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四单元学情评估一、单项选择(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诗史互证”是研究中国古代历史的一种方法。如要研究为“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奠定基础”的历史事件,最合适的诗句是( )A.本初屈指定中华,官渡相持勒虎牙B.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C.马骑赤兔行千里,刀偃青龙出五关D.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2.仔细观察下面的地图,其中代表“曹魏”政权区域的是( )INCLUDEPICTURE"257A-16.tif" INCLUDEPICTURE "E:\\25秋课件\\七历安徽 已上传一个单元\\257A-16.tif" \* MERGEFORMATINETA.① B.② C.③ D.④3.曹魏重视农业生产,大力兴修水利;孙吴开发江东,造船业发达,发展了海外贸易;蜀汉则加速了西南地区的开发。这直接佐证了三国鼎立时期( )A.民族关系大大改善 B.局部经济得到发展C.国家分裂不断加剧 D.全国统一局面实现4.西晋人鲁褒,激愤于时代的贪鄙,撰写了名篇《钱神论》,其中描述道:“内则其方,外则其圆。其积如山,其流如川……为世神宝,亲之如兄,字曰孔方。”他的作品讽刺了当时社会的( )A.军阀割据 B.金钱崇拜 C.百姓疾苦 D.统治腐朽5.西晋初年,晋武帝认为,魏国削弱所封诸王的势力,导致孤立而亡,于是大封同姓诸王。后来,晋武帝又陆续派遣诸王据守州郡重镇。诸王手握重兵,掌管民事,势力日益强大。这( )A.缓解了中央与地方的对立 B.抑制了士族势力的膨胀C.便利了朝廷对地方的控制 D.埋下了王朝内乱的隐患6.有学者指出:“‘五胡’不是野蛮人,是牧人,他们带来的有战乱,还有北方民族充满活力的气质与气魄。”此观点旨在强调( )A.北方各族内迁带来灾难 B.民族矛盾阻碍社会转型C.文明在碰撞交融中发展 D.北方各族文化更为先进7.我国的粮食种植很早就形成了“南稻北麦”的格局。到了东晋南朝时期,麦稻兼作在江南地区得到大面积的推广。这一现象形成的原因是( )A.南北经济发展不平衡 B.北方人民大批南下C.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 D.南北统一局面形成8.丰富多样的历史素材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面是某老师备课时使用的部分素材。由此推断,这位老师备课的主题是( )农业 麦稻兼作,兴修水利工程手工业 江南地区冶铸业发展城市 建康人口众多A.江南地区的开发 B.西南地区的开发C.黄河流域的发展 D.西域地区的发展9.制作知识卡片是学习历史的一种方法。下面的知识卡片给我们展示的战役为( )INCLUDEPICTURE"257A-17.tif" INCLUDEPICTURE "E:\\25秋课件\\七历安徽 已上传一个单元\\257A-17.tif" \* MERGEFORMATINETA.漠北战役 B.淝水之战 C.官渡之战 D.阪泉之战10.孝文帝太和十八年,下令废除鲜卑原来的“西郊祀天”仪式,改为采用汉族帝王的祭祀天地的仪式。这表明,孝文帝注重( )A.维护传统礼制 B.学习汉族文化C.促进经济发展 D.提高官员素质11.砖画亦称砖印壁画,可以上溯到汉代,人物形象写实,动态夸张而生动。下面两幅墓砖画反映出魏晋时期( )INCLUDEPICTURE"T11-1.TIF" INCLUDEPICTURE "E:\\25秋课件\\七历安徽 已上传一个单元\\T11-1.TIF" \* MERGEFORMATINET 图中左侧一仆人举炙肉,右侧男主人坐于榻上。有学者认为该男子属于世家大族 INCLUDEPICTURE"T11-2.TIF" INCLUDEPICTURE "E:\\25秋课件\\七历安徽 已上传一个单元\\T11-2.TIF" \* MERGEFORMATINET 图中左侧女子正在采桑,右侧一孩童在护桑。有学者认为这个女子是龟兹人A.商业贸易繁荣 B.中外交流频繁C.南方经济开发 D.民族交融加强12.三国两晋南北朝尽管长期处于分裂动荡中,但西晋仍实现了短暂的统一,前秦、北魏也都曾结束北方的混乱局面,孝文帝改革也促进了民族间的交往。这共同反映了( )A.分裂中孕育着统一 B.兼并战争连绵不断C.民族交往日趋频繁 D.社会秩序渐趋稳定13.北朝贾思勰在《齐民要术·种谷》中写道:“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这段材料中,作者旨在强调农业生产需要( )A.注重工具创新 B.改良作物品种C.因时因地制宜 D.适应市场需求14.祖冲之环形山是月球背面一座相对较小的撞击坑,其名称取自我国南朝宋齐之间的祖冲之,1961年被国际天文联合会正式接受。我们纪念祖冲之是因为他( )A.提出人要顺应自然的思想 B.打败匈奴维护中原的稳定C.具有高深的书法绘画技巧 D.对圆周率和历法作出贡献15.学者刘涛将北魏“洛阳时期”的新体楷书称为“洛阳体”。“洛阳体的出现,表明北魏楷书受到南朝新书风的影响……实际上北魏后期书法已经与南朝接轨。”据此可知( )A.民族交融促进文学的发展 B.北魏书法体现了汉化特征C.北魏政府注重艺术的交融 D.北魏风俗呈现出胡汉同化二、辨析改错(8分)16.国家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该题前的括号内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加以改正。INCLUDEPICTURE"得分.tif" INCLUDEPICTURE "E:\\25秋课件\\七历安徽 已上传一个单元\\得分.tif" \* MERGEFORMATINET【 】(1)208年,曹操为统一全国挥师南下,与孙刘联军进行了官渡之战。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30年,孙权派将军周瑜率领船队到达夷洲,加强了大陆与台湾的联系。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80年,西晋灭吴,统一了全国。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577年,北魏灭掉北齐,北方重归统一,为隋朝统一全国打下基础。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材料解析(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北方移民大量南下给江南经济开发增添了生力军,他们带来较为先进的生产技术,为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与此同时,南方的山越等少数民族逐渐加快和汉族的融合过程,也推动了南方地区的开发。魏晋以来,南方地区相对于北方而言,保持了较长时期的社会安定,南方政权也采取了一些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摘编自邱树森、陈振江主编《新编中国通史》材料二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过程中,应该说汉化是总体的趋势,但是文化的融合并非只是单向的,而是双向甚至是多向的。……实际上正是由于文化融合的多元格局……最终促进了南北统一后隋唐文化新的整合,造就了空前的辉煌盛世。——摘编自阴法鲁等主编《中国古代文化史》(1)结合所学知识,列举魏晋南北朝时期都城位于南方的政权。根据材料一,分析魏晋以来南方地区发展的有利条件。(4分) INCLUDEPICTURE"得分.tif" INCLUDEPICTURE "E:\\25秋课件\\七历安徽 已上传一个单元\\得分.tif" \* MERGEFORMATINET(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交融的特点及其历史意义。(4分)INCLUDEPICTURE"得分.tif" INCLUDEPICTURE "E:\\25秋课件\\七历安徽 已上传一个单元\\得分.tif" \* MERGEFORMATINET(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时代特征。(2分)INCLUDEPICTURE"得分.tif" INCLUDEPICTURE "E:\\25秋课件\\七历安徽 已上传一个单元\\得分.tif" \* MERGEFORMATINET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东汉末年至魏晋时期,北方战乱频繁,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少数民族为躲避战乱、寻求生存空间,陆续内迁。内迁民族与汉族杂居,逐渐学习农耕技术,部分首领接受汉文化教育,如鲜卑拓跋部 “始均之裔……渐慕华风,仍徙居平城”。——摘编自吕思勉《中国通史》材料二 魏晋时期,北方人口南迁安徽规模显著。南迁民众携带先进的铁犁、耧车等农具,在江淮地区推广 “代田法” 等耕作技术,与当地居民共同开垦滩涂、山泽。同时,北方的凿井灌溉、桑蚕养殖技术传入,促使安徽多地出现 “良田美池,桑竹遍野” 的景象。此外,南迁士族还带动了手工业发展,如合肥等地的冶铁、制瓷工艺因技术融合而提升,商业城镇逐渐兴起。——摘编自《安徽通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的原因。(4分)INCLUDEPICTURE"得分.tif" INCLUDEPICTURE "E:\\25秋课件\\七历安徽 已上传一个单元\\得分.tif" \* MERGEFORMATINET(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北方人口南迁对安徽地区发展的作用。(4分)INCLUDEPICTURE"得分.tif" INCLUDEPICTURE "E:\\25秋课件\\七历安徽 已上传一个单元\\得分.tif" \* MERGEFORMATINET(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古代人口迁徙的认识。(2分)INCLUDEPICTURE"得分.tif" INCLUDEPICTURE "E:\\25秋课件\\七历安徽 已上传一个单元\\得分.tif" \* MERGEFORMATINET四、活动与探究(12分)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探究活动。材料魏晋南北朝时期,动荡的局势未能阻挡人才的涌现,他们在政治、科技领域各放异彩,为历史发展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人物姓名 历史贡献A.北魏孝文帝B.________ 南朝宋齐之间的杰出科学家,在数学、天文历法和机械制造方面都有重大成就。他在刘徽提出的圆周率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即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领先世界近千年。其创制的《大明历》,是当时最先进的历法C.贾思勰D.________ 东晋时期的著名书法家。擅长楷、行、草书,当时的人称赞他的书法为古今之冠,代表作为《兰亭集序》。将书法艺术提高到一个新高度,被后人誉为“书圣”(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B、D 两个人物的姓名。(4分)INCLUDEPICTURE"得分.tif" INCLUDEPICTURE "E:\\25秋课件\\七历安徽 已上传一个单元\\得分.tif" \* MERGEFORMATINET(2)结合所学知识,从 A、C中任选一位人物,撰写其历史贡献。(6分)INCLUDEPICTURE"得分.tif" INCLUDEPICTURE "E:\\25秋课件\\七历安徽 已上传一个单元\\得分.tif" \* MERGEFORMATINET(3)综合材料,谈谈你对这些杰出人物的认识。(2分)INCLUDEPICTURE"得分.tif" INCLUDEPICTURE "E:\\25秋课件\\七历安徽 已上传一个单元\\得分.tif" \* MERGEFORMATINET答案一、1.B 2.C 3.B 4.B 5.D 6.C 7.B8.A 9.B 10.B 11.D 12.A 13.C 14.D 15.B二、16.(1)× “官渡之战”改为“赤壁之战”(2分)(2)× “周瑜”改为“卫温”(2分)(3)√(2分)(4)× “北魏”改为“北周”(2分)三、17.(1)政权:吴;蜀;东晋;宋;齐;梁;陈。(任答2个,2分)原因:北方人大规模南迁,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劳动力,也带去了中原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南方民族交融的推动;南方政权采取了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南方较为稳定的社会环境。(任答2点,2分)(2)特点:以汉化为主;互相影响(双向或多向交融)。(任答1点,2分)历史意义:为中华民族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为隋唐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任答1点,2分)(3)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江南地区经济开发。(任答1点,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2分)18.(1)躲避战乱、寻求生存空间;中原先进文明吸引;西晋统治集团内乱,提供有利时机等。(任答2点,4分)(2)促进了生产技术的进步;推动了农业的发展;带动了手工业、商业的发展等。(任答2点,4分)(3)人口迁徙是民族交融的重要纽带;人口迁徙能够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等。(任答1点,2分)四、19.(1)B.祖冲之 (2分) D.王羲之(2分)(2)【示例1】选A:北魏孝文帝是北魏时期的皇帝,他极具政治远见与改革魄力。他为了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促进北魏的发展,毅然推行汉化改革。他迁都洛阳,实行一系列汉化措施,如穿汉服、说汉语、改汉姓等,改善和巩固了鲜卑拓跋部与汉人的关系,促进了民族交融。【示例2】选C:贾思勰是北朝的农学家,他撰写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反映出当时农业生产技术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对后世农学的发展有深远影响,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6分,任选1位人物回答,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3)杰出人物能够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2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