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人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三第二章第二节《中国的能源安全》教学设计一、学习目标目标类型 具体内容知识技能目标 1.说明中国能源供需四大特点及成因; 2.分析石油、煤炭开发利用与能源安全的关系; 3.归纳未来能源安全对策。思想方法目标 1.运用系统思维分析能源生产-消费-环境连锁效应; 2.辩证看待“技术革新”与“生态约束”的矛盾。素养成长目标 1.区域认知:识别能源空间错位格局; 2.综合思维:关联能源安全与国家安全; 3.地理实践力:设计校园能源审计方案。二、课标教材分析1.课标依据:“以战略性矿产资源为例,分析其特点及开发利用现状”(《地理课程标准》2.3)。2.教材处理:重点:能源供需特点(教材P30-31图表分析);难点:煤炭开发利用的双重性(环境成本VS能源保障)。3.增补案例:2024年甘肃高考题(特高压输电工程)替代教材“大气包”案例;大庆油田风能转型案例。三、学情分析已有基础 学习障碍 突破策略高一学过“资源跨区域调配” 混淆“能源结构”与“能源总量”概念 对比中美能源结构扇形图知晓“西气东输”工程 难理解油气对外依存度风险 模拟石油进口路线安全推演关注“碳中和”话题 忽视技术创新的局限性 安吉竹产业技术治污案例四、教学过程设计1.情景引入——从“大气包”到新能源(3分钟)教师活动:展示1959年北京公交车顶“煤气大气包”照片与2025年安徽抽水蓄能电站图片,提问:“从‘背着煤气包’到‘绿电输送’,中国能源安全困境如何破局?”学生活动:观察图片差异,结合生活经验列举能源使用变化(如电动车普及)。设计意图:以历史-现实对比触发认知冲突,渗透人地协调观,引出能源安全主题。2.新知探究1——能源供需的“多与少”(10分钟)教师活动:【数据可视化】动态呈现“中国能源生产/消费量变化(2000-2024)”“能源消费结构中外对比”图表。→ 设问:“我国能源自给率如何?为何消费增速高于生产?”学生活动:小组合作填写特征表:特征维度 具体表现 成因简析总量趋势 生产与消费双增长,消费>生产 工业化加速/生活需求升级结构特征 煤炭主导(56.8%),油气短缺 “富煤少油缺气”资源禀赋空间配置 北煤南运、西电东送 产区西北VS消费区东南设计意图:通过数据解构核心知识,培养图表分析能力和区域认。3.深度学习——石油安全的“危与机”(12分钟)突破难点:对外依存度70%如何破局?教师活动:【案例对比】正面案例:中俄原油管道十年稳定供油;反面案例:2023年红海危机致油轮绕道成本激增。→ 问题链:为何1993年是能源安全转折点?(净出口→净进口)马六甲海峡运输风险如何化解?(中缅管道替代方案)学生活动:角色扮演:“能源部长紧急会议——红海危机应对预案”(分组提出运输多元化对策)。设计意图:理解地缘政治对能源安全的影响,强化综合思维和风险决策力。4.新知探究2——煤炭的“功与过”(8分钟)教师活动:【成本核算模型】展示“煤炭全周期成本图”:开采成本(200元/吨)+ 环境成本(120元/吨) > 市场售价(300元/吨)。学生活动:计算山西产煤环境代价:年产煤10亿吨 × 120元 = 1200亿元生态损失。设计意图:量化隐性环境成本,渗透可持续发展观26。5.当堂应用——高考真题解析(7分钟)教师活动:呈现 2024年甘肃高考地理真题(陕电入皖工程与抽水蓄能电站):陕电入皖工程和岳西抽水蓄能电站可( )A.减少陕北温室气体排放 B.助力陕北经济社会发展C.降低安徽能源消耗总量 D.提高安徽电力保障能力解析:陕北电力输出增加本地化石能源消耗(A错);电力外销带动能源产业(B对);安徽能源输入增加总消耗量(C错);跨区输电+储能调节保障用电安全(D对)。学生活动:结合地图分析“西电东送”路径,作答并说明逻辑链。设计意图:直击高考命题趋势,训练材料关联分析能力。6.归纳总结——能源安全“责任树”(3分钟)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建构概念图谱:核心矛盾:需求增长 vs 资源约束├─ 石油困局:依存度70% → 运输安全├─ 煤炭悖论:保障主力 vs 污染源头└─ 破局路径:├─ 技术革新(特高压/页岩气)├─ 结构优化(非化石能源占比26%)└─ 国际协作(中亚油气管道)学生活动:补充关键词(如“可燃冰试采”“光伏扶贫”)。设计意图:结构化知识网络,提升系统思维。7.拓展提升——校园能源审计行动(2分钟)教师活动:发布实践任务:“测量教室日碳排放量:①空调温度设定②照明功率③设备待机电量”。学生活动:设计审计表框架(附碳足迹计算公式)。设计意图:将理论转化为地理实践力,培育生态责任意识。五、板书设计中国的能源安全一、供需特点:总量大·煤炭主·油气缺·空间错位二、安全挑战:石油“卡脖子” | 煤炭“环境债”三、未来之路:技术革新 + 结构转绿 + 国际合作六、分层作业设计层次 任务内容基础 绘制中国能源供需特点思维导图提升 分析《大庆油田风能转型报告》的生态-经济平衡性挑战 撰写微论文:《从“煤电主导”到“绿电主流”的阵痛与希望》七、课后反思1.创新亮点:以“红海危机”模拟决策活化地缘政治教学;煤炭环境成本核算直击“外部性”认知盲区。2.待优化点:需补充农村生物质能源案例(如秸秆发电)增强城乡适配性;碳审计工具包应预载计算模板(如电表读数APP链接)。3.生成性问题:学生质疑:“风光发电不稳定,如何担当主力?”→ 课下拓展“青海光伏-水电互补系统”案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