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专业成长“三阶四维”研究策略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教师专业成长“三阶四维”研究策略

资源简介

青年教师专业化成长的“三阶四维”策略研究
研 究 报 告
【摘要】:教师专业化成长是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是教育改革的源动力,是学生发展的根本保障。在知识经济大爆炸的时代,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教育要发展,教师要先行。教师的专业化程度,是教育质量的决定性因素。因此,打造一支专业化的教师队伍就显得尤为重要。本课题从“学习研究、技能提升、教育科研、合作交流”四个维度详细研究了实现教师“一年成长,两年成熟,三年成才”三阶成长目标的具体措施,促进了教师专业化成长。
关键词:三阶四维、专业化成长、学习研究、技能提升、教育科研、合作交流
一、课题的提出
首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指出: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完善培养培训体系,做好培养培训规划,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通过研修培训、学术交流、项目资助等方式,培养教育教学骨干、“双师型”教师、学术带头人,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通过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来提高学校办学质量,推进学校教育现代化进程。
其次,近年来,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和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出,不管是国家层面还是教育部、教育厅、教育局,都很重视新课改和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而要顺利实现新课改和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首要的就是要提高教师的素质,提高教师素质就必须走教师专业化成长这条路。只有教师的素质、能力、专业素养提高了,才能推进教育的现代化进程。
再次,我校初中部虽然二十多年来中考成绩一直保持在全县领先位置,但因教育大环境的变化、县域周围教育环境的变化、招生的生源结构变化、教师结构变化等原因,我校发展也遇到了瓶颈。同时,自2019年开始,为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我校全面实施“分类要求,分层施教”、“三段式教学模式”的课堂教学改革,需要新教师快速跟上学校教育和发展的步伐,尽快成长成熟,成为学校教育教学骨干。因此,急需通过教师专业化成长来推动改革、打破瓶颈,获得新一轮的长足发展。
最后,2022年民办义务教育发展困难重重。县域内新生的公民办学校如雨后春笋导致师资矛盾出现,政府政策上对民办学校的控规模导向导致生源锐减,我校提出了“缩小规模,小班教学,提升效果,办精品学校”的新发展思路。提高民办学校教师的专业化水平,走教师专业化的发展之路,不仅是教师个人成长的事情,也是我校教育改革与精品化办学学校再造辉煌的需求。
本课题研究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有:
1.解决我校青年教师居多,教学经验缺乏,教学能力不足的问题;
2.解决我校教师教育教学理论不系统化,教育科研能力不足的问题;
3.解决我校教师因平时工作繁忙而缺乏学习提升的意识,改变我校青年教师以没有时间进行自我提升为借口而惰于学习研究的思想,促进自身专业化成长的问题;
4.解决我校学校教师流动性大,由此带来的教师队伍不稳定,教师理念复杂、不统一,教学水平参差不齐等原因带来的教育不均衡等问题;努力打造一支教学经验丰富、教学能力突出、专业素质高的现代化教师队伍。
5.解决我校学校教师专业化水平不高,虽有一定实践经验,也取得了很不错的教学业绩,但理论研究匮乏,专业素养不高等问题;
6.解决教研“重教轻研”或“重研轻教”的不平衡问题,使教研工作落到实处。
二、核心概念界定:
“教师专业化成长”,百度百科解释为:“教师专业化成长是指教师在整个职业生涯中,通过专门训练和终身学习,逐步习得教育专业的知识与技能并在教育专业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从教素质,从而成为教育专业工作者的专业成长过程。它包含双层意义:既指教师个体通过职前培养,从一名新手逐渐成长为具备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态度的成熟教师及其可持续的专业发展过程,也指教师职业整体从非专业职业、准专业职业向专业性质职业进步的过程。”
本课题《民办学校青年教师专业化成长“三阶四维”策略研究》,核心概念界定为:
“三阶”是指我校青年教师“一年成长,两年成熟,三年成才”的三个阶段成长目标。“四维”即我校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四个维度——学习研究、技能提升、教育科研、合作交流。(因我校是民办学校,青年教师多,且因平时教学任务重,教学时间紧,加之学校为了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开展的活动非常丰富,所以供教师系统学习的时间少之又少。因此将学习的重点放在平时教学工作的一点一滴和每个环节中进行。)
三、研究综述
教师专业化发展已是一种国际趋势,各国都在积极开展有关教师专业发展研究工作,我国教育学者们也广泛开展了研究工作:谭春梅在其研究中认为:“21世纪教师专业发展的本质表现为全球语境、国家语境和个人语境多维度教育诉求下,教师外在和内在调整以应对全球化时代发展和生存需要。”傅树京在《构建与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培训川模式》,《教育理论与实践》中也全面描述了不同专业发展阶段的教师能力和教师需要。罗琴和廖诗艳在《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性:教学反思角度》,《现代教育科学》中指出“以教师群体专业发展为假设,以职业成熟度为标准,把教师专业发展过程划分为适应期、发展期、成熟期和持续发展期四个阶段”。根据目前大多数的研究可以看出,这些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倾向于理论性,但却没有非常明确地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上的有效性进行研究。本课题从民办学校实际出发,从“学习研究、技能提升、教育科研、合作交流”四个维度详细研究了实现教师“三阶”成长的具体措施,具有可操作性,真正意义上促进了教师专业化成长。
四、本课题研究意义
教师发展是教师自身幸福感的源泉,教师专业化发展是学生发展的根本保障中小学教育是为学生终身发展而奠基的,我们应该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只有通过教师的发展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没有教师的发展,就没有学生的发展。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不仅有利于新课程的改革与发展,更有利于教师的不断学习与成长,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一个必然的趋势。
名师从来都不是靠“培训“等外力培养出来的,而是由自我提升的“内需力”造就的,是一个厚积薄发、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但教师专业发展又离不开培训。在学校营造浓厚的读书研究氛围,形成讨论、争鸣的气候,使教师们在相互学习、立足校本研训主渠道,围绕“学习-备课-上课-交流-反思-科研”主流程,创设“教师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成长”的专业成长氛围。坚持以课改为核心,用课改的新思想、新要求来指导自身的教学实践,不断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建立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家引领的学习交流系统,着眼于教师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努力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教学技能和科研能力,实现教师专业的螺旋式发展,努力打造一支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强烈的敬业精神、高质量的教学水平、积极的创新意识、和谐的人际关系、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使更多的中青年教师成为学者型、专家型教师。
本课题研究主要意义在于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订了适合我校教师的专业成长措施,使我校教师迅速成长,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理论水平。
同时,我校要向更高层次发展,真正实施个性化教育,首先必须实现教师本体的发展,扎扎实实地解决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问题。
五、研究目标
(一)分层目标:
第一层次目标:通过师德建设、校本教研、校本培训,构建学习共同体,对加盟华兴1—3年的教师,着重基础培训,促其较快接受教育新理念,向教学能力强的教师学习好经验,较快地成长为一名合格教师、优秀的教师。
第二层次目标:对教育教学能力较强的老师,通过校本研训使其尽快充实专业知识,熟练掌握信息技术和课堂教学技能,促其成长为骨干教师或教学能手。
第三层次目标:对县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通过教学竞赛和课题研究实践、专家引领等措施,提高其课堂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使他们成长为省市级名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打造一批名师团队。
(二)具体目标:
通过学习、进修、师德建设、专业成长培训及研讨,实现民办教师们知识更新,职业道德、专业精神和专业技能得到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大大提升,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让民办青年教师们:
1.热爱教育事业,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修养,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2.具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能够熟练运用希沃等专业的现代教育手段。
3.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备一定的教科研能力,能够独挡一面,胜任民办教育教学工作。
4.具备较强的教育管理能力,能够胜任班主任和行政工作。
六、研究内容
研究如何促进新时代初中教师专业化成长,拟通过一个核心理念——“零散化学习,整合式提升”,实施“零存整取”战略(因我校青年教师平时教学任务重,教学时间紧,加之学校为了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开展的活动非常丰富,所以供教师系统学习的时间少之又少。因此将学习的重点放在平时教学工作的一点一滴和每个环节中)。我们要研究我校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四个维度——学习研究、技能提升、教育科研、合作交流,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从而实现“三阶”——一年成长,两年成熟,三年成才的成长目标,努力打造一支结构合理、师德高尚、教艺精湛的现代化教师队伍,以此来提升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核心素养。各个环节的具体做法,主要包括:
(一)通过教师的理论学习和业务学习来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二)通过教师的技能提升来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三)通过开展教育科研研究来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四)通过教师的合作交流来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七、研究方法
1.调查法
2.文献法
3.个案研究法
4.行动研究法
5.经验总结法
八、研究措施和活动
(一)研究步骤:
本课题从2022年9月做准备工作,10月申报开始,2023年6月结束,周期为一年,后可继续推进。研究工作分四个阶段进行。具体研究步骤如下:
第一阶段:2022年9月—2022年10月 准备阶段
根据学校实际和教师的具体情况确定研究课题,进行课题论证,制定研究方案,拟订课题组实施方案。
第二阶段:2022年10月—2022年12月 探索验证阶段
根据课题研究方案,深入学习《初中部教师专业化成长学期实施方案》、《初中部教师专业化成长三年规划》、《教师专业化成长考核细则》等制度方案。根据制度方案,探索开展相关活动。在活动中不断总结得失,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第三阶段:2023年1月—2023年5月 总结推广阶段
在前一阶段研究的基础上总结成功之处,解决课题实施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并加以完善,逐步推广。
第四阶段:2023年5月—2023年6月 总结、结题阶段
总结课题优劣得失,完成《民办学校青年教师专业化成长的“三阶四维”策略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二)采取的措施:
1.学习研究
(1)理论学习
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我们坚持了通过大会讲述、观看视频、印发资料等形式宣传教育行业的先进教育个人、教育事迹,每学期不少于三次。
①大会讲述
在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方面,我校拟定了《师德师风监督管理制度》《师德师风自查报告》《师德师风考核办法》等细则,每学期都会组织青年教师(包括刚入职华兴中学的老师)参加师德师风专题培训会,学习《新时代教师十项准则》《师德师风监督管理制度》等文件,并逐一签订《师德师风承诺书》。培训期间还会组织青年教师写培训心得,并交流学习,比如我校道法组教师杨燕在培训结束后主动分享了她的培训心得《鞠躬致敬》。
②观看视频
组织老师们观看了《我为什么当老师》教育主题影片,并让每位老师发表影评。
③印发学习资料
我校每月为老师们印发先进人物学习材料,提高老师们的职业道德水平。
教师学习记录
坚持让教师们每学期读1本教育教学专著,并撰写了读后感。学校教科室为老师们推荐的教育教学专著有《育人三部曲》《给教师的5把钥匙》《分层教学》《教师的智慧与真情》等,老师们认真阅读,并写下读书笔记和自己的感悟。
教师教育教学专著读书札记
(2)业务学习
①实施了“青蓝工程”,开展了青蓝结对,老教师带新教师活动。
坚持以老带新结对子,促进青年教师“一年成长,二年成才,三年成熟”的“三阶成长”计划。学校选配了业务强、有敬业精神的教师与青年教师结对拜师。每学期指导老师都听了青年教师10节以上的课,指导开展了1—2次教学汇报课,完成了一份试卷命题和一篇教学小结。
案例:
青年教师经验交流
华兴初中 罗宏旭
这是我在华兴工作的第三个年头,参加过几次县上和学校的教师赛课,每一次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面我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是感谢。感谢学校给我们提供了赛课的机会和展示的平台;感谢每一次帮助我、指导我的所有同事,感谢这个温暖的大家庭。在赛课的过程中,如果说我取得了一些成绩,那也是和所有老师的倾心付出是分不开的,请允许我借此机会向关心和帮助我们的同事们,真诚地道一声——谢谢!
第二是提高。一次次的“磨”课、研讨,每次都是一个痛苦而艰辛的过程,尤其是刚开始工作的两年,听课的老师指出的我上课语言不够精炼,过渡不够自然、不够有激情等缺点,我很想立刻改掉,但又苦于无法一下改到位,心情极为沮丧。每次赛课的时候,尽管之前已经准备得很充分,但讲课过程中仍然是状况不断,由于我的课堂驾驭能力有限,每堂课讲下来自己也不甚满意,有种恨自己不成器的感觉!但痛定思痛,虽然我讲得没有想象中的那么成功,可每一次经过修改的课都有比之前有进步,比如重点更突出了,难点突破了,更注重实效等。我自身的素质也在一步步地提高,比如讲课的语言精练了,调控课堂的能力增强了,富有感染力等。进步的喜悦也一次次打动了我,让我感觉这些“痛”,这些付出都是值得的。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经过长时间的磨练和积累,我实实在在地成长了。
第三是学习。讲课就像是一门艺术,对艺术的追求没有止境;比赛,就更需要有进取与拼搏精神。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有扎实的基本功,才会临危不乱,很好地驾驭课堂。我们华兴就是一个很好的学习基地,每个老师都那么优秀,每个老师都是我学习的榜样。通过听课学习,我折服于老师们精彩的课堂,也懂得教学过程中,应当深挖教材,精心设计,一堂好课是不断“磨”出来的等等。通过学习,我逐渐掌握了一些备课、讲课、评课的方法,手中有粮,心里不慌,多学习、多积累,多实践、多反思,是我作为一名教师永远应该做的。只有这样,我才不会那么恐惧赛课。
最后是心态,正确看待一堂自己即将要上的公开课,不能有过重的心理压力。自己先要放松下来才能让学生也放松下来,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如果准备充分了,对课堂环节熟悉了,做到心中有数,就不会那么慌张了。
总之通过一次次的公开课,我收获了很多,既磨练了基本功,也看到了自己的不足。这些比赛是我成长道路上一笔价值不菲的精神财富,它让我懂得了很多道理,也让我成长了很多。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将不断学习实践,更新教育观念,注重教育科研,取得更进一步的成长!
②参加全国中小学教师现代信息技术2.0培训、中小学智慧教育云平台培训、四川省教师专业发展平台周五选学培训、新课标线上线下专题培训、希沃技术应用能力培训等,提高教师综合应用现代教学手段的能力,拓展备课资源、创新备课手段。
③提高校本课程开发实践能力。
通过校内骨干教师在大会上做经验交流与现场提问的方式开展,全校性的讲座每学期至少一次,学科组每周一次。教师要提高校本课程开发与运用的实践能力,继续完善并能良好运用《学科教学纲要》和《单页题卡》,既要通过自身的努力,又要不断学习他人经验。
④课例研究
按照课题研究计划,我们开展了各学科课例研究。切实提高了教师教学能力,更新了教师教学理念,促进了教学技能的提高。立足好“听-说-评”的听课流程,开展了听课、评课交流活动,并拟定了反馈制度予以考核各备课组。
教师课例研究记录
黄琴老师课例研究,本学科教师积极听课
⑤提倡反思:
教师们坚持写课后反思,形成了反思性教学的教学氛围。以教研组为单位,建立起了经常化、系统化的教学反思制度。通过长久的反思使老师们认识到自己日常教学的成功之处,增强自信;也让教师们能及时总结发现教学的错误和败笔,通过这种循环往复的“实践+反思”,教师不断积累了经验、汲取了教训、减少了失误、专业不断成长。
教师反思记录
2.技能提升
(1)基本功训练
教师要积极练习粉笔字、板书设计、课堂导语、信息化工具的使用等基本技能;积极学习新课标、新思路、新方法,不断拓展自身的教学专业技能。
(2)过关课
每学期择时开展过关课,每周进行组内公开课,每位教师按照学科要求认真备课、上课,教务处组织备课组分组听课、评课、考核。
(3)比武课
坚持自下而上层层开展教学技能大赛活动,以说课、赛课为载体,迅速提高青年教师的基本功,每学期分新教师、成熟教师、骨干教师三个组举行一次赛课活动。2022年秋季学期举行华兴初中“成长杯”赛课比赛。2023年春季学期举行华兴初中“栋梁杯”赛课比赛。
(4)录优课
青年教师在学校、课题组的指导下,经过反复备课、说课、磨课,录制1-2节优质课,参加各级各类“课堂实录”的教学比赛或宣传推广活动。这既是青年教师的专业素养教学能力的展示,也是学校实力的展示。我校被选入优质课录课的青年教师有:语文组李艳秀、杜琴、黄琴、夏晓燕、夏莲;数学组:沈金勇、冷丰、邓力华等。
3.教育科研
(1)开展课题研究
课题研究是中小学教师教学研究的重要形式,是促进教师提高业务素质和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鼓励青年教师积极参加教科研工作,学习教育理论,鼓励青年教师积极申报县级以上课题,实现“人人有课题、个个都研究”的目标。2022年秋季学期华兴初中申报28项小课题,全部立项成功。
(2)撰写教育论文
每学期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体会,撰写一篇教育心得、教学案例、教学论文或教学随笔,争取在市级及以上刊物上发表。
4.合作交流
(1)开展学术论坛活动
召开专题研讨会、座谈会、读书交流会;开展教育思想、方法和校本教研讨论,通过相互交流、激烈的辩论,使教师在宽松自由民主的氛围中更新教育理念,提升专业道德和专业精神。
(2)新教师培训
组织青年教师参加培训,也可就某一主题参加座谈会,进行全方位的交流、沟通,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让新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少走弯路。拟定《仁寿县华兴中学2023年新教师及高层次人才培训研讨会活动方案》(附后)
(3)个人特长展示
按照学校工会团委工作安排布置,可在每学期的“青春华兴、新春华兴”文艺汇演活动中,组织教师参加朗诵、演讲、器乐、舞蹈、歌唱、绘画、广播操、武术等特长展示活动。
九、研究取得的成果(认识性成果、操作性成果)
(一)主要认识成果
通过一年的实践研究活动,通过“四维”培养措施,实现了我校青年教师“三阶”的成长目标:
1.我校初中部教师专业化不断成长、发展,慢慢形成一支结构合理、师德高尚、教艺精湛的现代化教师队伍。新教师们能做到听课后上课,积极参加教研活动,融入了华兴这个团结、积极、向上的集体,提升了教学设计能力和课堂组织能力,提高了教学效果。
2.我校初中部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学生综合能力、核心素养不断发展。2022秋季学期全县统考,我校成绩斐然,在全县综合评估中获得第一名;我校师生也共同参与“青春华兴”和“新春华兴”的文艺演出,老师们展现出了多样的艺术特长,为学生们做好了表率。
3.我校初中部形成了一种“比、学、赶、超”的良好的教师学习提升氛围;所有老师都会非常在意自己的学科名次,教师们努力提升教学效率,敬业程度一个比一个高,主动牺牲休息时间辅导学生,形成了良好的教学氛围,也促使了老师们不断提升。
4.老师们的课研风气浓厚。在每周开展的集体备课中,所有教师积极参与,踊跃提出新理念,新思路。各学科组和各备课组都分别坚持了每周进行一次公开课展评,认真学习,大胆质疑,达到了课研效果,提高了课堂效率;另外,在每周的集体备课中,老师们也会一起把下个单元的教学课件研讨出来,在上课前再不断的雕琢,力求最佳教学效果。
(二)主要操作成果:
1.为民办学校青年教师专业化成长提供了一种比较可行的操作方式——“三阶四维”的教师专业培养体系:“三阶”是指我校青年教师“一年成长,两年成熟,三年成才”的三个阶段成长目标。“四维”即我校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四个维度——学习研究、技能提升、教育科研、合作交流。
“三阶四维”的教师专业培养体系
2.为新时代青年教师专业化成长提供了一种比较可行的操作方式:内驱力+外驱力=专业成长。内驱力是指教师发展的自身动力,包括自身的专业基础,学习的态度,虚心求学的心态和积极向上的拼劲等;外驱力是指专业发展环境和专业发展资源,华兴的教师们刚好可以得到优质的外驱力,促进专业化成长。
教师专业成长操作方式
3.名师从来都不是靠“培训“等外力培养出来的,而是由自我提升的“内需力”造就的,是一个厚积薄发、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但教师专业发展又离不开培训。在学校营造浓厚的读书研究氛围,形成讨论、争鸣的气候,使我们教师们在相互学习、立足校本研训主渠道,围绕了“学习-备课-上课-交流-反思-科研”主流程,创设了“教师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成长”的专业成长氛围。坚持以课改为核心,用课改的新思想、新要求来指导自身的教学实践,不断转变教学观念,改变了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建立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家引领的学习交流系统,着眼于教师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努力提高了教师的专业知识、教学技能和科研能力,实现了教师专业的螺旋式发展,努力打造了一支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强烈的敬业精神、高质量的教学水平、积极的创新意识、和谐的人际关系、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使更多的中青年教师成为学者型、专家型教师。
教师专业成长主流程
十、研究取得的效益
(一)理论价值
教师专业化成长是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是教育改革的源动力,是学生发展的根本保障。在知识经济大爆炸的时代,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教育要发展,教师要先行。教师的专业化程度,是教育质量的决定性因素。因此,打造一支专业化的教师队伍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只有走上专业化的发展道路,才能始终把握时代的脉搏,洞悉教育的走向,不断超越自我。
教师专业化成长已成为国际教师教育改革的趋势,受到许多国家的重视,也是当前教育改革实践提出的一个具有重大理论意义的课题。因此,教师专业化成长已经成为各地教育部门所共同关注的一大热点问题。
(二)实践意义
名师从来都不是靠“培训“等外力培养出来的,而是由自我提升的“内需力”造就的,是一个厚积薄发、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但教师专业发展又离不开培训。在学校营造浓厚的读书研究氛围,形成讨论、争鸣的气候,使教师们在相互学习、立足校本研训主渠道,围绕“学习-备课-上课-交流-反思-科研”主流程,创设“教师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成长”的专业成长氛围。坚持以课改为核心 ,用课改的新思想、新要求来指导自身的教学实践,不断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建立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家引领的学习交流系统,着眼于教师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努力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教学技能和科研能力,实现教师专业的螺旋式发展,努力打造一支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强烈的敬业精神、高质量的教学水平、积极的创新意识、和谐的人际关系、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使更多的中青年教师成为学者型、专家型教师。
同时,我校要向更高层次发展,真正实施个性化教育,首先必须实现教师本体的发展,扎扎实实地解决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问题。
十一、存在的问题分析与讨论
(一)问题分析
1.我们课题组虽然做了很多的工作,在理论上进行了一些探索。但由于我们的科研潜力有限,理论素养还有待提高,本课题研究的资料还有待进一步的深入挖掘,研究方法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2.课题研究的进展不是很顺利。由于课题组教师工作任务重,参与研究的用心性未被充分调动;对本课题研究研究不够深入。
3.课题资料的收集、整理、归类等工作滞后于研究活动的进展等。过程性资料保留的不够完善。大家重课堂教学,做了很多工作,但对过程性资料的搜集、整理不太及时。
(二)课题讨论与推广
1.用心发展教师的素质,推进课题研究的深度
在今后的课题研究中,我们透过不断的理论学习和课堂教学,营造良好的课题研究氛围,进行阶段性考评;平时做到多思考、多听课,多积累、多交流、多总结。在原有课题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不断深入进行课题研究,对课题研究状况进行回顾和反思,对在过去的课题研究中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充分认识自己课题研究的意图,从而为课题研究的深入打下扎实的基础。
2.进一步加强对模式的理解,培养自觉意识
在教学中,教师单从对成功模式的生搬硬套上下工夫是远远不够的,要解决对模式的运用与教学方式多样化的矛盾,使课题研究有更多的实效性,最终到达老师的自觉成长意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研究成果展示要及时
实验报告、论文和经验总结等。透过探究,撰写一些有价值的关于促进新时代初中教师专业化成长的论文和实验报告,并探索出适应新课程理念下新的教师培训和学习方式。同时透过探究,能初步使我校教师在浓厚的比学赶超氛围中认真学习,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教艺水平,促进专业化成长。
十二、参考文献:
1.刘薇:《教师专业化:世界教师教育发展的潮流》,中国教育报 2002年第1期
2.高慎英:《教师成为研究者:“教师专业化”问题探讨》,《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第3期
3.李坤:《提升教师素质,力争教学创新——浅谈青年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2020年5月
4.林建新:《教师专业化发展与时代发展同步》
5.崔素琰:《新时期教师专业化发展浅谈》《教师》2012年第13期
部分师德师风学习材料
PAGE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