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集宁区第四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集宁区第四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试卷
时间:75分钟 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座位号填写在本试卷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涂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作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上,书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选择题(共16小题,每题3分)
1.公元8-9世纪,阿拉伯人大规模地将其他文明的古代文献翻译成阿拉伯语。到了14世纪,其中的一些文献已陆续传到欧洲。这为(  )
A. 新航路开辟创造了条件 B. 宗教改革奠定了基础
C. 启蒙运动提供了依据 D. 法国大革命提供了思想武器
2.《巴黎公社社员告农村劳动农民书》中提到:“乡村的居民们,你们现在应该看出,巴黎的事业就是你们的事业。”这表明巴黎公社( )
A. 是无产阶级专政性质的政权 B. 具有初步的工农联盟意识
C. 很重视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 D. 建立起了广泛的统一战线
3.古代文明在扩展中形成了跨洲际的帝国,下图所示帝国( )
A. 首次将西亚、北非文明统一起来 B. 大力推广希腊文化
C. 成为第一个地跨欧亚非的大帝国 D. 以基督教作为国教
4.古希腊时期涌现出许多雕塑艺术家,他们的雕塑作品都在公共场所摆放,当时还没有用雕塑品装饰私人房屋的习惯。古希腊的神庙、竞技场等建筑造型精巧、外观辉煌,而私人居所则简陋朴素。这反映出当时( )
A. 地理环境制约经济发展 B. 城邦重视居民公共生活
C. 民主政治存在严重缺陷 D. 民众深受贵族阶层剥削
5. 2019年,英国著名媒体BBC发起“20世纪最伟大人物”评选,居里夫人、爱因斯坦、图灵、屠呦呦入围科学类候选人。栏目介绍说:“他们的共同努力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揭开了宇宙的神秘面纱,并彻底革新了技术。”可见科技人物的人选侧重于其( )
A. 对新质生产力的贡献 B. 坚持国家利益至上
C. 科学探索拓展到宇宙 D. 推动人类社会进步
6.20世纪50年代,英国在镇压肯尼亚“茅茅运动”时,每屠杀一名起义者,得花一万英镑。法国为镇压印度支那人民独立斗争所支出的战费高达三万亿旧法郎,差不多等于马歇尔计划拨款的两倍。这两则史实(  )
A. 揭示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历史背景 B. 有助于解释殖民统治崩溃的原因
C. 有助于衡量英法两国当时的经济实力 D. 揭示了亚非拉反殖反帝斗争的正义性
7.据公元1世纪的《红海回航记》一书记载,印度船队满载宝石、珍珠类饰品、香料、食糖、小麦、大米、平纹棉布前往非洲出售,返程时则从非洲购进大量的象牙、黄金、龙涎香、熏香、雪花石膏等物品。由此可推断(  )
A. 古代亚非海上贸易活跃 B. 非洲农业生产相对落后
C. 战争加速亚非文化交往 D. 印度传统工业优势明显
8.驼峰航线是抗战时期盟国援助物资从印度东北进入中国西南的空中运输通道。经此航线的飞虎队队员曾说道:在天气晴朗时,我们完全可以沿着战友坠机碎片的反光飞行,我们给这洒满战友飞机残骸的山谷取了个金属般冰冷的名字——“铝谷”。该航线的开通( )
A. 成为中国人民战略反攻的标志 B. 体现了反法西斯战场中国主导地位
C. 旨在帮助中国远征军赴印作战 D. 为打击日本法西斯作出了重要贡献
9.国王入城仪式是中世纪后期西欧重要的皇家仪式。国王在视察城镇时,城市会精心做好欢迎准备,竭力营造出喜气洋洋的壮观场景,以表达对国王的尊重和对其统治合法性的承认。尽管迎接国王花销很大,但国王的到来可以给城市带来有价值的回报。由此看出当时的西欧( )
A. 王权和城市互利互惠 B. 王权开始兴起
C. 城市开始兴起 D. 民族国家形成
10.中世纪西欧的城市市民们获得权力和财政资源时,他们通常能说服国王向他们颁发皇家特许状,准许他们在一个单独的市镇内联合起来,皇家特许状还准许商人和工匠组织行会……城市逐渐被公认为新的社会成分,为了自身的利益支持王权的强化与国家的统一。据此推知,西欧城市自治( )
A. 确立了王权专制统治 B. 有利于民族国家建立
C. 为议会制出现奠定基础 D. 巩固了封君封臣制度
11. 1870年9月15日,由巴黎工人成立的二十区国防共和中央委员会在《告人民书》和《致选民的原则宣言》中呼吁选举成立公社,“把祖国从外国侵略中解放出来,使共和国免遭反动势力的颠覆”。由此可知,当时法国( )
A. 工人武装起义取得了进展 B. 实现了工人阶级的国际联合
C. 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激化 D. 工人阶级支持资产阶级政权
12.巴黎公社广开言路,将公社的会议和相关活动让民众及时了解,公社每日出版发行《公报》,积极开辟和畅通多种渠道来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允许人民向公社或者报刊投寄信件提出对政府或者国家公职人的意见和批评。这有利于( )
A. 扩大政权的阶级基础 B. 巩固工农革命联盟
C. 加强群众对公社监督 D. 获得国际舆论支持
13.在1878年的日本,儿童玩拍球游戏时,用汽灯、蒸汽机、马车、照相机、电报、避雷针、报纸、学校、信箱、轮船等10种新事物的名称来代替数字。这主要反映了这一时期日本的( )
A. 仿行西宪和天皇至尊 B. 文明开化和殖产兴业
C. 加强集权和废除等级 D. 军阀政治和对外扩张
14.1522年,拉丁美洲的哥斯达黎加是一个土著印第安人国度,之后其人口结构开始发生变化,如下表所示。表中数据变化反映出(  )
A. 殖民国家在拉美的征服与统治 B. 屠杀与疾病造成原有社会解体
C. 三角贸易促使族群混合程度高 D. 工业革命加速了世界人口迁移
15.中古时期的西欧,各级封建主都是土地的实际占有者,独立享有土地上的行政经济和司法等各种权力。这导致了西欧( )
A. 政治上的分裂割据 B. 庄园秩序陷入混乱
C. 封臣地位高于封君 D. 世俗王权不断加强
16.字母文字起源于西亚地区的腓尼基,由22个字母组成。它在东方演化为阿拉马字母,由阿拉马字母发展出古代西亚、埃及以及印度等地的多种字母;它向西传入希腊,形成希腊字母,再演化出拉丁字母。材料主要反映了( )
A. 世界文字的同源性 B. 文字传播缺乏方向性
C. 西亚文明起源最早 D. 不同区域文明的交流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共52分)
17.欧洲的骑士
材料一 骑士制度是西欧中世纪社会的重要内容,它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同时也依赖一定的政治环境而存在。自然经济是采邑分封的条件,采邑被作为骑士服役的薪俸。骑士精神的核心是忠诚,这保证了下级封臣对上级封君的服从。骑士还担负着保卫基督教世界、保卫妇女儿童的责任。
(1)阅读材料一,指出西欧骑士制度赖以存在的政治和经济制度,并概括骑士在中世纪社会中的作用。
材料二 下图为德意志画家丢勒的铜版画《骑士、死神与魔鬼》,创作于1513年。
画面中间是穿戴盔甲的骑士,丢勒的同时代人将其理解为与死神和魔鬼同流合污的幻影骑士。当时“骑士阶层与中产阶层正处于深刻的历史矛盾之中,当时骑士阶层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都在逐步下降(骑士有时会袭击运输商品的商队)。没落的骑士与城市商人和金融家互相痛恨。”
而18世纪末,人们开始关注丢勒技法中的日耳曼民族特性。1828年丢勒逝世三百周年的纪念活动中,有众多艺术史家注意到他作品中的德意志传统。不惧死亡与魔鬼的“民族骑士”一度成为文艺创作的重要素材。
(2)结合时代背景,阐释不同历史时期丢勒画中骑士内涵的变化。
18. [近代欧洲思想解放]
材料一 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的一些城市国家里,随着新兴市民阶层政治势力的出现,封建的荣辱观、贵族门第观、骑士价值观等看起来被抛弃了,一些适应当时的社会风尚体系也正在逐渐确立,但骨子里却不一样。对此,有历史学家描述道:“这种新的社会风尚虽然显示出了其优越性,但它们仍然带有明显的贵族气息。由于文艺复兴中这些新的寡头政治集团刚刚登上历史舞台,而他们自身又常常缺乏安全感,所以他们竭力接受旧贵族的世界观。这些新的富豪们在服饰和行为上处处模仿旧贵族,他们甚至使封建骑士的道德风尚适应新的城市和商业文化的需要。”
——摘编自张广智《西欧社会近代转型问题断想》
材料二 英国政府权力的扩张趋势并没有随着专制政府被推翻而改变,在英国革命时期,国会所制定的法令甚至对人们的服饰和娱乐方式也做出了详尽的规定,政府权力的扩张程度由此可见一斑。随着西欧各国之间竞争的加剧,政府权力在政治、军事、殖民、贸易和科学技术等领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以强势政府取代中世纪时期的弱势政府成为近代西欧政治演变的一个基本趋势。“光荣革命”之后,英国国会通过了一系列限制国王权力的法案,由此开启了不同权力机关之间分权制街的先河。
——摘编自雷恒军《简论近代西欧的社会转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一些城市国家社会文化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政治制度转型的主要表现及其对英国的影响。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历史文献带有浓厚的时代气息,是时人对当时社会的思考,其中所包含的丰富知识和智慧,对于现代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启发作用。下列文献就是其中的代表:
《海国图志》《瀛寰志略》《资政新篇》《孔子改制考》《论持久战》《论联合政府》《论人民民主专政》《论十大关系》《歌集》《哈姆雷特》《社会契约论》《人权宣言》《独立宣言》《共产党宣言》《四月提纲》《天体运行论》。
请选出三篇或三篇以上文献,提炼一个主题,并以选择文献为基础,写一篇历史小短文。(要求:主题明确;文献选择完整并契合所拟主题;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人类的航海探索
公元前1100至前900年,波利尼西亚人的祖先从台湾出发并定居在偏远的大洋洲。
公元前1100年,腓尼基人经过直布罗陀海峡进入大西洋并沿西班牙海岸航行。
742—745年,中国鉴真六次东渡日本,传播中国文化。
12世纪末13世纪初,阿拉伯人在印度洋海域进行航行贸易。
1405—1430年,中国郑和七次下西洋,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
1492年,意大利人哥伦布到达美洲。
1522年,葡萄牙人麦哲伦船队完成环球航行。
1642—1643年,荷兰人塔斯曼环航澳大利亚。
1594—1597年,荷兰人巴伦支到达北冰洋地区。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
请选择一个合适的尺度,对世界历史上的航海活动进行阶段划分,并做出合理解释。
A
B
B
B
D
B
A
D
A
B
C
C
B
A
A
D
17.(1)制度:封君封臣制度、庄园制度。作用:骑士为封君效忠、服兵役;捍卫教会的宗教信仰;维护中世纪的社会秩序。
(2)16 世纪,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资产阶级兴起。丢勒作品 《骑士、死神与魔鬼》中的骑士被视为死亡和邪悉的象征。这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的立场,他们试图战胜走向没落的封建阶级,而骑士正是其代表。
18-—19 世纪,随者德意志民族态识进一步发展,画中骑士被看作勇敢坚毅的民族英雄的形象。这话应了德意志民族国家发展的需要,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
对同一幅画中骑士形象的不同解释折射了不同时代的主题,解释因受立场影响具有一定的主观性。
18.(1)特点:新旧并存,呈现过渡性。原因:社会处于转型阶段,新兴市民阶层与封建阶层并存;资产阶级新文化取代旧文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文艺复兴虽然兴起,但其影响阶层有限;新的寡头政治集团受旧思想影响较深。
(2)表现:限制国王权力(或政府权力不断扩张);建立起分权制衡的新体制。影响:加速了英国的崛起;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开展;促进了英国民主政治的发展。
19.示例:
选择文献:《论人民民主专政》《社会契约论》《共产党宣言》
主题:历史文献推动国家制度建设的进步
阐述:建国前,毛泽东同志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强调将对人民内部的民主方面和反动派的专政方面结合起来就是人民民主专政,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为新中国的建立奠定了理论和政策基础。启蒙运动时期,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提出天赋人权、主权在民、民主共和的构想,深刻影响法国等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历程和资本主义制度的建构。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明确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阐述社会
发展的客观规律,主张建设理想的社会制度,推动了社会主义运动的高涨。综上所述,历史文献是思想解放的体现;思想解放促进国家制度变迁,推动社会进步。
20.阶段一:人类航海的早期阶段,公元前1100年-公元前900年;
解释:人类航海活动以人口迁徙为主,航海的规模小,具有自发性质。
阶段二:世界局部航海,公元8世纪-13世纪
解释:中国与日本经济文化交流频繁,形成了中华文化圈;阿拉伯人成为东西方海上交通的中介,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
阶段三:大航海时代,公元15、16世纪
解释: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大、船只和海员最多、时间最久的海上航行。新航路的开辟,使人类第一次建立起跨越大陆和海洋的全球性联系。各个大洲之间的相对孤立状态被打破,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