两点即可得8分】高一年级历史参考答案第1页(共2页)河南省天立教育集团2024—2025学年春期高一年级期末联考历史试题卷本试题卷共4页,两大题,19小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场号、座位号、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论及巴黎公社失败原因时曾指出:“工人阶级在反对有产阶级联合权力的斗争中,只有组织成为与有产阶级建立的一切旧政党对立的独立政党,才能作为一个阶级来行动。”由此可知,他们的主要依据应是,巴黎公社( )A.缺乏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 B.未能建立无产阶级的武装C.没有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D.对建立工农联盟缺乏热情2. 北约是美国与西欧、北美主要发达国家为实现防卫协作而建立的一个国际军事集团组织。1966年3月,法国宣布退出北约军事一体化机构,从而造成北约历史上最严重的危机。美国政要评论说,这是在联盟的心脏插了一刀。对此理解合理的是( )A.美欧同盟因法国由此走向崩解 B.苏东阵营对法国威胁已消失C.法国行动冲击了美国霸主地位 D.法国奉行独立政策退出北约3. 某学者写道,“衰落是一个容易使人上当的词,因为它包含了两个相去甚远的概念:一是外部力量的减弱,一是内部力量的衰败。……拿16世纪的意大利来说……在外部因素使其丧失了经济强国的地位之后,内部文化仍可达到巅峰。”这里所说的“外部因素”是指( )A.英国圈地运动的影响 B.“价格革命”的影响 C.“商业战争”的失利 D.“商业革命”的影响4. 19世纪60年代恩格斯一度认为普选权对工人来说只是陷阱,但到90年代初,他看到“普选权赋予我们一种卓越行动手段”。恩格斯这一认识变化是基于( )A.工业革命开展工人队伍壮大 B.资本主义代议制的完善C.社会福利使阶级矛盾逐渐缓和 D.无产阶级普遍夺取政权5. 1800年至1860年间,美国和欧洲大陆之间的贸易量在同期增长了138倍;1860年,埃及的出口量是1822年的14倍;法国最重要的棉花港口勒阿弗尔的棉花进口量,在1815年到1860年间增长了近13倍。这一时期棉花贸易增长的根本原因是( )A.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 B.贸易中心的转移 C.殖民扩张范围的扩大 D.生产方式的变革6. 早期的东罗马帝国皇帝开始赋予执事官一些特殊的权力。执事官拥有庞大的下属机构,对地方官员进行监督,并且“不论各省区发生任何情况,只要他们认为重要,需要汇报,就立刻上报给皇帝和执事官”。执事官制度是4-6世纪罗马国家形态向拜占庭国家形态转变的催化剂。上述材料旨在说明( )A.执政官在罗马共和国政治建设中的地位 B.执事官制度形成于东罗马帝国时期C.执事官在东罗马帝国政治生态中的作用 D.执政官的主要职责是担任军事统帅7. 在古希腊,拥有土地的小农是城邦公民群体的主要构成者,绝大多数城邦都采用矩形地块作为规划土地的标准……土地进行平等划分,这样既保证公民享有自己的份地,也严格限制公民拥有超过定额的土地,从而确保公民土地的基本均等。这反映了古希腊( )A.盛行均贫富的思想 B.信奉公民平等意识 C.反对贵族兼并土地 D.奉行城邦至上原则8. 罗马人征服了希腊,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帝国。然而,古罗马学者贺拉斯却说:“被征服的希腊人最终俘虏了罗马人。”贺拉斯强调的是希腊人对罗马人的( )A.军事控制 B.宗教传播 C.文化影响 D.商业征服9. 历经多次流血和动荡后,“政治上成熟的英国人决意尝试一下新政体的实验”。托利党和辉格党议员联合起来,进行了一次“具有历史意义的政治选择”。詹姆士二世的女婿、捍卫欧洲新教思想的荷兰的威廉亲王受邀前往英国,经过“一场几乎未流血的战斗,信仰天主教的詹姆士二世不得不放弃王国”。从英国政治文明演进的角度看,这个“选择”的意义在于( )A.推翻了英国的君主制度 B.推动英国的政治民主化进程C.英国国教地位逐渐提高 D.否定了教会高于国家的主张10. 1842年,《英国劳工人口状况报告》出版,针对大城市死亡人数甚至超过出生人数,提出首先和最重要的办法,同时也是最可行的办法,就是修建下水道,移除生活场所、街道和马路上的垃圾,以及供水系统的改进。六年后,英国第一部《公共卫生法》颁布。这反映出英国城市化( )A.降低了人口平均寿命 B.推动了城市管理水平的提升C.造成了城市环境的严重破坏 D.加剧了社会贫富分化11. 据古罗马史学家李维记载,公元前433年罗马暴发瘟疫,在求助本土神灵无效后,罗马人请来希腊的阿波罗神阻止了瘟疫;公元前295年,又一场瘟疫蹂躏了罗马,罗马人请来希腊的医神阿斯克勒庇俄斯才使瘟疫停止。阿波罗和阿斯克勒庇俄斯都成为罗马人崇拜的神灵。上述记载( )A.可以实证古罗马与希腊地区存在密切交流 B.说明迷信思想主导了古罗马人的精神世界C.体现出古罗马时期的医疗和宗教思想状况 D.反映出瘟疫破坏了古罗马的传统宗教信仰12. 在欧洲人文主义发展历史中,它无疑是一块重要的里程碑。有学者曾对其评价说“它犹如候鸟,预告春天要来了,它开启了言论自由的闸门,正在迎接民主与法治”。材料中的“它”( )A.确立了以人为中心的价值观 B.描绘了理性王国的蓝图C.实现了人与上帝的直接沟通 D.揭示了宇宙运行的奥秘13.“在殖民地或前殖民地,它启示了一个新的开端,不通过资本主义或西方模式而走向现代化的一条新道路”。“它”最有可能是( )A.日本明治维新 B.俄国十月革命 C.美国南北战争 D.埃及民族独立运动14.“努力劳动、用心思索、战斗不息、流血牺牲的巴黎……正放射着它的历史首创精神的炽烈的光芒。”材料意在强调此事件( )A.是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尝试 B.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C.使社会主义由理想变为现实 D.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15. 13世纪前的西欧庄园,领主自营地由领主直接经营,农奴耕种。13世纪时,领主不再亲自监管农奴耕种领主自营地,而是和新开发的土地一样,向农奴收取租金。农奴通过向市场出售剩余的产品,获取金钱以赎买人身自由。这一变化反映出西欧庄园( )A.社会生产出现质的飞跃 B.农奴地位发生根本改变C.平等思潮蔓延至各阶层 D.新的生产关系正在孕育16. 阿富汗东北边境一座公元前4世纪末的阿伊·哈努姆城市遗址,城中不仅有希腊风格的神庙、广场、宫殿与体育馆,而且还存在希腊文的戏剧与哲学方面的手稿,这可用于说明,当时( )A.古文明多元一体趋向 B.百姓日常生活的改善 C.区域文明的均衡发展 D.地区性大帝国的扩展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2分。17.(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亚历山大对波斯帝国的统治制度进行改造利用。他重用归顺的波斯贵族,与东方女子通婚,头戴波斯王冠,掌握军事、行政、立法、铸币大权;接受了波斯的行省制,但削弱了总督的权力。至于他在远征路上建立的希腊式城市或殖民地,更是在他的掌握之中。——摘编自杨巨平《试析“希腊化”时期君主制的形成与特点》材料二 亚历山大一旦遇到抵抗,是不惜大动屠刀的。城市被摧毁,幸存者被出卖为奴,财富被洗劫一空,辉煌壮丽的波斯王宫被付之一炬。亚历山大及其继承者在东方的土地上建立了300多座希腊化城市,在每一座城市中都建有希腊式的会所、剧场和体育场,而希腊的巡回演出剧团则定期在这些城市的剧场上演希腊的悲剧和喜剧。同时,东方文化中的君主专制主义和官僚体制、奢侈放荡的享乐主义等不断在对希腊文化进行着反向渗透。帝国建立后,埃及的宗教崇拜和巴比伦的天文学、数学知识也传入了希腊。——摘编自赵林《西方文化概论》(1)根据材料一,概括亚历山大征服波斯帝国后所采取的统治措施。(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亚历山大征服进行简要评价。18.(2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新航路开辟后,西方殖民者在新发现的大洋洲建立殖民地,并将其视为母国领土在海外的自然延伸,有些地方被用来安置囚犯。人们通常把大洋洲划分成三大文化圈。这三大文化圈的名字是19世纪的法国探险家用希腊文字创造的,即美拉尼西亚、密克罗尼西亚和波利尼西亚。殖民时期的大洋洲不仅存在着资本主义的生产和生活方式,还有石器时代、农耕时代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只有在人们谈到(西方殖民)帝国拼图时,大洋洲才会被描上一笔。——摘编自汪诗明《稳步推进的大洋洲区域研究》材料二 19世纪60年代,种植园经济在太平洋岛屿地区兴起并蓬勃发展。殖民当局伙同种植园主通过贿赂欺骗、绑架、与当地统治者合作等方式,强迫岛民成为劳工,并将他们运至太平洋各处的种植园。这些劳工几乎完全丧失人身自由,地位类似奴隶。由于殖民当局的法律偏袒雇主,政府缺乏动力去管理雇主,种植园内工资被压低,体罚、周日劳动、口粮不足和医疗待遇差等成为常态。在英属所罗门群岛,西方殖民者自1870年起就强征岛民前往澳大利亚和斐济充当种植园劳工,这种做法直到1910年才完全停止。据统计,曾有3万人被骗到或被卖到澳大利亚和斐济等地去做苦工。——摘编自张勇、陈德正《西方在太平洋岛国干了什么》(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大洋洲近代历史的主要特征,并说明其成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评价近代大洋洲岛国的种植园经济。19.(1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1918-1921年初,苏俄在农业上实行余粮收集制,强制征收农民除口粮、种子粮以外的一切余粮;工业方面,将大中小企业全部收归国有,由国家统一管理生产、分配;商业上,取消自由贸易,实行实物配给制。列宁指出:“当时所处的战争条件下,这种政策基本上是正确的……它是一种临时的办法。”——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材料二 斯大林执政时期,确立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通过实施五年计划,苏联迅速实现工业化,1937年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但这一模式也存在严重弊端,如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农业和轻工业长期落后;农民生产积极性受到抑制,农业产量长期停滞不前;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压抑了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摘编自徐天新《世界通史·当代卷》(1)根据材料一,判断指出这一时期苏俄经济政策的名称,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苏俄实施战时这一政策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斯大林的举措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影响,并谈谈从中可以吸取的经验教训。河南省天立教育集团2024一2025学年春期高一年级期末联考6.早期的东罗马帝国皇帝开始赋予执事官一些特殊的权力。执事官拥有庞大的下属机构,对地方官员进行监督,并且“不论各省区发生任何情况,只要他们认为重要,需要汇报,就立刻上报给皇帝和执事官”。执事官制度是历史试题卷4一6世纪罗马国家形态向拜占庭国家形态转变的催化剂。上述材料旨在说明()本试题卷共4页,两大题,19小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A.执政官在罗马共和国政治建设中的地位B.执事官制度形成于东罗马帝国时期注意事项:C.执事官在东罗马帝国政治生态中的作用D.执政官的主要职责是担任军事统帅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场号、座位号、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7.在古希腊,拥有土地的小农是城邦公民群体的主要构成者,绝大多数城邦都采用矩形地块作为规划土地的标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准…土地进行平等划分,这样既保证公民享有自己的份地,也严格限制公民拥有超过定额的土地,从而确保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公民土地的基本均等。这反映了古希腊()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A.盛行均贫富的思想B.信奉公民平等意识C.反对贵族兼并土地D.奉行城邦至上原则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8.罗马人征服了希腊,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帝国。然而,古罗马学者贺拉斯却说:“被征服的希腊人最终俘1.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论及巴黎公社失败原因时曾指出:“工人阶级在反对有产阶级联合权力的斗争中,只有组织成虏了罗马人。”贺拉斯强调的是希腊人对罗马人的()为与有产阶级建立的一切旧政党对立的独立政党,才能作为一个阶级来行动。”由此可知,他们的主要依据应是,A.军事控制B.宗教传播C.文化影响D.商业征服巴黎公社()9.历经多次流血和动荡后,“政治上成熟的英国人决意尝试一下新政体的实验”。托利党和辉格党议员联合起来,A.缺乏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B.未能建立无产阶级的武装进行了一次“具有历史意义的政治选择”。詹姆士二世的女婿、捍卫欧洲新教思想的荷兰的威廉亲王受邀前往英C.没有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D.对建立工农联盟缺乏热情国,经过“一场几乎未流血的战斗,信仰天主教的詹姆士二世不得不放弃王国”。从英国政治文明演进的角度看,2.北约是美国与西欧、北美主要发达国家为实现防卫协作而建立的一个国际军事集团组织。1966年3月,法国宣这个“选择”的意义在于()布退出北约军事一体化机构,从而造成北约历史上最严重的危机。美国政要评论说,这是在联盟的心脏插了一A.推翻了英国的君主制度B.推动英国的政治民主化进程刀。对此理解合理的是()C.英国国教地位逐渐提高D.否定了教会高于国家的主张A.美欧同盟因法国由此走向崩解B.苏东阵营对法国威胁已消失10.1842年,《英国劳工人口状况报告》出版,针对大城市死亡人数甚至超过出生人数,提出首先和最重要的办法,C.法国行动冲击了美国霸主地位D.法国奉行独立政策退出北约同时也是最可行的办法,就是修建下水道,移除生活场所、街道和马路上的垃圾,以及供水系统的改进。六年3.某学者写道,“衰落是一个容易使人上当的词,因为它包含了两个相去甚远的概念:一是外部力量的减弱,一是后,英国第一部《公共卫生法》颁布。这反映出英国城市化()内部力量的衰败。…拿16世纪的意大利来说…在外部因素使其丧失了经济强国的地位之后,内部文化仍A.降低了人口平均寿命B.推动了城市管理水平的提升可达到巅峰。”这里所说的“外部因素”是指()C.造成了城市环境的严重破坏D.加剧了社会贫富分化A.英国圈地运动的影响B.“价格革命”的影响C.“商业战争”的失利D.“商业革命”的影响11.据古罗马史学家李维记载,公元前433年罗马暴发瘟疫,在求助本土神灵无效后,罗马人请来希腊的阿波罗神4.19世纪60年代恩格斯一度认为普选权对工人来说只是陷阱,但到90年代初,他看到“普选权赋予我们一种卓阻止了瘟疫:公元前295年,又一场瘟疫蹂躏了罗马,罗马人请来希腊的医神阿斯克勒庇俄斯才使瘟疫停止。越行动手段”。恩格斯这一认识变化是基于()阿波罗和阿斯克勒庇俄斯都成为罗马人崇拜的神灵。上述记载()A.工业革命开展工人队伍壮大B.资本主义代议制的完善A.可以实证古罗马与希腊地区存在密切交流B.说明迷信思想主导了古罗马人的精神世界C.社会福利使阶级矛盾逐渐缓和D.无产阶级普遍夺取政权C.体现出古罗马时期的医疗和宗教思想状况D.反映出瘟疫破坏了古罗马的传统宗教信仰5.1800年至1860年间,美国和欧洲大陆之间的贸易量在同期增长了138倍:1860年,埃及的出口量是1822年12.在欧洲人文主义发展历史中,它无疑是一块重要的里程碑。有学者曾对其评价说“它犹如候鸟,预告春天要来的14倍:法国最重要的棉花港口勒阿弗尔的棉花进口量,在1815年到1860年间增长了近13倍。这一时期棉了,它开启了言论自由的闸门,正在迎接民主与法治”。材料中的“它”()花贸易增长的根本原因是()A.确立了以人为中心的价值观B.描绘了理性王国的蓝图A.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B.贸易中心的转移C.殖民扩张范围的扩大D.生产方式的变革C.实现了人与上帝的直接沟通D.揭示了宇宙运行的奥秘高一年级历史试题卷第1页(共2页)河南省天立教育集团2024—2025学年春期高一年级期末联考历史试题卷本试题卷共4页,两大题,19小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场号、座位号、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论及巴黎公社失败原因时曾指出:“工人阶级在反对有产阶级联合权力的斗争中,只有组织成为与有产阶级建立的一切旧政党对立的独立政党,才能作为一个阶级来行动。”由此可知,他们的主要依据应是,巴黎公社( )A.缺乏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 B.未能建立无产阶级的武装C.没有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D.对建立工农联盟缺乏热情2. 北约是美国与西欧、北美主要发达国家为实现防卫协作而建立的一个国际军事集团组织。1966年3月,法国宣布退出北约军事一体化机构,从而造成北约历史上最严重的危机。美国政要评论说,这是在联盟的心脏插了一刀。对此理解合理的是( )A.美欧同盟因法国由此走向崩解 B.苏东阵营对法国威胁已消失C.法国行动冲击了美国霸主地位 D.法国奉行独立政策退出北约3. 某学者写道,“衰落是一个容易使人上当的词,因为它包含了两个相去甚远的概念:一是外部力量的减弱,一是内部力量的衰败。……拿16世纪的意大利来说……在外部因素使其丧失了经济强国的地位之后,内部文化仍可达到巅峰。”这里所说的“外部因素”是指( )A.英国圈地运动的影响 B.“价格革命”的影响 C.“商业战争”的失利 D.“商业革命”的影响4. 19世纪60年代恩格斯一度认为普选权对工人来说只是陷阱,但到90年代初,他看到“普选权赋予我们一种卓越行动手段”。恩格斯这一认识变化是基于( )A.工业革命开展工人队伍壮大 B.资本主义代议制的完善C.社会福利使阶级矛盾逐渐缓和 D.无产阶级普遍夺取政权5. 1800年至1860年间,美国和欧洲大陆之间的贸易量在同期增长了138倍;1860年,埃及的出口量是1822年的14倍;法国最重要的棉花港口勒阿弗尔的棉花进口量,在1815年到1860年间增长了近13倍。这一时期棉花贸易增长的根本原因是( )A.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 B.贸易中心的转移 C.殖民扩张范围的扩大 D.生产方式的变革6. 早期的东罗马帝国皇帝开始赋予执事官一些特殊的权力。执事官拥有庞大的下属机构,对地方官员进行监督,并且“不论各省区发生任何情况,只要他们认为重要,需要汇报,就立刻上报给皇帝和执事官”。执事官制度是4-6世纪罗马国家形态向拜占庭国家形态转变的催化剂。上述材料旨在说明( )A.执政官在罗马共和国政治建设中的地位 B.执事官制度形成于东罗马帝国时期C.执事官在东罗马帝国政治生态中的作用 D.执政官的主要职责是担任军事统帅7. 在古希腊,拥有土地的小农是城邦公民群体的主要构成者,绝大多数城邦都采用矩形地块作为规划土地的标准……土地进行平等划分,这样既保证公民享有自己的份地,也严格限制公民拥有超过定额的土地,从而确保公民土地的基本均等。这反映了古希腊( )A.盛行均贫富的思想 B.信奉公民平等意识 C.反对贵族兼并土地 D.奉行城邦至上原则8. 罗马人征服了希腊,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帝国。然而,古罗马学者贺拉斯却说:“被征服的希腊人最终俘虏了罗马人。”贺拉斯强调的是希腊人对罗马人的( )A.军事控制 B.宗教传播 C.文化影响 D.商业征服9. 历经多次流血和动荡后,“政治上成熟的英国人决意尝试一下新政体的实验”。托利党和辉格党议员联合起来,进行了一次“具有历史意义的政治选择”。詹姆士二世的女婿、捍卫欧洲新教思想的荷兰的威廉亲王受邀前往英国,经过“一场几乎未流血的战斗,信仰天主教的詹姆士二世不得不放弃王国”。从英国政治文明演进的角度看,这个“选择”的意义在于( )A.推翻了英国的君主制度 B.推动英国的政治民主化进程C.英国国教地位逐渐提高 D.否定了教会高于国家的主张10. 1842年,《英国劳工人口状况报告》出版,针对大城市死亡人数甚至超过出生人数,提出首先和最重要的办法,同时也是最可行的办法,就是修建下水道,移除生活场所、街道和马路上的垃圾,以及供水系统的改进。六年后,英国第一部《公共卫生法》颁布。这反映出英国城市化( )A.降低了人口平均寿命 B.推动了城市管理水平的提升C.造成了城市环境的严重破坏 D.加剧了社会贫富分化11. 据古罗马史学家李维记载,公元前433年罗马暴发瘟疫,在求助本土神灵无效后,罗马人请来希腊的阿波罗神阻止了瘟疫;公元前295年,又一场瘟疫蹂躏了罗马,罗马人请来希腊的医神阿斯克勒庇俄斯才使瘟疫停止。阿波罗和阿斯克勒庇俄斯都成为罗马人崇拜的神灵。上述记载( )A.可以实证古罗马与希腊地区存在密切交流 B.说明迷信思想主导了古罗马人的精神世界C.体现出古罗马时期的医疗和宗教思想状况 D.反映出瘟疫破坏了古罗马的传统宗教信仰12. 在欧洲人文主义发展历史中,它无疑是一块重要的里程碑。有学者曾对其评价说“它犹如候鸟,预告春天要来了,它开启了言论自由的闸门,正在迎接民主与法治”。材料中的“它”( )A.确立了以人为中心的价值观 B.描绘了理性王国的蓝图C.实现了人与上帝的直接沟通 D.揭示了宇宙运行的奥秘13.“在殖民地或前殖民地,它启示了一个新的开端,不通过资本主义或西方模式而走向现代化的一条新道路”。“它”最有可能是( )A.日本明治维新 B.俄国十月革命 C.美国南北战争 D.埃及民族独立运动14.“努力劳动、用心思索、战斗不息、流血牺牲的巴黎……正放射着它的历史首创精神的炽烈的光芒。”材料意在强调此事件( )A.是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尝试 B.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C.使社会主义由理想变为现实 D.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15. 13世纪前的西欧庄园,领主自营地由领主直接经营,农奴耕种。13世纪时,领主不再亲自监管农奴耕种领主自营地,而是和新开发的土地一样,向农奴收取租金。农奴通过向市场出售剩余的产品,获取金钱以赎买人身自由。这一变化反映出西欧庄园( )A.社会生产出现质的飞跃 B.农奴地位发生根本改变C.平等思潮蔓延至各阶层 D.新的生产关系正在孕育16. 阿富汗东北边境一座公元前4世纪末的阿伊·哈努姆城市遗址,城中不仅有希腊风格的神庙、广场、宫殿与体育馆,而且还存在希腊文的戏剧与哲学方面的手稿,这可用于说明,当时( )A.古文明多元一体趋向 B.百姓日常生活的改善 C.区域文明的均衡发展 D.地区性大帝国的扩展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2分。17.(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亚历山大对波斯帝国的统治制度进行改造利用。他重用归顺的波斯贵族,与东方女子通婚,头戴波斯王冠,掌握军事、行政、立法、铸币大权;接受了波斯的行省制,但削弱了总督的权力。至于他在远征路上建立的希腊式城市或殖民地,更是在他的掌握之中。——摘编自杨巨平《试析“希腊化”时期君主制的形成与特点》材料二 亚历山大一旦遇到抵抗,是不惜大动屠刀的。城市被摧毁,幸存者被出卖为奴,财富被洗劫一空,辉煌壮丽的波斯王宫被付之一炬。亚历山大及其继承者在东方的土地上建立了300多座希腊化城市,在每一座城市中都建有希腊式的会所、剧场和体育场,而希腊的巡回演出剧团则定期在这些城市的剧场上演希腊的悲剧和喜剧。同时,东方文化中的君主专制主义和官僚体制、奢侈放荡的享乐主义等不断在对希腊文化进行着反向渗透。帝国建立后,埃及的宗教崇拜和巴比伦的天文学、数学知识也传入了希腊。——摘编自赵林《西方文化概论》(1)根据材料一,概括亚历山大征服波斯帝国后所采取的统治措施。(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亚历山大征服进行简要评价。18.(2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新航路开辟后,西方殖民者在新发现的大洋洲建立殖民地,并将其视为母国领土在海外的自然延伸,有些地方被用来安置囚犯。人们通常把大洋洲划分成三大文化圈。这三大文化圈的名字是19世纪的法国探险家用希腊文字创造的,即美拉尼西亚、密克罗尼西亚和波利尼西亚。殖民时期的大洋洲不仅存在着资本主义的生产和生活方式,还有石器时代、农耕时代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只有在人们谈到(西方殖民)帝国拼图时,大洋洲才会被描上一笔。——摘编自汪诗明《稳步推进的大洋洲区域研究》材料二 19世纪60年代,种植园经济在太平洋岛屿地区兴起并蓬勃发展。殖民当局伙同种植园主通过贿赂欺骗、绑架、与当地统治者合作等方式,强迫岛民成为劳工,并将他们运至太平洋各处的种植园。这些劳工几乎完全丧失人身自由,地位类似奴隶。由于殖民当局的法律偏袒雇主,政府缺乏动力去管理雇主,种植园内工资被压低,体罚、周日劳动、口粮不足和医疗待遇差等成为常态。在英属所罗门群岛,西方殖民者自1870年起就强征岛民前往澳大利亚和斐济充当种植园劳工,这种做法直到1910年才完全停止。据统计,曾有3万人被骗到或被卖到澳大利亚和斐济等地去做苦工。——摘编自张勇、陈德正《西方在太平洋岛国干了什么》(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大洋洲近代历史的主要特征,并说明其成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评价近代大洋洲岛国的种植园经济。19.(1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1918-1921年初,苏俄在农业上实行余粮收集制,强制征收农民除口粮、种子粮以外的一切余粮;工业方面,将大中小企业全部收归国有,由国家统一管理生产、分配;商业上,取消自由贸易,实行实物配给制。列宁指出:“当时所处的战争条件下,这种政策基本上是正确的……它是一种临时的办法。”——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材料二 斯大林执政时期,确立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通过实施五年计划,苏联迅速实现工业化,1937年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但这一模式也存在严重弊端,如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农业和轻工业长期落后;农民生产积极性受到抑制,农业产量长期停滞不前;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压抑了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摘编自徐天新《世界通史·当代卷》(1)根据材料一,判断指出这一时期苏俄经济政策的名称,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苏俄实施战时这一政策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斯大林的举措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影响,并谈谈从中可以吸取的经验教训。河南省天立教育集团2024一2025学年春期高一年级期末联考历史试题卷本试题卷共4页,两大题,19小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场号、座位号、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论及巴黎公社失败原因时曾指出:“工人阶级在反对有产阶级联合权力的斗争中,只有组织成为与有产阶级建立的一切旧政党对立的独立政党,才能作为一个阶级来行动。”由此可知,他们的主要依据应是,巴黎公社()A.缺乏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B.未能建立无产阶级的武装C.没有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D.对建立工农联盟缺乏热情2.北约是美国与西欧、北美主要发达国家为实现防卫协作而建立的一个国际军事集团组织。1966年3月,法国宣布退出北约军事一体化机构,从而造成北约历史上最严重的危机。美国政要评论说,这是在联盟的心脏插了一刀。对此理解合理的是()A.美欧同盟因法国由此走向崩解B.苏东阵营对法国威胁已消失C.法国行动冲击了美国霸主地位D.法国奉行独立政策退出北约3.某学者写道,“衰落是一个容易使人上当的词,因为它包含了两个相去甚远的概念:一是外部力量的减弱,一是内部力量的衰败。…拿16世纪的意大利来说…在外部因素使其丧失了经济强国的地位之后,内部文化仍可达到巅峰。”这里所说的“外部因素”是指()A.英国圈地运动的影响B.“价格革命”的影响C.“商业战争”的失利D.“商业革命”的影响4.19世纪60年代恩格斯一度认为普选权对工人来说只是陷阱,但到90年代初,他看到“普选权赋予我们一种卓越行动手段”。恩格斯这一认识变化是基于()A.工业革命开展工人队伍壮大B.资本主义代议制的完善C.社会福利使阶级矛盾逐渐缓和D.无产阶级普遍夺取政权5.1800年至1860年间,美国和欧洲大陆之间的贸易量在同期增长了138倍:1860年,埃及的出口量是1822年的14倍;法国最重要的棉花港口勒阿弗尔的棉花进口量,在1815年到1860年间增长了近13倍。这一时期棉花贸易增长的根本原因是()A.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B.贸易中心的转移C.殖民扩张范围的扩大D.生产方式的变革高一年级历史试题卷第1页(共4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高一历史答案A4.docx 高一历史答案A4.pdf 高一历史试题A3.docx 高一历史试题A3.pdf 高一历史试题A4.docx 高一历史试题A4.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