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哈师大附中2024-2025学年度下学期高一期末考试历史答题卡姓名:班级:1、考生必须在本页“条码粘贴区”贴好自己的条形码,并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填写好姓名和班级,否则影响考试成绩:34(1)(6分)注2、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用0.5意毫米的黑色签字笔答题,超出黑色边框区域的答案无效:并请注意题号顺序;条码粘贴区项3、保持卷面清洁,不要折叠,弄破:4、选择题填涂样例:正确:■错误:[]【×]【■■(2)(14分)选择题:(本题32个小题,每题1.5分,共48分)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A][A][A][A][A][A][A][A][A][A][A][A][A][A][A][A][A][A][AJ[A][B][B][BJ[B][B][BJ[B][B][B][B][B][B][B][B][B][B][B][B][B][B][c)[c]Ic][c)[c][c)[c][c][c)Ic][c][c][c)[c][c)[c][c)[c][c)[c][D][D][D][DJ[D][D][D][D][D][D][D][D][D][D][D[D][D][D][D][D]212223242526272829303132IAJ[A】[A]IA][A][A][A][A][A][A][A][A][B][B][B][B][B][B][B][B][B][BJ[B][B]35(12分)[c][c][c1[c][c][c][c][c][c][c)[c][c][D][D][D][DJ[D][D][D][D][D][D][D][D]非选择题:共52分33(1)(8分)(2)(12分)请在各题的答案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边框区域的答案无效!1HSDFZ请在各题的答案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边框区域的答案无效!请在各题的答案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边框区域的答案无效!请在各题的答案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边框区域的答案无效!请在各题的答案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边框区域的答案无效!2HSDFZ■ 哈师大附中2024-2025学年度下学期高一期末考试历史答题卡 ■姓名: 班级:条码粘贴区选择题: (本题32个小题,每题1.5分,共48分)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A ] [ A ] [ A ] [ A ] [ A ] [ A ] [ A ] [ A ] [ A ] [ A ] [ A ] [ A ] [ A ] [ A ] [ A ] [ A ] [ A ] [ A ] [ A ] [ A ][ B ] [ B ] [ B ] [ B ] [ B ] [ B ] [ B ] [ B ] [ B ] [ B ] [ B ] [ B ] [ B ] [ B ] [ B ] [ B ] [ B ] [ B ] [ B ] [ B ][ C ] [ C ] [ C ] [ C ] [ C ] [ C ] [ C ] [ C ] [ C ] [ C ] [ C ] [ C ] [ C ] [ C ] [ C ] [ C ] [ C ] [ C ] [ C ] [ C ][ D ] [ D ] [ D ] [ D ] [ D ] [ D ] [ D ] [ D ] [ D ] [ D ] [ D ] [ D ] [ D ] [ D ] [ D ] [ D ] [ D ] [ D ] [ D ] [ D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A ] [ A ] [ A ] [ A ] [ A ] [ A ] [ A ] [ A ] [ A ] [ A ] [ A ] [ A ][ B ] [ B ] [ B ] [ B ] [ B ] [ B ] [ B ] [ B ] [ B ] [ B ] [ B ] [ B ][ C ] [ C ] [ C ] [ C ] [ C ] [ C ] [ C ] [ C ] [ C ] [ C ] [ C ] [ C ][ D ] [ D ] [ D ] [ D ] [ D ] [ D ] [ D ] [ D ] [ D ] [ D ] [ D ] [ D ]非选择题:共52分请在各题的答案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边框区域的答案无效!■1 HSDFZ■ ■请在各题的答案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边框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的答案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边框区域的答案无效!请在各题的答案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边框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的答案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边框区域的答案无效!■ 2HSDFZ哈师大附中2024-2025学年度下学期高一期末考试历 史 试 卷一、选择题:本题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埃及的尼罗河流域,西亚的两河流域,欧洲南部的爱琴海地区,印度河流域,中国的黄河和长江流域,中美洲的墨西哥、危地马拉等地,南美洲的安第斯山区,是人类最早创造文明的地区”。据此可知A.早期文明都诞生在大河流域 B.人类文明的产生具有相似性C.各地进入文明时间存在差异 D.人类文明的起源具有多元性2.犍陀罗佛像的一般造型特征为希腊太阳神阿波罗的头部与披着长袍的罗马元老或哲人的身体结合(如图1),它最早打破了印度早期佛教雕刻仅以象征符号暗示佛陀存在的禁忌,直接以人形塑造佛陀的形象。这可以说明图1A.希腊文化中心东移 B.人文精神的传播C.印度文化向西传播 D.东西方文化交融3.10世纪,拜占庭君士坦丁堡市政法规定,猪肉经营者购买、屠宰和出售猪肉必须在指定地点进行,使用的度量工具必须经市政官检验合格,并“盖有市政官印章”;面包师也要“按照市政官所规定的制作面包的小麦的价格来决定所制作面包的重量”,他们的盈利受到严格的比例限制。这反映了城市管理者A.积极维护封建专制统治 B.重农抑商思想根深蒂固C.强化规范稳定经济秩序 D.严格控制市民日常生活4.图2是某学生所做的学习笔记,其学习的主题应是646年,日本大化改新,实行租庸调制 10世纪,高丽王朝在中央设三省六部 11世纪,越南引进科举制度A.亚非国家间的友好往来 B.东西方文明间相互交融C.中华文明影响周边国家 D.亚洲各国经济联系加强5.古代美洲印加帝国位于南美洲西侧,权力高度集中,其法律不仅规定了土地的分配和耕种方式、灌溉用水的分配方式,还对错过灌溉时间、违规播种或收割、不结婚等任何被视为反社会的行为进行惩罚。这些举措有利于A.保证农业生产有序推进 B.加强帝国的中央集权C.有效解决粮食供应难题 D.缓解尖锐的人地矛盾6.14世纪中期,薄伽丘小说中的“市井琐事”和“市民情调”直接挑战了古典拉丁文化,积极倡导市民社会风俗。其小说在对教会和君主双重压迫的反抗和嘲弄中,实现了对市民阶级价值观念的人文关怀。其小说特点形成的根源是A.人文主义思想广泛传播 B.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C.资产阶级的新文化需求 D.意大利文化教育的发展7.15至16世纪,各种探险的书面记述在西欧迅速广泛传播。1493年,哥伦布回到西班牙的两个月后,他首航美洲的书信便在意大利以拉丁语译文的形式出版。1525年,麦哲伦航行的原始记录仅在3年内便出现意大利文、法文和德文版本,覆盖了主要城市的读者。这些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A.对金银财富的迫切需求 B.地理学和造船技术进步C.王室积极投资海上探险 D.理性主义成为时代主流8.图3是新航路开辟后,在太平洋地区形成的贸易格局示意图。下列对该贸易格局阐述合理的是图3A.反映出中国主导全球白银流向 B.助推了中国白银货币化进程C.标志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 D.直接引发了欧洲的商业革命9.1606年前后,茶第一次作为商品进口到欧洲。1658年9月23日,伦敦报纸上第一次出现了茶的广告。不久,茶逐渐走进英国咖啡馆。18世纪英国的茶叶需求量以惊人的速度增长,英国人对茶的热爱超过了其他任何主要的西方国家。在整个18世纪,咖啡馆都是提供茶饮料的主要场所。这反映了当时A.崇尚东方的生活方式 B.新航路开辟后商业贸易频繁C.贸易中心转移到伦敦 D.英国经济发展贫富差距缩小10.在宗教改革过程中,马丁·路德告诫全体教徒“切勿乱说、乱想、乱动”,应“合法地前进”。下层民众则强烈要求改革现存的社会制度,少数激进者甚至主张废除私有制,消灭阶级压迫和剥削。据此可知,欧洲宗教改革A.背离了基督教思想主张 B.标志着社会主义思潮出现C.促进了思想解放的深化 D.得到了各阶层的广泛支持11.牛顿时代,光不再是弥漫四周、纯粹、无色的神秘物质,亦不再是上帝的住所,而被理解为一种物理现象。至18世纪,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如果能够从上帝的创造物知晓上帝,那么证明上帝的存在就无须《圣经》了”。这些现象A.否定了宗教神学的权威 B.凸显自由平等观念的普世性C.诠释了理性主义的内涵 D.突出了人类感性的认识功能12.表1是16——17世纪创立于欧洲的部分科学社团。据此可推知,这些社团的创立表1时期 科学社团1560年 意大利人波尔塔(1535—1615)创立“自然秘密研究会”1657年 佛罗伦萨成立“齐曼托(Cimento,意为实验)协会”1663年 “以促进自然知识为宗旨”的英国皇家学会成立1666年 巴黎科学院经路易十四批准成立,国家提供经费和津贴A.是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原因 B.有利于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C.推动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展 D.削弱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13.列宁说,“1861年改革是封建君主制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转变道路上的一步。这不仅从经济观点来看是正确的,而且从政治观点来看也是正确的”。这表明农奴制改革A.促进了俄国社会经济发展 B.确立了现代民主政治C.推动了俄国的现代化进程 D.巩固了君主立宪制度14.据学者分析,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使全国选民人数从1831年的48.8万人上升到1833年的80.8万人,由占人口比例的约2%增加到3.3%;美国在19世纪20、30年代基本实现了白人成年男子普选权,而印第安人在被迫西迁中减少了约1/3的人口。这可以用来说明A.英美两国代议制运行的实际差异 B.西方代议制民主和人权的局限性C.经济发展促进选举权范围的扩大 D.英国比美国更好地践行天赋人权15.图4为某同学制作的历史学习演示文本。该同学探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A.资本主义殖民体系的建立 B.“蒸汽时代”的到来C.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高涨 D.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16.1823年,美国总统门罗发表宣言,强调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声称整个美洲各国都是美国的保护国;欧洲列强不得把已经独立的美洲国家视为殖民对象。美国这一做法的实质是A.致力于维护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 B.力图使拉美成为美国的势力范围C.批判欧洲列强对拉美的殖民侵略 D.揭开列强重新瓜分殖民地的序幕17.在某份《宣言》中指出:“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资产阶级赖以生产和占有产品的基础本身也就从它的脚下被挖掉了。它首先生产的是它自身的掘墓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据此判断,该《宣言》A.指导了欧洲三大工人运动 B.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和资本家剥削的秘密C.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D.认为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最高阶段18.1871年4月,巴黎公社颁布教会与国家分离的法令,随后逐步接管教会学校,清除学校中的宗教崇拜物,以“自由、平等、博爱、正义、共和国”等口号代替宗教题词。这反映出巴黎公社A.具有民主化发展倾向 B.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C.用暴力推翻剥削制度 D.重视世俗化教育改革19.1881年,苏丹爆发马赫迪起义。1882年9月,英国外交人员指出:“若不迅速向喀土穆(苏丹首都)增派援兵……马赫迪将顺尼罗河而下或取道萨瓦金(苏丹东北部港口)、红海和苏伊士向北推进。”随后,英国多次派兵镇压。这说明英国镇压马赫迪起义的重要目的是A.消灭马赫迪政治势力 B.消除伊斯兰文化的影响C.控制北非的商业贸易 D.巩固在埃及的殖民统治20.图5为1870—1913年英、美、法、德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例。影响其变化的因素最有可能是图5A.科技创新及利用程度不同 B.经济危机的影响力不同C.世界大战的破坏程度不同 D.重商主义调控力度不同21.1898年,法国军队沿尼罗河上游东进,英国军队则自埃及南下,两支殖民队伍在苏丹的法绍达小镇相遇并对峙。英国凭借压倒性的军事优势迫使法国撤军,随后两国签订协议,划分了在非洲的势力范围。这可以用来说明A.欧洲列强殖民争夺激烈 B.柏林会议协调了英法关系C.英法合作共同瓜分非洲 D.苏丹沦为英法的半殖民地22.20世纪初,德国大学进行了教学改革,课程上强调科学、技术、商业、现代外国语和管理学等;增设科学实验室;教学方法上注意采用讲座和报告、讨论和练习、调查和实验等。这折射出当时德国A.成为世界贸易中心 B.科技创新水平领先于世界C.大学教育体制完善 D.工业革命对社会影响深远23.1905年8月,加尔各答万人大会决定抵制英货和开展“斯瓦德希”(自产)运动。1906年运动扩展到全印。1907年10月,加尔各答群众集会示威转变为街垒战。1908年7月孟买10万工人举行政治总罢工要求殖民当局释放提拉克。这反映出当时的印度A.国大党坚决要求实现民族独立 B.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一定妥协性C.各阶级觉醒推动反英斗争发展 D.多地采取暴力形式对抗殖民者24.下图所示为1919年刊登在英国某杂志上一幅名为《超重》的漫画。画中文字为,威尔逊总统说:“这根橄榄枝(写有‘国际联盟’字样)给你,现在赶紧忙活起来吧。”和平鸽说:“我当然想让每个人高兴,但是这根树枝是不是有点太沉了?”该漫画图6A.说明一战极大削弱了欧洲国家实力 B.质疑国联维护战后世界和平的能力C.强调建立国联对推动世界发展的作用 D.揭露美国加入国联后称霸世界的野心25.20世纪上半叶,以毒气战和坦克集群突击改变战争形态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与以闪电战和集中营暴行震惊世界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均在国际关系、社会思潮和人类文明进程中引发强烈震动。这是因为二者都A.彻底重塑了世界政治经济格局 B.推动了军事技术的革命性突破C.暴露了现代战争的残酷与危害 D.加速了殖民体系的瓦解与崩溃26.20世纪20年代初,苏俄让原先由国家统管的众多小企业重新回归社会,让其实行“私人资本主义”,同时,以租让制等形式在一些经济部门引入外国资本。这反映出,当时苏俄A.实行农产品收购制探索建设道路 B.推行余粮收集应对内战局面C.放松集体农庄的管理实现市场化 D.利用市场机制恢复国民经济27.1941年5月,斯大林在红军军事学院发表讲话:英法在军事、政治和外交上相对缺乏准备,被德军击败;曾经为反对《凡尔赛和约》而战的德国现在成了“掠夺者”,为“统治欧洲”而战;苏联要建设一支组织有力、装备现代化和深受人民爱戴的军队,由防御转入进攻。这一讲话表明,斯大林A.为苏德战争做了充分的准备 B.强调了建立反法西斯同盟的重要性C.防范法西斯侵略扩张的心态 D.认识到开辟欧洲第二战场的必要性28.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了唯物史观。唯物史观是揭示人类社会历史客观基础及发展规律的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下列表述符合这一史观的是A.上帝意志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 B.巴黎公社解决了法国社会阶级矛盾C.美国完全依靠林肯维护了统一 D.一战是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结果29.某学者提出,随着交通工具的变革,人们对空间和距离的感知也会发生变化,并绘制了如图7予以形象地展示。据此可以认识到图7A.科技发展消除了国家界限 B.世界文化多样性逐渐消失C.世界从分散到整体的全貌 D.人类命运关联度不断提高30.苏联解体后,俄联邦前副议长尤里·沃罗宁称:“列宁之后的领导人过早宣布社会主义胜利,低估了社会主义建设需要数代人努力……这使苏联……逐渐失去与西方竞争的能力。”作者意在强调A.苏联改革背离了科学社会主义方向 B.计划经济体制最终导致了苏联解体C.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同西方开展竞争 D.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31.海湾地区产油国的石油收入在20世纪70年代“石油繁荣”中激增,国内生产总值实际年均增长率达到10%-20%。然而1980-1986年国际油价下跌导致他们的石油收入锐减,国内生产总值也迅速下滑。这主要是由于上述产油国A.产业结构相对单一 B.缺乏经济自主权C.区域合作机制失效 D.国内政局不稳定32.近年来,人工智能已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但大多数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尚未能真正使用人工智能并从中受益,全球数字鸿沟仍有扩大之势。数据泄露、虚假信息泛滥等诸多风险威胁人类发展。为应对挑战,国际社会有关加强全球人工智能治理的呼声和行动全面兴起。材料旨在说明A.发达国家主导科技创新 B.技术革新对全球治理提出新挑战C.科技革命改变生活方式 D.技术发展加剧世界发展的不平衡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2分。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材料一 19世纪中叶,英国经济学家威廉·斯坦利·杰文斯在《煤炭问题》中写道:铁路和蒸汽船将地球缩小为一个市场,曼彻斯特的棉布可以在一周内运抵孟买,而印度的棉花则通过苏伊士运河直达利物浦。据统计,1840—1870年,全球铁路里程从不足1万千米激增至20万千米,远洋货轮吨位增长近5倍。1851年伦敦世博会上,参展的1.3万件工业品来自40余个国家和地区。《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摘编自(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1848—1875》材料二 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WTO)成立时,其总干事鲁杰罗宣称:“全球化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进程。”数据显示,1990—2000年全球对外直接投资(FDI)从2090亿美元增至1.4万亿美元,跨国公司的海外分支机构从3.5万家增至6.3万家。2001年中国加入WTO后,进出口总额10年内增长近5倍。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使跨境电子商务迅猛发展,2010年全球网络零售额达5725亿美元。但哈佛大学教授丹尼·罗德里克在《全球化的悖论》中警告:全球化加剧了发达国家内部的不平等,技术革命带来的利益分配严重失衡。——摘编自(美)萨斯基亚·萨森《全球化及其不满》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工业革命对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影响。(8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90年代后经济全球化呈现的新特点,并说明其与工业革命时期全球化的本质区别。(12分)3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材料一 战时共产主义时期,苏俄政府颁布集中化的住房管理政策,试图通过无偿使用住房等方式改善城市人口的居住条件。然而,因为国家财政困难以及住房管理的权责关系不明等原因,这一管理体制未能解决住房危机。到新经济政策时期,苏俄(联)政府调整政策,颁布住房法令,使缴费人数覆盖全体租户,收费标准依据市场规则而调整;同时,规定法人和自然人享有在国家允许的地段上建筑房屋的权利,使得住房建设主体呈现出多元化态势。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还通过决议,允许不动产交易,开辟了国家、市场、合作社三条分配住房的渠道。——摘编自张丹《苏联新经济政策时期城市住房管理体制转型初探》材料二 瑞典等北欧国家的大规模住宅建设是在二战后快速兴起的。自20世纪40年代末以来,在这些国家内部,从中央到地方都成立了专门机构负责资助住宅建设,所有住房都有补贴,补贴量和租金几乎相当。通过这种方式,政府控制了所有住宅的质量,从而使住宅既达到了特定的最低标准,又没有超过空间和舒适度方面的限度。20世纪60年代,大量人口从乡村迁入城市,这进一步加快了住宅建设的步伐,要求政府为不断扩大的城市制定总体规划。至20世纪70年代,住宅量的需求已经得到满足,居民对建筑质量和建筑形式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大量的再投资不可避免,这成为北欧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个普遍性危机,带来了社会经济的分化。——摘编自(瑞典)J.林德瓦尔、武立《福利制度下的住房发展——战后北欧住宅建设》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20年代苏俄(联)城市住房管理体制的调整演变。(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北欧国家住房管理制度的特点及其影响。(14分)3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 世界近代史上重要历史人物及其贡献(部分)人物 贡献但丁 《神曲》马丁·路德 《九十五条论纲》瓦特 改良蒸汽机康德 《纯粹理论批判》圣马丁 南美的解放者马可尼 发明无线电报甘地 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莱特兄弟 发明飞机扎格鲁尔 现代埃及之父从上表中任选三个相互关联的历史人物提炼一个主题,进行论述。(要求:历史人物和主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清晰)试卷第1页,共3页哈师大附中2024-2025学年度下学期高一期末考试A.亚非国家间的友好往来B.东西方文明间相互交融C.中华文明影响周边国家D.亚洲各国经济联系加强历史试卷5.古代美洲印加帝国位于南美洲西侧,权力高度集中,其法律不仅规定了土地的分配和耕种方式、灌一、选择题:本题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溉用水的分配方式,还对错过灌溉时间、违规播种或收割、不结婚等任何被视为反社会的行为进行惩题目要求。罚。这些举措有利于1.“埃及的尼罗河流域,西亚的两河流域,欧洲南部的爱琴海地区,印度河流域,中国的黄河和长江A.保证农业生产有序推进B.加强帝国的中央集权流域,中美洲的墨西哥、危地马拉等地,南美洲的安第斯山区,是人类最早创造文明的地区”。据此可C.有效解决粮食供应难题D.缓解尖锐的人地矛盾哈6.14世纪中期,薄伽丘小说中的“市井琐事”和“市民情调”直接挑战了古典拉丁文化,积极倡导A.早期文明都诞生在大河流域B.人类文明的产生具有相似性市民社会风俗。其小说在对教会和君主双重压迫的反抗和嘲弄中,实现了对市民阶级价值观念的人文C.各地进入文明时间存在差异D.人类文明的起源具有多元性关怀。其小说特点形成的根源是2.犍陀罗佛像的一般造型特征为希腊太阳神阿波罗的头部与披着长袍的罗马元老或哲人的身体结合A,人文主义思想广泛传播B.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如图1),它最早打破了印度早期佛教雕刻仅以象征符号暗示佛陀存在的禁忌,直接以人形塑造佛陀C.资产阶级的新文化需求D.意大利文化教育的发展的形象。这可以说明7.15至16世纪,各种探险的书面记述在西欧迅速广泛传播。1493年,哥伦布回到西班牙的两个月后,他首航美洲的书信便在意大利以拉丁语译文的形式出版。1525年,麦哲伦航行的原始记录仅在3年内便出现意大利文、法文和德文版本,覆盖了主要城市的读者。这些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A.对金银财富的迫切需求B.地理学和造船技术进步C.王室积极投资海上探险D.理性主义成为时代主流8.图3是新航路开辟后,在太平洋地区形成的贸易格局示意图。下列对该贸易格局阐述合理的是但本丝菲律宾马尼拉图1印度果阿、丝瓷中国澳门(中转站)A.希腊文化中心东移B.人文精神的传播大量白银明浩大量白银美洲C.印度文化向西传播D.东西方文化交融葡萄牙主导中国西班牙主导西哥3.10世纪,拜占庭君士坦丁堡市政法规定,猪肉经营者购买、屠宰和出售猪肉必须在指定地点进行,图3使用的度量工具必须经市政官检验合格,并“盖有市政官印章”;面包师也要“按照市政官所规定的制A.反映出中国主导全球白银流向B.助推了中国白银货币化进程作面包的小麦的价格来决定所制作面包的重量”,他们的盈利受到严格的比例限制。这反映了城市管理C.标志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D.直接引发了欧洲的商业革命者9.1606年前后,茶第一次作为商品进口到欧洲。1658年9月23日,伦敦报纸上第一次出现了茶的广A.积极维护封建专制统治B.重农抑商思想根深蒂固告。不久,茶逐渐走进英国咖啡馆。18世纪英国的茶叶需求量以惊人的速度增长,英国人对茶的热爱C.强化规范稳定经济秩序D.严格控制市民日常生活超过了其他任何主要的西方国家。在整个18世纪,咖啡馆都是提供茶饮料的主要场所。这反映了当时4.图2是某学生所做的学习笔记,其学习的主题应是A.崇尚东方的生活方式B.新航路开辟后商业贸易频繁646年,日本大化改新,实行租庸调制C.贸易中心转移到伦敦D.英国经济发展贫富差距缩小10世纪,高丽王朝在中央设三省六部10.在宗教改革过程中,马丁·路德告诫全体教徒“切勿乱说、乱想、乱动”,应“合法地前进”。下11世纪,越南引进科举制度层民众则强烈要求改革现存的社会制度,少数激进者甚至主张废除私有制,消灭阶级压迫和剥削。据此可知,欧洲宗教改革图2试卷第1页,共4页哈师大附中2024-2025学年度下学期高一期末考试历史答案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32题,共48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答案 D D C C A B A B题号 9 10 11 12 13 14 15 16答案 B C C B C B B B题号 17 18 19 20 21 22 23 24答案 C D D A A D D B题号 25 26 27 28 29 30 31 32答案 C D C D D D A B二、非选择题33.(1)影响:①蒸汽机、铁路和轮船技术的突破极大地缩短了时空距离(2分);②工业革命推动列强通过武力开拓殖民地,满足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原料产地与商品市场(2分);③工业革命推动国际贸易发展,进而促进金本位制和国际关税协定的建立,为经济全球化提供制度保障(2分);④加剧了贫富分化(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剥削)(2分)。(2)新特点:规则制度化;技术信息化;主体多元化;矛盾显性化。(四取三,6分)本质区别:工业革命时期是以武力殖民和资源掠夺为特征的“单向全球化”(3分);20世纪90年代后是以规则主导和产业链分工为特征的“深度全球化”(3分)。34.(1)调整变化:从无偿使用住房到恢复房租征收制(收费使用、依据市场规则)(2分);住房建设主体由国家单一渠道向多元化转变(2分);住房分配渠道趋向多元化(2分)。(2)特点:由国家主导(政府推动);设立专门机构推动住房建设和租售;根据需求变化而有所调整;成效与弊端并存;呈现出高福利特征。(五取四,8分)影响:改善了人民生活;有助于缓和社会矛盾和稳定统治秩序;适应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发展需要;但也导致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四取三,6分)35.评分标准:人物(1分)主题(2分,与所选人物联系不紧密1分)论述:0分:政治不正确;与题目完全无关;与教材及史实完全矛盾1分:只有名词或短语;差档(2、3、4分):1.跑题 2分; 2.史实+空泛论述/无史实+论述(3-4分);良档(5、6、7分):1.至少有1个相关史实(与所人物有关)+空泛论述(5分);2.1个史实+论述6-7分;3.新颖观点,能自圆其说;优档(8、9分):至少2个史实+充分论述(紧扣主题、有亮点),论述有深度9分;(其他:满分论述不能有史实错误;专有名词错误扣1分;)示例1人物:但丁、马丁·路德、康德主题:近代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或人文主义的复兴与发展) 阐释:14——18世纪,随着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壮大,资产阶级为摆脱天主教的精神束缚、反抗封建统治,构建符合自身需要的意识形态,在思想领域相继发起一系列思想解放运动。但丁是文艺复兴时期的典型代表,文艺复兴的核心是人文主义,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提倡个性解放和个人自由。在代表作《神曲》中大力抨击天主教会,宣扬人性自由。1517年,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揭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宗教改革冲击了天主教的神学统治,使人们获得精神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进一步解放了思想,发展了人文主义。康德是德国启蒙运动的杰出代表,对启蒙运动进行总结,道出了启蒙运动的真谛:倡导理性、宣传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等思想主张,促进了人与社会的双重觉醒。总之,欧洲近代三次思想解放运动,都促进了人文精神的发展和思想解放,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示例2人物:圣马丁、甘地、扎格鲁尔主题:亚非拉美的民族解放运动(民族民主运动) 阐释:新航路开辟以后,西方殖民者开始了早期的殖民扩张,随着两次工业革命的开展,世界殖民体系确立,亚非拉美逐渐沦为西方列强的殖民地半殖民地。欧洲殖民者的长期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激起亚非拉美人民的奋起反抗。随着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经济的发展、启蒙思想的传播、民族民主意识日益增长。19世纪初,独立运动的浪潮席卷西属拉丁美洲殖民地,在玻利瓦尔和圣马丁等人领导下,西属拉美殖民地基本获得独立。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印度的甘地提出了以爱、真理和非暴力争取印度自治和独立的思想,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是具有印度特色的民族主义斗争学说,在打击英国的殖民统治和争取印度独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一战后,北非和东非国家的民族独立意识已经觉醒,埃及人民在扎格鲁尔为首的民族主义政党华夫脱党领导下,通过游行、示威、罢工、街垒战等斗争方式同英国殖民者作斗争,最终迫使英国作出让步,承认埃及为独立主权国家。小结:亚非拉美人民的民族民主运动,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动摇了世界殖民体系,对国际秩序产生了深刻影响。 示例3人物:瓦特、马可尼、莱特兄弟主题:两次工业革命中的发明对世界影响深远(或者:推动工业革命的重要发明)阐释:(言之有理即可)哈师大附中2024-2025学年度下学期高一期末考试历史答案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32题,共48分)题号12345678答案D0CCAB题号910111213141516答案BCBCBBB题号1718192021222324答案DDAADDB题号2526272829303132答案cDCDDDAB二、非选择题33.(1)影响:①蒸汽机、铁路和轮船技术的突破极大地缩短了时空距离(2分):②工业革命推动列强通过武力开拓殖民地,满足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原料产地与商品市场(2分):③工业革命推动国际贸易发展,进而促进金本位制和国际关税协定的建立,为经济全球化提供制度保障(2分):④加剧了贫富分化(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剥削)(2分)。(2)新特点:规则制度化:技术信息化;主体多元化:矛盾显性化。(四取三,6分)本质区别:工业革命时期是以武力殖民和资源掠夺为特征的“单向全球化”(3分);20世纪90年代后是以规则主导和产业链分工为特征的“深度全球化”(3分)。34.(1)调整变化:从无偿使用住房到恢复房租征收制(收费使用、依据市场规则)(2分):住房建设主体由国家单一渠道向多元化转变(2分):住房分配渠道趋向多元化(2分)。(2)特点:由国家主导(政府推动):设立专门机构推动住房建设和租售;根据需求变化而有所调整;成效与弊端并存:呈现出高福利特征。(五取四,8分)影响:改善了人民生活:有助于缓和社会矛盾和稳定统治秩序;适应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发展需要;但也导致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四取三,6分)35.评分标准:人物(1分)主题(2分,与所选人物联系不紧密1分)论述:0分:政治不正确;与题目完全无关;与教材及史实完全矛盾1分:只有名词或短语;差档(2、3、4分):1.跑题2分;2.史实+空泛论述/无史实+论述(3-4分);良档(5、6、7分):1.至少有1个相关史实(与所人物有关)+空泛论述(5分);2.1个史实+论述6-7分;3.新颖观点,能自圆其说;优档(8、9分):至少2个史实+充分论述(紧扣主题、有亮点),论述有深度9分;(其他:满分论述不能有史实错误;专有名词错误扣1分;)示例1人物:但丁、马丁·路德、康德主题:近代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或人文主义的复兴与发展)阐释:14一一18世纪,随着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壮大,资产阶级为摆脱天主教的精神束缚、反抗封建统治,构建符合自身需要的意识形态,在思想领域相继发起一系列思想解放运动。但丁是文艺复兴时期的典型代表,文艺复兴的核心是人文主义,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提倡个性解放和个人自由。在代表作《神曲》中大力抨击天主教会,宣扬人性自由。1517年,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揭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宗教改革冲击了天主教的神学统治,使人们获得精神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进一步解放了思想,发展了人文主义。康德是德国启蒙运动的杰出代表,对启蒙运动进行总结,道出了启蒙运动的真谛:倡导理性、宣传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等思想主张,促进了人与社会的双重觉醒。总之,欧洲近代三次思想解放运动,都促进了人文精神的发展和思想解放,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示例2人物:圣马丁、甘地、扎格鲁尔主题:亚非拉美的民族解放运动(民族民主运动)阐释:新航路开辟以后,西方殖民者开始了早期的殖民扩张,随着两次工业革命的开展,世界殖民体系确立,亚非拉美逐渐沦为西方列强的殖民地半殖民地。欧洲殖民者的长期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激起亚非拉美人民的奋起反抗。随着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经济的发展、启蒙思想的传播、民族民主意识日益增长。19世纪初,独立运动的浪潮席卷西属拉丁美洲殖民地,在玻利瓦尔和圣马丁等人领导下,西属拉美殖民地基本获得独立。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印度的甘地提出了以爱、真理和非暴力争取印度自治和独立的思想,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是具有印度特色的民族主义斗争学说,在打击英国的殖民统治和争取印度独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一战后,北非和东非国家的民族独立意识已经觉醒,埃及人民在扎格鲁尔为首的民族主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哈师大附中2024-2025学年度下学期高一期末考试历史学科答题卡2505.pdf 哈师大附中2024-2025学年度下学期高一期末考试历史学科答题卡2505.xls 期末考试历史试题(打印).docx 期末考试历史试题(打印).pdf 高一下历史期末考试答案.docx 高一下历史期末考试答案.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