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期中学情评估(1—10课)一、单项选择(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考古工作者制作完成“北京人复原头像”的主要依据是( )A.遗址中的牙齿化石 B.遗址中的灰烬化石C.北京人头盖骨化石 D.北京人生活想象图2.陕西西安的半坡遗址中,出土了粟的遗存和蔬菜籽粒,以及家畜和野生动物骨骸化石。同时还发现粗砂罐、小口尖底瓶和钵等。据此推测半坡居民( )A.过上农耕生活 B.掌握纺织技术C.产生贫富分化 D.建立早期国家3.文物是人类在社会活动中遗留下来的遗物。下列文物可用作研究我国新石器时代历史的是( )4.考古学家们在陶寺古城遗址中发掘出彩绘龙纹陶盘和大量的玉器,其中“龙”是红山文化的重要元素,玉琮具有良渚文化特征,部分陶器还具有大汶口文化特征。这些考古发掘印证了( )A.中外文化交流频繁 B.中国古代手工技艺高超C.国家组织能力强大 D.中华文明起源多元一体5.《史记》记载:“(黄帝)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黄帝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遂禽杀蚩尤。而诸侯咸尊轩辕为天子,代神农氏,是为黄帝。”上述记载提供的历史信息是( )A.炎黄二帝的发明创造B.部落间的攻伐与部落联盟的形成C.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D.炎帝部落与蚩尤部落的具体位置6.下面是王家范等人编著的《大学中国史》的部分章节目录。据此可知,作者认为“寻觅”夏朝历史的最佳方法是( )第二章 上古三代:夏、商、西周第一节 寻觅中的夏一、文献传说中的夏朝二、夏文化的考古探索A.只研究文献史料 B.文献、传说与考古发现相互印证C.只研究考古发现 D.将传说故事与文献资料相互印证7.初步掌握计算历史时间的方法是新课标对初中学生的要求之一。公元前771年,犬戎攻陷镐京,西周灭亡。按照公元纪年法,这一年处于( )A.公元前7世纪前期 B.公元前7世纪晚期C.公元前8世纪前期 D.公元前8世纪晚期8.《史记·周本纪》记载:“平王之时……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出现这一动荡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礼乐制度遭到破坏 B.周平王东迁洛邑C.周王室统治力减弱 D.诸侯国不听从王命9.构建单元知识体系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下面的知识结构示意图中,①处应该填写( )INCLUDEPICTURE"257A-12.tif" INCLUDEPICTURE "E:\\25秋课件\\七历安徽 已上传一个单元\\257A-12.tif" \* MERGEFORMATINETA.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 B.分封制彻底瓦解C.商鞅变法发挥的作用 D.都江堰的修建10.公元前256年,李冰组织当地民众在岷江上修建都江堰,先以火烧石,使岩石爆裂,在玉垒山凿出缺口,后利用水流动力,把岷江分成内江、外江,内江灌溉,外江防洪。由此可见,都江堰( )A.工艺精湛,闻名中外 B.历史悠久,绵延不绝C.顺应自然,蕴含智慧 D.规模宏大,举世无双11.某同学在研究成语起源时有如下发现。这说明百家争鸣( )成语 揠苗助长 杞人忧天 滥竽充数 东施效颦来源 《孟子》 《列子》 《韩非子》 《庄子》A.各派提出各种政治主张和治国方略B.在当时引起了各诸侯国之间的战争C.为中华民族的起源奠定了思想基础D.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12.下面是记载日食的商朝牛骨,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该牛骨出土于河南安阳,长约12厘米,牛骨上刻有“癸酉贞日夕又食”字样。这件牛骨( )INCLUDEPICTURE"9.TIF" INCLUDEPICTURE "E:\\25秋课件\\七历安徽 已上传一个单元\\9.TIF" \* MERGEFORMATINETA.反映出商朝历法的逐渐完备 B.首次用确切日期记录了日食C.是研究商朝天文的宝贵史料 D.总结了日月星辰的运行规律13.秦始皇规定皇帝自称“朕”,皇帝的命令称“制”“诏”,印章称“玺”,其他人都不许用,对皇帝的名字也要避讳。其用意是( )A.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B.保证政权长治久安C.树立王位继承规范 D.凸显皇权至高无上14.有学者认为:“从春秋到战国是一变,但这尚是小变。从战国到秦却是一大变。”从制度变革的角度理解这句话,此“一大变”是指( )A.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B.分封制取代世袭制C.郡县制取代分封制 D.行省制取代郡县制15.《史记》中记述陈胜、吴广因“失期,法皆斩”而起义,而1975年发现的云梦秦简中记载,在秦律中失期并不是死罪。据此进行的历史推测中较为合理的是( )A.秦简记载内容完全真实可信 B.秦有法律但民众不甚了解C.《史记》内容虚构成分较多 D.秦朝法律制度已相当完备二、辨析改错(8分)16.历史知识需要辨别真伪。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该题前的括号内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加以改正。INCLUDEPICTURE"得分.tif" INCLUDEPICTURE "E:\\25秋课件\\七历安徽 已上传一个单元\\得分.tif" \* MERGEFORMATINET【 】(1)生活在黄河中游地区的河姆渡人的房屋主要是干栏式建筑。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传说中的尧、舜、禹是通过世袭的方式成为部落联盟首领的。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秦朝修筑了西起临安、东到辽东的长城,这就是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材料解析(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史料 INCLUDEPICTURE"期中23-1.TIF" INCLUDEPICTURE "E:\\25秋课件\\七历安徽 已上传一个单元\\期中23-1.TIF" \* MERGEFORMATINET 图1 良渚古城外围水利工程遗址 INCLUDEPICTURE"期中23-2.TIF" INCLUDEPICTURE "E:\\25秋课件\\七历安徽 已上传一个单元\\期中23-2.TIF" \* MERGEFORMATINET 图2 大禹治水传说 INCLUDEPICTURE"期中23-3.TIF" INCLUDEPICTURE "E:\\25秋课件\\七历安徽 已上传一个单元\\期中23-3.TIF" \* MERGEFORMATINET 图3 郑国渠首遗址简介 距今约5300—4300年,由谷口高坝、平原低坝和山前长堤等11条人工坝体和天然山体、溢洪道构成,是中国迄今发现最早的大型水利系统 传说时代,大禹率领民众,改变了“堵”的办法,对洪水进行疏导,最终取得了胜利 郑国渠是战国时期秦国在关中地区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对秦始皇统一六国起到了极大的作用材料二 都江堰和灵渠是秦人修建的两大重要水利工程。都江堰充分利用当地西北高、东南低的地理条件,根据江河出山口处特殊的地形、水势,乘势利导,无坝引水,自流灌溉,使堤防、分洪、泄洪、排沙、控流相互依存,共为体系,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为秦军征战提供了必要的粮草保障。灵渠沟通了湘江与漓江……保障了秦军南征的粮食和物资供应,此后一直是岭南与中原往来的交通要道。——摘编自乔向军等《地理视角下的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等(1)史料有多种表现形式,请指出材料一中哪些属于实物史料。(2分)INCLUDEPICTURE"得分.tif" INCLUDEPICTURE "E:\\25秋课件\\七历安徽 已上传一个单元\\得分.tif" \* MERGEFORMATINET(2)根据材料二,概括都江堰的修建特点。简述都江堰和灵渠在秦的发展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 (6分)INCLUDEPICTURE"得分.tif" INCLUDEPICTURE "E:\\25秋课件\\七历安徽 已上传一个单元\\得分.tif" \* MERGEFORMATINET(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古代中华民族治水的认识。(2分)INCLUDEPICTURE"得分.tif" INCLUDEPICTURE "E:\\25秋课件\\七历安徽 已上传一个单元\\得分.tif" \* MERGEFORMATINET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20世纪80年代以来,各地出土了相当数量的西周末至春秋早、中、晚期的铁制武器、工具和农具,证明中国的铁器生产由西向东、由北向南逐渐扩展,最终使春秋列国的生产力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由青铜时代逐步过渡到铁器时代。战国时期,牛耕进一步推广并开始使用铁犁,耕作技术进一步提高,促进了深耕细作,加快了荒地开垦。同时,吴国邗沟、秦国岷江水利工程、郑国渠等水利工程的修建,灌溉技术、施肥技术的进步和一年两熟技术的推广,大大提高了农业产量。——摘编自刘涛、齐秀生《论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对社会进步的促进》材料二 商鞅认为“农战”是富国强兵的基石。为此,他实行“分户令”,把劳动力全部挖掘出来,投身农、战;依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此外,他还招揽移民,开发秦国土地。——摘编自袁方《商鞅的“强秦之计”与秦国的政治发展》(1)根据材料一,指出春秋战国时期农业发展的表现。(2分)INCLUDEPICTURE"得分.tif" INCLUDEPICTURE "E:\\25秋课件\\七历安徽 已上传一个单元\\得分.tif" \* MERGEFORMATINET(2)根据材料二,概括商鞅为实现“强秦之计”所采取的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措施起到的作用。(4分)INCLUDEPICTURE"得分.tif" INCLUDEPICTURE "E:\\25秋课件\\七历安徽 已上传一个单元\\得分.tif" \* MERGEFORMATINET(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推动中国古代社会进步的主要因素。(4分)INCLUDEPICTURE"得分.tif" INCLUDEPICTURE "E:\\25秋课件\\七历安徽 已上传一个单元\\得分.tif" \* MERGEFORMATINET四、活动与探究(12分)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探究活动。材料 孔子生活在春秋后期的鲁国。他出身贵族,年轻时做过小吏,后收徒讲学,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中年时,他曾在鲁国从政,后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学说,但未被采纳。晚年他专注于教育和整理古代文献。他的思想由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整理成《论语》一书,他创立的儒家学派在后世影响深远。——摘编自鲍鹏山《孔子传》(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子的教育思想和政治主张。(2分)INCLUDEPICTURE"得分.tif" INCLUDEPICTURE "E:\\25秋课件\\七历安徽 已上传一个单元\\得分.tif" \* MERGEFORMATINET(2)从材料中选取5项信息,运用表格或思维导图制作一份简要的孔子生平简介。(5分)INCLUDEPICTURE"得分.tif" INCLUDEPICTURE "E:\\25秋课件\\七历安徽 已上传一个单元\\得分.tif" \* MERGEFORMATINET(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孔子的认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100字左右。5分)INCLUDEPICTURE"得分.tif" INCLUDEPICTURE "E:\\25秋课件\\七历安徽 已上传一个单元\\得分.tif" \* MERGEFORMATINET答案一、1.C 2.A 3.B 4.D 5.B 6.B 7.C8.C 9.A 10.C 11.D 12.C 13.D 14.C 15.B二、16.(1)× “黄河中游地区”改为“长江下游地区”(2分)(2)× “世袭”改为“禅让”(2分)(3)√(2分)(4)× “临安”改为“临洮”(2分)三、17.(1)图1良渚古城外围水利工程遗址;(1分)图3郑国渠首遗址。(1分)(2)特点:充分利用地形、水势条件,乘势利导;无坝引水,自流灌溉;使堤防、分洪、泄洪、排沙、控流相互依存,共为体系。(任答2点,4分)作用:保障了秦军征战的粮食供应,也便利了交通。(2分)(3)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农业发展,重视治水;中华民族治水造就了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精神;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等。(任答1点,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2分)18.(1)铁制农具和牛耕的逐步推广;耕作技术的发展;水利工程的兴修。(任答2点,2分)(2)措施:实行“分户令”;奖励军功;鼓励耕织;开发秦国土地。(任答2点,2分)作用:使秦国的综合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一跃而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任答2点,2分)(3)先进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的发明及使用;统治者实行恰当的经济政策;顺应历史潮流的政治改革等。(任答2点,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4分)四、19.(1) 教育思想:“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等。(任答1点,1分)政治主张:“仁”;“礼”;“为政以德”等。(任答1点,1分)(2)(5分)【示例】类别 信息生活时代 春秋后期国籍 鲁国出身 贵族主要活动 收徒讲学、鲁国从政、周游列国思想著作 思想由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整理成《论语》一书(3)(5分)【示例】孔子是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创立的儒家学说影响了后世的道德规范和政治理念;他开办私学,有教无类,培养了众多人才,促进了教育发展;其修订的典籍是珍贵的文化遗产,推动了中国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5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