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统编版九年级上册历史期末复习全册知识点背诵提纲世界古代史·奴隶社会(上古时期)【知识框架】【知识清单】代表一:古代亚非文明——大河文明(农耕文明) 大河文明特征:经济——农耕经济为主 政治——奴隶制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流域 尼罗河(非洲)—古埃及 两河流域(西亚)——古巴比伦 印度河、恒河(南亚)——古代印度 黄河长江(东亚)——中国兴衰 公元前3500年出现奴隶制国家。图特摩斯三世时期最强盛。文明未延续。 公元前3500年起,出现国家。(最强盛)汉谟拉比建立君主专制,加强中央集权。文明未延续。 公元前23世纪—前18世纪,出现哈拉帕和摩亨佐·达罗等早期文明。(鼎盛)孔雀王朝统治时期,首都华氏城。文明没有延续至今。 公元前2070年起,夏、商、周(战国时期中国进入封建社会)。文明延续至今。成果 金字塔, 象形文字、太阳历、狮身人面像、木乃伊等。 《汉谟拉比法典》、 楔形文字、空中花园、阴历、60进位法等。 种姓制度、佛教、阿拉伯数字(易错易混点:发明者—印度人,传播者—阿拉伯人) 甲骨文、青铜器、分封制、儒道法墨。考核重点 法老 1、集军、政、财、神等大权于一身,“神之子”。 2、金字塔越修越小反映了王权的衰落。 《汉谟拉比法典》 1、地位: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2、政治观念:君权神授 3、实质: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的法律 4、意义: 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 ★★种姓制度 1、内容:婆罗门(掌管祭祀)、刹帝利(军事行政)、吠舍(农牧商业)、首陀罗(奴隶) 2、实质:社会等级制度。 3、影响:严重阻碍了社会发展。 ★★佛教 1、公元前6世纪由乔达摩·悉达多即“释迦牟尼”(佛陀)创立。 2、教义:众生平等;忍耐顺从。 3、传播:前1世纪(西汉末)沿丝绸之路传入中国(中国第一座佛寺—东汉洛阳白马寺)。代表二:古代欧洲文明——古希腊罗马文明(海洋文明)海洋文明特征: 经济——工商业 政治——奴隶制民主政治1.古希腊——欧洲文明的发源地(1)文明概况:早期文明——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明(爱琴文明 最早的文明)地理环境——环海、多山、多岛屿城邦国家——“小国寡民”(最大城邦:斯巴达 崇尚武力)居民——公民(成年男性)和非公民(外邦人和奴隶)(2)雅典民主政治(“全希腊的学校”)——希腊内部极盛★★民主高峰:伯里克利主政时期。民主表现:①公职人员几乎都是从全体公民中抽签产生,每一名公民都有参政机会;②10个主席团轮流主持城邦日常事务(轮番而治);③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公民直接参政(直接民主);④保证贫穷公民参政议政,实行津贴制度。实 质:奴隶主贵族民主政治(“少数人的民主”)。影 响:★★积极性①扩大了公民的权利,调动公民的参政积极性。②开启了西方民主制度先河。局限性①奴隶、妇女、外邦人没有任何政治权利;②导致权力的滥用与误用,沦为暴民政治(表现:苏格拉底之死);(3)亚历山大帝国(地跨欧、亚、非三洲)——希腊外部极盛①建 立:前334年开始,在马其顿王国的基础上,建立亚历山大帝国。②评价东征:★★消极:具有侵略性质,给东方人民带来巨大灾难,掠夺了东方世界的无数财富。积极: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大交融,加强了东西方经济联系和贸易往来。(“希腊化时代”)2.古罗马——法制建设影响世界(1)城邦兴起:意大利半岛的台伯河畔(2)罗马共和国(公元前509年—公元前27年)①奴隶制民主:决策权——元老院(最高权力机构)主持日常事务——两个权力相等的执政官形式上最高权力机构——公民大会争取平民政治权力——保民官②罗马第一部成文法——《十二铜表法》 ★★意 义:A.使量刑定罪有了文字依据,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贵族对法律的曲解和滥用。B.罗马法制建设第一步,是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渊源。③奴隶起义:斯巴达克起义,沉重打击了罗马共和国的统治,罗马共和国进一步衰落。(3)罗马帝国(公元前27—395年)(罗马帝国跨越公元前后,中国西汉跨越公元前后)①建 立: 公元前27年,屋大维首创“元首制”(尊号“奥古斯都” “至尊至圣”)。★★②黄金时期: 2世纪,罗马帝国进入黄金时期,横跨欧亚非三大洲,地中海成为“内湖”。③衰 落: 3世纪,出现社会经济大危机,实质是奴隶制危机。④分 裂: 395年,分裂为东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和西罗马帝国。(4)西罗马帝国(395年—476年):476年,被日耳曼人灭亡。(西欧奴隶社会结束,向封建社会过渡)3.希腊罗马——古典文化(1)希腊文学:希腊神话——“神人同形同性”; 《荷马史诗》是了解早期希腊社会的主要文献。(2)希腊雕塑: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宙斯像;《掷铁饼者》(赞美人,肯定人,崇尚人的力量)(3)建 筑:希腊——雅典帕特农神庙(特点:廊柱)罗马——大竞技场,引水道工程,凯旋门,万神庙(特点:继承希腊建筑的特点后,有所创新,如石拱门,穹顶,华丽宏伟)(4)哲 学:(都是希腊人)★★德谟克利特:原子论——(宇宙万物是由微小的“原子”组成的)苏格拉底:求得知识最好的方法是系统的问答;人应该“认识你自己”。(探讨人的灵魂、美德)亚里士多德:“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5)法学——罗马法学体系★★时期 内容 意义罗马共和国 《十二铜表法》 罗马法制建设第一步,是后世罗马法典和欧洲法学渊源。罗马帝国 万民法(处理公民和非公民之间关系)、经济法、法律概念 构成完整的罗马法学系统。拜占庭帝国 《罗马民法大全》 罗马法的集大成者,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6)儒略历:凯撒命人以太阳历为蓝本编制成“儒略历”,成为今天公历的基础。★封建社会(中古时期)【知识框架】【知识清单】第三单元 封建时代的欧洲(中世纪)(中世纪: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1500年左右,新航路开辟)第7课 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P32-37)一、基督教的兴起1、创立概况: 1世纪(罗马帝国时期,非中世纪)巴勒斯坦地区(亚洲)耶稣(“救世主”)创立。2、教 义: ①原罪论;②教导人们忍受苦难,死后可以升入“天堂”(忍耐顺从)。3、地 位:4世纪末,罗马皇帝将基督教定为国教,促进了基督教的传播。二、法兰克王国的建立1、背 景:西罗马帝国灭亡前后,日耳曼人建立起“蛮族王国”,最强大的是法兰克王国。2、建立概况:481年,克洛维建立。巩固统治:(1)宗教:皈依基督教;(2)经济:把国有土地和无主土地赐给教会和部下(无偿赏赐);(3)军事:对外扩张。三、欧洲封建等级制度——封君封臣制★★1、背 景:8世纪,法兰克王国对土地的分封形式进行改革(查理·马特改革)。2、内 容:封君将土地赐给封臣,封臣可以继续向下分封。封臣对封君忠诚,提供兵役和金钱,封君不得随意侵害封臣。(易混易错:封君封臣的关系是相对的,封臣可以向下分封,他就变成了自己封臣的封君。)3、实 质:以土地的封赐为纽带而形成的封建等级制度。★★(西周分封制: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奴隶社会等级制度。“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4、特 点:①权利、义务相交织,具有一定契约意义。②严格的等级性,依次隶从,不能越级管理。(“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三、法兰克王国的鼎盛时期——查理曼帝国(统治者:查理大帝)1、疆域: 800年前后,版图与原来西罗马帝国的欧洲部分基本相当,成为西欧最大的王国.【易混易错:查理曼帝国没有地跨欧、亚、非。】2、宗教——“教权高于王权”(1)查理命令人民把收入1/10贡献给教会,称为“什一税”,教会越来越富有。(2)800年,教皇在罗马给查理加冕,称他为“罗马人的皇帝”。3、分裂:843年帝国分裂,形成了后来的德意志、法兰西和意大利的雏形,互不隶属。第8课 西欧中世纪乡村的典型组织形式——封建庄园(P38-41)一、概念1.兴 起:9世纪开始出现,大约到11世纪,庄园遍布欧洲各地。2.性 质:庄园是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自然经济)★★3.人员构成:①领主:受封领地的封建主;②佃户:庄园的居民主要是领主的佃户,包括农民和农奴。4.土地构成:①自营地:领主自己保留;②份 地:自营地以外的耕地,是佃户的生活来源。③共用地:庄园周围的林地、草地、牧场等地方,全体佃户均可以共同使用。5.领主与佃户关系:(1)权利与义务相交织的契约关系:①佃户取得份地的条件是义务耕种领主的“自营地”(“劳役地租”★);②自由农民有份地保有权,领主不能随意没收。(2)统治与被统治、剥削与被剥削:领主还向佃户征收其他捐税。二、庄园法庭——庄园具有司法权(独立的政治单位)(1)审理范围:①侵犯领主利益的行为;②佃户之间纠纷;③违反庄园公共规则的行为。(2)惩罚手段:处以罚金(3)审判依据:习惯法或村法(4)作 用:①既维护领主利益,又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其特权;②维护佃户权益;③维护庄园公共秩序。第9课 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P42-45)1.西欧城市的复兴(1)时 间:10世纪起。(2)根本原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联系对比:西欧城市—经济中心;中国古代城市-政治中心)★(3)代表城市:意大利(米兰、威尼斯、佛罗伦萨)、法国(巴黎)、英国(伦敦)等。2.城市居民争取自由和自治的斗争(1)斗争原因:城市受封建领主的控制和盘剥。(2)常用手段:金钱赎买和武力斗争。★(3)典型代表:法国琅城★(4)形 式:从国王或领主手里取得“特许状”★。(5)局限性:取得自治的城市并不能完全摆脱国王和领主的控制。3.城市居民(1)居民结构:手工业者+商人;(2)居民来源:周围农村的农民或农奴,离开庄园进入城市,住满一年零一天,就获得市民身份,从此享有自由(“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3)城市复兴最深远的影响——早期资产阶级的形成,孕育资本主义社会①原因: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工商业的繁荣,市民阶层逐渐形成。②组成:大手工业作坊主、商人和银行家等★。4.中世纪文化教育“最美好的花朵”——大学的兴起(1)兴起背景:城市的兴起,经济的发展,文化的传播。(2)时 间:12世纪(3)最早大学:博洛尼亚大学、巴黎大学和牛津大学(4)发 展: ①12世纪,巴黎出现了许多教会学校和教师私人办的学校。②巴黎的教师组成教师行会。③13世纪,巴黎教师行会得到教皇和国王支持,自治权利得到保证。(5)自治权:免赋税特权、司法特权、教育自主权(6)课 程:基础课程—文法、修辞、逻辑、算术、几何、天文和音乐;专业课程—法学、医学和神学(7)评 价:进步性:反映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局限性:仍受基督教会的影响。中世纪城市兴起的影响——孕育西方近代文明,即西欧资本主义的萌芽与产生★:①促进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经济基础②城市市民的斗争,逐渐瓦解封建制度———————————政治基础③市民阶级的出现,促成早期资产阶级的形成————————阶级基础④经济发展促进文化教育的发展,最终促成大学的兴起————思想文化基础。第10课 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P47-49)1.拜占庭帝国的由来: 330年,罗马帝国皇帝君士坦丁在帝国东部的拜占庭设立新都,后改称为君士坦丁堡,这里成为东罗马帝国的都城,因此东罗马帝国又称为“拜占庭帝国”。2.罗马的发展历程:3.黄金时期——查士丁尼统治时期(1)法制成果:《罗马民法大全》——罗马法的集大成者★★(2)编纂目的:为了稳固帝国的社会秩序和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力。(3)组成部分:《查士丁尼法典》+《法学汇纂》+《法理概要》+《新法典》。★【易混易错:《查士丁尼法典》是2世纪初以来历任罗马皇帝颁布的法令,不包括《十二铜表法》。查士丁尼时期颁布的法典是《新法典》。】(4)内 容:①承认奴隶制(局限性),但改善了奴隶地位;②对财产、买卖、债务、契约作出了明确规定(主要解决民事纠纷)。(5)意 义:《罗马民法大全》是罗马法的集大成者,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易混易错:欧洲民法的基础——《罗马民法大全》;欧洲民法的参照蓝本——《拿破仑法典》】4.拜占庭帝国的灭亡:①原 因:(外因)阿拉伯人、十字军、奥斯曼土耳其人的侵略。(内因)战争导致财政枯竭②标 志: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攻入君士坦丁堡。5.拜占庭文化:①内 容:对基督教、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传统(西方文化)、及西亚、北非等地的东方文化兼收并蓄。②特 点:兼收并蓄、融贯东西★★③影 响:保存了大量希腊、罗马古籍,为后来西欧文艺复兴提供了精神营养★第四单元 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第11课 古代日本(东亚)(P52-54)1.日本的统一(1)国家统一:5世纪,大和政权逐渐完成了国家统一,其最高统治者称为大王。(2)生产组织:“部”,人民叫部民,部民近似奴隶。2.大化改新★★(1)概 况:646年; 改革者:孝德天皇(年号大化); 仿效对象:中国唐朝;★(2)内 容:①经济:将部民和土地收归国有,再由国家分配给公民耕种、统一赋税等。②政治: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核心)★(3)意 义: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奴隶社会——封建社会)(4)性 质:封建地主阶级改革★3.武士集团(1)形成原因:土地兼并严重,形成封建庄园,享有“不输不入”的特权,使中央丧失对地方控制。(2)组建目的:豪强地主为了保护庄园。(3)武士集团:血缘关系和主从制相结合的军事集团。4.幕府统治(12—19世纪,持续近700年)(1)开始时间:12世纪末(2)开始标志:源氏集团首领源赖朝,获得“征夷大将军”称号,设幕府于镰仓★(3)特 点:天皇大权旁落,幕府将军把持着国家大权。(4)武士道:以最大的勇敢和牺牲精神做主人的忠实奴仆。(效忠主公而非国家)第12课阿拉伯帝国(西亚)(P55-58)1.伊斯兰教的创立★(1)概况:7世纪初,穆罕默德创立于阿拉伯半岛(亚洲)的麦加城。(2)教义:①真主安拉是世间唯一真神,信仰安拉死后才能升入天堂。②穆斯林皆为兄弟姐妹,是平等的。③和平顺从。(3)作用:有利于统一思想;有利于统一阿拉伯半岛;有利于对外扩张。2.阿拉伯帝国的建立(1)国家雏形:622年(伊斯兰教元年),穆罕默德在麦地那创立穆斯林公社。(2)政权特点:政教合一(哈里发集政权、军权、神权一身)★(3)基本统一:630年,穆罕默德占领麦加,半岛各部落承认其统治地位,基本实现统一。(4)对外扩张: 751年与唐朝高仙芝一战,唐军战败。(中国称其为“大食”)(5)疆 域:8世纪中叶,建立起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时空观念:8C-9C欧亚大陆同时存在的帝国是:查理曼帝国、拜占庭帝国、阿拉伯帝国、唐帝国】世界三大宗教的诞生★宗教 创立者 时间 地点 教义佛教 释迦牟尼 公元前6世纪 印度 众生平等、忍耐顺从基督教 耶稣 1世纪 巴勒斯坦 忍受苦难伊斯兰教 穆罕默德 7世纪初 阿拉伯半岛 和平顺从共同点:①都诞生于亚洲;②教义都教导人们忍耐顺从。3.阿拉伯文化(1)辉煌原因:哈里发对知识的重视——“人最美的装饰是知识”、“智慧宫”、黄金稿酬等。(2)文化代表:①数学:a改造和传播阿拉伯数字。★ b.创造了完整的代数学。②医学:★《医学集成》、《医典》(“医学之王”—伊本 西那)被欧洲医学奉为经典。③文学:★《天方夜谭》阿拉伯文学的瑰宝。被高尔基称作世界民间文学中“最壮丽的一座纪念碑”。4.阿拉伯人对东西方文明交流的贡献——“东西方文明交流的使者” ★(1)传播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火药等重大发明到欧洲。【易混易错:印刷术是蒙古人传播到西方的。】(2)传播印度的数字(阿拉伯数字)、棉花、食糖等到欧洲。(3)将伊斯兰教及伊斯兰文化传到东方。第五单元 走向近代(封建时代过渡到资本主义时代)【知识结构】【知识清单】第13课 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组织资本主义化)1、农业的新变化——封建庄园衰落,租地农场及雇佣关系出现(1)封建经济衰落——封建庄园衰落的原因①垦殖运动:垦殖者(多为农民)开垦荒地,成为垦殖区的新主人。②劳役豁免权:农奴用货币购买,获得对自己劳动力的自由支配。③迁徙税:农民(奴)离开庄园,从而摆脱人身束缚,获得剩余产品支配权。④农奴逃离庄园(2)新的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产生——租地农场及雇佣关系产生(农业资本主义萌芽)①租地农场建立:14世纪中叶以来,富裕农民(租地农场主)通过承租、购买领主的土地,将土地集中起来,建立租地农场。雇用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农业工人),并将产品推向市场。②特点:a土地集中; b出现新的生产关系-雇佣关系; c农产品推向市场(商品经济)③实质:租地农场和雇佣关系的出现是农业资本主义萌芽的标志★★2、手工业的新变化——集中的手工工场出现(手工业资本主义萌芽)(1)集中的手工工场的出现:商人向工人提供原料、提供统一的生产工具,工人在同一地点集中劳动,工人出卖劳动力,失去了生产资料的所有权。(2)特点:①分工合作-提高劳动生产率; ②产品面向市场; ③资本与劳动分离; ④雇佣关系(3)实质:集中的手工工场和雇佣关系的出现是手工业资本主义萌芽的标志★★3、新阶级的产生:富裕农民和市民阶层(1)农村资产阶级:富裕农民(部分骑士、乡绅)——成为农村中富有生气的阶级力量。(2)城市资产阶级;市民阶层(大手工作坊主、商人、银行家)——成为强化王权所需要的政治力量。第14课 文艺复兴运动(14~17世纪)——发现了“人”(P65-68)(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标志西方思想近代化开始)1、起 源:14世纪中叶,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威尼斯等地。2、原 因: ①资本主义萌芽(根本原因)②新兴资产阶级不满罗马教廷的精神控制。③意大利保留了较多的古希腊、罗马文化。3、核心思潮:人文主义★★★4、人文主义内涵:①以人为中心; ②提倡发扬人的个性; ③追求享受现世生活5、批判对象:天主教会+封建制度6、复兴方式:借助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形式),创造资产阶级新文化(实质)。★★7、代表人物:①文学三杰:但丁、彼特拉克、薄伽丘文艺复兴先驱—但丁 代表作:长篇诗作《神曲》★②美术三杰:达·芬奇、拉斐尔、米开朗琪罗。鼎盛:达·芬奇 代表作:《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③剧作家:莎士比亚(英) 代表作:《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8、性 质: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反对教会“神权至上”和提倡人文主义的新文化运动)★9、影 响:①促进了人们思想的大解放;②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③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西方思想近代化开端第15课 新航路的开辟(15世纪末~16世纪初1500年左右)—发现“世界”(P70-74)1、原 因: ①根本原因:西欧资本主义萌芽,新生资产阶级渴求开拓新的市场。★②社会原因:欧洲人向往东方的黄金和商品。(《马可·波罗行纪》的推动。)③直接原因: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控制了东西方贸易的商道。★2、条 件:造船技术进步、罗盘导航技术的运用、地圆说的传播、王室支持3、最早国家:葡萄牙和西班牙★4、航海航线:航海家 时间 支持国家 最远到达迪亚士 1487 葡萄牙 非洲好望角哥伦布 1492 西班牙 “发现”了新大陆美洲达·伽马 1497-1498 葡萄牙 印度(第一个开通了欧洲直达印度的新航路)麦哲伦船队 1519-1522 西班牙 完成了人类历史上首次环球航行,证明了地圆说的正确。【易混易错:麦哲伦是第一个横渡太平洋的欧洲人;麦哲伦船队完成环球航行】5、影 响: ①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商贸中心由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②欧洲与亚洲、非洲、美洲之间建立起了直接的商业联系,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形成;(促进了全世界物种大交换)③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世界的观念从此逐步确立起来。★★(“全球观念”开始出现)④引发了欧洲人殖民掠夺的狂潮。中外联系:郑和下西洋与新航路开辟的比较项目 郑和下西洋 新航路开辟背景 明朝中央集权强化,封建专制制度渐趋衰落 西欧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兴起时间 1405--1433年 15世纪末16世纪初规模 船队规模大,人多 船多船队规模小,船少人少目的 宣扬国威,互通有无 开拓市场,掠夺财富影响 增进了中国同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 欧洲与亚、非、美洲之间建立起直接商业联系,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世界观念开始形成。第16课早期殖民掠夺(16世纪开始)(P75-78)1、原 因: ①资本主义的萌芽与发展(根本原因)★②新航路的开辟(直接原因)★2、殖民先锋:葡萄牙、西班牙①西班牙——殖民地主要在拉美(巴西除外)表现:依靠“无敌舰队”建立拉美殖民大帝国,掠夺金银、开种植园、黑奴贸易②葡萄牙——殖民地在亚洲、非洲、拉美的巴西表现:建立殖民据点、商站(中国澳门);垄断商路;劫掠式贸易3、后起之秀:英、荷、法荷兰:有“海上马车夫”之称,17世纪,先后在亚洲、非洲、美洲建立了殖民帝国。【中外联系:1662年,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法国:17世纪下半叶崛起,先后在北美洲、非洲和亚洲建立了法属殖民地。4、日不落帝国——英国(1)背 景:英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英国手工业迅速发展需要海外市场。(2)过 程:①1588大败西班牙“无敌舰队”,成为海上霸主;②击败荷、法,成为殖民霸主。★(3)结 果:19世纪,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殖民国家——日不落帝国。★殖民罪恶:在北美建立殖民地,发展种植园经济;主导三角贸易★,获取暴利。殖民机构:东陆公司、非洲公司、伦敦公司、东印度公司5、殖民罪行:掠夺财富、种族屠杀、黑奴贸易(具有野蛮性和血腥性)6、黑奴贸易(三角贸易)★★(1)最大黑奴贩子:英国(2)路 线:欧洲——非洲——美洲——欧洲(3)影 响: ①对欧洲:获得巨额利润,客观上有助于资本原始积累。③对非洲:失去大量精壮劳动力,导致非洲落后。④对美洲:获得大量廉价劳动力,推动美洲的开发。7、殖民扩张的影响:★★(1)欧洲:客观上有助于欧洲殖民国家的资本原始积累。(2)世界:有助于世界市场逐渐形成。(3)殖民地:给殖民地人民带来深重灾难。同时,欧洲文化传到殖民地,对殖民地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第六单元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欧美早期三大资产阶级革命)【知识结构】【知识清单】第17课 君主立宪制的英国(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640~1688)(P80-82)(政治民主化,标志西方政治近代化开始)根本原因:斯图亚特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严重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发展。★矛盾表现:议会与王权的斗争(王在法下、王权有限VS君权神授、王权专断)2、领导阶级: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新贵族是资产阶级化的贵族)3、经 过:(特点——长期性、曲折性、反复性、不彻底性)①开始:1640年,议会重新召开(国王是查理一世)②内战:1642年开始,议会军与国王军内战。革命领袖:克伦威尔③高潮:1649年,查理一世被推上断头台,英国建立共和国★④独裁:1653年,克伦威尔就任“护国主”,建立资产阶级军事独裁。⑤曲折:1660年,斯图亚特王朝复辟,英国恢复君主制(查理二世、詹姆士二世)。⑥结束:1688年,光荣革命(威廉、玛丽加冕)。★【易混易错:光荣革命≠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它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的标志。】4、成 果:1689年,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为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1)内容:①议会为最高权力机关②限制国王的立法、财政、军事等诸多权利。(2)意义:①英国议会的权力日益超过国王;②确立了君主立宪制。★5、革命影响:①政治上: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确立了君主立宪制;②经济上:为英国的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了道路。(为英国工业革命奠定政治基础)③国际影响:对世界近代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西方政治近代化的开端第18课美国独立战争(1775~1783)(P84-87)1、根本原因:英国殖民统治严重阻碍了北美殖民地资本主义发展。★2、直接原因(导火线):1773年,波士顿倾茶事件。3、主要经过:(1)开始:1775年,来克星顿的枪声★(2)建军:1775年,第二届大陆会议召开,组建大陆军,华盛顿为总司令。(3)建国:1776年7月4日,杰斐逊起草《独立宣言》发表。★★(易混易错:《独立宣言》不是法律)①意义:《独立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美国诞生。②内容:人人生而平等、天赋人权、主权在民等(思想源于启蒙运动)③性质:第一个以国家名义明确表述资产阶级政治要求的纲领性文件,第一个“人权宣言”。④局限性:没有废除奴隶制,天赋人权不包括黑人和印第安人。(4)转折点:1777年,萨拉托加大捷。(5)英降:1781年,康华利投降,军事斗争基本结束。(6)结束:1783年,英国被迫承认美国独立。【易混易错:美国宣布独立—《独立宣言》的发表;美国真正实现独立—1783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4、战争性质:既是一场民族解放战争,又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双重性)★★5、影 响:(1)政治:使美国摆脱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国家的独立。经济:为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障碍。(3)国际:对法国大革命和拉丁美洲独立运动产生了深远影响。6、成 果:颁布《1787年宪法》。★★★(1)背景:①美国独立战争的胜利;②各州各行其是,中央政府软弱无力。(2)内容:依据分权制衡原则设计了一个联邦制共和国★(思想源于启蒙运动的孟德斯鸠)①立法权属于国会,行政权属于总统,司法权属于最高法院-三权分立②联邦政府和地方政府分享权力-联邦制③总统和议员由选举产生-民主共和制(2)宪法性质:世界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中外联系: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文件—《中华民国临时约法》】(3)局限性:不承认妇女、黑人和印第安人具有和白人男子相等的政治权利。第19课 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1789~1794)(P88-92)1、原 因:(1)根本原因:波旁王朝的封建统治严重阻碍了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2)理论准备:启蒙运动的推动。★★①性质:启蒙运动是欧洲又一场思想解放运动。②概况:17-18世纪,以法国为中心。③代表:伏尔泰、孟德斯鸠(提倡分权制衡)、卢梭(提倡主权在民)④核心思想:理性主义。反对封建制度,提倡自由、民主、平等、人权、法治、科学、理性、博爱等。【易混易错:文艺复兴核心思想人文主义强调解放人的天性,启蒙运动核心思想理性主义强调以科学和理性认识世界,是人文主义的发展。】(3)外 因:美国独立战争的影响2、导火线:1789年5月,路易十六召开三级会议,讨论征税问题。3、经 过:(特点:规模大,群众参与度高;影响大,破坏欧洲的封建制度。)(1)开始: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7月14日为法国国庆) ★(2)旗帜:1789年8月,制宪议会通过了《人权宣言》。★★★①内容:a自由、平等是天赋的人权;b国家主权属于人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c保护私有财产。②意义:a提倡启蒙思想,否定封建等级制度,具有明显的反封建色彩;b确立资本主义制度的根本原则,成为法国大革命的纲领性文件。(3)制宪:1791年,《法兰西宪法》。(4)干涉:普奥联军干涉法国革命。(5)共和国:1792年,宣布废除君主制,成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民主共和制)(6)处死:1793年,路易十六被送上断头台。(7)高潮:1793年,以罗伯斯庇尔为首的雅各宾派执政。★(8)结束:1794年,热月政变,罗伯斯庇尔等人被送上断头台。3、革命影响:(1)摧毁了法国的君主统治,为法国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2)它沉重打击了法国的封建势力,为法国的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了道路。(3)它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思想,具有世界性影响。4、拿破仑帝国(1804-1815):(1)建立背景:1799年,内忧外患的法国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政权,拿破仑发动“雾月政变”上台。(2)帝国起止:1804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1815年滑铁卢失败解体。(3)对内政策:①政治:建立高效的国家机器。②经济:大力发展农业和工商业。③法律:制定《拿破仑法典》,体现了自由、平等和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等原则。用法律的形式肯定了大革命的成果,成为其它国家制定民法典的参照蓝本;★★(4)对外政策:拿破仑多次打败反法联盟,几乎横扫欧洲大陆。①进步性:废除欧洲各地封建特权,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的思想。②侵略性:对当地人民进行压榨和掠夺,具有侵略性和掠夺性★【单元总结】英法美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比较项目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640-1688) 法国大革命(1789-1794) 美国独立战争(1775-1783)相同点 原因 资本主义的发展遇到了阻碍,资产阶级为了发展资本主义而革命。性质 都是资产阶级革命。结果 取得胜利,资产阶级掌权,资本主义得以发展。影响 都推动了世界民主化进程。★不同点 原因 美国是英国殖民统治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英法是封建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结果 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美法确立民主共和制★性质 英法是资产阶级革命 美国既是资产阶级革命又是民族解放战争影响 英国—推动了法国、美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为工业革命提供政治前提。 法国——推动了欧洲大陆近代化进程和拉美独立运动。 美国——影响了法国大革命和拉美独立运动。思想 英国——文艺复兴(14世纪开始) 美法——启蒙运动(17世纪开始)2、比较《权利法案》、《独立宣言》、1787年美国宪法,《人权宣言》、《拿破仑法典》。★★★项目 《权利法案》 《独立宣言》 1787年美国宪法 《人权宣言》 《拿破仑法典》背景 革命成功后。 独立战争进行中。 战争胜利后。 大革命进行中。 拿破仑上台后。时间 1689年 1776年 1787年 1789年 1804年内容 规定不经议会批准,国王不能征税;不能随意废除法律,不能停止法律的执行。 宣布平等,享有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独立。 确立美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规定总统享有行政权;国会和最高法院分别掌握国家的立法和司法大权。 宣告人权、法治、自由、分权、平等和保护私有财产权等基本原则。 自由平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等原则。意义 限制了国王的权力,确定了议会高于王权的原则,确立君主立宪制。 宣告英属北美13个殖民地独立,标志着美国诞生。(不是法律文件) 使美国确立了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 是法国大革命的纲领性文件,推动了法国大革命的发展。 巩固了法国大革命成果,成为欧洲资产阶级立法蓝本。相同点 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法律或文献,推动了西方民主化进程,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或巩固了革命成果,对开启现代法治社会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3、英法美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启示。(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的发展推动社会的变革。(2)思想解放推动社会的变革和进步。(3)一种新的社会制度的确立具有曲折性和复杂性。(4)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必然取代落后的封建制度。(此点不能用于美国)第七单元工业革命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第20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P94-97)(经济上机器生产取代手工生产,标志西方经济近代化开始)1、概况:(1)性 质:是一次科技和经济大变革★。(不是政治革命!)(2)起止标志: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1840年左右★★★(3)结 果:19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称为“世界工厂”。(4)扩 展:英国之后,美、法、德先后进行工业革命,2、首先发生在英国的原因:(1)政治前提:英国君主立宪制建立后,政局稳定。★。(2)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3)必要条件:国内外市场的不断扩大,工场手工业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3、主要发明:(1)开始标志:1765年,哈格里夫斯(英国)发明珍妮纺纱机。(首先发生在棉纺织业)★★(2)最重大发明:瓦特改良蒸汽机(万能蒸汽机),标志着蒸汽时代到来。★影响:①极大提高了生产力,使工业革命得以更快地向纵深发展②使工厂摆脱了自然条件的限制。(蒸汽机以煤炭为能源,使工厂可以开设到交通便利的地方)③19世纪,传统手工工场被大工厂取代,现代工厂制度最终确立。(3)海上交通: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发明了汽船(轮船)。(4)陆地交通:1825年,英国人斯蒂芬森发明蒸汽机车(火车)。★标志交通领域“铁路时代”的开始。【易混易错:第一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蒸汽机车的发明使交通领域进入“铁路时代”。】汽船火车影响:①为社会提供了更为快捷、廉价、便利的交通。②使生产和市场之间的联系变得更加紧密。4、工业革命的影响★★★(1)积极:①经济: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促进了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英国成为世界工厂。②也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世界市场初步形成)③促进了城市化进程。④社会生活: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想观念。(2)消极:①政治—阶级矛盾:社会日益分裂为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大对立阶级。②国际-东西方矛盾:它加强了欧美列强的殖民掠夺。(造成了东方从属于西方的世界局面)③环境—人与自然矛盾: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总结:工业革命既给人类带来了进步和幸福,也带来了新的矛盾和挑战。(工业革命是把双刃剑)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①政治: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②经济: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③探索:激发国人探求新知,向西方学习,魏源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洋务运动引进西方先进科技,开始经济近代化。世界近代化和中国近代化的差异:中西方国家近代化顺序是完全相反的中国顺序是: 经济(洋务运动)——政治(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思想(新文化运动)西方顺序是: 思想(文艺复兴)——政治(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经济(工业革命)原因:西方的近代化是自然发展,由内而外发展,中国近代化是被侵略后的被动反应,是由表及里的发展。第21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P98-101)1、马克思主义诞生的背景:★★(1)经济基础: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阶级矛盾尖锐。(2)阶级基础:欧洲三大工人运动爆发,标志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中外联系:中国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是1919年五四运动的爆发】★。(3)理论基础:空想社会主义的出现。(4)实践基础:马克思、恩格斯长期的革命实践与理论研究。2、马克思主义的诞生(1)创立者:马克思、恩格斯(2)诞生标志: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内容:①人类历史是阶级斗争的历史;②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起到非常革命的作用;③工人阶级创造财富但他们相对贫困,号召工人阶级组织起来,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统治。(3)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核心)(4)意义:(理论意义)无产阶级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现实意义)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蓬勃发展。★3、对马克思主义的评价:(1)它是科学的理论: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2)它是人民的理论: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3)它是实践的理论:指导着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动。(4)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始终站在时代的前沿。(回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程)5、首次实践——第一国际和巴黎公社(1)第一国际:1864年,英、法、德等国工人代表成立了国际工人协会,史称“第一国际”,以提高工资、缩短工时、改善劳动条件为目标进行经济斗争。(2)巴黎公社——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①背景:1870年,法国在普法战争中失败,社会矛盾激化。②时间:公社建立:1871年3月28日——失败:5月28日。③过程:3月18日,巴黎的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进行武装起义,推翻了资产阶级反动统治。④纪念歌曲:《国际歌》⑤失败的根本原因:资本主义还处于上升历史时期,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条件不成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