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集宁区第四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集宁区第四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解析)

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集宁四中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试卷
时间:75分钟 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座位号填写在本试卷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涂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作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上,书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5.考试范围:选择性必修2部分章节,选择性必修3。
一.选择题(共16小题,每题3分)
1.世界文明发展早期,某地区雨水稀少,没有森林,缺乏木材,人们用黏土和芦苇混合制成的砖块建造房屋,用木材作支撑屋顶的栋梁。据此推断,同属于该地区创造的文明是(  )
A. 答案A B. 答案B
C. 答案C D. 答案D
2.截至2012年,我国铁路营业里程达9.7万公里,比2002年增长了34.7%;公路里程达123.8万公里,增长了1.4倍,其中高速公路9.6万公里,增长了2.8倍;定期航班里程达328万公里,增长了1倍。这反映了我国(  )
A. 基础设施建设成就显著 B. 开始构建多层次交通体系
C. 交通技术水平领先世界 D. 经济资源实现了优化配置
3.社是土地神,稷是谷物神,后来社稷逐渐成为国家的代称。社稷坛一般位于王宫右侧,宗庙位于王宫左侧。明朝建立的社稷坛位于现在北京中山公园内。下列对社稷坛的解读正确的是(  )
①反映以农为本文化特征 ②体现了祖先崇拜的信仰
③符合城市营建对称布局 ④最早出现在明代北京城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4.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数据显示,2000—2021年间,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经济年均增速高达5.3%。2021年,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经济总量占全球的份额为41.7%,与发达经济体占全球的份额差距缩减至16.6个百分点。这表明(  )
A. 区域集团化规模的扩大 B. 世界经济格局加速调整
C. 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 D. 第三世界纳入国际体系
5.列宁指出:“不管我们怎样觉得商业领域距离共产主义很遥远,但正是在这个领域,我们面临着一项特殊任务。”晚年他多次提到,新经济政策的实质,就是要找到处理无产阶级国家政权同小农之间的相互关系,找到和谐共处的形式。这表明,新经济政策(  )
A. 使俄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 B. 是列宁对现实的思考和政治策略
C. 清除了工农之间的分歧和矛盾 D. 旨在建立工农联盟的苏维埃政权
6. 1000年前后,匈牙利国王伊什特万一世为充实国家建设人力,邀请了来自西欧的教士、骑士、商人和农民前来定居生活。他们可以在政府任职、军队参军,也可以获得贵族身份。由此可知当时的匈牙利(  )
A. 阶级矛盾尤为突出 B. 开放包容文化多元
C. 人口流动十分频繁 D. 社会治理混乱失序
7.19世纪中后期,英国颁布了多部《首都水法》,对自来水水质、水量、水价等作了严格的规定,确立了政府对自来水公司的监督机制。至1902年,英国又成立了首都供水委员会,由政府统一管理供水机构。这些举措反映出英国(  )
A. 大力推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 B. 城市基础设施的日益完备
C. 积极应对城市化中的社会问题 D. 人民居住条件的明显改善
8.查士丁尼是拜占庭帝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皇帝,在位期间他雄心勃勃地企图恢复罗马帝国的版图。为此从533年起他先后派兵远征北非和意大利,恢复了帝国在北非和大部分意大利的统治。但542年,查士丁尼却被迫停止对外的征伐,原因最有可能是(  )
A. 帝国本土遭到阿拉伯人的攻击 B. 鼠疫的爆发使帝国人口锐减
C. 封君封臣制度造成了封建割据 D. 教权扩张严重威胁世俗王权
9.汽车、高速公路、高铁、航运等技术的发展,把陆海交通提升到一个新高度。下列关于新中国成立以来交通运输的成就,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序正确的是(  )
①“东风牌”小轿车的生产 ②上海沪嘉高速的建成
③京津城际铁路的通车运营 ④大兴国际机场的竣工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②④
C. ①②④③ D. ②①③④
10.崇宁元年,宋徽宗下诏在各地建立“安济坊”,“以病人轻重而异室处之”,而且厨舍、汤药、饮食也分别置办。这表明宋代(  )
A. 疫病频发危及民众的安全 B. 统治者重视民间疾病预防
C. 注重隔离以防止疫情扩散 D. 传统中医学取得突出成就
11.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记载:“公家漕运,私行商旅,舳舻相继。隋氏作之劳,后代受其利焉。”这一材料评价的是(  )
A. 隋朝大运河的开通 B. 隋朝实现南北统一
C. 海上丝绸之路兴起 D. 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12.《罗兰之歌》写到:“查理曼大帝闻讯后转身回师,只见原野上遍布法兰克骑士的尸骸,罗兰虽已战死沙场,仍紧握杜兰达尔圣剑,其忠诚使天使亲自降临接引他的灵嘉耶的头盔被劈成两半,却仍保持着战斗的姿态。主教屠宾用最后的力气为死者祈祷,他的权杖沾满异教徒的鲜血。”这段材料反映的中世纪的骑士精神是(  )
A. 绝对忠诚与视死如归的勇气 B. 敬神爱民与维护正义的使命
C. 冲破束缚与涤荡秩序的魄力 D. 捍卫荣誉与崇尚武力的精神
13.位于里海之南的木剌夷国既不肯对蒙古称臣,也不肯朝贡。这些行为对于当时已经扬威地中海的蒙古帝国是极之不尊敬的,为了惩罚这个国家,宪宗蒙哥便派其皇弟旭烈兀担任西征统帅,带同将领出征木剌夷国,夺取西亚。以下对这次出征说法正确的是(  )
A. 蒙古攻占巴格达 B. 蒙古灭掉花剌子模国
C. 蒙古征服今俄罗斯地区 D. 蒙古军队直抵黑海北岸
14.4世纪以前,中国人的梵语知识匮乏,佛教学说被中国僧人所接受表现在:一方面通过随意的、遗漏的和经常是几乎无法理解的译文,这样改变了原样的中介,另一方面通过使用中国术语所增加的误导,而拥有了广泛的非佛教意蕴。这可用来说明,佛教在华传播过程中(  )
A. 与中国本土文化产生了冲突 B. 被中国的僧人随意地误导
C. 适应了中国文化发展的要求 D. 冲击了儒家思想主体地位
15.1910年,山东巡抚特允许烟台、青岛两海关“每月共准运牛500只(出口),是于农业、洋商兼顾并筹”。后德国公使施压,山东巡抚被迫退让,同意耕牛出口每月增至1000只。至1919年,山东耕牛出口头数,竟“每日输出有200余头之多”。这可以用来说明(  )
A. 近代中国经济被动转型 B. 民族工业进步推动商业贸易发展
C. 山东地区农业日渐衰落 D. 中国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16.中国历史上集镇的形成和发展多与集市有关,宋代以后集市普遍发展,集镇也随之增多。下列对宋代集镇的叙述正确的有
①符合近代城市的特征②进一步发展并出现专业分工
③有些成为一级行政机构所在地④部分兼具军事防御和经济活动功能
A. ①② B. ①②④
C. ②③ D. ③④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共52分)
17.医药事业事关全人类福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汉以来,中原地区的医药学便通过高丽传到邪马台国(日本)。从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中医药通过商贸、官方使节、留学生、佛教等途径传播到日本、朝鲜、印度、越南及东南亚、阿拉伯地区。明朝初年,郑和率庞大船队七下南洋和西洋,到访30多个国家和地区,与沿途各国开展医学交流。……中国人发明了人痘接种术来抵御这一病毒。有确切的记载称,1688年俄罗斯遣人到中国学痘医。此后百余年,人痘接种术传遍各大洲,为人类预防和控制天花流行发挥了重要作用。……受阿拉伯医学的影响,药物制剂在宋代有了改进,出现了“丸衣”。明代万历年间,意大利传教士将新制剂法传入中国,结合中医药理论和药材,制成“花露”,不但用于治病,还用于卫生制剂流传至今。
——《古代中外医药的交流互鉴》
材料二
金鸡纳原产南美,可用来治疗疟疾等发热性疾病。从1640年至1776年,金鸡纳树皮源源不断地从南美运至欧洲。19世纪随着实验医学的发展,金鸡纳的主要成分奎宁被提取出来,其药用价值逐步得到证实。1820年,金鸡纳的抗疟作用在欧洲得到官方认可。英国陆军部、荷兰和法国殖民地农业部都将奎宁列为必备药物,这极大降低了士兵和移民的死亡率。随着欧洲对奎宁需求的激增,金鸡纳在19世纪上半叶成为南美各国出口到欧洲的主要产品,然而非科学的采集方法导致金鸡纳树皮日益稀缺。为摆脱对南美洲金鸡纳的依赖,欧洲人开始在锡兰、缅甸、爪哇等地陆续砍伐了几十万英亩的森林用以种植金鸡纳。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全球性的金鸡纳种植因网络基本形成。
——王林亚《改变世界的奎宁:全球环境史视野下人类对金鸡纳的认知、引种及影响》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外医药交流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金鸡纳从一个地方性药用植物逐渐成为全球性商品的原因。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人类历史上的医药交流,谈谈你的认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6~17世纪伦敦发生鼠疫后,在地方政府和议会推动下,王室政府开始积极投身防疫工作,女王授权枢密院编撰《政令大全》,以加强对地方防疫工作的管理,并加强隔离和对贫民救助力度。政府则以非宗教手段加以防控,包括实施隔离、清扫街道、禁止集会、严禁人员和牲畜流动等。英国的防疫措施, 如死者的证明、检查员的指定、对葬礼时间的控制和对家庭的隔离等,都是部分或全部来自欧洲对付传染性疾病的经验。瘟疫的频繁暴发,使得英国大量人口死亡,社会经济受到严重冲击,给民众心理带来严重恐慌, 进而冲击了正常的社会秩序。在疫病的肆虐下,神职人员纷纷死亡,基督教会束手无策,宗教医学更显得毫无成效,“它促使人们对基督所讲的爱心、瘟疫的发生、自身既定的存在方式进行思索,从而引起人们对信仰与自身所处地位产生怀疑与不满”。
——摘编自陈凯鹏《论近代早期英国防疫对策特点》
(1)根据材料,概括近代早期英国防疫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疫情对英国社会的影响。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丝路的起源,源于人类对未知世界的探索、认知而进行的地理探险,是人类的好奇心驱使下的自觉本能行为,但在中世纪往往与贸易、移民、旅行、战争、种族冲突、宗教传播等密切相关,其兴衰变迁往往与欧亚民族迁徙、政治版图、国家实力、科技进步等相关联。两汉时期,丝绸之路初步形成,隋唐尤其是唐朝陆上丝绸之路逐渐进入繁盛时期。随着造船、航海技术的进步,海运成本的比较优势,使海路逐渐兴起,陆路逐渐式微,海上丝路逐步占据主导地位,并大有取而代之趋势。就中国而言,在统一的时代中原王朝国力强盛,国强则丝路盛,在分裂的时代中原割据国力较弱时,往往周边民族或政权势力强盛,这时陆路丝路阻断甚至废弃。古丝路主要是一条商贸物资流通的通道,物物交换、货物交易是主要形式,既有民间商人交易,也有宗藩之间的朝贡贸易,输出的依次是以丝绸、瓷器、茶叶等为大宗的中国特色物产,输入的则多半是香料、药材、珠宝玉器、珍禽异兽等域外奢侈品。古丝路也是中外人文交流的桥梁和纽带,人员往来与文化交流、宗教传播等相随而至,对中华文明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摘编自《从“丝绸之路”到“一带一路”》
材料二 法籍伊朗裔学者阿里,玛扎海里认为:“在促使古老的丝绸之路遭到遗弃的主要因素中,应提到近代技术工业的诞生和发展,这种工业以代用品取代了来自中国的传统产品”。因此,缺少了商品的流动,作为商道的丝绸之路便失去了传统的意义与价值,与此同时,西方的欧洲文明不断扩大自己在中亚的影响,中国在古代世界的主流地位被取代。
——朱长征《丝绸之路经济带陆路运输联通问题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丝绸之路兴起和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清之际丝绸之路衰落的原因。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18世纪中期开始,英国城市化快速发展,至1851年,全国已有大小城镇580座。从英国城市数量的急剧增加和城市人口超过了农村人口来看,此时的英国已基本上实现了城市化,发展成为以城镇为主体的国家。当时,大约有360个城市居民过万人,但也有194个城镇人数不足3000人。此时的伦敦汇集着豪华的宫殿、宏伟的政府办公楼、高耸的大教堂、金融机构、博物馆、艺术馆和俱乐部,当然也充斥着贫民屋,到处都是肮脏混乱和无序。在这些城市的发展过程中,一切均是随着产业革命的步伐自然而然地发展的。
——摘编自陆伟芳《英国近代城市化特点及其社会影响》
材料二 在二战的大摧毁之后,英国的城市规划人员有意识地寻求将伦敦市中心拥挤的工业及人口向郊区转移,并于1943年首次启动阿伯克龙比计划,重点强调发展“新城”,旨在扩展首都的周边面积。伦敦周围向不可能在城市中心拥有自己住宅的城市中产阶级,甚至工人阶级提供了住所。1960年以后,伦敦市中心人口开始流失,而整个地区尤其城市周边人口增长十分明显。英格兰南部的大部分,甚至是中部正在迅速地变成伦敦广阔而分散的郊区,以致像肯特郡和康沃尔郡这样的曾经距离遥远的农村地区,也异想天开地想成为伦敦的住房供应市场。而并非所有到乡下的人都要每天通勤,有些人一周内通勤两到三次,平时在家里或卫星城的办公室里工作。
——摘编自[美]乔尔·科特金《全球城市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8世纪中期至19世纪中期英国城市化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二战后英国城市化发展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城市化的认识。解析
一、选择题
1.【答案】C
【解析】据材料“雨水稀少……栋梁”可知,该地区为两河流域,苏美尔人发明了60进制,用于测量土地、计算粮食产量和人工,故选C项;陶片放逐法属于古希腊雅典文明,排除A项;莎草属于古埃及文明,排除B项;羽蛇神金字塔属于古代美洲玛雅文明,排除D项。
2.【答案】A
【解析】据材料内容可知,截至2012年,我国铁路、公路、航空建设里程均有较大幅度增长,说明我国的交通运输事业取得显著成就,基础设施建设成就显著,故选A项;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就开始了公路建设,因此开始的说法错误,排除B项;材料中并未对我国的交通技术与世界的交通技术进行对比,因此C项无法判断,排除C项;交通运输的发展有利于推动资源优化配置,但是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D项。
3.【答案】B
【解析】据材料可知,社是土地神,稷是谷物神,反映以农为本文化特征,①符合题意;社稷坛一般位于王宫右侧,宗庙位于王宫左侧,符合城市营建对称布局,③符合题意;综上所述,①③符合题意,B项正确;社是土地神,稷是谷物神,体现的是对神的崇拜,而非祖先,②不符合题意;最早出现在明代北京城,与历史史实不符,④不符合题意,排除ACD项。故选B项。
4.【答案】B
【解析】进入21世纪以来,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实力增强,与发达经济体的差距缩小,说明新兴国家实力不断增强,世界经济格局发生变动,B项正确;材料强调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与区域集团化无关,排除A项;材料强调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未强调世界经济的联系,排除C项;第三世界早已纳入国际体系,排除D项。
5.【答案】B
【解析】据材料“不管我们怎样觉得商业领域离共产主义很遥远,但正是在这个领域,我们面临着一项特殊任务”“新经济政策的实质,就是要找到处理无产阶级国家政权同小农之间的相互关系,找到和谐共处的形式”可知,此时新经济政策有利于缓解工农之间的分歧和矛盾,符合当时苏俄的生产力水平,是列宁对现实的思考和政治策略,B项正确;新经济政策的实行并未使俄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排除A项;“清除了”表述过于绝对,排除C项;新经济政策实行前,俄国已建立起了工农联盟的苏维埃政权,与材料所述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6.【答案】B
【解析】据材料信息,匈牙利国王邀请来自西欧不同阶层、不同背景的人们前来定居,并接纳他们进入政府和军队,这明显体现了匈牙利的开放和包容态度。同时,这些来自西欧的人们也带来了各自的文化和习俗,促进了匈牙利文化的多元化,故选B项;材料中并未提及匈牙利国内存在特别突出的阶级矛盾。相反,国王通过邀请不同阶层的人来定居,并赋予他们一定的社会地位和权利,这更像是一种社会整合和融合的策略,而非阶级矛盾的体现,排除A项;材料中仅提及国王邀请外来人员定居的情况,并未说明匈牙利国内或与其他地区之间的人口流动情况。因此,不能单凭这一点就断定当时匈牙利的人口流动十分频繁,排除C项;材料中并未提及匈牙利社会治理方面的任何问题。相反,国王能够采取积极措施邀请外来人员定居并赋予他们一定权利,这表明当时的社会治理是有一定秩序和规划的,排除D项。
7.【答案】C
【解析】据材料可知,19世纪中后期,随着英国在工业化与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诸种问题,英国政府加强对自来水的监督,以提高供水质量,满足人民需求,故选C项;此时英国推行自由主义经济政策,二战后大力推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排除A项;完备指应该有的全都有了,单凭对自来水的监督管理不能说城市基础设施的日益完备,排除B项;居住条件包括人均或户均住房面积、自来水、电等设施的提供状况,居住环境质量如绿化面积、空气污染等状况,单凭对自来水的监督管理无法得出“明显改善”的结论,排除D项。
8.【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6世纪时,地中海沿岸爆发鼠疫,大量人口死亡,造成拜占庭帝国人口锐减一半,据此可以判断,鼠疫的爆发导致了查士丁尼被迫停止对外的征伐,B项正确;导致帝国被迫停止对外征伐的原因最有可能是鼠疫的爆发,使帝国人口锐减,A项不属于主要原因,而且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封君封臣制度是中世纪西欧国家所实行的政治制度,不在拜占庭帝国范围,排除C项;教权威胁王权发生在中世纪的西欧,与拜占庭帝国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9.【答案】A
【解析】①“东风牌”小轿车诞生于1958年,从而揭开了我国民族轿车工业的历史篇章;②1988年建成的上海沪嘉高速,是中国大陆第一条高速公路;③2008年,京津城际铁路通车运营,中国进入高铁时代;④2019年,大兴国际机场竣工;故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序正确的是①②③④,选择A项符合题意。
10.【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以病人轻重而异室处之',而且厨舍、汤药、饮食也分别置办。”表明宋代注重隔离以防止疫情扩散,C项正确;材料信息无法表明疫病频发危及民众的安全,排除A项;材料信息无法表明统治者重视民间疾病预防,排除B项;材料信息无法表明传统中医学取得突出成就,排除D项。故选C项。
11.【答案】A
【解析】依据材料“公家漕运,私行商旅,舶航相继。隋氏作之虽劳,后代实受其利”可知,这是对京杭大运河的描述,隋炀帝时开通的大运河,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至今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隋朝大运河的开通及其意义,与隋朝实现南北统一、海上丝绸之路兴起以及经济重心开始南移无关,排除BCD三项。故选A项。
12.【答案】A
【解析】材料中罗兰战死仍紧握圣剑,体现其绝对忠诚,且面对死亡毫不畏惧,展现视死如归的勇气,能反映中世纪骑士精神,故选A项;敬神爱民与维护正义的使命虽涉及宗教元素,但材料中主教屠宾的祈祷是战斗后的临终行为,而非主动践行宗教使命,且未提及保护平民或匡扶正义的内容,排除B项;中世纪骑士需维护封建秩序,且材料未表明其有冲破束缚涤荡秩序的魄力,排除C项;崇尚武力确属骑士特征,但材料未展现对个人荣誉的追求,重点在于罗兰对查理曼的忠诚而非武力荣耀,且杜兰达尔圣剑作为象征更多指向信仰而非武力,排除D.项。
13.【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为了惩罚这个国家,宪宗蒙哥便派其皇弟旭烈兀担任西征统帅,带同将领出征木剌夷国,夺取西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252年,蒙哥派旭烈兀进行第三次西征,远至叙利亚、埃及、伊拉克等国家或地区,并在波斯地区建立了又一个元朝西北宗藩国,即伊利汗国,巴格达是伊拉克的城市,A项正确;1220年,成吉思汗灭花剌子模国,排除B项;1235~1242年,成吉思汗孙子拔都率领西征,远至钦察、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并且建立了第一个元朝西北宗藩国一钦察汗国,排除C项;1219~1225年,成吉思汗拉开了蒙古西征的第一幕,此次西征远抵里海与黑海以北,排除D项。故选A项。
14.【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魏晋时期佛教在中国的传播,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时空观念的素养。“使用中国术语”“拥有了广泛的非佛教意蕴”,这些因素会导致佛教的不断本土化,促使佛教以中国姿态出现,并融人中国文化中,故选C项;A.B两项是对材料错误的解读,故排除A.B两项;D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故排除D项。
15.【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1910年,山东巡抚特允许烟台、青岛两海关‘每月共准运牛500只(出口),是于农业、洋商兼顾并筹’。……至1919年,山东耕牛出口头数,竟‘每日输出有200余头之多’。”及所学可知,中国政府官员限制耕牛出口,希望农业能够与洋商兼顾,但是耕牛出口在外国的压力以及时代发展的推动下,却日益增多,中国传统的经济被动地向近代转型,A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牛由农耕牲畜变为出口产品,与中国民族工业进步无直接关系,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山东农业的发展情况,排除C项;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排除D项。故选A项。
16.【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代集镇主要依托于自身的经济功能而不是行政功能。它们中的大部分是不设城墙的、在交通交汇处以手工业或贸易发展起来的小城市。当发展至一定规模时,政府便赋予它们新的城市行政身份,部分兼具军事防御和经济活动功能,这主要和当时商品经济发展有关,③④符合题意,D项正确;宋代集镇不符合符合近代城市的特征,①错误,排除AB项;明清时期集镇进一步发展并出现专业分工,②错误,排除C项。故选D项。
二、非选择题
17.【答案】(1)持续时间久;交流途径多样;涉及地域广;具有双向性和互惠性;影响深远。
(2)金鸡纳自身的药用价值高;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促进物种的传播;世界市场的形成;各国政府的推广;科学技术的发展。
(3)医药学的交流应秉承互惠互利、平等的原则;药用植物的引进种植要重视生态保护,坚持可持续发展;各国应加强医药交流,共同推动医药学事业的发展。
【解析】(1)据材料一“秦汉以来,......明代万历年间”得出,持续时间久;据材料一“中医药通过商贸、官方使节、留学生、佛教等途径传播到日本、朝鲜、印度、越南及东南亚、阿拉伯地区”得出,交流途径多样;涉及地域广;据材料一“1688年俄罗斯遣人到中国学痘医。……受阿拉伯医学的影响,药物制剂在宋代有了改进……”可知,具有双向性和互惠性;据材料一“此后百余年,人痘接种术传遍各大洲,为人类预防和控制天花流行发挥了重要作用”得出影响深远。
(2)据材料二“金鸡纳原产南美,可用来治疗疟疾等发热性疾病”得出,金鸡纳自身的药用价值高;据材料二“从1640年至1776年,金鸡纳树皮源源不断地从南美运至欧洲”得出,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促进物种的传播;据材料二“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全球性的金鸡纳种植因网络基本形成”得出,世界市场的形成;据材料二“英国陆军部、荷兰和法国殖民地农业部都将奎宁列为必备药物”得出,各国政府的推广;据材料二“19世纪随着实验医学的发展,金鸡纳的主要成分奎宁被提取出来,其药用价值逐步得到证实”得出,科学技术的发展。
(3)据材料一“人痘接种术传遍各大洲,为人类预防和控制天花流行发挥了重要作用”并结合所学得出,医药学的交流应秉承互惠互利、平等的原则;据材料二“然而非科学的采集方法导致金鸡纳树皮日益稀缺”得出,药用植物的引进种植要重视生态保护,坚持可持续发展;据材料一“受阿拉伯医学的影响,药物制剂在宋代有了改进,出现了‘丸衣’”、“”意大利传教士将新制剂法传入中国,结合中医药理论和药材,制成‘花露’”并结合所学得出,各国应加强医药交流,共同推动医药学事业的发展。
18.【答案】(1)特点:制定出符合本国特色的防疫对策;将疫情预警,隔离防控,救助,卫生检疫相结合,形成了较为系统科学的防疫体系;中央与地方相互配合;借鉴吸收其他国家的经验;等等。
(2)影响:导致大量人口死亡,冲击了社会经济;动摇了教会的权威,促进思想解放;促进了理性和科学精神的成长;推动了世俗医学的发展;人口布局有所改变;等等。
【解析】(1)据材料“以非宗教手段加以防控,包括实施隔离、清扫街道、禁止集会、严禁人员和牲畜流动等。英国的防疫措施, 如死者的证明、检查员的指定、对葬礼时间的控制和对家庭的隔离”可知,将疫情预警,隔离防控,救助,卫生检疫相结合,形成了较为系统科学的防疫体系;据材料一“在地方政府和议会推动下,王室政府开始积极投身防疫工作”可知,中央与地方相互配合;据材料“都是部分或全部来自欧洲对付传染性疾病的经验”及所学知识可知,借鉴吸收其他国家的经验,同时符合本国特色。
(2)据材料“使得英国大量人口死亡,社会经济受到严重冲击”可知,导致大量人口死亡,冲击了社会经济,同时英国人口的大量死亡,使得英国人口布局有所改变;据材料“基督教会束手无策,宗教医学更显得毫无成效”、“从而引起人们对信仰与自身所处地位产生怀疑与不满”及所学知识可知,动摇了教会的权威,促进思想解放,促进了理性和科学精神的成长;此外,英国对应对疫情的措施推动了世俗医学的发展。
19.【答案】(1)特点::经历了陆上丝路逐渐式微和海上丝路兴起的变化过程;丝路的兴衰受朝代治乱兴衰的影响;是文化交往、交流的桥梁、纽带;古代丝路贸易输入的主要是奢侈品,输出的主要是中国特产。
(2)衰落的原因:“海禁”政策、“闭关锁国”政策;工业革命的进行,机器产品比手工产品更有竞争力,以英国为首的西欧国家崛起,在世界贸易中居于支配地位,奥斯曼土耳其阻断了东西方商路,新航路开辟,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商品结构的调整,新式交通工具——蒸汽轮船的使用。
【解析】(1)据材料一“海运成本的比较优势,使海路逐渐兴起,陆路逐渐式微,海上丝路逐步占据主导地位”,得出经历了陆上丝路逐渐式微和海上丝路兴起的变化过程;据材料一“在统一的时代中原王朝国力强盛,国强则丝路盛,在分裂的时代中原割据国力较弱时”,得出丝路的兴衰受朝代治乱兴衰的影响;据材料一“古丝路主要是一条商贸物资流通的通道,物物交换、货物交易是主要形式”,得出是文化交往、交流的桥梁、纽带;据材料一“输出的依次是以丝绸、瓷器、茶叶等为大宗的中国特色物产,输入的则多半是香料、药材、珠宝玉器、珍禽异兽等域外奢侈品”,得出古代丝路贸易输入的主要是奢侈品,输出的主要是中国特产。综合以上可知,中国古代丝绸之路兴起和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应提到近代技术工业的诞生和发展,这种工业以代用品取代了来自中国的传统产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的进行,机器产品比手工产品更有竞争力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商品结构的调整;根据材料二“缺少了商品的流动,作为商道的丝绸之路便失去了传统的意义与价值”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奥斯曼土耳其阻断了东西方商路与新航路开辟;根据材料二“西方的欧洲文明不断扩大自己在中亚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以英国为首的西欧国家崛起,在世界贸易中居于支配地位;根据材料二“中国在古代世界的主流地位被取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的“海禁”政策与“闭关锁国”政策;再根据工业革命的知识可知,新式交通工具——蒸汽轮船的使用。综合以上可知,明清之际丝绸之路衰落的原因。
20.【答案】(1)特点:英国的城市化起步早、发展迅速;由第一次工业革命推动;发展具有自发性;城市发展存在地区间的不均衡性。
(2)影响:减轻大城市人口过度集中、恶性膨胀的压力;改善居住环境,提高住房水平;优化城镇布局。
(3)认识:城市化要实现地区协调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城市化过程要注重环境保护,建设绿色城市;控制城市发展规模,关注民生。
【解析】(1)据材料一“从18世纪中期开始,英国城市化快速发展,至1851年,全国已有大小城镇580座”,可得出英国的城市化起步早、发展迅速;据材料一“在这些城市的发展过程中,一切均是随着产业革命的步伐自然而然地发展的”,可得出由第一次工业革命推动;发展具有自发性;据材料一“大约有360个城市居民过万人,但也有194个城镇人数不足3000人。此时的伦敦汇集着豪华的宫殿、宏伟的政府办公楼、高耸的大教堂、金融机构、博物馆、艺术馆和俱乐部,当然也充斥着贫民屋,到处都是肮脏混乱和无序”,可得出城市发展存在地区间的不均衡性。
(2)据材料二“伦敦周围向不可能在城市中心拥有自己住宅的城市中产阶级,甚至工人阶级提供了住所。1960年以后,伦敦市中心人口开始流失,而整个地区尤其城市周边人口增长十分明显”,可得出减轻大城市人口过度集中、恶性膨胀的压力;据材料二“伦敦周围向不可能在城市中心拥有自己住宅的城市中产阶级,甚至工人阶级提供了住所”,可得出改善居住环境,提高住房水平;据材料二“英格兰南部的大部分,甚至是中部正在迅速地变成伦敦广阔而分散的郊区,以致像肯特郡和康沃尔郡这样的曾经距离遥远的农村地区,也异想天开地想成为伦敦的住房供应市场”,可得出优化城镇布局。
(3)据材料一“此时的伦敦汇集着豪华的宫殿、宏伟的政府办公楼、高耸的大教堂、金融机构、博物馆、艺术馆和俱乐部,当然也充斥着贫民屋,到处都是肮脏混乱和无序。在这些城市的发展过程中,一切均是随着产业革命的步伐自然而然地发展的”,可得出城市化要实现地区协调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据材料一“当然也充斥着贫民屋,到处都是肮脏混乱和无序”,可得出城市化过程要注重环境保护,建设绿色城市;据材料二“伦敦周围向不可能在城市中心拥有自己住宅的城市中产阶级,甚至工人阶级提供了住所”,可得出控制城市发展规模,关注民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