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葫芦岛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PDF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辽宁省葫芦岛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PDF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葫芦岛市普通高中2024-2025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历史试题参考答案及评阅标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8分。
题号
1
2
3
456
78
9
10
答案
A
CB
题号
111213141516
答案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均为必做题,共52分。
17.(12分)
(1)(6分)
特点:①中华茶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悠久并不断演变:
②功能多样,经历由食用一药用一饮用三个阶段:
③内容丰富杂多,表现形式多样:
④中华茶文化与人文素养和茶事活动密切相关,彰显主观意志与追求:
⑤体现了社会精英人士有意的建构。
(注:以上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得6分。)
(2)(6分)
原因:①工业革命推动,世界各地联系加强,世界市场的推动:
②英国东印度公司取得茶叶贸易的垄断权,开展茶叶贸易:
③茶叶的补养功能和保健功能被认可:
④糖业发展促进了饮茶推广;
⑤茶叶走私贸易盛行。
(注:以上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得6分。)
18.(14分)
(1)(4分)
举措:设立经济特区,开放沿海港口城市。(2分)
目的:引进外资和技术,改造老企业,发展外向型经济。(2分)
(2)(10分)
新变化:①从以引进为主到“引进来”与“走出去”并重:
②对外开放程度不断加深,在全球经济中影响力增强:
③开放领域从传统工业向高端、智能、绿色等多领域拓展。
(注:以上每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得4分。)
高二历史答案第1页共2页
原因:①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
②中国综合国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增强:
③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国际合作需求增加:
④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主动承担大国责任。
(注:以上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得6分。)
19.(14分)
(1)(10分)
原因:①气候变迁生态环境变化,游牧民族寻找更适宜的居住地:
②游牧民族军事能力强,具有好战天性:
③匈奴人的西进推动其他民族的迁徙:
④周边农耕文明的动荡与衰落给游牧民族提供可乘之机。
(注:以上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得6分。)
影响:①各个区域的文化在碰撞交往中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
②各民族在吸收其他民族文化的基础上促进了本民族文化的发展。
(注:以上每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得4分。)
(2)(4分)
特点:①移民来源地从以闽粤沿海地区为主扩大至全国范围:
②华侨华人的分布地域分布更加广泛:
③移民类型更加多元化;
④新移民及华侨华人的教育水平普遍提高。
(注:以上每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得4分。)
20.(12分)
【答案示例】(注:“示例”仅供参考,不作为评卷唯一标准答案。)
战争在客观上为不同文化的交流与重构提供了契机(2分)
战争是文明交流的方式之一。虽然,战争对被征服地区往往带来灾难和破坏,甚至中断
当地文化的发展,但是在客观上会不同程度地促进文化的交流与重构。亚历山大东征后,建
立了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庞大帝国。他积极推行希腊文化,并且融合了埃及和西亚文化,客
观上推动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许多希腊人移民到西亚,他们的生活方式、风俗、语言和文
字由此传入东方。被征服地区的本土文化与希腊文化不断地碰撞和交流,促进了文学、科学
等许多领域的发展,希腊文化的中心也逐渐东移。(4分)
拿破仑通过战争,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向欧洲其他国家和地区传播。大军所到之
处,废除了封建贵族特权,推行《拿破仑法典》,传播了启蒙思想,受到了各国革命者的欢
迎。拿破仑在被征服地区的剥削与压迫,使欧洲各地的民族民主意识不断高涨。拿破仑战争
后,欧洲的政治文化得以重构,封建专制成为众矢之的,民主、独立、自由、法治等越来越
成为欧洲的普遍诉求。(4分)
因此,历史上的战争在造成巨大破坏的同时,也引起了不同文化的碰撞与交流。这种直
接激烈的交流方式,对人类文化的不断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2分)
高二历史答案第2页共2页葫芦岛市普通高中2024-2025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历史试题及答案解析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项符合题目要求。
1.图1左侧是战国时期的乐理竹书一《五音图》,右侧是贾连翔绘制的《五音图》复原
图。图的中央绘有一个五角星图形,上角对应宫组音名,其他四角对应商、角、徵、羽各组,
按逆时针方向依次分布,展示了五音生成的规律,其背后蕴含的是我国古代制定音律的数学
方法一“三分损益法”。这一发现实证了当时
七六五国三二-0九入七六i西三二-0九入七济i图三:0
北六西三二-0九入七六五百三二-0光入七六国三二0
图1
A.音律学发展水平领先世界
B.科学与艺术交织融合发展
C.数学方法广泛应用于生产
D.跨学科抽象思维深入人心
【答案】B
【考点】战国时期的文化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五音图》通过五角星图形展示五音生成规律,蕴含着“三分损益
法”,这一数学方法将音乐与数学相结合,体现了科学与艺术的交织融合,故B项正确:
材料中没有将当时中国的音律学与世界其他地区进行比较,无法得出音律学发展水平领先世
界的结论,故A项错误:材料仅表明数学方法应用于音律制定,没有提及广泛应用于生产,
故C项错误:虽然《五音图》体现了一定的跨学科思维,但“深入人心”在材料中没有依据,
过于夸大,故D项错误。
2.秦汉时期,“汉人”一词的概念重在体现国家控制范围内的民众身份,如《汉书·匈奴
传》记载:“近西羌保塞,与汉人交通”:明清时期,“汉人”的概念在保持核心文化特征
的基础上,地域、文化等方面的内涵更加丰富,成为一个人口众多、分布广泛、文化多元的
民族群体。这一变化反映出
A.华夏认同观念发展
B.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增强
B.民族交融程度加深
D.少数民族封建化进程加快
【答案】C
第1页共11页
【考点】中国古代民族交融
【解析】由题干信息可知,“汉人”概念由秦汉至明清内涵变得丰富,是因为在长期的历史
发展进程中,不同民族之间相互交流、相互融合,使得“汉人”所涵盖的内容更加多元,这
充分反映出民族交融程度逐渐加深,故C项正确;华夏认同观念侧重于对华夏文化、华夏
族群的认同,材料重点在阐述“汉人”概念在地域和文化等方面内涵更加丰富,并非单纯围
绕华夏认同观念的发展,故A项错误;民族共同体意识强调的是一个民族内部成员对自身
所属民族的整体认同感和归属感,与材料中“汉人”概念演变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中
未提及少数民族封建化相关内容,故D错误。
3.19世纪下半叶,葛士浚所辑《皇朝经世文续编》突破了以往“经世文编”的体例,在“六
政”之外,别立“洋务”,且六政之外的所有事项均归于洋务。但1902年刊行的《皇朝道
咸同光奏议》,内容分为治法、变法、时务、洋务、吏政等十类,更将洋务范畴限定为涉外
事务,诸多实政出现脱洋务而入时务的变动。据此可知
A.向西方学习上升到制度层面
B.早期现代化道路具有多元性
C.政治变革动摇传统的华夷观
D.社会形势变迁影响时人认知
【答案】D
【考点】洋务运动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19世纪下半叶与20世纪初中国遭受殖民程度逐渐加深
以致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西方的认知也逐渐加深,“洋务”范畴也有所不同,
人们对相关事务归类认识发生变动,表明时代发展影响时人认知,故D项正确;早期现代
化道路多元性强调不同路径并存,但材料仅展现同一概念的时代变迁,未涉及多元实践,故
B项错误;材料中洋务范畴调整不能直接反映华夷观的动摇,故C项错误:材料强调时人
对洋务”认知的改变,并未涉及学习西方制度,故A项错误。
4.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抗日模范根据地平山县流传这样一首支前民谣:“最后一碗米送去
做军粮,最后一尺布送去做军装,最后一件老棉袄盖在担架上,最后一个亲骨肉送去上战场。”
这首民谣
A.反映了抗日根据地物资匮乏
B.表明敌后抗日根据地战绩辉煌
C.激发了全国民众的抗日热情
D.体现了中共抗日运动深得民心
【答案】D
【考点】中共领导的抗日根据地
【解析】由题干信息可知,平山县民众可谓倾其所有支持根据地前线抗日。民谣中多次强调
“最后”,最后的物资、最后的亲骨肉,这是对中共领导的敌后抗日运动的高度认可与支持,
故D项正确:材料中无法得出抗日根据地物资匮乏的结论,故A项错误;材料并未提及中
共的抗战成果,无法确定战绩是否辉煌,故B项错误:此民谣传唱于平山县,无法确定可
激发“全国”民众抗日热情,故C项错误。
第2页共11页葫芦岛市普通高中2024-2025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
3.19世纪下半叶,葛士浚所辑《皇朝经世文续编》突破了以往“经世文编”的体例,在“六
政”之外,别立“洋务”,且六政之外的所有事项均归于洋务。但1902年刊行的《皇朝
高二历史
道咸同光奏议》,内容分为治法、变法、时务、洋务、吏政等十类,更将洋务范畴限定
为涉外事务,诸多实政出现脱洋务而入时务的变动。据此可知
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
A.向西方学习上升到制度层面
B.早期现代化道路具有多元性
学校
注意事项:
C.政治变革动摇传统的华夷观
D.社会形势变迁影响时人认知
1.答卷前,考生须在答题卡和试题卷上规定的位置,准确填写本人姓名、准考证号,
4.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抗日模范根据地平山县流传这样一首支前民谣:“最后一碗米送
姓名
并核对条形码上的信息。确认无误后,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相应位置。
去做军粮,最后一尺布送去做军装,最后一件老棉袄盖在担架上,最后一个亲骨肉送去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上战场。”这首民谣
考号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A.反映了抗日根据地物资匮乏
B.表明敌后抗日根据地战缋辉煌
各题目规定答题区域内,超出答题区域书写或写在本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C.激发了全国民众的抗日热情
D.体现了中共抗日运动深得民心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
5.20世纪50年代中期,新中国为满足石油工业发展对专业人才的迫切需求,在辽宁抚顺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创办了辽宁石油化工大学的前身-一抚顺石油工业学校。学校成立后,迅速为大庆油
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田开发、“两弹一星”工程等输送大量技术骨干。这一史实反映了
1.图1左侧是战国时期的乐理竹书一《五音图》,右侧是贾连翔绘制的《五音图》复原图。
①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对专业人才的需求②计划经济体制下教育资源集中调配的优势
图的中央绘有一个五角星图形,上角对应宫组音名,其他四角对应商、角、徵、羽各组,
③高等教育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时代特征④“双百”方针在教育领域的具体实践成果
按逆时针方向依次分布,展示了五音生成的规律,其背后蕴含的是我国古代制定音律的数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学方法
一一“三分损益法”。这一发现实证了当时
6.1962年,某国营机械厂的工人老张发现,车间里的生产任务比前两年减少了,厂里开始
组织工人学习生产技术、检修设备。老张还听说,附近不少工厂正在精简职工。出现这
一现象的原因是
A.土地改革的完成解放农村生产力
B.八字方针提出后对国民经济的调整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推广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提出
7.2025年央视春晚中,杭州字树科技自主研发生产的智能机器人,与舞蹈演员人机协同合
作,表演了创意融合的舞蹈节目一《秧B0T》,机器人完成了转手绢、扭秧歌等复杂动作。
大三二-0人七五三0以入七含6:二0
古国三二-0克A六i三:-0人化会6三0
这反映了
图1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深化
B.“双百方针”推动文艺领域繁荣
A.音律学发展水平领先世界
B.科学与艺术交织融合发展
C.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推进
D.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最终形成
C,数学方法广泛应用于生产
D.跨学科抽象思维深入人心
8.2025年5月30日,国际调解院在香港正式成立,创始成员国包括中国、巴基斯坦、老
2.秦汉时期,“汉人”一词的概念重在体现国家控制范围内的民众身份,如《汉书·匈奴传》
挝、柬埔寨、印度尼西亚、白俄罗斯、塞尔维亚、阿尔及利亚、苏丹、吉布提等10国,
记载:“近西羌保塞,与汉人交通”;明清时期,“汉人”的概念在保持核心文化特征的基
础上,地域、文化等方面的内涵更加丰富,成为一个人口众多、分布广泛、文化多元的民
另有60个国家参与《国际调解公约》签约仪式,20多个国家组织积极响应。国际调解
族群体。这一变化反映出
院的成立体现了
A.华夏认同观念发展
B.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增强
A.中国在全球治理中的积极作用
B.美国国际霸权主义的彻底失效
C.民族交融程度加深
D.少数民族封建化进程加快
C.新兴国际组织区域集团化趋势
D.发展中国家主导的国际新秩序
高二历史第1页(共6页)
高二历史第2页(共6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