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质量检测高三历史试题说明:本试卷分单项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史籍记载,黄帝曾“置左右大监,监于万国”。《尚书·舜典》说,舜曾代表部落联盟议事会大约五年一次巡守所属部落,以“赏有功”“罚有罪”。《史记·夏本纪》也有“帝禹东巡狩”的记载。据此可知( )A. 原始社会晚期有监察萌发迹象 B. 早期已形成完备监察制度规范C. 部落时期地方与中央对抗频繁 D. 部落首领巡游意在强化其权力2. 据《汉书》卷九《元帝纪》记载:“关东今年谷不登,民多困乏,其令郡国被灾害甚者,毋出租赋。江海陂湖园池属少府者,以假贫民,勿租赋。”该现象史称为“假民公田”,即将国有的土地租借给流民进行生产,在头三五年免租税,但几年以后,就要缴纳一定比例的假税。据此可知,“假民公田” ( )A. 是古代的一种授田制度 B. 是汉代国家救济措施之一C. 有效地抑制了土地兼并 D. 推动了土地国有制度发展3. 南宋时有大臣认为“藩舶巨艘……贩于中国者皆浮靡无用之异物,而泄于外夷者乃国家贵之操柄。所得几何,所失者不可胜计矣”。为此,南宋政府屡次禁止铜钱出境。后又认为“以金银博买,泻之远夷为可惜。乃命有司止以绢帛、锦绮、瓷漆之属博易”,只允许以丝绸和陶瓷、漆器与外商进行物物交易。这说明南宋( )A. 试图缓解贸易逆差 B. 强化重农抑商政策 C. 重视金融货币安全 D. 商品物物交易为主4. 明朝重视对乡民的礼仪教化,在乡村中设立负有“听讼、剖决事务”职责的角色——理讼老人,他们一度在主持裁判乡里纷争、协助官府办案和维护乡里社会稳定中扮演重要角色。这一现象表明当时( )A. 政府对乡村治理逐渐宗族化 B. 政府放松对基层社会的控制C. 政府探索基层治理的新路径 D. 老龄人口对社会的贡献更大5. 下表是近代中国教会大学的部分相关史料,据此可知近代教会大学( )内容 出处“教授英语可以训练中国人的智力。” 《圣约翰大学校长卜舫济向圣公会总部的报告》(1889年)“该大学教师来源主要有四个途径:一是从当地著名大学聘请名师,二是国外留学归来的学者,三是不拘一格用人才,四是教会选派人员。” 孙邦华《辅仁大学》“当时(1920年,燕京大学)男女合校还是一件很新鲜的事,因此我们都很拘谨。” 《冰心自传》A. 满足了中国近代教育转型的需要 B. 体现了列强对中国文化领域的侵略C. 有利于教育公平和近代教育发展 D. 实现了教育国际化与本土化结合6. 新文化运动时期,对于“国民性”的含义,知识界有着不同的理解。下图是某同学在探究这一问题时所做的笔记内容摘录。这反映出当时的知识界旨在( )陈独秀:打破“奴隶道德”,有“政治之觉悟”、“伦理之觉悟”。 李大钊:“自由之精神”、“自我之权威”、“自我之觉醒”。 鲁迅:塑造“理想的人性”。A. 唤起国人的主体意识 B. 抨击传统的伦理道德 C. 摆脱专制制度的束缚 D. 培养科学务实的精神7. 图1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农民的“耕田证书”:左侧三排竖印“瑞金中区六板桥农民协会主席、土地委员、公历一九三零年七月十七日”等字样,中部留白用于填写分田内容。图2为《红色中华》1933年6月4日第五版插图:“掮着挑着千担万担卖给苏维埃政府供给红军去吃!”据此可知( )A. 土地政策提高了群众的生活水平 B. 群众大生产运动取得了显著效果C. 农民运动推动反围剿斗争的胜利 D. 土地革命推动了民主革命的发展8. 下表为1952—1978年我国不同地区工业产值在全国的占比(%)情况,影响其占比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地区 1952年 1957年 1965年 1970年 1978年东部地区 54.16 50.07 47.84 48.31 49.15东北地区 20.65 20.89 21.03 19.20 1624中部地区 13.41 13.88 15.79 16.79 17.74西部地区 11.78 15.16 15.35 15.70 16.87A. 国家工业布局的调整 B. 计划经济体制的确立 C. 三线建设运动的开展 D. 国家安全形势的变化9. 21世纪以来,承载着广大中华儿女厚重的文化记忆的春节,正日益成为国际性节日。2017年“欢乐春节”活动在全球140个国家和地区举办了2000多场活动,海外受众突破2.8亿人次。2024年12月春节还成功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些现象( )A. 体现了中华文化在交流中发展 B. 彰显出中华传统文化强大吸引力C. 反映出中国成为世界文化中心 D. 说明了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财富10. 在价格被行会控制的中世纪工商业活动中,工商业者不断寻找新的记账法来寻求利益最大化。14世纪初的意大利逐渐流行起和传统流水账不同的复式记账法,即每笔账目借贷两记,收支两条线非常清晰,这就极其方便于成本核算。18世纪有人认为复式记账有利于“所有的买卖人,所有希望保持和增加积蓄的人,所有渴望致富的人,所有渴望变聪明的人”。材料表明( )A. 记账方式决定发财致富的成功率 B. 复式记账法适应了新的经济形态C. 流水记账逐渐被复式记账法取代 D. 复式记账法打破了行会价格控制11. 19世纪末,美国作家杰克·伦敦的《荒野的呼唤》等充满野性和自然的文学作品受到美国人的广泛欢迎。美国环保运动工作者约翰·缪尔指出:“成千上万的疲惫、精力衰竭和过度文明化的人们开始发现,到大山中去就是到家里去,荒野是一种必需品。”这说明( )A. 工业化和环保的矛盾已不可调和 B. 回归自然是人类社会发展规律C. 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受到关注 D. 环境保护意识被社会普遍接受12. 1889年埃塞俄比亚孟尼利克称帝后推行一系列改革,包括建立现代交通、重建税制、发行国币、积极筹建银行等。这些改革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A. 增强国家国际竞争力 B. 实现资本主义市场化 C. 改善经济建设的条件 D. 构建完善的工业结构13. 1923年,国际联盟大会通过的《互助条约草案》宣布“侵略战争为国际罪行”;1924年,国际联盟大会通过的关于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日内瓦议定书》宣称“深信侵略战争永远不能作为解决国际争端的手段”,谴责侵略战争是“一种国际犯罪行为”。这表明国际联盟( )A. 有效维护了世界和平 B. 意在通过国际舆论约束侵略行为C. 推动了国际法的发展 D. 试图借助国际法来规范国家行为14. 福利国家雏形源于罗斯福新政时期,其最初的救助对象主要是白人。但20世纪50年代以来,接受到资助的非白人家庭明显增加,其比重约占到了一半以上。由此可见( )A. 经济危机日趋严重 B. 社会运动卓有成效 C. 社会矛盾愈演愈烈 D. 移民冲击种群结构15. 20世纪70年代末,美联储为应对通胀开启激进加息,美元利率大幅攀升导致拉美国家的债务负担陡增,种种因素的影响下,拉美各国政府不得不通过大量发行货币来偿还债务。材料说明( )A. 美元霸权破坏了世界经济秩序 B.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弊端未被解决C. 南北合作的运行机制受到阻碍 D. 美元是拉美外汇储备的重要货币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四小题,16题12分,17题14分,18题14分,19题15分,共55分。1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此展品为1975年泉州出土的元代文物“元基督教尖拱四翼天使石刻”,长53.5厘米,宽51厘米,现收藏于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上面的尖顶,是伊斯兰教清真寺顶的象征,而中间凸起的空洞,是中国古代天圆地方传说的象征。穿着僧袍戴着僧帽的是基督教里的天使,他有四个翅膀,在中国的民间传说里,这个应该是属于丞相级别的天使,所以他又有一个名字叫番丞相。天使中间有个希腊式的十字架,我们称之为刺桐十字架,因为它最早发现于泉州(泉州又称刺桐城),而十字架底下有一个莲花,是佛教的象征。但是天使是呈叠坐形状的,是当时一种中国道士的乘坐形状,底下坐的是道教的祥云,旁边还有一个飘带,就是我们中国民间飞天传说里仙女的飘带。”——摘编自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及纪录片《世界历史》解说词综合以上图片和材料中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阐述充分,逻辑严密,条理清晰)17. 近年来,家书作为一种史料引发学术界的关注,从家书入手研究历史逐渐成为一个新视角。抗战家书是指写于1931—1945年的、内容与抗战有关的私人书信。抗战家书的史料价值体现在证史和补史两个维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938年1月3日,闻一多在写给父母亲的信中说:“临大全校现又有迁云南昆明之议,并拟自购汽车十辆以供运输之用。”1938年1月30日,在写给妻子高孝贞的信中说:“学生将由公路步行入滇,教职员均取道香港、海防去。”1938年2月11日,在写给父母亲的信中提到学校安排进入云南的三条路线和自己的选择。1938年2月26日,在写给父亲的信中提到他们从长沙到昆明各段路程里数和交通方式等。清华大学教授陈铨在1938年1月27日家书中提到:“学校昨已正式宣布搬往昆明,但今日闻又有波折……但无论如何,搬家势在必行,数日后当见分晓也。”——宋谌《证史与补史:抗战家书的史料价值初探》材料二 二月间我们全处在反扫荡中……敌人的残酷依然如故,新的花样就是放毒……因为毒伤,老百姓很死了一些人,伤到很多。女县长刘湘屏中毒非常厉害,全身发烂,皮肤掉了三分之二。——八路军左权将军致妻子(1942年4月)辽县(今左权县)桐峪镇桐滩村第一二九师战士申志来1942年7月4日用毛笔写在包袱皮上的家书(右图),内容如下:“父亲母亲大人,还有小妹,你们好!别离五年,这是初次问候(候),甚罪!感谢父亲母亲大人二十五年养育之恩,儿子没来得及报答,我心如刀割!日寇进攻和屠杀很甚,随时准备做好牺牲!父母亲大人,你们要注意身体。小妹,你已长大,拜照顾好咱爹娘,家中粉坊太苦,辛苦小妹。这次通过包袱问候!最敬爱的左纪叔左参谋牺牲(左纪叔即左权: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副总参谋长,1942年5月,日军对太行抗日根据地发动大“扫荡”,左权指挥部队掩护中共中央北方局和八路军总部等机关突围转移,不幸牺牲)!我要向(像)钢铁一样与日寇死磕到底!”——侯俊伟《两封写在包袱皮上的抗战家书》根据材料归纳抗战家书的特点,并从证史和补史两个角度对抗战家书的史料价值进行分析。1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王路创作的诗歌《小燕子》发表于《长江文艺》(1956年6月号),其后被改编为电影《护士日记》的插曲(下图)。《护士日记》于1957年公映,讲述了女青年简素华的故事。她从上海的护士学校毕业后,服从国家需要,自愿奔赴东北边陲,支援边疆建设,逐渐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医务工作者。提取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小燕子”这一艺术形象加以阐释。1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在西方体育发展史上,中世纪是体育发展的“黑暗时期”,体育活动被明令禁止。15-16世纪,法王查理八世、西班牙国王腓力一世、英王亨利八世等都是著名的体育运动“拥趸”。当时的欧洲,足球、射箭、摔跤、投石、门球、槌球、网球以及冬天的滑冰、冰壶、雪橇等体育项目都得到了开展。射箭在英国官方的倡导下在民间得到广泛开展。在当时全欧洲工商业最为发达、经济最为繁荣的意大利,许多年轻人都会成群结队地参与一种被称为“bohorts”的军事体育游戏。在社会各界体育活动逐渐兴盛的同时,重视体育的新型学校也如雨后春笋般快速涌现。无论是如“快乐之家”等新型学校,还是最新出现的文科中学或者普通高中,抑或是迅速发展的大学,都将“游戏”或者“体育活动”写入校规。另外,此时专门类体育场馆的建筑高潮兴起。英国国王爱德华四世、亨利七世,都曾建造过专门的网球场,亨利八世更是在汉普顿宫和白厅各建造了一座网球场。法国被认为“球类游戏馆比教堂还多,而法国人更是手握球拍来到这个世界的”,足见当时场地修建的兴盛。——摘编自万宏《文艺复兴时期体育勃发思想基础及启示》材料二 在整个维多利亚时代,发源于英国的现代体育运动通过学校教育、传教士以及军队士兵等多种传播路径,不断向外扩散,至20世纪初,以板球为代表的运动项目已经传播并蔓延到整个英帝国范围内的所有社会,从印度、澳大利亚及加勒比地区,再到加拿大和南部非洲的人们都在参与和模仿起源于英国的体育运动。现代体育的发展与传播在英国社会以及帝国范围内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它被视为道德隐喻、政治象征和文化纽带,对于塑造英国民族观念和维持帝国的对外扩张与凝聚力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作为由英国人引入的殖民统治和支配帝国文化的一种工具,现代体育及其比赛在传播过程中也遇到了殖民地社会的抵抗运动以及西方大国间的博弈与争霸。——摘编自杨松《19世纪英国体育运动的发展及其在帝国传播研究》(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5-16世纪欧洲体育发展的表现及其历史背景。(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现代体育传播的影响。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质量检测高三历史试题说明:本试卷分单项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题答案】【答案】A【2题答案】【答案】B【3题答案】【答案】C【4题答案】【答案】C【5题答案】【答案】C【6题答案】【答案】A【7题答案】【答案】D【8题答案】【答案】D【9题答案】【答案】D【10题答案】【答案】B【11题答案】【答案】C【12题答案】【答案】C【13题答案】【答案】D【14题答案】【答案】B【15题答案】【答案】A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四小题,16题12分,17题14分,18题14分,19题15分,共55分。【16题答案】【答案】示例一:论题:中华文化因包容而更具生命力阐述:中华文化以博大的胸怀广泛吸收外来文化而更具生命与活力。两汉之际,来自印度的佛教传入中国并在魏晋时期兴盛,在与中国本土的儒家文化、道家文化长期共存发展中逐渐走向融合。到北宋时期,儒学吸收融合佛教、道教思想,发展到理学新阶段,从而更具生命力。佛教的传入深刻影响着中国人的宗教信仰、哲学观念、文学艺术、礼仪习俗等,成为中国文化的瑰宝。宋元时期,海上丝绸之路活跃,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外贸港口泉州生活着来自世界各地的外国人,不同的文化和生活方式在这里共存并走向融合,以上材料中的元代文物“基督教四翼天使石刻”,就彰显了中华文明的开放性与包容性。近代中国落后于西方,为了寻求强国御辱之道,引进西方的技术、制度、思想文化,从而推动了中国文明的近代化。总结:正是中华文明的开放与包容,使得中华文明能与时俱进,焕发出生命与活力。示例二:论题:元代文物“基督教四翼天使石刻”是重要的一手史料,是研究宋元时期经济、文化的重要载体。阐述:石刻蕴含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同时又体现了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等外来文化元素,集中反映了宋元时期开明开放对外政策和中外文明的交流融合;石刻发现于元朝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泉州,体现出古代中国文明多元交融的特点,也折射出宋元时期海外贸易的繁荣。总结:总之,考古发现的元代文物是重要的一手史料,反映了宋元时期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互动,能够较好再现宋元经济、文化的部分概貌。示例三:论题:交通事业的发展促进人类文明的交流。阐述:交通是文明沟通和文化交流的纽带。丝绸之路的开辟加强了欧亚非文明的交流,中国的茶叶、生丝、药材、养蚕缫丝技术、儒家文化及四大发明外传,中亚的汗血宝马,西域的葡萄,胡萝卜传入中国,此外,佛教、伊斯兰教、印度教及基督教的文化传入中国,以上元代文物“基督教四翼天使石刻”就是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新航路的开辟促进各大洲政治、经济、文化的联系,特别是物种的交流,原产美洲的玉米、西红柿、辣椒等作物传到亚非拉,亚非拉的小麦、水稻及马、牛、羊等牲畜传入美洲;物种的交流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两次工业革命火车、汽车、飞机的发明使得世界联系更加密切,推动人类文明的交流向纵深发展,从而推动人类近代化进程。总结:交通事业的发展推动人类文明的共同进步,并构筑起人类命运共同体。(其他角度言之有理亦可。)【17题答案】【答案】特点:主体多元广泛(不同职业、阶层等);多角度诠释抗战历史(内容覆盖面广、细节丰富);真实性;实物载体多样性等。史料价值:抗战家书是1931-1945年抗战时期所写、内容与抗战有关私人书信,其作者都是抗日战争的亲历者并且大多于战时写就,内容真实可信,属于档案史料,可以作为研究抗战史的第一手史料,证史维度:材料一通过两位不同人物的家书可以相互印证抗战时期清华大学南迁的部分轨迹、大致时间以及校方在行进过程中的种种思虑;材料二结合家书时间(1942年)可以印证抗战时期敌后战场的残酷性和1942年5月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副总参谋长左权将军壮烈牺牲的历史史实。补史维度:抗战家书为从多角度进行抗战史研究补充了史料,丰富并扩展了抗战史研究的视野和角度,更加全面、客观地反映了抗战时期的历史发展;拓宽了历史研究的领域;在补充史传缺失方面拥有独特价值。作为历史的载体,抗战家书能够生动再现时局图景,表露战时社会思想;因其书写者具有多元性,可以从多角度诠释抗战史,极大丰富并扩展了抗日战争历史研究的视野,在证史和补史两个维度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18题答案】【答案】【示例】《小燕子》这一歌曲,通过简单朴实的语言,清新明快的曲调,塑造出了一个朝气蓬勃的“小燕子”的形象。歌曲中的“小燕子”,热爱生活、热爱春天、热爱故土,实际上是扎根边疆的一代青年的象征,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献身国家建设的劳动者的写照。“小燕子”这一艺术形象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在经济领域,国民经济恢复之后,中国开启了“一五”计划,工业化建设以东北地区为重点,优先发展重工业,歌词中“我们盖起了大工厂,装上了新机器”即是如实的写照;在文艺领域,“双百”方针提出后,文艺界人士备受鼓舞,创作了一批风格多样、反映现实的佳作,《护士日记》和“小燕子”的艺术形象就是“双百”时期的产物;从时代精神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爱祖国、爱劳动成为新的国民公德和主流价值观,“年年春天来这里”的“小燕子”就彰显了当时的时代精神。“小燕子”这一形象自产生之后,备受人民欢迎,随着歌曲的传唱产生了深远影响。它既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人热爱祖国、扎根边疆,也成为后世社会主义文艺创作的典范。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像“小燕子”一样,热爱劳动,尊重劳动,成为国家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还应充满家国情怀,像一只只“小燕子”,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中寻找个人价值。【19题答案】【答案】(1)表现:体育活动参与者广泛;体育项目繁多;学校体育教育规范;体育设施建设完善。历史背景:欧洲王权加强;文艺复兴运动开展,人文主义思潮活跃;社会经济发展;近代教育进步。(2)影响:推动了体育运动在全球的传播与发展;加强了殖民国家与被殖民地区的联系;有利于英国民族观念的形成与民族认同;是英国殖民统治的重要方式,便利了英国的殖民扩张;激发了亚非拉地区的民族主义思想。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