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主权统一与政权分层 教案-2025-2026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一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1主权统一与政权分层 教案-2025-2026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一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一单元 各具特色的国家
第二课 国家的结构形式
2.1主权统一与政权分层 教案
【课程标准及解读】
课程标准:解析国家的结构形式,理解维护国家统一、捍卫国家主权的意义。
解读:国家的结构形式是指一个国家的整体与其组成部分之间、中央和地方之间的相互关系。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划分国家的行政区域,如何规范国家整体与其组成部分、中央和地方之间的权限。国家的结构形式一般分为单一制和复合制两种。单一制国家是由若干普通行政单位或自治单位组成的单一主权的国家,各组成单位都是国家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复合制国家是由若干独立的国家或政治实体通过某种协议而组成的联合体。根据成员单位独立性的强弱,复合制分为联邦制和邦联制等形式。主权是国家的生命和灵魂,对内具有至高无上性,对外具有独立性。维护国家统一、捍卫国家主权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是单一制;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维护我国的国家主权和统一,就是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完全正当和正义的。一切分裂祖国的活动都必将遭到全体中国人坚决反对。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高中思想政治选择性必修一《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第一单元第二课的第一框题。第二课由引言和两框组成,本框题包含“国家主权”、“中央与地方”两目,第一目阐述了国家主权的含义及其特征,介绍了主权国家所拥有的独立权、管辖权、平等权、自卫权等基本权利,帮助学生理解国家主权对于一个国家的意义,增强自觉维护国家主权的意识。第二目介绍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及处理方式、特点,帮助学生增强对我国政治制度的理解与认同。第一目侧重从国际的视角介绍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对国家结构形式选择的影响,第二目侧重从国内视角介绍保障国家管理的有效性与便利性对国家结构形式选择的影响。
【学习目标】
1.能够了解国家主权的含义,理解国家主权的特征及基本内容,懂得维护国家主权的必要性,增强主权意识,树立自觉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观念。
2.能够以全球视野观察不同国家的政治制度,理解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关系的必要性,懂得不同国家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是有其自身特点的。
3.能够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探究我国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划分中央与地方职权的意义,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教学重点】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划分及依据;我国中央与地方关系的特点
【教学难点】我国中央与地方关系的特点
【教学方法】情境探究法与议题式教学相结合
【教学过程】
环节一:全书内容逻辑和单元整体介绍
第一单元《各具特色的国家》从理论上介绍参与国际政治与经济活动的主体;第二单元《世界多极化》从政治维度讲述当今世界发展趋势;第三单元《经济全球化》从经济维度讲述当今世界发展趋势;第四单元《国际组织》介绍当今国际社会日益重要的行为体。
第一单元结构体系:
环节二:新课学习
教师活动:
1.新旧知识衔接。(结合多媒体引领学生复习国家制度的相关知识,弄清国家管理形式和国家结构形式的区别与联系)
2.多媒体呈现本框内容结构。
呈现议学情境:走近时政
2025年,外部势力对中国台湾内政的干涉行径愈发猖獗。美国持续在背后搅局,不仅加大对台军售力度,2025年上半年不断向台湾提供武器装备,严重违反中美三个联合公报;还派遣近 500 名美军现役人员至台湾,打着“联合战备提升”的幌子,妄图增强“台独”势力对抗大陆的底气。
同时,七国集团外长会发布联合声明,对解放军台海演训指手画脚,声称关切并反对任何片面行动破坏台海和平与稳定;欧盟也冒头发表声明反对改变台海现状,还推动与台湾经贸联系,其代表团访台并签署备忘录,粗暴干涉中国内政。
这些外部势力的行径,严重破坏了台海地区的和平稳定。中国外交部、国台办等多部门多次强硬表态,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政,不容任何外来干涉。解放军也通过 “海峡雷霆 - 2025a” 等一系列演训活动,展示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坚定决心 。
学生活动:议学活动:七国混淆是非、颠倒黑白,企图误导国际社会对台湾问题的认知。作为一名高中学生,需要写一篇时政短评,你将列举哪些事实来谴责美方行为?
【议学关键信息提示: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一个中国原则被国际社会普遍认可、七国没有履行不干涉他国内政等义务、中国在行使主权国家的合法权利】
教师活动:呈现历史事实和依据
事实1:《开罗宣言》明确台湾归还中国:1943 年,中美英三国签署《开罗宣言》,明确规定 “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东北四省、台湾、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华民国”。这一具有国际法效力的文件,从法理上确认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为战后台湾回归中国提供了重要依据。
事实2:《波茨坦公告》重申台湾归属:1945 年,中美英三国发表《波茨坦公告》,其中第八条规定 “《开罗宣言》之条件必将实施,而日本之主权必将限于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国及吾人所决定其他小岛之内”。这进一步巩固了台湾作为中国领土的法律地位,是国际社会公认的历史文献。
事实3:联合国大会第 2758 号决议:1971 年,联合国大会通过该决议,明确 “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的代表是中国在联合国的唯一合法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并恢复其在联合国的一切权利,同时将 “台湾当局” 驱逐出联合国。这一决议从国际组织层面确认了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
事实4:中国政府对台湾的长期管辖:早在元朝,中央政府就正式在澎湖设巡检司,管辖澎湖和台湾地区,这是中国政府对台湾实施行政管辖的开始。此后,明、清等朝代都对台湾进行了有效的管辖,1885 年清政府正式设台湾省,进一步加强了对台湾的治理,充分体现了台湾是中国领土的历史事实。
事实5: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的明确表述:1972 年《上海公报》、1978 年《中美建交公报》和 1982 年《八一七公报》,均明确确认一个中国原则,美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不与台湾保持官方关系,这些公报是中美关系的政治基础,也成为国际社会公认的准则。
学生活动:议学活动:阅读教材,结合材料,谈谈你对国家主权的认识?
教师活动:结合多媒体知识讲解。
一、国家主权
1.重要性:
(1)国家主权是现代国家得以存在的法理依据,它是统一的、不可分割的,是一个国家对其管辖区域所拥有的至高无上的、排他性的政治权力。
(2)国家主权是一种自主自决的最高权威,没有任何其他权力主体可以对其加以否决或驳回。
体现:①独立自主的对外交往时国家主权的重要体现
②国家主权通常以法律形式在宪法中加以规定,对外则表现为国家之间的相互承认。
(3)国家主权时国家最重要的构成要素,国家主权的丧失意味着国家的解体或灭亡。
2.基本特征:对外独立自主性、对内至高无上性
教师活动:呈现议学情境——中国驻法大使卢沙野接受法国LCI频道采访内容
学生活动:议学活动:对于国家主权是否成立,你是支持“宣示说”还是“承认说”,结合上述情境,谈一谈你的选择及理由。
教师活动:结合多媒体知识拓展。
1.国家主权原则是当代国际法的基石。主权平等是指各国均有平等权利与责任,并为国际社会的平等会员国。主权平等尤其包括:法律地位平等;享有充分主权之固有权利;有义务尊重其他国家之人格;国家之领土完整及政治独立不得侵犯;有权利自由选择并发展政治、社会、经济及文化制度;履行国际义务,并与其他国家和平相处。(15页相关链接)
2.国家主权是国家安全的核心。 它不是一个抽象的、孤立的概念,而是体现在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军事、外交等诸方面,抽离任何一方面的内容,都是对国家主权的侵害,也是对国家安全的威胁。我们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24页综合探究)
3. 国家主权是否成立的两种看法:“宣示说”和“承认说”
4.主权国家的基本权利:独立权、管辖权、平等权、自卫权。
【议学关键信息提示:
1.不同政党制度的实质2.中国共产党的性质3.我国政党制度的优越性】
教师活动:呈现议学情境
材料:网络主权是国家主权在网络空间的自然延伸。明确网络空间的主权原则,既能体现各国政府依法管理网络空间的责任与权利,也有助于推动各国构建政府、企业和社会团体之间良性互动的平台,为信息技术的发展营造一个健康的生态环境。
对内,网络主权体现为一国对本国领土范围内互联网事务的最高管辖权,各国有权自主选择网络发展道路和网络管理模式,享有网络管理法律制定权、网络行政执法权以及对外网络基础设施、网络使用主体和网络行为的法律管辖权。
对外,网络主权体现为各国在全球网络空间治理中享有平等的参与权利,有权维护本国在网络安全等方面的利益,有权独立开展国际合作,从而公平合理地利用全球网络基础设施、技术和信息。
学生活动:议学活动:结合材料,分析网络空间的主权原则体现了主权国家的哪些基本权利?
【议学关键信息提示:(1)在当代国际社会,主权国家依据国际法享有独立权、管辖权、平等权、自卫权等基本权利。
(2)各国有权自主选择网络发展道路和网络管理模式,享有网络管理法律制定权、网络行政执法权,体现了主权国家享有独立权。
(3)一国对本国领土范围内互联网事务享有最高管辖权,享有对外网络基础设施、网络使用主体和网络行为的法律管辖权,体现了主权国家享有管辖权。
(4)各国在全球网络空间治理中享有平等的参与权利,体现了主权国家享有平等权。
(5)各国有权维护本国在网络安全等方面的利益,体现了主权国家享有自卫权。】
教师活动:呈现议学情境
材料一:二十大报告原文摘录
面对 “台独” 势力分裂活动和外部势力干涉台湾事务的严重挑衅,我们坚决开展反分裂、反干涉重大斗争,展示了我们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反对 “台独” 的坚强决心和强大能力,进一步掌握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战略主动,进一步巩固了国际社会坚持一个中国的格局。
我们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国家安全领导体制和法治体系、战略体系、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在原则问题上寸步不让,以坚定的意志品质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国家安全得到全面加强。
坚定维护国家政权安全、制度安全、意识形态安全,加强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确保粮食、能源资源、重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加强海外安全保障能力建设,维护我国公民、法人在海外合法权益,维护海洋权益,坚定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人民军队始终是党和人民完全可以信赖的英雄军队,有信心、有能力维护国家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有信心、有能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战略支撑,有信心、有能力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中国尊重各国主权和领土完整,坚持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的发展道路和社会制度,坚决反对一切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反对冷战思维,反对干涉别国内政,反对搞双重标准。
材料二:19省市对口援建文字介绍及图示。
2010年,中央高瞻远瞩,借鉴地震灾区重建经验,创新性开启 19 省市对口援建新疆的浩大工程。北京对口和田市、墨玉县等地,精心规划,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与民生改善,助力提升教育、医疗水平。天津对口援建于田、策勒、民丰三县,聚焦住房、就业等难题,通过产业帮扶,拓宽当地群众增收渠道。
上海对口喀什地区莎车、泽普等县,利用自身资源优势,在教育、科技领域深度帮扶,援建学校,输送优质师资,推动教育信息化发展。江苏对口伊犁州直等地,在民生保障、产业培育上发力,援建医院提升医疗条件,扶持特色农产品加工产业。广东、深圳分别对口支援喀什部分县市,积极引入先进理念与技术,建设产业园区,带动当地经济腾飞,增强新疆自我发展能力,促进民族团结与地区繁荣。
学生活动:议学活动:结合上述情境,说一说我国的行政区域是如何划分的?谈一谈你对我国中央和地方关系的认识。
教师活动:结合多媒体进行知识讲解
二、中央与地方
1.划分的必要性:
(1)一个统一的国家,只能有一个中央政府。
(2)当今世界,大部分国家不可能通过唯一的中央政府进行直接的、简单化的、事无巨细的管理。国家之内的行政区划,通常是为了管理上的便利和有效而产生的。
(3)行政区划的影响因素:民族、宗教、历史、地理、文化、经济、军事等诸多因素。
2.我国的行政区划类型:一般行政区域、民族自治地方、特别行政区。
3.中央政府和地方各级政府在国家宪法规定的法定范围内行使各自的职责。
中央政府:主要负责国家秩序与整体发展、军事、外交等国家级事务。
地方各级政府:主要负责各自区域内的经济发展、社会治安等地方性事务。
4.我国中央与地方关系的特点
(1)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具体表现:党员个人服从党的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组织服从上级组织,全党各个组织和全体党员服从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央委员会。
(2)中央与地方各级国家机构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划分职权。具体表现:一方面,地方利益是国家整体利益的一部分,地方必须服从中央;另一方面,在保证中央统一领导的同时,必须考虑地方特殊利益,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
提醒:民主集中制
知识链接:
知识拓展:民主集中制1.含义: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制度。
2.地位: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政体)最重要的组织和活动原则。
教师活动:多媒体课件呈现易混易错。
学生活动:判断并说明理由。
【易混易错辨析】
1.国家主权对外表现为国家最高权力的至高无上性,对内表现为国家最高权力的独立自主性,两者不可分割。(×)
【解析】国家主权对内表现为国家最高权力的至高无上性,对外表现为国家最高权力的独立自主性,两者不可分割。
2.政权是一个国家对其管辖区域所拥有的至高无上的、排他性的政治权力。(×)
【解析】国家主权是一个国家对其管辖区域所拥有的至高无上的、排他性的政治权力。
3.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决定着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解析】国家的结构形式,决定着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4.平等权指主权国家拥有按照自己的意志处理内政、外交事务而不受他国控制和干涉的权利。(×)
【解析】独立权指主权国家拥有按照自己的意志处理内政、外交事务而不受他国控制和干涉的权利。
5.民主集中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
【解析】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
6.在国际交往中,我国的主权由中央政府统一行使。(√)
【课堂总结】
【课堂练习】
1.2024年是澳门回归25周年。25年来,在中央和祖国内地大力支持下,特别行政区政府和社会各界接续奋斗,澳门在经济领域取得亮眼成绩:本地生产总值由519亿澳门元增至3795亿澳门元,人均本地生产总值由1.5万美元增至6.9万美元,居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大幅增强。这表明( )
①“一国两制”是维护国家利益的根本制度保障
②澳门特色的“一国两制”实践取得了巨大成功
③澳门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历史性跃升
④澳门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行使最高职权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既切合中国实际,体现了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也体现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我国要坚定不移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断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贡献。这表明,中国式现代化( )
①体现了我国坚持独立自主走自己的路
②创造了具有普遍适用性的现代化经验
③符合中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的利益
④是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必由之路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为贯彻党的二十大关于深化机构改革的重要部署,2023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提出,统筹中央和地方,深化重点领域机构改革,推动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领导在机构设置上更加科学、在职能配置上更加优化、在体制机制上更加完善、在运行管理上更加高效。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旨在( )
①实现资源在各领域间的均衡配置
②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③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和国家政权建设
④调整地方机构职能使之与中央层面完全对应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2024年1月23日,中国驻英国大使应邀出席亚洲之家“2024年度展望会议”并发表题为《中国始终是促进亚太和平发展的坚定力量》的主旨演讲。他指出,中国始终坚定不移维护自身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这是基于( )
①主权通常以法律形式在宪法或基本法中加以规定
②主权是国家对其管辖区域拥有的排他性政治权利
③国家主权一旦丧失,就意味着国家的解体或灭亡
④人口、领土和主权是构成主权国家最重要的要素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材料一 法国宪法规定:法兰西共和国和依自由决定的行为通过本宪法的海外领地的人民组成共同体。法兰西是不可分的、世俗的、民主的和社会的共和国。国家主权属于人民,由人民通过其代表和通过公民投票的方法行使国家主权。共和国的地方单位是市镇、省和海外领地。在各省和领地,由政府的代表负责维护国家利益、监督行政并且使法律获得遵守。
材料二 意大利宪法规定:意大利是以劳动为基础的民主共和国。主权属于人民,人民在宪法所规定的形式和范围内行使主权。意大利是统一而不可分割的共和国,承认并鼓励地方自治;在国家各项公职方面实行最广泛的行政上的地方分权;并使其立法原则与立法方法适应地方自治与地方分权的要求。共和国以特殊法规保护各少数民族。
结合材料,运用主权统一与政权分层的知识,分析说明应如何处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6.纵观世界各国,一个统一的国家只能有一个中央政府,它是国家主权的唯一承载主体。至于中央与地方、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各国的情况不尽一致。
当今世界,大部分国家地广人多,不可能通过唯一的中央政府进行直接的、简单化的、事无巨细的管理。国家采取某一结构形式,就是为了安排中央与地方之间以及不同层级的区域之间的关系。中央政府和地方各级政府各自行使自身在法定范围内的权力。
我国宪法第八十九条规定,国务院“统一领导全国地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的工作,规定中央和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国家行政机关的职权的具体划分”。宪法第一百零七条规定,“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经济、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事业、城乡建设事业和财政、民政、公安、民族事务、司法行政、计划生育等行政工作”。
宪法第一百一十条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上一级国家行政机关负责并报告工作。全国地方各级人民政府都是国务院统一领导下的国家行政机关,都服从国务院”。
(1)大部分国家行政区域划分的依据和目的是什么?
(2)结合所学,谈谈大部分国家行政区域划分的类型、职权划分情况。
(3)从宪法的上述规定可以看出,在我国,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之间是什么关系?
参考答案:1-4:CACC
5. ①国家主权是一个国家对其管辖区域所拥有的至高无上的、排他性的政治权力,是统一的、不可分割的。一个统一的国家只有一个中央政府。法国宪法、意大利宪法都强调了国家统一,必须由中央政府行使国家主权,管理国家整体发展、军事、外交等国家级事务。②大部分国家不可能通过唯一的中央政府进行直接的、简单化的、事无巨细的管理,必须依据民族、历史、文化、地理等因素,设立地方行政区域,分权给地方政府,以实现管理的便利,提高管理效率。法国和意大利宪法都对地方权限做出了规定,以便地方各级政府更好地负责各自区域内的经济发展、社会治安等地方性事务。
6. (1)①行政区划的依据:行政区划的界线和分层,往往需要考虑民族、宗教、历史、地理、文化、经济、军事等诸多因素。
②目的:通常是为了管理上的便利和有效而产生的。
(2)①行政区划类型:除了普通行政区域,可能还会有民族自治区域、特区、直辖市等其他行政区域,大的行政区域之内,可能还会有进一步细分的行政区域。
②中央与地方政权划分情况:中央政府与地方各级政府各自行使自身在法定范围内的权力。中央政府与地方各级政府的权力划分,往往通过国家宪法加以规定。一般而言,中央政府主要负责国家秩序与整体发展、军事、外交等国家级事务,地方各级政府主要负责各自区域内的经济发展、社会治安等地方性事务。
(3)在我国,中央与地方各级国家机构按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划分职权。一方面,地方利益是国家整体利益的一部分,地方必须服从中央;另一方面,在保证中央统一领导的同时,必须考虑地方特殊利益,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