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绥化市海伦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黑龙江省绥化市海伦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海伦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度期末试卷
高一年级历史试卷
考试范围:《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一~三单元;考试时间: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 钱乘旦在《西方那一块土》中指出:农业一旦产生,定居就一定出现。一旦定居,人口的数量就会增加。随着人口增加,生存的压力就会增大,农业于是向四处扩张,逐渐传播到四面八方。作者意在强调( )
A. 农耕文明的扩张特性 B. 农业对文明起源的作用
C. 文明扩张的多元方式 D. 人地矛盾推动文明交流
2. 古希腊时期的代表性建筑,往往都是大气端庄、面向公众的,没有太多为了渲染统治者或神灵地位的神秘性,而且建筑的比例也深受理性思维(体现在几何学上)的影响(如下图),这对此后整个欧洲的建筑产生了长达两千多年的影响。这表明,古希腊( )
A. 数学物理知识丰厚 B. 建筑融合东西方的特色
C. 建筑技术领先世界 D. 建筑具有人文主义色彩
3. 据史书记载,楚国接受中原文化,将“南蛮”纳入中国范围。箕子率商人远赴,成为箕子朝鲜。另外,沿印度河口至波斯湾,再到红海,甚至到地中海和黑海,莫不有腓尼基人、埃及人、犹太人等殖民据点建立。材料意在说明( )
A. 古代人类的迁徙活动相当频繁 B. 农耕文明区域不断扩大
C. 人类迁徙带来不同文化的认同 D. 不同地区文明相互影响
4. 在查理曼帝国分裂之后,封建采邑实际上已成为封建主们的自治领地。后来多数城市的自治权都是由领主主动授予的。封建领主授予城市的自治特许状就是城市市民与封建领主达成的一种类似于封建契约的东西。由此可见( )
A. 封建领主是推动城市兴起的主要力量 B. 城市自治得益于王权的削弱
C. 政治传统对城市自治产生过积极影响 D. 契约精神广泛维系社会关系
5. 中世纪欧洲某修道院的记录显示:“本院修士不仅抄写保存古典文献,还开办学校教授文法、修辞和算术。同时,本院定期接收领主捐赠的土地,并为周边农民提供庇护。”这一现象说明( )
A. 基督教会垄断了文化教育 B. 修道院兼有文化和经济功能
C. 领主通过捐赠控制修道院 D. 教会维护了农民的政治权益
6. 1689年,英国颁布的《权利法案》延续了《大宪章》限制君主专制的思想,同时体现了议会主权(某种程度上的人民主权)思想;1789年法国颁布的《人权宣言》,则明确提出了人民主权和保护私有财产等原则。这些法律文件( )
A. 助推了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 B. 确立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C. 奠定了资本主义民主的基础 D. 促进了欧洲民族国家形成
7. 美国宪法授予联邦的权力主要是全国性的和对外的,诸如战争、和平、谈判和对外贸易等;而保留于各州的权力则涉及人民的生命、自由和财产等。因此,人民可以把“重大的和总体的利益”托付给全国立法机关的选民集团,把“地方的和特别的利益”托付给州或地方政府立法机关的选民集团。据此可知,美国的这种制度设计( )
A. 旨在平衡联邦权威与各州自治权 B. 体现了中央集权制度的高效性
C. 侧重于消除各州间的法律差异 D. 试图通过分权防止多数人的暴政
8. 下表是19世纪下半叶英、美、德三国的棉纺工业品在世界市场中的占有情况,其中,甲、乙、丙对应的国家准确的是( )
1850年 1860年 1870年 1880年 1890年
甲 39% 36% 32% 28% 18%
乙 15% 16% 13% 13% 16%
丙 15% 17% 23% 28% 31%
——资料来源:[日]山口重克《市场经济历史·思想·现状》
A. 德国、英国、美国 B. 英国、德国、美国 C. 德国、美国、英国 D. 美国、英国、德国
9. 如下图为苏俄(联)粮食产量变化曲线图。图中苏俄(联)粮食产量持续下降主要是 ( )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影响 B. 新经济政策的实行
C. 农业领域内的集体化运动 D. 赫鲁晓夫农业改革
10. 十月革命后的苏俄(联)成为了国际社会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下图记载了部分国人观察苏联后留下的回忆,反映了苏联的一系列变化。观察下述内容,这一转变得益于( )
A. “二五计划”的完成 B. 新经济体制的推动
C. “苏联模式”的影响 D. 新经济政策的调整
11. 尼赫鲁在《印度的发现》中说:“甘地第一次踏进国民大会党组织,就把它变得民主化,并成为一个群众性的组织……现在农民大量涌进来了,国民大会党开始像一个掺杂有强大的中产阶级成分的庞大农民组织。”他意在强调甘地( )
A. 倡导无产阶级领导革命 B. 扩大了国大党的群众基础 C. 动员农民参与政权建设 D. 推动国大党向民主化转型
12. 如图为发表于1945年的漫画,罗斯福、斯大林和丘吉尔正在进入“安全新闻影院”,影院门楣上写着“投票权和否决权”,左下角象征小国的一群儿童被拒绝入内。该漫画意在说明雅尔塔体系( )
A. 保障了世界和平与共同发展 B. 开创集体安全体制
C. 奠定了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 D. 具有强权政治色彩
13. 以下两幅画作是20世纪50年的美苏美术作品。这两幅作品表明( )
A. 美苏对峙局面正式形成 B. 美苏注重文化侵略
C. 冷战思维渗透舆论宣传 D. 两国军事冲突不断
14. 下图为二战后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人群收入结构变化示意图。这反映出二战后西方发达国家( )
“金字塔型”社会结构 “橄榄型”社会结构
A. 社会基本矛盾出现新的变化 B. 科技新发展提升了生产力
C. 中间阶层主导国家发展走势 D. 社会阶层贫富差距的扩大
15. 如图是漫画《资本的跨国运动》。该漫画反映了( )
A. 经济全球化的本质是西方模式的扩张
B. 经济全球化扩大了全球国家南北差距
C. 资本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表现
D. 社会信息化带来国家安全问题新挑战
16. 1999年,在东亚金融危机引发的大规模反思中,七国集团邀请来自全球新兴经济国家的财长和央行行长召开第一次非正式会议,二十国集团宣告成立。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二十国集团部长级会议升格为领导人峰会。二十国集团的发展( )
A. 反映了世界性经济危机的根源性解决 B. 体现了维护新兴市场国家利益的宗旨
C. 顺应了全球经济治理体制改革的需要 D. 促进了普惠均衡的国际体系最终形成
二、材料题(共52分)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第1条:诬告者死刑,被告者为证明自己无罪,则需投水求河神决定:浮起来的,无罪;沉者即有罪。
第53条:倘因公社成员的疏忽,且导致洪水冲坍堤岸,淹波邻区田地,则决堤处的全公社对邻区田地的所遭受的损失,负有赔偿的责任。
第202条:平民打贵族之颊,罚以牛皮鞭打60下;贵族打贵族之颊罚银10舍客勒;奴隶打平民之子之颊,则处以割耳之刑。
——根据《汉谟拉比法典》整理
材料二 随着西罗马帝国灭亡,日耳曼法取代了罗马法,在中世纪前期西欧社会中占据着统治地位,曾经辉煌的罗马法实际上是以一种习惯法的形式存在于西欧社会。12世纪前后的西欧社会,社会经济发展出现了欣欣向荣的景象。而日耳曼法作为一种封建法具有简陋、注重形式等不适宜商品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同时,教会在政教斗争中逐渐取得优势,世俗王权渴求重新夺回权力。这就迫切要求结束封建割据的状态,推动国家的统一以实现王权的加强。中世纪后期,随着整个社会在经济、政治、宗教与文化等各方面产生的深刻变革,人们的自我意识普遍觉醒。在这一时期,人们追求理性,崇尚科学,贴近世俗,更直接推动了罗马法的复兴。
——摘编自崔明轩《论罗马法复兴运动产生的原因和影响》
材料三 1787年5月至9月,经过反复商讨和激烈讨论,50多位代表达成妥协,起草了一部新宪法。《美国宪法》依照分权制衡原则设计了一个联邦制共和国。不过,宪法在分配众议院名额时规定,除自由民外“其他人口”按“五分之三计算”,由此确认了南方奴隶制的合法性。此后,总体上拥护新的联邦体制的人,被称之为“联邦派”。一些指责新宪法缺少保护人权的条款,指责新的联邦政府侵占了各邦现有的部分权力,有变成集权政府的危险,这些人被称为“反联邦派”。
——摘编自武寅主编《简明世界历史读本》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谟拉比法典》内容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西欧中古后期罗马法复兴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787年美国宪法确立的政治体制,并分析美国宪法的历史影响。
18. 人类从文明诞生以后各地区之间的交流从没中断过,相互的交流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四大文明古国及希腊、玛雅人民族的神话故事里,都有大洪水甚至洪水灭世的传说,只是原因和过程不尽相同。古代希伯来人和古代希腊人也有类似的洪水传说,其源头是苏美尔神话。在苏美尔人的泥版文书上,人们发现了故事的最早版本,后通过史诗《①》被古代希伯来人继承,并传到古希腊人那里,于是就有了流传至今的洪水传说。中国古代也有“大禹治水”神话传说,但显然与上述神话差异较大。
——摘编自《世界文明探源》
材料二 随着商品流通范围的扩大,由意大利开始的商业革命,逐渐向西欧其他国家扩展,地理大发现使世界各大洲都成了西欧各国的市场或潜在的市场。世界各地各民族的特产变成了国际贸易的重要商品,如印第安人培植的可可、烟草等逐渐成了各国人民的生活必需品,传统的国际贸易的商品如丝绸、香料等,也由于市场的拓宽,流通也大大增加。为适应世界性贸易的需要,西欧各国相继建立了经营某一地区贸易的股份公司,证券交易所、汇兑等金融业务迅速发展。意大利各城市国际商业中心的地位被里斯本、伦敦、巴黎、阿姆斯特丹等所代替。伴随着商业革命的发展,使西欧各国成了最先进的国家。
——摘编自熊家利、彭顺生《论西欧资本原始积累时期的商业革命》
材料三 战争结束后,战胜国召开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缔结了以《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为代表的一系列国际条约,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帝国主义的国际新秩序……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反法西斯同盟国的首脑相继在开罗、德黑兰、雅尔塔和波茨坦召开会议,缔结了一系列条约和协定,建立了以美、苏、英、中等战胜国为主导的战后国际秩序。
——《中外历史纲要(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写出①的名称,并概括世界古代早期文明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西欧商业革命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积极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写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建立的国际新秩序的名称,并概括这两个国际新秩序建立的共同之处。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十月革命胜利后,俄国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的指引下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十月革命推翻了旧政权,第一次建立起无产阶级的国家政权。在经济上,布尔什维克实行了针对包括银行在内的大型企业的国有化措施,确立了公有制的地位。同时,加强了工人在生产中的监督和管理作用,巩固了工人在生产中的主导地位。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坚决同党内外否定共产党领导权的思想作斗争。列宁认为,只有坚持无产阶级的领导,才能帮助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克服从旧社会中带出来的缺陷和不足,才能决定国家的大政方针,坚定地走社会主义道路。
——摘编自卢迎春《论十月革命对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和制度的开创》
材料二 1925年12月,在联共(布)第十四次代表大会上通过了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方针,提出了“为苏联社会主义建设胜利而奋斗是我们党的基本任务”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发展战略。在特定历史条件下,苏联共产党人选择了高速度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工业化道路。为了高速度地优先发展重工业,苏联建立起了高度集中的工业管理体制、计划管理体制、干部管理制度等等。只是后来,苏联把工业化经济发展战略方针片面化、固定化、模式化,没有根据变化发展了的形势与条件及时做出调整。苏联在工业化过程中,财力和物力都是不充裕的,但依靠党的坚强领导,通过计划管理,较好地调动了广大劳动群众的生产积极性。用十几年的时间,跑完了西方先进资本主义国家100年才走完的路程。
——摘编自杨德山《中国式现代化的百年探索和实践经验》
(1)据材料一,指出十月革命胜利后俄国为走上社会主义道路而采取的措施。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联工业化发展道路与西方国家的不同之处。
20. 16—20世纪的世界经济史,既是资本主义经济在全球发展扩张的历史,又是一部世界经济日益联系成整体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6—20世纪世界经济发展历程简表》
阶段 时间 重大事件
第一阶段手工工场时代 16—18世纪中期 新航路开辟;早期殖民扩张;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近代科学的兴起;人类开始进入整体时代。
第二阶段蒸汽时代 18世纪中期—19世纪中期 工业革命;欧美国家加强对外殖民扩张;启蒙运动;资本主义制度在全球范围内基本确立;1857年第一次资本主义世界性经济危机。
第三阶段电气时代 19世纪70年代—19世纪末20世纪初 第二次工业革命;垄断组织形成;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第一次世界大战;全球联系更加频繁。
第四阶段信息时代 20世纪20年代—20世纪70年代 1929—1933年经济危机;第二次世界大战;资本主义国家的宏观调控;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科技新发展;欧盟和世界贸易组织等;世界各地联系日益紧密。
结合所学知识,并从表格中任意提取两个阶段,对近现代欧美资本主义推动全球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予以阐释。
海伦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度期末试卷
高一年级历史试卷
考试范围:《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一~三单元;考试时间: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题答案】
【答案】A
【2题答案】
【答案】D
【3题答案】
【答案】D
【4题答案】
【答案】C
【5题答案】
【答案】B
【6题答案】
【答案】C
【7题答案】
【答案】A
【8题答案】
【答案】B
【9题答案】
【答案】A
【10题答案】
【答案】C
【11题答案】
【答案】B
【12题答案】
【答案】D
【13题答案】
【答案】C
【14题答案】
【答案】B
【15题答案】
【答案】C
【16题答案】
【答案】C
二、材料题(共52分)
【17题答案】
【答案】(1)特点:宗教迷信色彩浓厚;注重保护私有财产;阶级性明显(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君权神授等。(任答3点即可)
(2)原因: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世俗王权强化的需要;文艺复兴的兴起;日耳曼法的局限性。(任答3点即可)
(3)政治体制:联邦制;三权分立制;共和制(或代议共和制、总统共和制)。(任答2点即可)
影响:是一部比较完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奠定了美国政治制度的法律基础,维护了资产阶级的利益,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一定程度上使得中央与地方,大州与小州,南北方矛盾得以调和,为美国长期发展奠定基础。(任答2点即可)承认奴隶制的存在,不承认妇女、黑人和印第安人具有和白人男子相等的公民权利等。
【18题答案】
【答案】(1)《吉尔伽美什》
特点:世界各文明之间有相似性;存明显多元性;不同文明之间互相交流、互相影响。
(2)表现:商品流通范围扩大;商品种类的增加;商业经营方式的变化;贸易中心的转移。
影响:加强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有利于欧洲资本原始积累,促进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3)秩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雅尔塔体系;
相同点:由战胜国主导;通过召开国际会议、缔结条约或协定而形成。
【19题答案】
【答案】(1)措施:建立无产阶级的国家政权;确立生产资料公有制;巩固工人阶级的主导地位;确立布尔什维克党在无产阶级国家的领导地位。
(2)不同:西方走的是资本主义道路,苏联走的是社会主义道路;西方的工业化更多的是依赖于市场机制,苏联的工业化则是依靠计划经济体制;西方的工业化先从轻工业开始,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苏联工业化过程比西方时间更短,速度更快;西方工业化依靠私人资本,苏联工业化依靠农业、农民积累和企业利润;苏联强调党的领导,以人民群众为基础。
【20题答案】
【答案】16世纪——18世纪中期,西欧资本主义发展已进入到手工工场时代,新航路开辟、早期殖民扩张等加速了资本原始积累,与此同时,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促进了人们思想解放,近代科学的兴起和发展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这些都推动了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18世纪中期——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发生并向全球扩展,欧美工业国通过武力逼迫,把亚非拉地区变为自己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伴随工业革命深入发展和启蒙思想的不断传播,欧美主要国家通过革命或改革基本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1857年第一次世界性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表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美国家发生第二次工业革命,各国垄断组织通过国际贸易、资本输出、武力侵略,掀起瓜分世界狂潮并最终形成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与此同时,在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向帝国主义过渡的过程中,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性加剧,最终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20世纪20年代——70年代,由于经济危机的爆发,给世界经济带来巨大破坏的同时,也逐渐引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二战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同时,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的出现和使用以及欧盟、世界贸易组织等国际经济组织的成立,推动了世界各地经济联系日益紧密,全球化得到进一步发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