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复习检测卷(一)-2024-2025学年历史七年级下册统编版 (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暑假复习检测卷(一)-2024-2025学年历史七年级下册统编版 (含答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暑假复习检测卷(一)-2024-2025学年历史七年级下册统编版(2024)
一、选择题
1.明清时期,广东岭南地区的人们依靠种植莞香致富,“富者千树,贫者亦数百树”:福建泉州地区种植甘蔗的利润高于种植水稻,所以人们常常“改稻田种蔗”。这些现象反映了当时(  )
A.人地矛盾现象的突出 B.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加深
C.精耕细作进一步发展 D.重农抑商政策渐趋松动
2.下面是某校七年级学生所做的历史课堂笔记。其中①和②填入的内容分别是(  )
A.皇帝 中书省长官 B.皇帝 内阁大臣
C.皇帝 议政王大臣 D.皇帝 军机大臣
3.图是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郑成功纪念币,其中印有“郑成功”“1624—1662”等字样。之所以纪念郑成功,主要是因为他(  )
A.收复台湾 B.设立台湾府 C.率部东归 D.抵御倭寇
4.图片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图中的历史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
A.平民文化的兴起 B.人口数量的增长
C.商品经济的发展 D.海外贸易的兴盛
5.岳飞去世后,其孙岳珂修书写道:“先臣之得罪,天下皆知其冤”;而宋高宗委派的秦桧之子主编的“官史”中对岳飞事迹多有篡改。材料所示现象说明(  )
A.对岳飞的评价随时代而变化 B.历史人物评价缺乏统一标准
C.作者身份对历史书写的影响 D.“官史”更接近于历史真相
6.如图所示,这口卤簿钟曾与宋徽宗、宋钦宗二帝一同被金军掳走,在北上途中被金军丢弃,它见证了(  )
A.靖康之变 B.澶渊之盟 C.宋夏和议 D.陈桥兵变
7.唐高宗时,苏敬等人受命修《唐新本草》53卷,图文并茂,收录药物800多种,补充了百余种新药物。这体现出(  )
A.中国医学技术领先世界 B.国家力量助推医学发展
C.技术更新利于巩固统治 D.唐朝政府内部人才济济
8.唐朝政府为了保障边疆安全,在边境设节度使,置重兵,节度使逐渐集军权、行政权和财权于一身,中央与地方的力量对比失衡,形成外重内轻的局面。这可用于说明(  )
A.安史之乱的原因 B.黄巢起义的背景
C.黄巢起义的影响 D.五代十国的更选
9.“他的主要功绩,在于统一全国后,实行各种巩固统一的措施,使连续三百年的战事得以停止,南北民众获得休息,社会呈现空前的繁荣”。材料中的“他”是(  )
A.隋文帝 B.隋炀帝 C.唐太宗 D.唐玄宗
10.根据题28表,可知明清两朝(  )
明清时期水利工程修建与黄河治理情况统计表
朝代 修建水利工程数量 治理黄河次数(粗略统计)
明代 2270 处 平均约7个月决口一次
清代 3234 处 近200年间决口361次(约6个半月一次)
A.国库充盈 B.重视水运 C.战争频繁 D.重视农业
11.清朝以前,大部分帝王构建的“大一统”疆域观未包括长城以外地区。而清朝皇帝反复强调长城以外是国家“大一统”疆域的组成部分。这一认知的转变(  )
A.适应了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需要
B.丰富了我国民本思想的内涵
C.标志着新疆地区正式纳入中国版图
D.推动了中国封建社会的转型
12.清朝在边疆治理上注重因地制宜,采取多种措施加强对边疆地区的控制。下列属于清朝加强对新疆管理的举措是(  )
A.设置西域都护 B.册封达赖班禅
C.设奴尔干都司 D.设置伊犁将军
13.它设立于雍正年间,它的出现便于皇帝独掌朝政,使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一切都要服从皇帝的意志。材料中的“它”是指清朝时期的(  )
A.南书房 B.议政王大臣会议
C.军机处 D.翰林院
14.小明在学习“辽宋夏金元时期”历史后做了如下知识整理:①占城稻在江南地区广泛推广;②景德镇成为著名的瓷都:《清明上河图》描绘了汴京的繁华景象。他整理的主题是辽宋夏金元时期的(  )
A.民族交融 B.农业发展 C.经济繁荣 D.科技文化
15.文物是历史长河中的璀璨明珠,讲述着往昔的故事。以下题10表的有关文物解说正确的一组是(  )
A.彩绘仕女穿棋图一一反映唐朝民族交融的盛况
B.《步辇图》一—体现唐朝与吐蕃民族友好关系
C.三彩釉载乐骆驼———体现宋朝与西域文化交流
D.筒车——体现元朝农业灌溉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16.敦煌莫高窟藏经洞中发现了一卷《金刚经》,卷末题有“咸通九年(868年)四月十五日”字样。该经卷图文雕刻清晰,墨色均匀,全卷由7个印张粘接而成。这一发现最能说明唐朝(  )
A.书法雕刻艺术达到顶峰 B.活字印刷技术广泛使用
C.雕版印刷技术已经出现 D.造纸术传播至西域各地
17.示意图可以直观呈现事件的前因后果。题5图空白方框处所对应的事件是(  )
A.黄巾起义 B.黄巢起义
C.安史之乱 D.五代十国更迭
18.“这是一座约100多万人口的大城市,宽阔的大道纵横交错。大道上时常挤满了波斯人、印度人、犹太人、亚美尼亚人和各种中亚人 ”《全球通史》对唐都长安的描述,反映出这一时期的时代特征是(  )
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B.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C.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D.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二、材料分析题
19.学习和了解广东历史,能够了解我们的家乡,从而更热爱我们的家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统一后,广东地区逐渐恢复和发展。珠江三角洲和潮汕平原筑堤围垦,粮食大增,广州成为一大米市。农业水平的提高,促进了人口增长。北宋末年,广东接纳了大量北方移民,至南宋时更甚……这些新迁人户被称为“客户”,据《元丰九域志》记载,当时客户占广东总人户的39%之多。
——摘编自《广东省志·人口志》
材料二:
广州地处东、西、北三江总汇与南海交接处,附近水网密布,沿海还有不少良港。唐代,广州作为第一大港、海外贸易的中心,也是最重要的造船基地之一。唐代有关广州造船的各种记载不少,如:唐张九皋任职广州时曾“召慕敢勇,缮治楼船”。《新唐书》则记载,广州一地一次“能造船五百艘”。
——卜松竹《广州古船长期处于国内先导地位》
材料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宋朝广东地区人口增长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归纳唐宋时期广州在海外贸易方面所具备的优势。
(3)观察材料三,指出图中所绘机构的设立与清朝哪一政策的实施有关?结合所学分析这一政策所造成的弊端。
20.我国古代的科技成就辉煌,异彩纷呈,对中华文明和人类文明作出了重要。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宋元时期是我国科技发展史上的全盛时期,数学、天文、历法、地理、医药、农学等方面的探索与成就都达到了可喜的水平。宋代的科技文化不仅格外富于创造性,而且异常绚丽多彩。
——摘编自伍丽慈《中国宋朝时期科技文化史研究》
材料二 史料按其呈现方式可分为文献史料、实物史料、口述史料等类型。七年级学生为了解两宋时期的科技发明,找到了如下两则史料。
史料一:宋代持罗盤的立人陶俑 史料二:宋《萍洲可谈》
“舟师(船上的技术人员)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 ——朱彧《萍洲可谈》
材料三明朝时期的一部著名科技著作对金属冶炼技术有详细记载,书中提到“凡铁分生、熟··…生熟相和,炼成则钢”,并配以插图(如下图所示)直观展示生铁、熟铁转化为钢的工艺流程。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元时期科技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史料一、史料二分别属于什么史料类型。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两则史料共同反映的科技发明对世界产生的影响。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该著作的名称和作者,并从内容和地位两方面对其进行简要评价。
21.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绵延不断,成就辉煌。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雄人物】
西汉 北宋 明朝 清朝
霍去病 岳飞 戚继光 郑成功
材料二:【历史见证】
材料三:【国家治理】
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历程
(1)英雄人物推动历史的发展,请你任选1位历史人物(不得用示例人物),写出人物简介。
示例:霍去病是西汉杰出军事将领。漠北战役中,汉武帝派他和卫青出击匈奴,他大获全胜,匈奴再无力与西汉对抗。可惜他英年早逝,是中国古代军事史上的传奇人物。
(2)文物和遗迹是历史的见证。图1、图2共同反映了哪一历史现象?
(3)制度创新彰显民族智慧,请补全示意图中①②③的内容。
22.不同朝代中外交往的情况不尽相同。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地处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北缘,濒临南海,为西江、北江、东江三江汇合处,珠江从广州穿流而过。丰富的自然资源为工商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广州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与海外交往频繁。唐宋时期,广州设立全国第一个管理外贸事务的机构——市舶司。清政府把广州作为全国唯一对外贸易口岸,史称“一口通商”·…“五口通商”时期,广州等五个城市相继开放,使近代中国对外贸易步入一个新阶段。古老的广州城,不仅是我国最早通向外部世界的门户,还是我国唯一历代相沿、长盛不衰的对外贸易大港。
——摘编自蔡鸿生《广州海事录——从市舶时代到洋舶时代》
(1)文物识别:文物的年代识别十分重要。请你识别材料一中的文物,将识别结果按文物的年代排序,写清文物序号即可。
文物序号:   一   一   一   
(2)根据材料二,分析广州成为“我国唯一历代相沿、长盛不衰的对外贸易大港”的原因。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2.【答案】D
3.【答案】A
4.【答案】C
5.【答案】C
6.【答案】A
7.【答案】B
8.【答案】A
9.【答案】A
10.【答案】D
11.【答案】A
12.【答案】D
13.【答案】C
14.【答案】C
15.【答案】B
16.【答案】C
17.【答案】C
18.【答案】C
19.【答案】(1)原因:宋统一后社会稳定,广东农业发展(粮食增产);北方人口大量南迁;解析:从统一、农业、移民等方面分析人口增长原因。
(2)优势:地理位置优越(三江总汇,濒临南海,良港多);是重要的造船基地(造船能力强);唐代已是海外贸易中心,基础好;解析:从地理位置、造船业、贸易基础等归纳优势。
(3)政策:闭关锁国政策(或闭关政策);弊端:限制了中外正当的经济文化交流,使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发展进程;解析:广州十三行与闭关锁国政策相关,其弊端是阻碍交流,导致落后。
20.【答案】(1)特点:处于全盛时期;涉及范围广;具有创造性;绚丽多彩。
(2)史料一是实物史料,史料二是文献史料。影响:指南针的发明和使用,对世界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为欧洲航海家开辟新航路和实现环球航行提供了重要条件。
(3)著作:《天工开物》。作者:宋应星。(2 分。) 影响:《天工开物》一书,对我国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的总结,记述了中国在当时世界上具有先进水平的科学技术,被誉为“中国 17 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21.【答案】(1)①岳飞是宋朝时期的抗金名将。他率领的“岳家军”纪律严明,战斗力极 强。在郾城大战中,他大败金军主力。岳飞一生廉洁正直,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②戚继光是明朝抗倭名将。他统领的“戚家军”纪律严明、作战勇猛。1561 年,戚继光在台州九战九捷,后又入福建、广东,基本解除东南沿海倭患。他是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
③郑成功是明清之际的民族英雄。他收复了被荷兰殖民者盘踞 38 年的台湾。他在台湾建立行政机构、实施屯垦,促进了台湾社会经济发展,被称为“开台圣王”。
(2)历史现象:民族交融;作用: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3)①:郡县制;②:行省制度;③:丞相制度趋势: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减弱;中央的权力不断加强,地方的权力不断减弱。
22.【答案】(1)①;③;④;②
(2)原因:位于沿海地区和三江汇合处,地理位置优越;自然资源丰富;海上丝绸之路的影响,海外贸易发达;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清政府开放广州作为全国唯一对外贸易口岸。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