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期末学情评估一、单项选择(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中华文明是人类最古老的文明之一。能揭示中华文明起源的考古发现是( )A.元谋人上门齿化石 B.北京人用火场景想象图C.山顶洞人复原头像 D.中国古人类遗址分布图2.下列出土于我国不同地区的玉器文物可以印证中华文明( )INCLUDEPICTURE"257A-20.tif" INCLUDEPICTURE "E:\\25秋课件\\七历安徽 已上传一个单元\\257A-20.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C:\\Users\\庞建宇\\Desktop\\七历安徽 该做第三单元\\257A-20.tif" \* MERGEFORMATINETA.先进丰富 B.稳定发展 C.多元一体 D.民族交融3.“三皇五帝”时期,存在着一种“政治美德”,有人称其为政治行为的“童话”,即传位贤者。到禹和启时期,变为传位于子,即王位世袭。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源在于( )A.阶级压迫出现 B.直接民主产生C.生产力的发展 D.道德水准下降4.下表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的主要特征是( )生产发展 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得到进一步推广政局动荡 诸侯国之间争霸兼并战争不断各国变法 确立新的政治经济秩序A.社会动荡 B.经济发展 C.谋求发展 D.社会转型5.《论语·为政》中写道:“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孟子·尽心下》中写道:“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两段材料反映的儒家思想是( )A.天人合一、道法自然 B.以德治国、以民为本C.以礼治国、以法为教 D.崇德尚贤、“兼爱”“非攻”6.有学者认为,自秦始皇以后,中国人明白了自己的国家应该是什么样子,虽有曲折,但历史大势终归是要回到统一国家的正轨上来。他意在说明秦的统一( )A.加强了民族交融 B.促进了各地联系C.加强了中央集权 D.顺应了时代潮流7.《汉书·食货志》记载, 西汉刚建立时“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针对这种状况,汉初统治者采取的政策是( )A.严刑峻法 B.休养生息 C.盐铁官营 D.北击匈奴8.下面是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货币。两者所起到的相同历史作用是( )INCLUDEPICTURE"257A-21.tif" INCLUDEPICTURE "E:\\25秋课件\\七历安徽 已上传一个单元\\257A-21.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C:\\Users\\庞建宇\\Desktop\\七历安徽 该做第三单元\\257A-21.tif" \* MERGEFORMATINETA.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管理 B.继承了春秋战国货币的风格C.促进了货币种类的多样化 D.适应了商业贸易繁荣的形势9.两汉时期,温润绚丽的中国丝绸、神秘的阿拉伯地区的青金石制品以及波斯民族服饰等风格迥异的艺术,还有附着于雕塑风格、绘画技巧上的来自意大利、印度等多地的艺术要素等都在丝绸之路上相遇,激起人类之光。这表明丝绸之路( )A.传播了儒家思想 B.巩固了国家统一C.促进了中外交流 D.推动了贸易发展10.青少年既要读万卷书也要行万里路。对下列旅游景点解读正确的是( )INCLUDEPICTURE"257A-22.tif" INCLUDEPICTURE "E:\\25秋课件\\七历安徽 已上传一个单元\\257A-22.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C:\\Users\\庞建宇\\Desktop\\七历安徽 该做第三单元\\257A-22.tif" \* MERGEFORMATINETA.图1建筑所纪念的人物编写了著名史书《史记》B.图2建筑是为纪念扁鹊而修建C.图3所示旅游胜地是我国著名的佛教圣地D.图4建筑修建于我国西汉时期11.三国鼎立创造了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三国均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在对抗中进步,在竞争中发展,从而推动了经济、政治、文化的恢复和发展。由材料可知,三国鼎立( )A.是东汉时期军阀混战的继续B.政权割据,国家陷入分裂C.为此后走向统一奠定了基础D.各自为政,阻碍经济发展12.下表是某历史学习小组的研究材料。据此可知,其研究的主题为( )时间 事件280年 灭吴,统一了全国291年 八王之乱,元气大伤316年 长安失守,被匈奴人所灭A.南北统一的进程 B.西晋的短暂统一C.北方各族的内迁 D.政权分裂的加剧13.《宋书》载:“(南朝)荆城(荆州)跨南楚之富,扬部(扬州)有全吴之沃,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这反映出( )A.北方战乱社会动荡 B.黄河流域是全国经济重心C.江南地区得到开发 D.南北方经济发展的不平衡14.迁都后,孝文帝下诏改用汉姓,改穿汉服,改说汉语,推行汉族的官制和律令。孝文帝的上述做法( )A.顺应了民族交融的潮流 B.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局面C.消除了北方的民族矛盾 D.增强了北周的国家实力15.他根据三国曹植所著而创作,画卷描绘了曹植从京师(洛阳)东归封地途经洛水时见到洛神女的情景。虽是虚构的梦幻境地,但画卷忠于赋文的结构顺序,选择重要情节加以描绘,成为流芳千古的画作。“他”是( )A.王羲之 B.祖冲之 C.顾恺之 D.贾思勰二、辨析改错(8分)16.中华民族历史中的智慧熠熠生辉。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该题前的括号内正确的打“√”;错的打“×”,并加以改正。INCLUDEPICTURE"得分.tif" INCLUDEPICTURE "E:\\25秋课件\\七历安徽 已上传一个单元\\得分.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C:\\Users\\庞建宇\\Desktop\\七历安徽 该做第三单元\\得分.tif" \* MERGEFORMATINET【 】(1)相传上古时期,禹面对洪水,采用疏导之法,历经多年成功治水。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西汉时期,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推恩”建议,巧妙削弱诸侯势力。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08年,孙刘联军在官渡之战中采用火攻的战术大败曹操军队。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北朝的祖冲之在数学领域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材料解析(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INCLUDEPICTURE"257A-23.tif" INCLUDEPICTURE "E:\\25秋课件\\七历安徽 已上传一个单元\\257A-23.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C:\\Users\\庞建宇\\Desktop\\七历安徽 该做第三单元\\257A-23.tif" \* MERGEFORMATINET 图1文物为何尊,出土于陕西宝鸡,主图案是饕餮纹,造型精美雄奇。其内底的铭文记述了周成王营建成周、举行祭祀、赏赐臣子的一系列活动。其中有“宅兹中国”的记载,这是目前所见“中国”一词最早的实物见证材料二INCLUDEPICTURE"257A-24.tif" INCLUDEPICTURE "E:\\25秋课件\\七历安徽 已上传一个单元\\257A-24.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C:\\Users\\庞建宇\\Desktop\\七历安徽 该做第三单元\\257A-24.tif" \* MERGEFORMATINET 图2文物为汉代织锦护臂,出土于新疆尼雅遗址。上面绣有汉代的典型图案:云气纹、鸟兽、辟邪和代表日月的红白圆形纹,还有清晰可见的篆体汉字“五星出东方利中国”,这是迄今为止新疆地区发现的最早的“中国”二字(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青铜器“何尊”的用途及相关的政治制度。(4分)INCLUDEPICTURE"得分.tif" INCLUDEPICTURE "E:\\25秋课件\\七历安徽 已上传一个单元\\得分.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C:\\Users\\庞建宇\\Desktop\\七历安徽 该做第三单元\\得分.tif" \* MERGEFORMATINET(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代织锦护臂蕴含的历史信息。(4分)INCLUDEPICTURE"得分.tif" INCLUDEPICTURE "E:\\25秋课件\\七历安徽 已上传一个单元\\得分.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C:\\Users\\庞建宇\\Desktop\\七历安徽 该做第三单元\\得分.tif" \* MERGEFORMATINET(3)从上述材料中任选一件文物,为其拟写一句宣传语。(2分)INCLUDEPICTURE"得分.tif" INCLUDEPICTURE "E:\\25秋课件\\七历安徽 已上传一个单元\\得分.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C:\\Users\\庞建宇\\Desktop\\七历安徽 该做第三单元\\得分.tif" \* MERGEFORMATINET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战国时期,中原的华夏族与周边各族接触频繁。赵武灵王为了增强军事力量,推行“胡服骑射”,让士兵改穿便于骑射的胡服,学习骑射技术。这一举措不仅提高了赵国军队的战斗力,还促进了中原华夏族与北方游牧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使双方在服饰、军事技术等方面相互借鉴。材料二 东汉、魏、晋时期,我国北方各族不断内迁。氐人和羌人由西向东迁入关中地区;匈奴人和羯人由北向南迁到汾河流域一带;而鲜卑人有一部分迁到辽河流域南部,另一部分迁到河套、河西走廊及河湟一带。西晋时,关中人口有100多万,其中内迁各族占据一半。内迁各族人民与当地汉人错居杂处,相互学习农业生产技术和畜牧经验,在生活习俗上也相互影响,民族隔阂趋于消解,民族融合的趋势不断加强。——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 中国历史 七年级 上册》(1)根据材料一,指出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的作用。(4分)INCLUDEPICTURE"得分.tif" INCLUDEPICTURE "E:\\25秋课件\\七历安徽 已上传一个单元\\得分.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C:\\Users\\庞建宇\\Desktop\\七历安徽 该做第三单元\\得分.tif" \* MERGEFORMATINET(2)根据材料二,概括东汉、魏、晋时期北方各族内迁的特点,并说明其对民族交融的影响。(4分)INCLUDEPICTURE"得分.tif" INCLUDEPICTURE "E:\\25秋课件\\七历安徽 已上传一个单元\\得分.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C:\\Users\\庞建宇\\Desktop\\七历安徽 该做第三单元\\得分.tif" \* MERGEFORMATINET(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古代民族交融的认识。(2分)INCLUDEPICTURE"得分.tif" INCLUDEPICTURE "E:\\25秋课件\\七历安徽 已上传一个单元\\得分.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C:\\Users\\庞建宇\\Desktop\\七历安徽 该做第三单元\\得分.tif" \* MERGEFORMATINET四、活动与探究(12分)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探究活动。材料截至2024年7月,我国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有59项,其中文化遗产40项、自然遗产15项、自然与文化双遗产4项。我国是拥有世界遗产类别最齐全的国家之一。中国入选世界遗产名录项目(部分)遗产名称 入选理由A.________ 商朝晚期的一座古都城,位于今河南安阳。它见证了早期中国文化、工艺和科学的黄金时代以及青铜时代的繁盛。这里出土的甲骨文为研究文字系统、古代信仰和社会体系提供了宝贵依据。B.都江堰C.________ 它是古代军事防御工程的杰出代表,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也见证了中原农耕文明与北方游牧文明的碰撞与交流。D.秦始皇陵兵马俑(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A、C两处世界遗产的名称。(4分)INCLUDEPICTURE"得分.tif" INCLUDEPICTURE "E:\\25秋课件\\七历安徽 已上传一个单元\\得分.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C:\\Users\\庞建宇\\Desktop\\七历安徽 该做第三单元\\得分.tif" \* MERGEFORMATINET(2)结合所学知识,从B、D中任选一项,撰写其入选《世界遗产名录》的理由。(6分)INCLUDEPICTURE"得分.tif" INCLUDEPICTURE "E:\\25秋课件\\七历安徽 已上传一个单元\\得分.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C:\\Users\\庞建宇\\Desktop\\七历安徽 该做第三单元\\得分.tif" \* MERGEFORMATINET(3)综合材料,谈谈你对我国世界遗产的认识。(2分)INCLUDEPICTURE"得分.tif" INCLUDEPICTURE "E:\\25秋课件\\七历安徽 已上传一个单元\\得分.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C:\\Users\\庞建宇\\Desktop\\七历安徽 该做第三单元\\得分.tif" \* MERGEFORMATINET答案一、1.A 2.C 3.C 4.D 5.B 6.D 7.B8.A 9.C 10.A 11.C 12.B 13.C 14.A 15.C二、16.(1)√(2分)(2)× “董仲舒”改为“主父偃”(2分)(3)× “官渡之战”改为“赤壁之战”(2分)(4)× “北朝”改为“南朝宋齐之间”(2分)三、17.(1)用途:礼器。(2分)政治制度:分封制。(2分)(2)汉朝丝织技术高超;汉朝与西域存在经济、文化联系;西域民众认同中央王朝等。(任答2点,4分)(3)【示例1】何尊——探寻“中国”之源,追溯西周风华。【示例2】汉代织锦护臂——织汉代蜀锦华彩,展丝路文化交融。 (任选1件,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2分)18.(1)提高了赵国军队的战斗力;促进了中原华夏族与北方游牧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4分)(2)特点:内迁的民族多;内迁方向多样;内迁规模大。(任答2点,2分)影响:相互学习农业生产技术和畜牧经验;生活习俗上相互影响,民族隔阂趋于消解,民族融合的趋势不断加强。(2分)(3)民族交融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促进了不同民族间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民族交融丰富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内涵,增强了民族凝聚力。(任答1点,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2分)四、19.(1)A.殷墟(2分) C.长城(2分)(2)【示例1】B:都江堰始建于公元前256年,它发挥出防洪、灌溉、水运等多方面的作用,建成之后成都平原成为沃野。2200多年来,都江堰一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这在世界水利史上绝无仅有,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杰出智慧与勤劳精神的集中体现。【示例2】D:秦始皇陵兵马俑出土于秦始皇陵的陪葬坑。数以千计的兵马俑造型逼真、形态各异,展现了秦朝时期精湛的雕塑技艺。兵马俑的排列布局严谨有序,体现了秦朝强大的军事制度和组织能力,为研究秦朝军事史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B、D任选1项,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6分)(3)类别齐全,数量众多,反映了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是全人类共同的财富;是认识历史的重要途径;具有不可再生性,保护遗产人人有责。(任答2点,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2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