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历史)学科(高一月考)考试命题细目表题号 题型 分值 主题 内容 核心素养 学业水平 预估难度一级目标 二级目标 三级目标 唯物史观 时空观念 史料实证 历史解释 家国情怀 水平一 水平二 水平三1 单选 3 中外历史纲要上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秦朝三公九卿 √ √ 0.92 单选 3 中外历史纲要上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明商品经济 √ √ 0.83 单选 3 中外历史纲要上 晚清内忧外患 两次鸦片战争 晚晴思想 √ √ 0.754 单选 3 中外历史纲要上 中华民族抗日战争 全民族浴血奋战 抗日根据地民主政权 √ √ 0.95 单选 3 中外历史纲要上 社会主义建设 改革开放成就 市场经济体制 √ 0.96 单选 3 中外历史纲要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就 21世纪中国方案 √ √ 0.77 单选 3 选择性必修三 文化交流与传播 中华传统文化 理学 √ √ 0.758 单选 3 选择性必修一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 明清户籍制度 √ √ 0.79 单选 3 中外历史纲要下 中古时期的欧洲 中古西欧的王权、城市与教会 欧洲王权 √ √ 0.8510 单选 3 中外历史纲要下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 启蒙思想 √ √ 0.811 单选 3 选择性必修二 经济与社会生活 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 性别分工的挑战 √ √ 0.7512 单选 3 中外历史纲要下 两次世界大战 战后国际秩序 雅尔塔会议 √ √ 0.913 单选 3 中外历史纲要下 国际秩序的演变 民族民主运动 不结盟运动 √ √ 0.7514 单选 3 中外历史纲要下 当代世界发展特点 世界发展趋势 经济全球化 √ √ 0.715 单选 3 中外历史纲要下 战后国际新变化 和平发展是主题 国际组织的作用 √ √ 0.816 单选 3 中外历史纲要上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孔子和老子 儒家思想 √ √ 0.917 材料题 13 中外历史纲要上 中国共产党 人民的选择 革命、建设 √ √ 0.818 材料题 13 中外历史纲要下 古希腊和罗马 史料阅读 政治、经济等 √ √ √ 0.619 材料题 14 中外历史纲要下 国际关系 美国与苏联 两极格局 √ √ √ 0.720 观点题 12 中外历史纲要上 古代政务管理 各时期发展概况 文书与国家治理 √ √ √ √ 0.6(数学)学科()考试命题细目表题号 题型 分值 主题 内容 核心素养 学业水平 预估难度一级目标 二级目标 三级目标 数学抽象 逻辑推理 数学建模 直观想象 数学运算 数据分析 水平一 水平二 水平三1 单选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多选 610 611 612 填空 513 514 515 解答 1316 1517 1518 1719 17教学进度 ≥5个 3-4个 2个 1个标准工作量 10节/周 12节/周 14节/周 16节/周 教学进度 ≥5个 3-4个 2个 1个标准系数 1 1 1 1 标准工作量 10节/周 12节/周 14节/周 16节/周实际系数 实际上课节数 实际上课节数 实际上课节数 实际上课节数 标准系数 1 1 1 1实际系数 实际上课节数 实际上课节数 实际上课节数 实际上课节数10 12 14 1610 12 14 16牡丹江二中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学年期末试题历史试题答案一、单选题(48分)1 2 3 4 5 6 7 8 9 10C B D D D B B D C D11 12 13 14 15 16C D C B D A非选择题(52分)17.(1)中共成立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4分)(2)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4分)(3)十一届三中全会。(2分)重大步伐:1980年,设立四个经济特区;1984年,中央进一步决定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建立一批经济技术开发区和保税区;2000年实施“走出去”战略;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3分,任意两点即可)18.(1)原因:工商业发达,商贸活动频繁;该港紧邻雅典,扼守希腊世界南大门,地理位置优越;古代雅典是希腊的文化中心,人文主义思想繁荣;古希腊海外殖民活动发达;巴尔干半岛位于古代西方世界的要冲,各大文明在此交汇。(答出三点即可,6分)(2)特点:总督权力集中在税收和司法上;注重限制总督的权力;强化罗马法的渗透;注重传统与实际相结合;监督体制不完善。(答出两点即可,4分)原因:罗马扩张的需要;缓和新征服地区的矛盾;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答出两点即可,3分)19.(1)特征:两极格局形成并发展;美苏冷战,对抗与缓和并存;国际和平主义运动高涨,世界相对和平。(9分)(2)从人道主义角度,表示慰问。从维护苏联利益角度,此时美苏冷战处于美攻苏守状态,表达希望美国减少遏制的诉求。从维护世界和平角度,表达通过谈判和平解决争端的共识。(角色相符,结合时代背景,5分)20.论题:古代文书行政制度的完善促进了国家治理效能的提升。阐述:秦汉时期,设邮、传、亭(置)传递公文,建立了初步的文书传递网络,使得中央与地方之间的信息沟通有了一定的渠道和保障,有利于中央政令的下达和地方情况的上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国家治理的效率,为秦汉时期国家的统一和稳定提供了支持。魏晋南北朝时期,公文印章由封泥变为朱色水印,押署出现“骑缝”的形式,反映了这一时期国家治理理念在注重规范的基础上,开始强调文书的安全性和准确性。唐朝时期,分为陆驿和水驿传递公文,根据地理环境和实际需求进行设置,大大提高了文书传递的速度和效率,国家治理的效能得到显著提升,促进了唐朝的繁荣昌盛和对广大疆域的有效管理。元朝设水站、陆站及水陆相兼站,还设急递铺传递公文;明朝由驿站和急递铺传递公文;清朝设驿、站、塘、台传递公文。这些朝代在继承前代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和发展文书传递系统,进一步加快了文书传递速度,保障了信息的时效性。总之,中国古代文书传递能够让朝廷及时应对各种情况,调配资源,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提高了国家治理的整体效能,提升了国家治理效能。(以上论述仅供参考)(12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牡丹江市第二高级中学高二学年答题卡(历史).pdf 高二历史期末考细目表.xlsx 高二历史期末试题.pdf 高二期末答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