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明德洞井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明德洞井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年上学期期末检测卷
八年级历史参考答案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C B D C D A B
8 9 10 11 12 13 14
B C D A B A A
材料题
15.(1)保家卫国;(2分)
抵御了帝国主义的侵略扩张,捍卫了新中国安全,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2分)
(2)工业门类不齐全,重工业基础薄弱;(2分)
材料二反映的重工业基础薄弱是展开一五计划的原因或背景。(2分)
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工业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任答一点即可,2分)
(3)强硬坚决,绝不妥协;(2分)
一国两制;(2分)
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同分裂分子作斗争。(言之有理即可,2分)
16.(1)图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分)图2——经济特区的建立。(2分)
影响: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2分)
(2)传统观念: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特有的东西,计划经济才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特征;(2分)
南方谈话;(2分)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2分)
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任写一点,2分)
我们要学习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树立对中华五千多年文明的自豪感,既不能盲目自大,也不能妄自菲薄。(言之有理即可,2分)
17.示例一:
主题:中国智慧推动人类文明发展。
史事: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呦呦呦发现了青蒿素等。
论述: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这种杂交水稻能比常规稻增产20%左右。联合国粮农组织将推广杂交水稻列为解决发展中国家粮食短缺问题的战略措施,中国的杂交水稻被推广到印度、越南、菲律宾等许多国家和地区,增产效果十分明显,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技术对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有重要贡献。呦呦呦科研团队发现了有效抵御疟疾的青蒿素,得到卫生组织的认可和大力推广,使全球数亿人收益,对人类生命健康事业作出巨大贡献。中国智慧为人类文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示例二:
主题:中国方案推动国际合作交流。
史事: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共建“一带一路”等。
论述: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此原则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逐渐推行开来,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基本准则。中国积极促进亚非国家之间的团结与合作,1955年周恩来率中国代表团参加万隆会议,会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保证了会议的顺利进行,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加强了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2013年,中国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即“一带一路”倡议,为中国与相关国家的经济合作,共同繁荣提供新的平台和新的动力。2017年,中国举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中国方案为推动国际合作交流提供了更多机会,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2025年上学期期末检测卷
八年级历史
满分:100分 时量:6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56分)
1.“这是中国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事件,也是二十世纪世界最伟大的事件之一。它标志着中国已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开始了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中国历史揭开了新的篇章,”文中高度盛赞的事件是(  )
A.中国共产党的建立 B.抗日战争的胜利
C.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D.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2.1951年5月3日,《人民日报》刊发文章《人民民主专政在农村中生了根》,文中写道:“刚分到田地的农民晚上兴奋得连睡觉都睡不好,半夜要起来好几次,出门去看看他新分得的插着小红旗的田。从心坎里高兴出来!”由此可知,“人民民主专政在农村中生根”主要得益于( )
A.《共同纲领》的颁行 B.土地改革运动的实施
C.农业合作化掀起高潮 D.农业合作化的推进
3.1954年毛泽东指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1949年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这次会议的最大成果是(  )
A.确定了民主革命纲领
B.分析了当时国内主要矛盾
C.提出“一国两制”构想
D.制定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
4.数据分析是经济史研究的重要方法。下图所示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中共八大的召开
C.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D.“八字方针”的提出
5.题图是国务院1956年7月28日发出的一份文件的主要内容。据此可知,我国(  )
①对于小商贩业务安排的问题。 ②对于手工业生产合作社、运输合作社、合作商店方面的问题。 ③适当解决小业主方面所存在的问题。 ④公私合营企业的私股定息问题。 ⑤职工和私方人员的工资福利问题。 ⑥企业改组和人事安排问题。
A.完成了“一化三改”任务
B.关注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困难
C.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D.重视三大改造中出现的问题
6. 20世纪50年代《科学普及资料汇编》记载:广东新会农民创造水稻和高粱“杂交”办法;陕西西安农民成功地将棉花“嫁接”到椿树上;陕西蒲城县农民试验“公鸡孵小鸡”,使母鸡有更多时间下蛋。与这些“记载”密切相关的历史事件(  )
A.契合了当时政治形势的需要
B.反映了农业合作化取得丰硕成果
C.遵循了客观严谨的自然规律
D.标志着农业经济实现了跨越发展
7.有学者指出,中国在20世纪80年代的经济增长得益于邓小平的政策。以往中国拒资本主义于国门之外,邓小平的政策则计划把它请进门来,利用它为经济发展服务。“邓小平的政策”是(  )
A.分户经营自负盈亏 B.打开国门吸引外资
C.政企分开按劳分配 D.设立特区扩大出口
8.英国《金融时报》报道:自1978年以来,中国企业有三次创业的高潮点,分别是1984年、1992年和2001年。其中,第三次创业高潮点出现的原因是(  )
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C.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
D.兴办四个经济特区
9. 某省纪委、监委组织省级机关党员干部到廉政教育馆接受纪律教育。这体现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的( )
A.全面深化改革
B.全面依法治国
C.全面从严治党
D.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10 . 民族区域自治实行以来,特别是民族区域自治法实施以来,民族地区经济总量由1984年的680.95亿元增加到2013年的64772亿元,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由63.5亿元增加到8436亿元,这两项指标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这说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 )
A.维护了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
B.保障了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C.加强了各民族之间平等团结
D.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稳定发展
11.2015年11月,习近平、马英九在新加坡举行了历史性会晤。会谈中,习近平指出:无论哪个党派、团体,无论其过去主张过什么,只要承认“九二共识”的历史事实,认同其核心意涵,我们都愿意同其交往。习近平总书记谈及的“核心意涵”是指( )
A.“一个中国”原则
B.经济相互促进
C.两岸直接“三通”
D.经济互补互利
1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国庆阅兵中受阅出现的核导弹方队,该兵种的发展(  )
A.促进祖国大陆获得统一
B.得益于钱学森等人付出
C.推动兴边富民逐步落实
D.经历抗美援朝战争考验
13.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大量优秀作品问世,如《红岩》《青春之歌》《东方红》《英雄儿女》等。这些优秀作品问世的背景是(  )
A.“双百”方针的提出
B.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弘扬
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D.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1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群众群众体育快速发展,人们的健身意识不断增强,健身运动成为时尚。到2019年底,我国有近4亿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这折射出( )
A.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B.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C.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D.社会保障体系的健全
二、材料分析题(15题16分,16题18分,18题10分,共44分)
15.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为维护国家安全和推进祖国统一大业付出了诸多努力,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材料一 1950年,毛泽东曾说过:“‘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我们抗美援朝,就是保家卫国。”彭德怀在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也说过:“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以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
——八年级上册历史教科书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感慨地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文集》第六卷
材料三
材料四 关于主权问题,中国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回旋余地。坦率来讲,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现在时机已经成熟了,应该明确肯定:1997年中国将收回香港。
——邓小平:《我们对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
(1)根据材料一指出抗美援朝战争的目的。(2分)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思考抗美援朝战争胜利有何重大意义?(2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建国初期我国经济存在的问题。(2分)请简要说明材料二与材料三之间的关系。(2分)根据材料三地图中的工业成就,请说说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特点。(2分)
(3)根据材料四总结,中国在收回香港问题上的态度如何?(2分)香港回归得益于邓小平提出的哪一伟大构想?(2分)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夙愿,请思考你能为祖国的统一大业做些什么?(2分)
16.中国道路是一条顺应时代潮流、符合人民愿望、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正确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由之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材料一
年份 农业总产值 (亿元)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1978年 1397 134
1990年 7662.1 686
2000年 24915.8 2282
2010年 67763.1 6272
2020年 137782.2 17131
2023年 158507.2 21691

图1
图2
材料二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确定什么样的目标模式,是关系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一个重大问题。这个问题的核心,是正确认识和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传统的观念认为,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特有的东西,计划经济才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特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逐步摆脱这种观念,形成新的认识,对推动改革和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江泽民《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
材料三 站立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吸吮着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拥有13亿中国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我们走自己的路,具有无比广阔的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中国人民应该有这个信心,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有这个信心。我们说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幅图表数据的变化分别得益于什么经济政策?(4分)从图1中可以看出该经济政策有何影响?(2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关于计划与市场的传统观念是什么?(2分)结合所学知识思考,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哪一思想解放的事件突破了这一传统观念?(2分)由此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确立了怎样的目标?(2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思考,“我们走自己的路”指的是1978年以来开辟的哪一道路?(2分)请列举一例材料三中的“理论自信”。(2分)结合材料三,谈谈你对文化自信的认识。(2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时间 历史事件
1953年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5年 万隆会议上让世界听到了“中国声音”
1973年 袁隆平在世界上首次育成强优势杂交水稻
20世纪70年代 呦呦呦科研团队发现了有效抵御疟疾的青蒿素
2013年 提出“一带一路”倡议
小明同学通过学习表格中的历史知识,提炼出了“中国智慧推动人类文明发展”和“中国的外交推动国际合作交流”两大主题。请你任选一个主题,根据表格中相关的的史实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主题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行文流畅,200字左右。)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