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长春市经开区2024-2025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卷(扫描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吉林省长春市经开区2024-2025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卷(扫描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长春经开区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质量调研
七年级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
题目要求。
1.唐太宗曾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他统治期间采取的措施中最能体现这一理念的是
A.修订法律
B.虚心纳谏
C.整编军队
D.兴修水利
2.下列语句最能体现民本思想的是
A.事在四方,要在中央
B.法与时变,礼与俗化
C.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D.民为邦本,本固邦宁
3.依据右图内容,可以确定研究主题为
■附场帝始设进士科
■唐太宗增加考试科目
A.科举制的形成和发展
B.中央集权的演变过程
武则天首创殿试制度
C.崇文抑武政策的实施
D.君主专制的不断加强
第3题图
4.下列诗句能反映唐玄宗统治前期盛世景象的是
A.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B.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C.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D.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5.下列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三彩釉陶载乐骆驼
《步辇图》(局部)
彩绘仕女弈棋图
A.唐朝的文学
B.唐朝的民族关系
C.盛唐的气象
D.唐朝的对外交往
6.唐朝时期的国际大都市是
A.北京
B.洛阳
C.东京
D.长安
7.使唐朝的国势由盛转衰的历史事件是
A.安史之乱
B.藩镇割据
C.黄巢起义
D.朱温灭唐
8.中日文化交流中最有影响力的唐朝人物是
A.鉴真
B.玄奘
C.阿倍仲麻吕
D.崔致远
9.“狼烟起,
江山北望,龙旗卷,马长嘶,剑气如霜”一首《精忠报国》让我们热血沸腾。这首歌
曲颂扬的是南宋抗金名将
A.郑成功
B.戚继光
C.文天祥
D.岳飞
10.宋朝为牵制知州的权力,加强监察而设立的官职是
A.刺史
B.转运使
C.通判
D.御史大夫
11.宋辽之间维持了一段较长时期的相对稳定局面,边境上的榷场贸易开放,双方百姓的友好关
系得到发展,与此有关的事件是
A.澶渊之盟
B.郾城大捷
C.宋夏合议
D.靖康之变
12.通过条约形式确认以准水至大散关一线为分界的两个政权是
A.北宋与西夏
B.北宋与辽
C.南宋与辽
D.南宋与金
13.“创蒙文,同族共尊成吉思汗;奠元基,后世皆颂一代天骄。”材料描述人物的主要功绩是
A.统一蒙古
B.建立元朝
C.统一全国
D.设置行省
14.北宋开封的“瓦子”内,艺人表演杂剧、市民购买货品,还有“勾栏”专供演出。反映宋代
A.实行重农抑商
B.都市商业繁荣
C.海外贸易发达
D.科举制度完善
15.下列史料中,能担当得起“世界上最早的纸币”这一美誉的是
A泰半两钱
B.五铢钱
C北宋纸币同版拓片
D.契丹货币
16.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是在
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
17.南宋时期,阿拉伯商人运载货物到泉州销售,抵达泉州后需要办理手续的机构是
A.都护府
B.市舶司
C.宣政院
D.理藩院
18.“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找任何一个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主要焦点就在
宋代。”以下能支持这个观点的是
A.沈括发明活字印刷术
B.发明了火药
C.蔡伦改进造纸术
D.指南针开始应用于航海
19.明太祖对中央、地方机构进行改革。下列机构在改革后得以保留的是
A.行中书省
B.厂卫
C.六部
D.丞相
20.提出“均田免粮”口号,建立大顺政权的农民起义发生在
A.西汉
B.唐朝
C.明朝
D.清朝
21.元朝最优秀的剧作家关汉卿的代表作是
A.《长生殿》
B.《桃花扇》
C.《牡丹亭》
D.《窦娥冤》
22.明代引进的原产于南美洲的作物,除花生外,还有
A.玉米、甘薯
B.玉米、核桃
C.葡萄、甘薯
D.石榴、甘薯
23.长城以北的草原文化,骑马、射箭、歌舞、音乐通过长城沿线的互市传到了长城南面的北京及许
多城市。长城以南的农耕文化,诗歌、戏剧、绘画、手工业技艺等也通过长城沿线的开放市场传
到了长城以北。这表明长城是
A.连贯东西的重要商路
B.文化交流的见证
C.完整的军事防御工程
D.南北地理分界线吉林省长春市经开区2024-2025学年部编版
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卷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25分,每小题1分)
1-5:B D A B C
6-10:D A A D C
11-15:A D A B C
16-20:D B D C C
21-25:D A B C C
二、非选择题(35分)
26.(20分)
(1)灌溉工具:①;拔秧工具:③;耕种工具:②(3分)。
(2)示例:①简车,通过水力转动,可自动灌溉农田(2分)。
(3)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4分)。
(4)A区间:元朝至16世纪,青花瓷出口数量逐渐增加,反映元朝至明朝对外陶瓷贸易繁荣(2分);B区间:17世纪青花瓷出口数量减少,可能受海外贸易政策调整等因素影响(2分)。
(5)变化:从地广人稀、经济落后变为成为国家财政支柱(2分)。影响:经济重心南移完成(1分)。
(6)背景和原因:北宋边疆战败、财政负担重、土地集中等(对应材料中“北宋中期……改革呼声日益高涨”);结果:政府财政收入大幅增加(2分)。
(7)示例:比较法、史料分析法(2分)。
27.(15分)
(1)王朝:秦朝、元朝(2分)。例证:文成公主入藏、唐太宗被尊为“天可汗”(2分)。
(2)观点:明清采取灵活政策管理边疆,促进国家统一(2分)。
论述:明朝在西藏设立乌思藏都司;清朝册封达赖和班禅,设驻藏大臣;清朝平定准噶尔叛乱,巩固西北边疆。这些措施加强了对边疆的管辖,维护了国家统一(7分)。
(3)理解:统一多民族国家需有统一的中央政府,同时尊重各民族存在,各民族共同推动国家发展(2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