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7年级历史下册期末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题1分,共20分)1-5 DACBC 6-10 CACBD 11-15 DAABD 16-20 BCADA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题10分,共30分)21.(1)开明的民族政策(1分);被尊称为“天可汗”(1分);文成公主入藏;金城公主入藏;设置安西都护府((任答一点,1分,其它民族交往的史实也可以)(2)澶渊之盟(1分)使双方边境相对和平稳定;有利于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促进了民族间的交往与交融;对北宋来说是屈辱的,增加了北宋人民的负担。(任答两点,2分)相互吸收的特点(1分)(3)唐朝:第三种;宋朝:第二种(2分)(4)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加强民族间的交流(言之有理即可得1分)22.(1)措施:军事上,解除禁军高级将领的兵权,把地方将领的权力收归中央,任用文臣管理军务;政治上,派遣文官出任地方官吏,并设通判进行监督;财政上,加强对地方税收的控制,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任答两点,即可得2分)评析:削弱了地方实力,加强了中央集权,同时造成了机构重叠,增加了朝廷的财政支出,官吏冗余,办事效率低下,军队战斗力低下。(1分)(2)实行行省制度。(1分)行省制度的创立,加强了中央集权,是我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改革,成为我国省制的开端。(1分)(3)变化:废除丞相制度,提升六部的职权;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君主专制得到强化。(任答一点,1分)举措:在地方朱元璋取消行中书省,设立“三司”;分封诸子为王,驻守各地,监控地方;在中央,废除中书;把大都督府分为中、左、右、前、后五军都督府,将军队调动和武将任命的权力统归兵部;朱元璋设立锦衣卫,掌管侍卫、侦察、缉捕、刑狱诸事;明成祖成立东厂等。(任答一点,1分)(4)原因:帮助皇帝起草敕令;巩固皇权和提高效率。(任答一点,1分)职能:帮助皇帝提出建议对策;起草谕旨。(任答一点,1分)(5)古代君主专制不断加强,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强化,皇帝权力高度集中。(1分)23.(1)①研习佛法(或学习佛教经典);②鉴真;③在日本传授佛法,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贡献。(3分)共同精神:矢志不渝,百折不挠;不畏艰险,历尽磨难;坚韧不拔等。(言之有理即可)(任答一点,1分)(2)发展变化:宋代以海上航线为主;元朝形成了海陆并举的交通格局。(1分)繁荣原因:①宋元时期经济繁荣,农业、手工业发展为海外贸易提供了丰富的商品;②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的进步;③政府鼓励海外贸易,设立市舶司等机构进行管理;④北方少数民族政权的兴起,陆上丝绸之路受阻,促使宋朝政府更加重视海上贸易。(2分)(3)示例:(3分) 开放交流·封闭落后纵观中国古代历史,对外开放促进发展和交流,对外封闭导致落后。唐朝时日本派遣使节到中国学习,把唐朝先进的制度、科技和文化等传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宋代海外贸易发达,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促进了宋朝经济的发展;元朝时,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来华,回国后形成《马可·波罗行纪》,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世界的极大向往;元朝时,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使中外经济、文化和科技的交流进一步发展起来;明朝前期,郑和下西洋,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导致国家的闭塞,使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任答三点)因此,对外开放是民族振兴、国家富强的必由之路,我们应坚持对外开放,加强国家间的交流与合作。答案不必拘泥文字表述,意思相同或者相近即可得分。七年级历史下册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题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代号找出来并填涂在答题卡上)1.朱绍侯在《中国古代史》中指出,“隋炀帝即位后,开通了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的大运河。一方面,这加强了洛阳与江南地区的联系;另一方面,因关中和洛阳地区的物资不足以供应隋中央政府的需要,大运河可用来转运南方的物资”。由此可见,隋朝大运河的开通( )A.使南方地区得到了开发 B.推动了运河沿岸城镇的形成C.提高了南方的政治地位 D.适应了国家巩固统一的需要2.唐太宗即位后,在政治、经济、法律等方面推行了一系列革新措施;唐玄宗即位后,大力整顿吏治,对军事制度、财政制度、漕运制度等进行一系列改革。由此可见,“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出现的共同原因之一是( )A.统治者适时的改革 B.和平稳定的环境C.社会经济较快发展 D.贤臣能将的辅助3.“天下英雄尽入吾彀(牢笼、圈套之意)中矣!”这是唐太宗李世民网罗、控制了优秀的、卓具才华的全国知识分子以后踌躇满志的放言。唐朝时将当时天下英雄“尽入吾彀”的制度是( )A.世袭制 B.分封制 C.科举制 D.郡县制4.从图片中获取相关信息是学习历史的重要能力之一。观察下列图片,若为其确定一个主题,最恰当的是( )含嘉仓示意图 弘法大师行状绘词 雨中耕作图 唐三彩骑驼乐舞俑A.早期国家的建立与统一 B.繁荣与开放的时代C.民族关系发展与社会变化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5.思维导图是有效学习历史的重要工具。下边“唐朝衰亡”的思维导图中空白处分别应填( )A.黄巢起义 安史之乱 B.黄巢起义 五代十国C.安史之乱 黄巢起义 D.安史之乱 藩镇割据6.下图是有关民族政权并立存在的示意图,其正确的演变顺序是( )A.①②③④ B.②④①③ C.④②③① D.②③④①7.据史书记载:熙宁十年(1077年)国家年税收剧增到52101029石。中央积蓄的钱粟,“数十百巨万”,作为户部的经费,“可以支20年之用”。据此可知,王安石变法( )A.缓解了财政困境 B.触及了权贵利益C.改善了百姓处境 D.实现了富国强兵8.《资治通鉴》按时间先后叙述史事,其内容以政治,军事和民族关系为主,借以展示历代君臣治乱、成败、安危的经过。这表明此书编写的主要目的是( )A.彰显历代王朝的文治武功 B.展示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C.总结经验教训供后人借鉴 D.开创编年体的叙史新形式9.在宋代海外贸易中,瓷器、丝织品和书籍等大宗出口商品产地主要集中在浙江福建和广东等地;而“香药”等海外商品,主要的销售地是京城、四川和东南地区。形成这种产销格局的主要背景是( )A.海上贸易的兴起 B.经济重心的南移C.市民阶层的兴起 D.消费市场的扩大10.湖北黄冈人毕昇在北宋时期发明活字印刷术,湖北随州出土的西周时期的青铜器《起右盘》,湖北枣阳出土的春秋早期铜器《旁伯盘》,两件青铜器铭文铸造中已经使用活字排版来制作铜器铭文的模版。这些珍贵文物雄辩地说明( )A.西周时期就已经使用活字印刷B.宋代毕昇不是活字印刷术的真正发明者C.我国考古发掘取得了重大成果D.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11.表中是不同史书中关于岳飞的记载,其中可以相互印证的历史信息是( )《宋史·岳飞传》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金朝将领)兀术怒,合龙虎大王、盖天大王与韩常之兵逼郾城。(岳)飞遣子云领骑兵直贯其阵,戒之曰:“不胜,先斩汝!” 鏖战数十合,贼尸布野。飞进军朱仙镇,方指日渡河,而(秦)桧欲画淮以北弃之……言飞孤军不可久留,乞令班师。 绍兴十年六月:岳飞率兵攻金,收复颖昌。 绍兴十年七月:岳飞与完颜宗弼(金兀术)战于郾城,败之。 绍兴十年九月:秦桧主罢兵,召岳飞赴行在(宋高宗所在地方)。 绍兴十一年十二月:下岳飞大理寺,赐死。A.宋高宗召见岳飞 B.岳家军一鼓作气收复了颖昌和朱仙镇C.大理寺赐死岳飞 D.岳飞在郾城大败金兵,秦桧主张罢兵12.英国学者莱穆在《全人类帝王成吉思汗》中说:“成吉思汗是比欧洲历史舞台上所有的优秀人物更大规模的征服者。他不是通常尺度能够衡量的人物。他所统率的军队的足迹不能以里数来计算,实际上只能以经纬度来衡量。”以下能体现成吉思汗成就的是( )A.完成蒙古草原统一B.与南宋结盟,灭掉金朝C.改国号为元D.灭南宋统一全国13.武则天不惜动用酷吏打击贪官污吏;朱元璋实行“重典治吏”,官吏枉法受赃80贯处以绞刑;雍正帝时,赃官的罪行一经核实,就把他的家底抄个干净,连他们亲戚子弟的家也不放过,并下令“丝毫不得碍于情面,务必严加查处。把贪官追得水尽山穷,叫他子孙做个穷人,方符朕意”。古代帝王这样做的根本目的是( )A.为了维护王朝的长久统治 B.为了肃清官员的贪污腐败C.为了强化皇权,平抑穷富 D.为了健全和完善法律体系14.自17世纪始,中国气候显著变冷,北方风沙壅积日甚,旱灾逐渐增多,农业收成锐减。与此同期,中原气候与北方农牧带的降水量也直抵秦汉以来的最低点。整个明末时期始终伴随着旱灾、寒流、蝗灾.水灾、鼠疫、瘟疫等,此后中原气候持续下降,天下大乱,狼烟四起。这段资料表明,明末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之一是( )A. 政治腐败 B.天灾不断 C. 土地兼并 D.法纪松弛15.明清时期,江南人家有田十亩,必延请塾师(私塾的教师)培养子弟应举入仕;商人、高利贷者也热衷于培养后代在科举场博取功名,还不惜血本捐官买爵。这反映出当时( )A.八股取士弊端暴露无遗 B.官商勾结玷污了社会风气C.商品经济发展惠及百姓 D.政治权势对社会影响加重16.康熙皇帝非常重视对边疆的防卫与管辖,经过以下措施按地理方位排列正确的是( )①两次雅克萨之战 ②平定噶尔丹叛乱 ③册封班禅 ④统一台湾A B C D17.戚继光针对倭寇的作战特点和江南的地理情况,创造了“鸳鸯阵”,以12人为一作战小组,长短兵器结合,协同作战,攻防两便,战斗力大为增强。由此可见,戚家军能够取得抗倭斗争胜利的原因之一是( )A.部队纪律严明 B.百姓大力支援 C.将领善于创新 D.军队战斗力强18.清代徐扬所绘的《姑苏繁华图》,全卷长达1225厘米,它描绘了18世纪古城苏州繁华的市井风情。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东京汴河沿岸的风光和繁华景象。它们都体现了( )《姑苏繁华图》(局部) 《清明上河图》(局部)A.城市商品经济繁荣 B.农村集市贸易兴起C.出现地域性的“商帮” D.政府加强商业管控19.下表是同学们整理的中国古代科技著作的内容。据此可知,中国古代科技( )著作名称 内容《齐民要术》 总结了农、林、牧、副、渔等方面的生产技术《本草纲目》 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天工开物》 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和手工业的生产技术《农政全书》 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A.大力提倡创新 B.全面领先世界C.依赖实验分析 D.注重经验总结20.从设置宣政院到在台湾的建制,从郑成功驱逐荷兰殖民者到康熙帝两次雅克萨之战,从设置驻藏大臣到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如果给上述史实提炼一个主题,较为合理的是( )A.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B.文明的碰撞与交流C.外交的冲突与危机 D.政治的成熟与创新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21.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族人民密切交往、休戚与共,形成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共同推动了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材料一:唐太宗在处理民族关系方面有一套比较成熟的办法。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与他们真心相待,与他们建立了深厚感情,赢得了他们的爱戴。他与少数民族上层人物建立了亦君亦友的关系。由此保证了民族关系良性运行。——摘编自崔明德《中国民族关系十讲》(1)材料一中,唐太宗处理民族关系的“比较成熟的办法”指的是实行什么民族政策?(1分)这一政策为其赢得了怎样的称号?(1分)结合所学知识试举一例唐朝民族交往的史实(1分)材料二:“大宋皇帝谨致誓书于大契丹皇帝阙下:共遵诚信,虔奉欢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差人搬送至雄州交割。”材料三:辽宋西夏时期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往,呈现出相互吸收的特点。在辽朝,契丹族上自皇帝下至臣僚百姓,大都向往汉文化。西夏王室同样重视吸收汉族文化。虽然宋朝自以为是文化大国,但仍然吸收了辽夏的某些文化成分。——摘编自翁独健《中国民族关系史纲要》(2)材料二是辽和北宋两个政权之间签订的盟约,该盟约的名称是什么?(1分)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盟约签订的影响。(任答两点,即可得2分)依据材料三,指出辽宋西夏时期的民族文化交往呈现出怎样的特点。(1分)材料四:一般来说,中原王朝和边疆民族关系的发展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种是中原政权覆灭,各边疆地区少数民族进入中原;第二种是边疆民族的强大导致其与中原王朝势均力敌,形成割据分裂局面;第三种是统一的中原王朝非常强大,各边疆民族以中原民族和地区为中心相互交往,直至融入中原民族。——摘编自《历史创新能力培养》(3)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唐、宋时期中原王朝与边疆民族关系的发展分别属于哪一种模式?(2分)综合以上探究内容,谈谈这对当今民族关系的处理有何借鉴意义。(1分)22.中国古代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本质特点,在元明清时期得到发展和强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材料一 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对解决藩镇跋扈,维护国家统一起了重要作用,在客观上也有利于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但是这些措施具有很大局限性,如实行兵将分离的政策,带来了将帅无权、指挥不灵,以致军队战斗力削弱的弊病,虽然北宋政府后来豢养了百余万军队,却阻挡不住辽、西夏的侵扰。由于各级政府权力的分散,形成了叠床架屋的官僚机构,官吏众多,行政效率低。总之,北宋实行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在一定时期起到了巩固政权的作用,后来便逐渐走向反面。 ——摘编自朱绍侯等主编《中国古代史》(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任答两点,即可得2分)并对该政策进行评析。(1分)材料二 君主专制确立后,最高统治者希望尽量加强中央集权,而弱化地方权力;尽量简化行政层级,而不设高级政区(无法简化时,即尽量使之不享有完全权力,成为“不完善的政权形态”)。但是,……事实上,中央集权往往与地方分权主次兴替,相间而存。即便在理想状态下,中央集权也不得不建立在地方适度分权的基础之上。 ——袁行霈、严文明等主编《中华文明史》(2)根据材料二,分析为了使“中央集权……建立在地方适度分权的基础之上”元朝在地方行政制度上有何重要创新?(1分)这一创新对后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1分)材料三图1 唐朝中央机构示意图 图2明朝中央机构示意图(3)材料三中图1、图2反映出从唐朝到明朝中央机构发生了什么变化?(任答一点,即可得1分)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明朝为加强皇权所采取的其他举措。(任答一点,即可得1分)材料四 军机处之所以创立,部分是由于雍正帝需要一个联系紧密的助手小班子帮助他起草敕令;部分则由于它是一种避开权势显赫的亲王,从而进一步巩固皇权和提高效率的手段。军机大臣与皇上并肩商讨国是,并就一些皇上还未批阅的奏折提出对策建议,以及尽力记下皇上的旨意,然后回去起草谕旨。——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4)根据材料四,指出军机处设立的原因。(任答一点,即可得1分)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军机处的职能。(任答一点,即可得1分)(5)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古代君主专制的认识。(1分)23.对外开放是民族振兴、国家富强的必由之路。李老师以“中国古代的对外开放”为主题设计了下面的学习任务单,请你参与完成。(10分)任务一【设计表格——梳理对外交往】(1)下面表格见证了唐汉时期的对外交往,请根据所学将表格内容填写完整,(3分)并归纳三位历史人物身上的共同精神。(1分)国别 人物 内容 结果西汉→西域 张骞 出使西域 促进了汉朝与西域各国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往来唐→天竺 玄奘 ①____________ 带回许多佛经,为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唐→日本 ②____________ 6次东渡,弘扬佛法 ③____________________任务二【研读史料——见证对外交往】根据材料一,谈谈宋元时期中外交通路线的发展变化。(1分)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宋元时期海外贸易繁荣的原因。(任答两点,即可得2分)任务三【以史为鉴——感悟对外交往】(3)对外交往是国家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对外政策的制定与国家兴衰密切相关。请从下边关键词中任选三个,以“开放繁荣·封闭落后”为题,写一篇150字左右的历史小短文。(要求:围绕主题,结构完整,层次分明,逻辑关系清晰)(3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7年级历史参考答案.docx 山东省菏泽市郓城县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