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周口市沈丘县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河南省周口市沈丘县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度下期期末考试试卷
七年级历史
注意事项:
1、本试卷上不要答题,请按答题卡上注意事项的要求,直接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答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本试卷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50分,考试时间为50分钟。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每题1分,共20分)
1.在《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一书中,隋文帝位列其中。下列属于隋文帝功绩的是( )
A.创立殿试制度 B.实行重文轻武的国策
C.平定安史之乱 D.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
2.隋朝大运河的开通,在历史上褒贬不一。有人说这是导致隋朝灭亡的原因,有人评价“其为利也博哉”。从唯物史观的的度出发,对这一事件正确全面的评价是( )
A.为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B.虽劳民伤财,但功在千秋
C.促进南北经济交流 D.使人民付出了沉重代价
3.杜甫的诗反映了历史的真情实况,被称为“诗史”。下面这两首诗反映了唐朝不同时期的社会状况,其转折点是(  )
A.宦官专权 B.藩镇割据 C.黄巢起义 D.安史之乱
4.《大唐西域记》记载了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及社会习俗,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下列人物与《大唐西域记》有关的是( )
A.玄奘 B.鉴真 C.晁衡 D.崔致远
5.宋初的大将曹翰写下一首《退将诗》,有“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之句;当时有谚语曰:“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以上现象出现的背景是( )
A.重文轻武的政策 B.武将专横跋扈 C.官僚机构的膨胀 D.财政入不敷出
6.下列两宋与辽、西夏、金政权并立的示意图中,正确的是( )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7.文物是解读历史的密码,观察下列图片中的货币样式,结合这一时期的历史,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北宋钱币 契丹钱币 西夏钱币
A.宋朝推行重文轻武政策 B.北宋的手工业技术稳定发展
C.北宋从事海外贸易 D.各个民族政权之间交流互鉴
8.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写道:“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材料中的“极为神速”主要得益于( )
A.宋代交子的使用 B.活字印刷术发明 C.市民阶层的出现 D.蔡伦改进造纸术
9.《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下列史实能在此书中查到的是( )
A.夏、商、西周三代的更替 B.战国七雄
C.元灭南宋 D.宋辽和议
10.南宋“岳家军”与明朝“戚家军”,都在中国历史上家喻户晓。它们的相同之处不包括( )
A.纪律严明、作战勇敢 B.军队斗争都符合当时人民的利益
C.获得人民的拥护和支持 D.都在对外战争中击退外敌入侵
11.1974年,在泉州湾后渚港发掘了一艘南宋海船,该船由12道隔舱板将全船分成13个舱,所有的舱壁钩联十分严密,水密程度很高,提高了船体的安全性。这说明了当时(  )
A.造船技术高超 B.海外贸易繁荣 C.中外交往频繁 D.海陆交通发达
12.下列史实与忽必烈相关的是( )
①完成蒙古草原的统一 ②被尊称为成吉思汗 ③改国号为元 ④定都于大都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3.明朝时期经济继续发展,下列说法不符合的是( )
A.玉米、甘薯等作物传人我国 B.南北方都涌现出一批棉纺织业基地
C.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 D.出现了晋商、徽商等有名的商帮
14.中国现代爱国主义作家郁达夫曾在《游于山戚公祠》中写道:“于山岭上戚公祠,浩气仍然溢两仪。但使南疆猛将在,不教倭寇渡江涯。”郁达夫歌颂的历史人物的主要历史功绩是( )
A.使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解除 B.维护民族团结
C.成功收复祖国宝岛台湾 D.抗击俄国侵略
15.右边是某同学做的学习笔记,据此判断他学习的主题是( )
A.满洲的兴起
B.李自成起义
C.黄巢大起义
D.清兵入关
16.我国历朝统治者都非常重视对边疆的管辖。下面所列内容对应正确的是( )
A.唐朝—北庭都护府—西藏 B.元朝—澎湖巡检司——琉球(今台湾)
C.明朝——宣政院——新疆 D.清朝——伊犁将军——东北
17.明朝中后期,江南地区出现“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现象。这一现象反映的实质是( )
A. 奴隶制生产关系的延续 B. 封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C. 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D. 官营手工业的主导地位确立
18.图1和图2反映的共同历史主题是(  )
A.科举制度的发展 B.军事制度的改革
C.监察制度的完备 D.君主专制的强化
19.下表是某历史学习小组开展的一系列研学活动。该活动的主题是( )
查阅文献 《钦定藏内善后章程》29条、《尼布楚条约》
实地考察 承德避暑山庄、伊犁将军府
参观博物馆的文物 金瓶掣签用的金瓶和玉签、清朝《平定准噶尔图卷》
A.君主专制的进一步强化 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C.文学和艺术的高度繁荣 D.边疆内地管理方式一致
20.文学艺术创作来源于社会生活,下列反映清代文学艺术成就和特色的是( )
A.《三国演义》和秦腔 B.《水浒传》和昆曲
C.《红楼梦》和京剧 D.《西游记》和汉调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题6分,共30分)
21.民族的强弱、国力的大小取决于人才的数量和质量。公开、公平地选拔人才是人们美好的愿望。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魏晋以来,官员大都从各地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可以做官。 许多出身低微但有真才实学的人,却不能到中央和地方担任高官。 ——《中国历史》
材料二:科举制度的最大合理性在于它那“朝为田舍郎,登天子堂”式的“机会均等”……的机制,对知识分子的社会心理是一种塑造,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
——薛明扬《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材料三:八股取士制度是明清统治集团为选拔人才,经过长期摸索,总结经验救训,最后确定下来的。明朝严格规定考试的题目必须来自“四书”“五经”;考生对题目的解释,必须是以朱熹的《四书集注》为标准,不得自己随意发挥。否则,考生就会被认为是离经叛道,即使文章写得再好,也不可能录取。明朝科举对考试答卷的文体格式、段落划分,都有严格的规定,要求答卷由八个部分组成,其中后四个部分为主体,每部分要有两股对仗的文字,因此称为“八股文”。八股文内容空疏,形式呆板,又脱离实际,禁锢思想。应试的人为了能够被录取,只有死读“四书”“五经”,成为皇帝旨意的顺从者。
——改编自统编《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1)从材料一到材料二选拔官吏的标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材料二中的科举制创立于哪一朝代 (2分)
(2)根据材料三,指出明朝科举考试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变化对社会发展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3分)
(3)综合上述材料,请你就当今我国考试制度的改革提一条合理化建议。(1分)
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唐朝前期130多年中,朝廷经常发布诏令劝课农桑,组织兴修水利工程达160多项,劳动人民还发明了连同、筒车和水轮等新式灌溉工具。贞观末年,全国户数约300万,到开元末年,全国户数已超过841万。唐朝经济繁荣,国力强大,进入了鼎盛时期。...安史之乱后,黄河流域陷入长期藩镇割据混战中,北方人口大量南迁,有力地推动了南方经济的发展,中国古代经济发展逐渐发生了深远变化。
——摘编自朱绍侯等《中国古代史》(下)
材料二:
宋朝的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广州、泉州成为闻名世界的大商港。商人们的足迹遍及今朝鲜、日本和印度洋沿岸国家,最远到达波斯湾、非洲东海岸。.....在气候温和、资源丰富的南方,形成了天下闻名的“粮仓”,还培育出了新的手工业行业,南方的商业超过北方,特别是海外贸易在南方有很大发展。到北宋中期,淮河以南上缴的赋税占全国的三分之二强,东南地区成了国家财富的主要来源地。这些事实表明,中国古代的经济已发生了深远变化。
——摘编自川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朝前期经济繁荣的原因。(2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宋代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名称,并分析这一时期海外贸易的特点。(3分)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古代经济发展呈现出的趋势。(1分)
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 ——《元史·地理志》
材料二:元朝设置了岭北、辽阳、河南、陕西、四川、甘肃、云南、江浙、江西、湖广10个行省。在行省之下,继承前代的制度,设置路、府、州、县。
材料三:(澎湖)岛分三十有六,巨细相间.....地隶泉州晋江县,至元年间立巡检司。以周岁额办盐课中统钱钞一十锭二十五两,别无科差。
——〔元〕汪大渊《岛夷志略》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与汉、唐的疆域相比,元朝的疆域有什么特点 (1分)
(2)从材料二可以看出元朝实行哪一制度 这一制度有何作用 (3分)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澎湖和琉球隶属哪一行政机构管理。从国家统一的角度谈谈,元朝对琉球的管理说明了什么 (2分)
2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中国古代科技在宋代发展至极盛,指南针、印刷术、火药武器三项重大发明创造是宋代科技最突出的成果。……印刷术在欧洲的出现从根本上改变了欧洲的社会文化环境,对当时欧洲资产阶级的兴起和思想文化的传播,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如果诺贝尔奖在中国古代就已设立,各项奖金的得主,就会毫无争议地大都属于中国人。
——摘编自罗伯特·坦普尔《中国一发明和发现的国度》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长安城和日本平城建筑布局的共同特点。(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选择一项可以入选诺贝尔奖的科技成就,并说明理由。(3分)
(3)根据上述材料,归纳中国古代科技文化发展对世界的影响。(1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6分)
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选取上表中两个历史事件,围绕“对外开放与国家发展”这一主题,自拟题目,写一篇历史小短文。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达清晰字数不少于120字)
七年级历史期末质量监测题答案
选择题1-5.DBDAA 6-10.CDBBD 11-15.ADCAB 16-20.BCDBC
21. (1)由根据门第选拔到根据才学选拔(1分);隋朝。(1分)
(2)八股取士(1分);影响:形式呆板,脱离实际,禁锢思想,不利于选贤任能,严重阻碍了思想文化的发展。(2分)
(3)考试内容要随着时代和形势的变化而不断创新;考试的形式要多样化等。(言之有理即可2分)
(1)原因:政府重视发展经济:注重生产工具的改进,重视科技创新;兴修水利工程;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安定的社会局面。(写出其中两条即可,2分)
(2)市舶司。(1分)特点:以海路为主:贸易规模大;贸易(地域)范围广。(写出其中两条即可,2分)
(3)中国古代经济重心逐渐南移。(1分)
23.(1)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版图最大的朝代(1分)
(2)制度:行省制度;(1分)作用: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是我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成为我国省制的开端。(2分)
(3)机构:澎湖巡检司;(1分)说明了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台湾在元朝正式成为我国的一个行政区划。(1分)
24.答案(1)特点:布局严整对称、明确的功能分区、街道整齐等。(2分)
(2)成就:印刷术:理由:改变了欧洲的社会文化环境,推动了欧洲资产阶级的兴起和思想文化的传播;印刷术对传承典籍与文化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促进了世界文化传播和文明进步。(3分)
(3)影响:推动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和人类文明的进步。(1分)
25.题目:开放促进繁荣,闭关导致落后。
唐朝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鉴真6次东渡日本,传播中国文化,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玄奘西行天竺取经,为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根据他的口述,由弟子记录成书的《大唐西域记》,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明成祖时期,郑和七次下西洋,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不仅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只开放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并由“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综上所述,开放则兴,闭关则衰。因此我们要坚持对外开放,积极学习国外的先进科学技术,提升我国的综合国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七年级历史期末质量监测题答案
选择题1-5.DBDAA 6-10.CDBBD 11-15.ADCAB 16-20.BCDBC
21. (1)由根据门第选拔到根据才学选拔(1分);隋朝。(1分)
(2)八股取士(1分);影响:形式呆板,脱离实际,禁锢思想,不利于选贤任能,严重阻碍了思想文化的发展。(2分)
(3)考试内容要随着时代和形势的变化而不断创新;考试的形式要多样化等。(言之有理即可2分)
(1)原因:政府重视发展经济:注重生产工具的改进,重视科技创新;兴修水利工程;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安定的社会局面。(写出其中两条即可,2分)
(2)市舶司。(1分)特点:以海路为主:贸易规模大;贸易(地域)范围广。(写出其中两条即可,2分)
(3)中国古代经济重心逐渐南移。(1分)
23.(1)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版图最大的朝代(1分)
(2)制度:行省制度;(1分)作用: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是我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成为我国省制的开端。(2分)
(3)机构:澎湖巡检司;(1分)说明了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台湾在元朝正式成为我国的一个行政区划。(1分)
24.答案(1)特点:布局严整对称、明确的功能分区、街道整齐等。(2分)
(2)成就:印刷术:理由:改变了欧洲的社会文化环境,推动了欧洲资产阶级的兴起和思想文化的传播;印刷术对传承典籍与文化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促进了世界文化传播和文明进步。(3分)
(3)影响:推动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和人类文明的进步。(1分)
25.题目:开放促进繁荣,闭关导致落后。
唐朝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鉴真6次东渡日本,传播中国文化,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玄奘西行天竺取经,为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根据他的口述,由弟子记录成书的《大唐西域记》,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明成祖时期,郑和七次下西洋,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不仅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只开放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并由“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综上所述,开放则兴,闭关则衰。因此我们要坚持对外开放,积极学习国外的先进科学技术,提升我国的综合国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