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云南省丽江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二次高考模拟测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届云南省丽江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二次高考模拟测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丽江市第一高级中学2025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高考模拟测试
历史试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及科目,在规定的位置贴好条形码。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用黑色碳素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6小题,共计48分)
1.旧石器时代是以使用打制石器为标志的人类物质文明发展阶段。从地质时代上说,属于上新世晚期到更新世;从存在的时间看,距今约300万年到1万年左右。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旧石器时期人类生活场景的是()
A 用火取暖、烧烤食物 B.从事采集和渔猎
C.使用骨针来缝制兽皮 D.使用陶纺轮作为纺线工具
2.商鞅由魏入秦后对秦孝公说:“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以下对商鞅变法“不法古”的分析不符合历史逻辑的是()
A 废除世卿世禄制,打击了贵族特权 B.废井田开阡陌,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
C.推行什伍连坐制,着眼于社会治安 D.推行个体小家庭,推动小农经济兴起
3.如表是“孝文帝改革的相关举措”,反映了这场改革()
三长制 把民众按邻、里、党的系统组织起来,并各置一长,负责检查户口
均田制 不分胡人汉人,均按编定 户籍授予土地,每户男夫和妇人按照规定授田
租调制 一夫一妇每年纳帛一匹,粟二石
A.注重制度建设的协调性 B.增加了小农的经济负担
C.巩固了大一统国家政权 D.打击了士族的政治势力
下图是现存于大英图书馆的雕版印刷《金刚经》卷子,是世界上现存最早有明确日期的雕版印刷品。由此可知唐朝()
A.雕版印刷术开始出现 B.各项科技领先于世界
C.已经有了雕版印刷品 D.佛教思想最受到尊崇
5.青花瓷在元代迎来大发展,成为重要的出口商品。蒙古人和穆斯林都喜爱白色、蓝色,青花瓷制作所需的钴料可以畅通地从波斯运到中国,其造型出现了西亚和东南亚居民喜用的大盘大罐。元青花瓷的发展
①得益于蒙古帝国版图辽阔和统治者的支持
②反映了元代雇佣劳动兴起和工场规模扩大
③是中国先进制瓷技术同域外文化交流产物
④与海上丝绸之路发展和国际市场扩大有关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6.明末清初,以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为代表的实学兴起,追求匡时济世、通经致用。晚清实学以曾国藩为代表,主张在固守圣人之道的前提下,学习西方技术,建立近代工业。这反映了实学
A.强调人与人的关系和等级,是社会变革的产物
B.迎合统治者用思想统一来巩固政治统一的需求
C.融合佛、道思想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了新儒学
D.摈弃“空谈”,强调“经世致用”,并与时俱进
7.“这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次以皇帝的权威合法性为基础、自上而下的大规模推进体制更新的变革运动。直到鸦片战争以后近60年......中国才终于真正获得了一次来之不易的变革机会。”这次“变革运动”()
A.迈出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 B.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尝试
C.一定程度冲击了封建制度 D.实现了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8.1916年,陈独秀在《新青年》上发表文章,反对妇女从父、从夫、从子的“三从”,主张妇女参政,夫死可以再嫁、交际自由、生活独立。这反映出当时中国()
A.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B.爱国斗争此起彼伏
C.平等思潮影响广泛 D.封建伦理受到冲击
9.在阅读由中共中央统战部编著的《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史》目录(部分),下列各项中,最不可能在第一章出现的是()
A.东征陈炯明 B.“打倒列强,除军阀”
C.中共三大 D.在瑞金建立政权
10.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定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此后,各地纷纷响应。至1959年,全国兴修了5200多座烈士陵园、公墓等纪念性设施。此外,还积极举行纪念仪式、开展拥军优属活动,并制定烈士褒扬抚恤的政策法规。这些举措()
①践行了“五讲四美三热爱”的号召
②激发了人民保家卫国、建设祖国的热情
③有助于培育爱国奉献的社会价值观
④初步奠定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基础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②③
11.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中国共产党召开了一系列会议。某次会议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总部署、总动员,提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这次会议”是()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八大 C.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 D.中共十九大
12.在古代雅典,“尽管共同体的概念根深蒂固,但它却从未包含平等主义或是对此的追求。至多,一些城邦曾采取措施以保障其公民出任公职并行使政治权利的同等机会,或在非常时期采取措施保护弱势群体.但财产、生活方式的不平均却被普遍地看作是“自然的”。这表明古代雅典追求
A.经济平等 B.政治平等 C.主权平等 D.生存平等
13.法国在世界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下列关于法国的史实正确的是()
①14世纪三级会议的召开,标志着法国进入等级君主制阶段
②1875年宪法规定法国总统经参议院同意有权解散众议院
③拿破仑《法国民法典》确立了法律至上和王权有限的原则
④1964年中国与法国建交,实现了中国同西方大国关系的突破
A ①② B.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4.19世纪90年代,国大党成立之初,批评英国殖民当局的政策并提出改革的要求,但保持节制并对英王表示忠心。20世纪初,提拉克提出“司瓦拉吉(自主)”和“司瓦德西(自产)”,宣传“司瓦拉吉是我们的天赋权利,我们一定要得到它”,“司瓦德西的真正受益者是你们,这个国家的工人”。对材料理解恰当的是()
①国大党成立初期保守氛围浓厚②提拉克注重发展近代民族经济
③提拉克发动广大群众争取独立④国大党转变为工人阶级的政党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5.导致下面柱状图所示经济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1950-1970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年均增长率(%)
A.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B.科学技术的新发展
C.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 D.欧洲一体化的推动
16.我们或许正生活在“自我们人类这个物种存在以来最和平的时期”。但过去的20年,我们每时每刻都在感受着来自世界各地的“突发新闻”如“9-11”、“巴以冲突”等,使我们总觉得自己生活在一个恐怖时代。材料旨在说明当今世界
A.暂时出现了一超多强的局面
B.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
C.恐怖主义成为人类最大敌人
D.霸权主义造成区域性冲突不断
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计52分)
17.民主法制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理想,也是中国人民长期为之奋斗的目标。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一个世纪的历史上,第一次建立起一个具有较为合理的政治制度的、安全可靠值得信赖的政府(即使它不能提供政治上的自由和民主),这本身就是一项重要的历史成就,而且也是一项独一无二的成就......孙中山称之为“一盘散沙”的中国,迅速凝聚成一个具有强烈的民族使命感的强大的现代民族国家。
-【美】莫里斯·迈斯纳《毛泽东的中国与后毛泽东的中国》
材料二我们的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民主制度,不能搞西方那一套。社会主义国家有个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干一件事情,一下决心,一做出决议,就立即执行,不受牵扯。我们说搞经济体制改革全国就能立即执行,我们决定建立经济特区就可以立即执行,没有那么多互相牵扯,议而不决,决而不行。就这个范围来说,我们的效率是高的,我讲的是总的效率。
-摘自《邓小平文选》
材料三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植根中国大地、具有深厚中华文化根基、深得人民拥护的制度和治理体系,是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的制度和治理体系,是能够持续推动拥有近十四亿人口大国进步和发展、确保拥有五千多年文明史的中华民族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进而实现伟大复兴的制度和治理体系。
-《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1)根据材料一,指出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前提。针对“它不能提供政治上的自由和民主”这一谬误,列举新中国成立初期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成就。
(2)根据材料二,概述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政治制度发展趋势的认识。
(3)指出材料三所选引文出自中共哪次会议,结合所学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特点和优势。
18.中国近代的土地问题
材料一近代中国的思想界已认识到了农村不发展,国家发展的问题就一个也解决不了的事实。农民极端贫困,购买力低下,工业品就不可能有广大的市场。农民的愚昧、知识的低下,又使劳动力的素质无法适应新式工业的要求。在旧的生产关系的束缚下,农村生产力得不到发展,农村资源得不到开发,也就无法为工业化提供其所需要的原料和商品粮食。苛重的地租、高利煲榨干了农民的血汗,又使农村不能为工业化提供资本积累。
-摘编自刘方健史继刚《中国经济发展史简明教程》
材料二新民主主义革命各历史阶段的土地政策(主张)简表
国民革命时期 1924年,孙中山指出:俄国“推翻一般大地主,把全国的田地,都分到一般农民,让耕者有其田。耕者有了田,只对于国家纳税,另外便没有地主来收租钱”。他认为中国革命在这一点上应当效法俄国,不然革命就是不彻底的。
土地革命时期 “没收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土地”,“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田中收获除给政府交土地税外,均归农民所有。
全面抗战时期 抗日根据地内停止没收地主土地,实行减租减息政策,以减轻农民所受的封建剥削,提高抗日和生产的积极性;同时实行交租交息,以利于联合地主抗日。减租的办法是“二五减租”(即把原租额减少25%);正租以外的杂租、劳役一律取消。
解放战争时期 1947年秋,中共中央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以彻底平分土地为原则,提出没收地主土地、连同乡村中其他一切土地,不分男女老幼,按人口统一平均分配,同时分配地主的牲畜、农具、房屋、粮食及其他财产。
(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分析近代中国农村不发达、农民贫困的原因和影响。
(2)阅读材料二,任选两个时期的土地政策(主张),结合时代背景,阐释其异同。
19.英国这个国家面积不大,人口不多,但它的历史作用却非常特殊,开创了世界的一种新文明。不了解它,就不能理解今天的世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果英格兰历史可以作为世界历史的借鉴,那么,“中世纪”不仅不是一个黑暗的时代,也不是社会发展两峰间的低谷,它恰恰是必不可少的、承前启后的时代。以王权为例,这是一个王权从集中走向分散,又在更高层次上聚合为集中强大的王权的过程,而在后一个层面上即便出现过专制君主,也只可能是有限的专制君主。
-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
材料二英国通过一次不流血的宫廷政变完成了政治制度的改造,建立了一种完全现代意义的国家体制。英国现在的国王和都铎时期的国王完全不同,区别在于:都铎和斯图亚特时期的国王是大权独揽的,议会是一种节制力量,但它服从国王;光荣革命后情况倒转过来,国王需要服从议会,议会是最高的主权。
-钱乘旦《西方那一块土》
材料三一些专家认为,19世纪末世界经济达到的高度一体化主要取决于各国普遍与国际金本位制挂钩,而另一些则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英国在世界经济中出色地扮演了中心的角色,伦敦的金融中心与政治中心的地位也是原因之一。19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英国一直坚持金本位制......在20世纪之初,实际上所有主要贸易国都采用了金本位制,这种局面持续了近20年。
-(美)龙多·卡梅伦《世界经济简史》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述亨利八世时期英国王权加强的表现。结合英国的历史分析“中世纪”时期的英国国王为何“只可能是有限的专制君主”。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完全现代意义的国家体制”的含义并分析光荣革命前后两种体制的联系与区别。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国际金本位制特点和形成的主要原因。
三、开放性试题(本大题共1小题)
20.文化碰撞与交流
第一次世界大战对欧洲造成巨大的毁灭,以及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引发世界范围对欧洲文明的信仰危机,中国思想界掀起中西文化论争,东方文化派认为“大海对岸那边有好几万万人愁着物质文明破产,等着我们去超拔(解救)他们”,不但可能,而且是一个较为完善缺少危险的文化出路”,认为中国新文化“不能离开共产主义思想的领导”,也“决不能主观地公式地应用它”,实际上为中西文化论争做了应答和总结。
一战后印度诗人泰戈尔曾周游欧美各国发表演讲,主张用东方“人生精神满足的智慧”去矫正西方人的“物欲无厌追求”。甘地接受了法国大革命“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并把它与印度传统宗教哲学结合起来,号召恢复手工生产以抗拒西方的工业资本主义,尼赫鲁深受西方科学精神的影响,与甘地共同领导了民族独立运动。
-摘编自《中国文化论争》《印度通史》等
围绕“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碰撞与交流”,结合所学,解读上述材料。要求:提取信息充分,逻辑清晰。
  2025届云南省丽江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二次高考模拟测试历史试题答案
  1.【答案】D
  2.【答案】D
  3.【答案】A
  4.【答案】C
  5.【答案】B
  6.【答案】D
  7.【答案】C
  8.【答案】D
  9.【答案】D
  10.【答案】D
  11.【答案】C
  12.【答案】B
  13.【答案】C
  14.【答案】A
  15.【答案】B
  16.【答案】B
  17.(1)【答案】前提:强大的现代民族国家的建立(新中国的成立)。成就:创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
  (2)【答案】优越性:执行力强,行政效率高。认识:政治制度的选择必须要符合本国国情;政治制度的制定必须坚持民主化、法制化。
  (3)【答案】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把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同法律体系、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各方面体制机制等具体制度有机结合起来,坚持把国家层面民主制度同基层民主制度有机结合起来,坚持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结合起来。
  18.(1)【答案】原因:封建土地所有制下,地主剥削农民;官府征收沉重的赋税和徭役;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掠夺。影响:不能为工业产品提供市场;不能为工业生产提供合格的劳动力;不能为工业和城市提供足够的原料和粮食;不能为工业化积累资金。
  (2)【答案】示例: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土地政策抗日战争时期暂时保留了地主土地所有制,减轻农民地租。解放战争时期废除了地主土地所有制和剥削制度,将土地分给农民。两个时期的土地政策均减轻了农民经济负担,提高了农民生活水平。全面抗战时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需要团结各阶层的力量进行抗战。该时期的土地政策团结了全民族的抗日力量,巩固了敌后抗日根据地,维护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抗战的最终胜利奠定基础。解放战争时期,随着人民解放战争全面展开,人民解放军开始战略反攻。解放战争时期的土地政策使亿万农民在政治上、经济上获得了解放;广大农民踊跃参军支前,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19.(1)【答案】表现:1534 年,亨利八世授意议会通过《至尊法案》,国王成为英国教会的首脑,建立起专制统治。理由:13 世纪初,签署《大宪章》,确立 “王权有限” 和 “法律至上” 的原则;建立议会,形成议会君主制。
  (2)【答案】含义:君主立宪制。联系:国王都是国家元首,是国家的象征;有限王权。区别:前:主权在君;后:议会主权。
  (3)【答案】特点:以英镑为中心;以金币或黄金在国际间自由流通为主。原因: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不断扩大,国际间货币结算日益频繁和复杂;英国是世界经济的中心。
  20.【答案】论题:本土文化对外来文化的传播有一定的选择和自我保护作用。论述:近代以来,西方列强加紧侵略中国,地主阶级抵抗派和洋务派为了维护统治,提出了 “师夷长技以制夷” 及 “中体西用” 的主张,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列强掀起 “瓜分狂潮”,为了挽救民族危亡,由 “器物” 层面深入到 “制度” 层面、自由平等,冲击了陈旧腐朽的旧文化;辛亥革命后,资产阶级激进派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新文化运动,用资产阶级的新文化荡涤人们脑海中的封建文化,为新思想的发展开辟了道路。综上所述,随着列强侵略加剧,为了挽救民族危亡,仁人志士不断深化向西方学习,传播了西方进步思想,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