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学科()考试命题细目表题号 题型 分值 主题 内容 核心素养 学业水平 预估难度一级目标 二级目标 三级目标 唯物史观 时空观念 史料实证 历史解释 家国情怀 水平一 水平二 水平三1 单选 2 当代世界发展的特点与主要趋势 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 社会信息化与文化多样化 文化多样化 √ √ √ 0.92 单选 2 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 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兴国家的发展 发展中国家的成就 亚洲 √ √ 0.83 单选 2 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 资本主义国家新变化 科学技术的新发展 新科技的表现 √ √ 0.754 单选 2 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冷战原因 冷战定义 √ 0.895 单选 2 两次世界大战10月革命与国际秩序演变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一战的原因 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 0.96 单选 2 次世界大战10月革命与国际秩序演变 10月革命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十月革命 十月革命的结果 √ √ 0.77 单选 2 世界殖民体系与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形成 殖民体系形成的结果 殖民体系形成的标志 √ √ 0.758 单选 2 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诞生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二次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的时间 √ √ 0.99 单选 2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美国 √ 0.8510 单选 2 走向整体的世界 全球航路的开辟 航路开辟的过程 航路开辟的表现 √ √ 0.811 单选 2 中古时期的世界 中古时期的亚洲 东亚 日本 √ √ 0。7512 单选 2 中古时期的世界 西欧封建社会初期 经济 庄园与农奴制 √ 0.913 单选 2 当代世界发展的特点和主要趋势 和平与发展是潮流 构建人类命运体 中国 √ √ 0.7514 单选 2 20世纪下半叶世界新变化 资本主义国家新变化 国家宏观调控 家宏观调控的方式 √ 0.615 单选 2 20世纪下半叶世界新变化 世界殖民体系瓦解与新兴国家发展 世界殖民体系瓦解 拉丁美洲 √ √ √ 0.816 单选 2 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诞生 马克思主义诞生 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 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时间 √ √ 0.917 单选 2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确立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英国的政治制度 √ √ √ 0.818 单选 2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欧州思想解放运动 启蒙运动 启蒙运动的核心思想 √ √ √ 0.919 单选 2 走向整体的世界 全球航路的开辟 新航路开辟的动因和条件 新航路开辟的宗教动因 √ √ √ 0.720 单选 2 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 古代世界帝国与文明交流 古代世界帝国 古代世界帝国的扩张方式 √ √ √ √ 0.821 单选 2 当代世界发展的特点与主要趋势 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的挑战 √ √ √ 0.722 单选 2 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演变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二次世界大战的经过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 √ 0.8523 单选 2 世界殖民体系与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瓜分非洲 瓜分非洲的高潮 √ √ 0.924 单选 2 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诞生 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的过程 工业革命的成就 √ √ 0.8525 单选 2 中古时期的世界 古代非洲与美洲 古代美洲 阿兹特克文明 √ √ √ 0.826 单选 2 古代文明产生与发展 古代文明产生 古巴比伦文明 文明表现 √ √ √ √ 0.627 单选 2 中古时期世界 中古西欧 西欧中后期 王权加强 √ √ 0.828 单选 2 两次世界大战10月革命与国际秩序演变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形成 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联合国 √ √ √ 0.929 单选 2 资本主义制度建立 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确立 法国 拿破仑对外战争 √ √ √ 0.730 单选 2 古代文明产生与发展 文明产生与早期发展 文明发展 文明发展的特征 √ √ √ 0.631 单选 2 古代文明产生与发展 古代世界帝国与文明交流 古代世界帝国 古代世界帝国的影响 √ √ √ √ 0.732 单选 2 走向整体的世界 全球联系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演变 商品的世界性流动 西班牙 √ √ √ 0.933 单选 2 两次世界大战10月革命与国际秩序演变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形成 第二次世界大战经过 苏联 √ √ √ √ 0.634 单选 2 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 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建立 英国 英国民主政治的发展 √ √ √ 0.735 单选 2 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冷战原因 美国发动冷战的目的 √ √ √ 0.836 材料题 10 世界历史 世界历史的阶段 四个阶段 每个阶段的标准及史实 √ √ √ √ 0.637 材料题 20 世界近代史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 形成过程 形成的具体表现 √ √ √ 0.6(数学)学科()考试命题细目表题号 题型 分值 主题 内容 核心素养 学业水平 预估难度一级目标 二级目标 三级目标 数学抽象 逻辑推理 数学建模 直观想象 数学运算 数据分析 水平一 水平二 水平三1 单选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多选 610 611 612 填空 513 514 515 解答 1316 1517 1518 1719 17教学进度 ≥5个 3-4个 2个 1个标准工作量 10节/周 12节/周 14节/周 16节/周 教学进度 ≥5个 3-4个 2个 1个标准系数 1 1 1 1 标准工作量 10节/周 12节/周 14节/周 16节/周实际系数 实际上课节数 实际上课节数 实际上课节数 实际上课节数 标准系数 1 1 1 1实际系数 实际上课节数 实际上课节数 实际上课节数 实际上课节数10 12 14 1610 12 14 16高一历史试题答案一、选择题1.当今世界,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2500多个民族,6000多种语言。不同历史文化背景的人们,共同创造了丰富多彩的世界。这体现的是( )A.文化统一性 B.文化多样性 C.文化趋同性 D.文化先进性【答案】B【解析】略2.20世纪60~80年代,新加坡、韩国等亚洲国家抓住西方发达国家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机会,利用本国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吸引外国资本,实现了经济高速增长。这些国家的共同经验是( )A.发展现代农业产业 B.发展石油化工产业C.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D.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答案】C【解析】略3.二战后,科学技术的新发展使人类社会进入信息时代,极大地提升了社会生产力。属于这一时期的科技成果是( )A.珍妮纺纱机 B.火车 C.汽车 D.电子计算机【答案】D【解析】略4.赫鲁晓夫在回忆录中谈到古巴导弹危机时说:“尽管我们的阶级对抗是不可调和的,肯尼迪和我在防止军事冲突的问题上,却找到了共同的立场和共同的语言。”这段回忆最适合用来研究( )A.美国内战 B.柏林会议 C.美西战争 D.冷战【答案】D【解析】略5.如图所示的两大军事集团竞相扩军备战,导致国际局势日益紧张,最终引发了一场帝国主义战争。这场战争是( )A.第一次世界大战 B.太平洋战争C.越南战争 D.叙利亚内战【答案】A【解析】略6.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推动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改变了20世纪的世界格局。这次革命是( )A.海地独立斗争 B.伊朗立宪革命 C.俄国二月革命 D.俄国十月革命【答案】D【解析】略7.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洲的绝大多数地区已经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非洲的绝大部分地区沦为殖民地,独立的拉丁美洲国家实际也成为依附于欧美国家的半殖民地。这表明( )A.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 B.早期殖民扩张开始出现C.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D.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答案】C【解析】略8.下表反映的是1870~1913年主要工业国家工业生产在资本主义世界所占比重的变化。国家 年份 英国 美国 德国 法国1870 31.8% 23% 13.2% 10%1913 14% 38% 16% 6%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奴隶贸易发展 B.资本原始积累C.第二次工业革命 D.世界经济大危机【答案】C【解析】略9.如图是某一国家三权分立体制示意图。据此判断,这个国家是( )A.美国 B.俄国 C.日本 D.德国【答案】A【解析】略10.下图所示人物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新航路的开辟 B.启蒙运动 C.黑人民权运动 D.反战运动【答案】A【解析】略11.中国文化直接影响着日本,推动日本进行改革。从646年开始,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 )A.“光武中兴” B.“大化改新” C.“大定之治” D.明治维新”【答案】B【解析】略12.如图是中古西欧基本的农业经济组织示意图,呈现了自给自足的特征。这一经济组织是( )A.井田 B.庄园 C.城市 D.工厂【答案】B【解析】略13.下表表明中国正在以自己的发展惠及世界。时间 措施2013年 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合作倡议2014年 中国设立丝路基金,对“一带一路”建设给以资金支持2019年 在北京召开的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期间,各方达成了283项务实成果,签署了总额640多亿美元的项目合作协议2019年 中国倡议设立的亚投行已有100个成员(截止1月份)由此可知,中国政府践行的理念是( )A.可持续发展 B.积极参与联合国事务C.合作应对气候变化 D.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答案】D【解析】略14.二战后的资本主义国家加大政府在公共事业领域的开支,增加就业机会,刺激消费需求,制定经济发展计划,促进经济协调发展。这些措施反映了( )A.国家的宏观调控 B.社会运动的兴起C.科学技术的发展 D.社会结构的变化【答案】A【解析】略15.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拉丁美洲人民捍卫国家主权的斗争迅速发展。其中,在卡斯特罗领导下,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国家是( )A.朝鲜 B.越南 C.古巴 D.加纳【答案】C【解析】略16.19世纪中叶,德国思想家、革命家马克思和恩格斯经过长期的理论探索和革命实践,创立了马克思主义,为国际工人运动指明了正确方向。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 )A.《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的发表 B.《共产党宣言》的发表C.《资本论》的发表 D.《法兰西内战》的发表【答案】B【解析】略17.图7是某个国家的政治制度示意图。据此判断,这个国家是( )A.英国 B.美国 C.德国 D.法国【答案】A【解析】略18.17、18世纪,欧洲发生了一次以“理性”为精神内核的思想解放运动,该运动表达了资产阶级的政治和经济诉求,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思想武器。这次运动是( )A.文艺复兴 B.宗教改革 C.科学革命 D.启蒙运动【答案】D【解析】略19.图6所示为全球范围的物种传播。这一现象始于( )A.罗马帝国建立 B.阿拉伯帝国建立C.郑和下西洋 D.新航路开辟【答案】D【解析】略20.公元前4世纪晚期,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历经数年征战,征服了从希腊到印度的广大地区,希腊文化随之东传。这种古代文明扩展的方式是( )A.对外移民 B.经贸往来 C.和平交流 D.武力扩张【答案】D【解析】略21.下面漫画显示,“全球化”巨人就像《格列佛游记》里的格列佛来到小人国,被小人用“投资问题”“供应链问题”“地缘政治对立”和“贸易关税”等绳索拴住。这说明当今全球化( )A.面临挑战 B.进展顺畅 C.全面崩溃 D.影响深远【答案】A【解析】略22.1941年,德国入侵苏联,日本挑起太平洋战争。这反映出第二次世界大战( )A.出现战略转折 B.性质发生改变 C.进入全球阶段 D.取得根本胜利【答案】C【解析】略23.1884年,英、法、德等国在柏林召开会议,决定各国可以先在地图上划定彼此的势力范围,然后再去占领,此次“地图上作业”会议主要是为了占领( )A.亚洲 B.欧洲 C.美洲 D.非洲【答案】D【解析】略24.下表为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期部分世博会的展品情况。由此推知,当时( )世博会 主要科技展品1851年英国伦敦世博会 蒸汽机车、蒸汽船、起重机、造币机1876年美国费城世博会 电报机、打字机、电话机1904年美国圣路易斯世博会 无线电通信、汽车、飞机1915年美国旧金山世博会 运行中的福特汽车生产线A.工业化的发展有效解决了社会问题 B.世界科技中心发生转移C.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加快 D.英美激烈争夺世界市场【答案】B【解析】1851年英国伦敦世博会以蒸汽技术为主导,体现英国工业革命的领先科技成果,而1876年、1904年、1915年美国世博会依次展示电报电话、无线电通信、汽车、飞机及福特生产线,标志着科技创新的重心从英国转向美国,世界科技中心发生了转移,故选B项;材料仅列举科技展品,未提及工业化对社会问题如贫富差距或劳工条件的改善,且19世纪的工业化实际引发了城市贫困等社会矛盾,排除A项;表格未呈现科研成果转化的时间对比,无法得出转化速度加快的结论,排除C项;材料聚焦科技展示,未涉及英美贸易冲突或世界市场争夺的内容,排除D项。25.古代印第安人从特斯科科湖中捞起肥沃的淤泥,堆积在固定于水中的木排上,形成浮动园地。这一做法目的是( )A.发展农耕 B.用于观光 C.清除污染 D.方便运输【答案】A【解析】略26.在西亚地区的考古逮址中,发现了公元前9000年左右的小麦和大麦,驯养的狗、绵羊和山羊的骨骼以及定居的村落遗迹,这说明当时西亚地区( )A.进入文明时代 B.产生原始农业 C.出现商品贸易 D.形成早期城市【答案】B【解析】略27.14—16世纪,西欧各个地区的建筑尽管都受到古希腊、古罗马的影响,却又各具特色:意大利的建筑注重对称和比例,强调建筑的轻盈感和空间感;法国的建筑则注重建筑的威严和庄重,强调立面的垂直感和对称性;英国的建筑则注重对古典元素的运用,追求典雅和古朴的世俗之美。由此可见,这一时期西欧( )A.已经建立了新的宇宙观 B.民族国家意识增强C.教会权威地位受到冲击 D.人文主义影响广泛【答案】D【解析】14—16世纪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是核心思想,意大利建筑注重轻盈感和空间感,法国注重威严庄重,英国追求典雅古朴世俗美,这些都体现以人为本及对世俗生活的关注,受人文主义的影响,故选D项;新的宇宙观如哥白尼日心说等科学革命发生在16世纪中后期,题干建筑描述聚焦美学而非宇宙观念,且时间上未直接关联,排除A项;题干中各地区的建筑特色(意大利、法国、英国)是文化差异而非民族国家意识增强,且材料未体现政治整合,排除B项;教会权威受冲击与宗教改革相关,但题干建筑风格如世俗之美未直接提及教会或宗教冲突,且此时期建筑仍多用于宗教场所,排除C项。28.到2021年,某组织(徽记如下图)已进行了70多项国际维和行动,这些行动对控制局部战争扩大、解决地区冲突发挥了有效作用。该组织是( )A.世界贸易组织 B.联合国C.亚太经合组织 D.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答案】B【解析】略29.19世纪初,在拿破仑控制下的德意志地区组建了“莱茵邦联”并推行了一系列改革,历史档案如下表所示。据此可知,拿破仑战争( )阶段 开始时间 主要内容第一阶段 1803年 调整归并新并入的领地并推动教产世俗化第二阶段 1806年 推动邦联成员颁布宪法,实行与《拿破仑法典》相一致的法律规章第三阶段 1809年 把传统等级制的邦国改变成了具有自由主义倾向的宪法国家A.推翻了各国封建专制制度 B.推动世界民主法制发展C.推动了法国经济迅速发展 D.传播了法国大革命原则【答案】D【解析】材料中,拿破仑在莱茵邦联推行教产世俗化(反教会特权)、实行与《拿破仑法典》相一致的法制(推广平等与法律统一)以及建立自由主义宪法国家(打破等级制),这些改革直接应用了法国大革命的自由、平等和反封建原则,故选D项;材料所述改革调整了德意志邦国结构,但未彻底废除封建专制,如普鲁士等地区仍保留君主制残余,排除A项;改革仅限于莱茵邦联这一德意志区域,未涉及世界范围,且拿破仑战争后欧洲复辟削弱了其全球民主影响,排除B项;题干材料聚焦德意志政治改革,未提及法国经济状况,拿破仑战争实际消耗法国资源导致经济困难,排除C项。30.人类在迈向文明的过程中创造了不同的文明成就。古巴比伦制定了《汉谟拉比法典》,古埃及建造了金字塔,古印度发明了“0”,古希腊实行了民主政治等。这体现了古代世界文明的( )A.共同特征 B.多元面貌 C.相互交流 D.向外扩展【答案】B【解析】略31.自罗马共和国晚期起,拱门形制逐渐成为古罗马建筑的一个显著特色。下图可用来说明( )A.区域文明的独立发展 B.世界文明的交流C.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 D.农耕文明的扩张【答案】B【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到,亚述宫殿门、安息宫殿门 、罗马凯旋门在建筑形制上有相似之处, 可看出不同区域文明间存在交流,这种交流使得建筑技艺、形制等得以传播和借鉴,故选B项;图中建筑拱门形制有相似性,说明文明的交流,而非独立发展,排除A项; 图片重点体现的是不同文明建筑形制的联系,而非突出多元特点,排除C项; 题干中建筑拱门形制与农耕文明扩张并无直接关联,无法得出农耕文明扩张的结论,排除D项。32.下图所示为16世纪下半叶形成的横跨太平洋的马尼拉大帆船贸易。这一贸易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西班牙垄断亚洲地区的贸易 B.葡萄牙参与中日的丝银贸易C.传统的印度洋贸易走向衰落 D.西班牙殖民扩张与贸易需求【答案】D【解析】16世纪,西班牙在美洲建立了广泛的殖民地,并急需将美洲的金银等资源运回欧洲,同时,亚洲的丝绸、瓷器等商品在欧洲市场上也备受欢迎,因此,西班牙殖民者利用马尼拉作为中转站,将美洲的金银与亚洲的商品进行交换,形成了横跨太平洋的贸易路线,故选D项;葡萄牙通过《托尔德西里亚斯条约》(1494年)控制了印度洋和东亚贸易,西班牙仅能在菲律宾建立据点,无法垄断亚洲贸易,排除A项;葡萄牙确实参与了中日的丝银贸易,但西班牙建立该贸易更多是为了独立于葡萄牙,直接获取亚洲商品,而非受葡萄牙活动直接影响,排除B项;西班牙选择跨太平洋路线,是因为印度洋贸易被葡萄牙和奥斯曼帝国控制,西班牙难以介入,而非该贸易本身衰落,排除C项。33.下图是苏联1942年的宣传海报。这折射出当时( )A.反法西斯力量得到了壮大 B.盟军联合攻占德国首都C.苏德战场成为二战主战场 D.轴心国集团的败局已定【答案】A【解析】结合1942年世界反法西斯同盟逐渐形成并壮大的历史背景,海报中苏联和英、美国旗的出现,以及两方坦克合作碾压带有纳粹标志障碍物的强势姿态,折射出当时反法西斯力量的团结与壮大,故选A项;柏林战役发生在1945年,排除B项;虽然苏德战场是二战中的重要战场,但海报本身并未直接体现苏德战场成为主战场的信息,排除C项;轴心国集团的败局已定是在二战后期,特别是1943年斯大林格勒战役之后,排除D项。34.下表为1832—1969年英国主要议会改革一览表。表中信息最适合用以说明英国( )年份 英国议会改革的主要内容1832年 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的参政权和选举权1867年 城市小资产阶级和城市工人获得了选举权1884年 基本实现了男性户主的选举权1918年 一部分妇女首先获得普选权1969年 18岁以上男女均获选举权A.实行“分权制衡”的政治架构 B.1832年前实质上是专制国家C.1969年后各种社会矛盾消失 D.民主政治建设并非一蹴而就【答案】D【解析】从1832年工业资产阶级获得参政与选举权,到1969年18岁以上男女均获选举权,历经了漫长时间和多次改革,逐步实现了普选,可见英国民主政治建设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并非一蹴而就,故选D项;材料仅展示民众选举权的演变,未提及行政、立法、司法三权的分立与制衡机制,与分权制衡的概念无关,排除A项;1832年改革前英国已是君主立宪制国家,虽然选举权仍然受到财产限制但并非专制国家,排除B项;1969年实现普选后英国仍存在经济衰退、工会运动等社会矛盾,仅凭选举权扩展不能得出各种社会矛盾消失的结论,排除C项。35.二战后英国支持希腊政府军对抗希腊共产党力量。1947年,英国不堪财政重负,美国马上接手,对希腊施以巨额援助。美国此举意在( )A.遏制苏联力量的西扩 B.显示对希腊的友好C.消除英国在欧的影响 D.与欧共体争夺市场【答案】A【解析】二战后,美苏冷战开始,希腊战略地位重要,1947年英国无力支持希腊政府军,美国接手援助,意在通过扶持希腊政府,遏制苏联共产主义势力向西扩张,故选A项;美国援助希腊并非单纯显示友好,而是出于冷战需要,排除B项;美国此举主要目的是对抗苏联,不是消除英国在欧洲影响,排除C项;欧共体1967年才成立,时间不符,排除D项。二、非选择题3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材料世界历史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公元前500年以前,“四大文明”的出现、确立、初步扩散。第二阶段,公元前500年到公元1500年,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之间的相互冲击。第三阶段,1500年到1789年,西方在与各大文明交锋中逐渐取得支配地位。第四阶段,1789年后,西方文明转型以及确立在全世界范围内的优势。——摘编自《世界史》依据材料说明上述四个阶段划分的标准,(2分)结合所学知识,列出任意一个阶段的相关历史史实。(8分)【答案】划分标准是基于不同文明之间的互动及西方文明逐渐崛起并主导世界的历史进程。示例:第三阶段(1000年至1785年)中,新航路的开辟(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促进了西方国家的殖民扩张,使其逐渐在全球占据支配地位。【解析】略3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材料一工业革命爆发后西方的先进就已成定局,到19世纪末,“东方先进,西方落后”的千年格局被彻底翻转,世界连为一个整体,各文明间的多元平等被打破。西方打着文明“高等”且有责任开化“野蛮”的非西方的幌子,以强大的工业力量征服并将自己的统治强加给世界。其他地区则不得不接受来自西方工业世界的精神和物质文明的辐射,发起工业化和与之相应的体制变革。——摘编自钱乘旦《新世界史纲要》材料二“第三世界”一词最早在1952年提出,明确指代“贫穷的国家”和“殖民地”。到七八十年代,随着亚洲“四小龙”崛起,中国、越南等经济转型,“贫穷”失去解释力,“第三世界”逐渐被“南方”一词所取代。1990年,不结盟运动“南方委员会”发声,明确自力更生并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方向,推动加强南南合作。冷战后,全球化加速整合世界并按利益程度进行划分。南方国家在世界银行、WTO等框架内求发展,名称中又多了“全球”的前缀。2008年后,“全球南方”新兴经济体群体性崛起,伴生南方的“新生”与“觉醒”,全球治理体系首次出现了有利于全球南方的重大改革与发展。——摘编自刘德斌《“全球南方”研究的兴起及其重要意义》——习近平在“金砖+”领导人对话会上的讲话(2024年)(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末世界一体化演进的主要特征,并简析其形成原因。(10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全球南方”逐步崛起的历史经验。(10分)【答案】(20分)(1)特征:西方主导;世界成为密不可分的整体;多元文明平衡被打破;世界殖民体系和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东方从属于西方;工业文明向全球扩展。(4分,任答2点)形成原因:工业革命的不断发展;工业文明的确立及其优势;文明等级论的精神驱动;资本主义殖民扩张的加剧;资本输出与商品输出的扩大;交通通讯的改善;非西方国家的近代化努力。(6分,任答3点)(2)历史经验:抓住全球化等历史机遇;实现民族独立;探索适合自己的现代化道路;适时调整内外政策;注重科技与制度创新,提升综合国力;加强南南合作;推动南北对话;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推动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10分,任答5点)【解析】(1)第一小问特征,据材料一“工业革命爆发后西方的先进就已成定局”可得出,西方主导;据材料一“世界连为一个整体”可得出,世界成为密不可分的整体;据材料一“各文明间的多元平等被打破”可得出,多元文明平衡被打破;据材料一“以强大的工业力量征服并将自己的统治强加给世界”并结合所学可得出,世界殖民体系和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据材料一“其他地区则不得不接受来自西方工业世界的精神和物质文明的辐射”可得出,东方从属于西方;据材料一“发起工业化和与之相应的体制变革”可得出,工业文明向全球扩展。第二小问形成原因,据材料一“以强大的工业力量征服并将自己的统治强加给世界”可得出,工业革命的不断发展;据材料一“工业革命爆发后西方的先进就已成定局”可得出,工业文明的确立及其优势;据材料一“西方打着文明高等且有责任开化野蛮的非西方的幌子”可得出,文明等级论的精神驱动;据材料一“以强大的工业力量征服并将自己的统治强加给世界”并结合所学可得出,资本主义殖民扩张的加剧;结合所学可得出,资本输出与商品输出的扩大;结合所学可得出,交通通讯的改善;据材料一“发起工业化和与之相应的体制变革”可得出,非西方国家的近代化努力。(2)据材料二“随着亚洲四小龙崛起,中国、越南等经济转型”可得出,抓住全球化等历史机遇;结合所学可得出,实现民族独立;据材料二“明确自力更生并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方向”可得出,探索适合自己的现代化道路;结合所学可得出,适时调整内外政策;结合所学可得出,注重科技与制度创新,提升综合国力;据材料二“推动加强南南合作”可得出,加强南南合作;结合所学可得出,推动南北对话;据材料二“南方国家在世界银行、WTO等框架内求发展”可得出,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据材料二“全球化加速整合世界并按利益程度进行划分”“全球治理体系首次出现了有利于全球南方的重大改革与发展”并结合所学可得出,推动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1_牡丹江市第二高级中学高一学年答题卡(历史).pdf 3_高一历史期末试题.pdf 3_高一历史第一次月考细目表.xls 答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