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同唱一首歌》教案学科 小学音乐 年级册别 一年级上册 共1课时教材 人音版 授课类型 新授课 第1课时教材分析教材分析《同唱一首歌》是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祖国您好》中的第3课唱歌课。它是一首创作歌曲,采用3/4拍、宫调式,为四乐句一段体结构。其节奏舒展,旋律清新,歌词以贴近生活的语言和韵律呈现。歌中提及四名少数民族小朋友,寓意各民族人民团结一心,共同建设和歌唱祖国妈妈,在教材中具有培养学生爱国情感和多元文化认知的重要作用。学情分析一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具有好奇、好动、模仿力强的特点。但他们自我管控和理解能力较差。在音乐课堂上,需从把握歌曲情绪入手,打动学生情感,采用启发、引导、实践等教学方式,调动其参与音乐活动的积极性。教师要及时管控课堂纪律,耐心引导,培养学生音乐兴趣,让他们在快乐中体验音乐。课时教学目标审美感知1. 能通过学唱歌曲,准确感受《同唱一首歌》舒缓、亲切的音乐情绪。2. 体会歌曲中节奏与旋律所营造出的和谐氛围,提升对音乐美感的感知。艺术表现1. 能用自然、亲切的声音流畅演唱《同唱一首歌》,准确把握音准和节奏。2. 在歌声中充分表达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展现良好的歌唱表现力。创意实践1. 能够用简单且富有创意的肢体动作进行歌曲表演唱,增强音乐的表现力。2. 与同学合作,尝试对歌曲进行简单的改编和创新,培养创新思维。文化理解1. 通过学唱歌曲,深入了解各民族人民团结一心的意义,增强对祖国的认同感。2. 激发对音乐的兴趣,培养尊重和欣赏多元文化的意识。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 准确掌握《同唱一首歌》的音准和节奏,流畅地演唱歌曲。2. 理解歌曲所表达的各民族团结一心、热爱祖国的情感,并在演唱中体现出来。3. 学会用自然、亲切的声音进行歌唱,提升歌唱技巧。难点1. 能够用简单且富有创意的肢体动作进行歌曲表演唱,准确传达歌曲情感。2. 把握3/4拍歌曲的韵律特点,在演唱和表演中体现出节奏的美感。3. 引导学生在歌曲学习中,真正体会到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友爱,增强文化理解和情感共鸣。教学方法与准备教学方法讲授法、情境探究法、合作探究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设备、钢琴、少数民族服饰道具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激趣导入 提问引导(1) 教师微笑着站在讲台前,亲切地对学生说:“同学们,我们生活在祖国这个大家庭里,那大家知道这个大家庭有多少个民族吗?”用温和的语气引发学生思考。(2) 当学生回答后,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如“你知道得真多,非常棒!”然后进一步提问:“那大家能说出几个自己知道的少数民族呢?”引导学生积极发言。(3) 展示一些少数民族的特色图片,如蒙古族的马头琴、傣族的孔雀舞等,同时介绍每个民族的独特文化和习俗,让学生对少数民族有更直观的认识。(4) 播放一段少数民族小朋友载歌载舞的视频,营造欢快的氛围,让学生感受各民族的热情和活力。(5) 视频结束后,教师说:“大家看,这些少数民族的小朋友多开心呀!他们用歌声和舞蹈表达着自己的快乐。那你们想不想和56个民族的小朋友交朋友呢?”激发学生的兴趣。(6)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想和少数民族小朋友交朋友的原因和方式,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7) 请小组代表发言,教师认真倾听并给予回应和评价,如“你的想法很有创意,我们可以用歌声来传递友谊。”(8) 教师总结学生的发言,然后说:“今天我们就来用歌声《同唱一首歌》表达一下我们对其他民族小朋友的喜爱。”同时在黑板上书写板书《同唱一首歌》。 1. 积极思考并回答教师关于民族数量和名称的问题。2. 观看少数民族图片和视频,感受不同民族的文化特色。3. 参与小组讨论,分享自己想和少数民族小朋友交朋友的想法。4. 认真倾听小组代表的发言和教师的总结。评价任务 回答积极:☆☆☆思维活跃:☆☆☆表达清晰:☆☆☆设计意图 通过提问、展示图片和视频等方式,激发学生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兴趣和好奇心,为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同唱一首歌》奠定基础。同时,组织学生讨论和发言,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师生互动,学唱歌曲 - 聆听音乐,感受情绪 引导聆听(1) 教师播放《同唱一首歌》的音频,说:“同学们,让我们安静地聆听这首歌曲,仔细感受它的节奏和情绪。”提醒学生用心聆听。(2) 歌曲播放结束后,教师提问:“通过聆听歌曲,大家判断一下这首歌曲是几拍子?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引导学生思考。(3) 鼓励学生积极回答问题,对于回答正确的学生给予表扬,如“你听得很认真,回答得非常准确。这首歌曲是3/4拍,它的情绪舒缓、亲切。”(4) 再次提问:“这首歌曲让你想到了什么?”启发学生联想歌曲所描绘的画面和情感。(5) 请学生分享自己的想法,教师认真倾听并给予肯定和引导,如“你说得很有想象力,这首歌曲让我们仿佛看到了各民族小朋友手拉手共同歌唱祖国的美好场景。”(6) 教师介绍歌曲的相关知识:“《同唱一首歌》是一首创作歌曲,3/4拍,宫调式,四乐句一段体结构。歌曲的节奏舒展,旋律清新,用贴近语言的节奏、韵律发展而成。歌中唱到四名少数民族小朋友,喻示着各民族人民团结一心,共同建设祖国,共同歌唱祖国妈妈。”让学生对歌曲有更深入的了解。(7) 教师示范3/4拍的节奏,边打节奏边说:“大家看,3/4拍的节奏是强弱弱,就像我们走路时一步一步的感觉。现在请同学们跟着我一起打节奏。”带领学生感受3/4拍的特点。(8) 请同学们边打节奏边朗诵一下歌词,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节奏错误。 1. 安静聆听歌曲,感受歌曲的节奏和情绪。2. 思考并回答教师关于歌曲拍子和情绪的问题。3. 分享歌曲让自己联想到的画面和情感。4. 跟着教师打节奏并朗诵歌词。评价任务 聆听专注:☆☆☆回答准确:☆☆☆节奏把握:☆☆☆设计意图 通过多次聆听歌曲,让学生感受歌曲的节奏、情绪和情感,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同时,介绍歌曲的相关知识和3/4拍的特点,为学生学唱歌曲做好铺垫。引导学生朗诵歌词,帮助他们熟悉歌词内容和节奏。师生互动,学唱歌曲 - 走进音乐,分句教唱 活动一:第一句教唱 钢琴示范(1) 教师坐在钢琴前,说:“同学们,歌曲由三个乐句组成,下面我们先来学唱第一句。”然后弹奏第一句的旋律,让学生感受音高和节奏。(2) 教师边弹边唱第一句,唱完后说:“大家仔细听,这句的音准和节奏很重要。现在请同学们跟着我小声哼唱。”带领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旋律。(3) 逐句教唱学生,如“这一小节的音有点高,大家注意把音唱准。”及时纠正学生的音准问题。(4) 让学生自己练习哼唱几遍,教师巡回倾听,给予个别指导,如“你的音准有进步,继续保持。”(5) 请几位学生单独演唱第一句,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并给予评价,教师进行总结和点评,如“他唱得很流畅,音准也不错,大家要向他学习。”(6) 再次带领学生一起唱第一句,巩固学习效果。(7) 引导学生注意第一句歌词所表达的情感,说:“这句歌词表达了我们对少数民族小朋友的友好,大家要唱出亲切的感觉。”让学生在演唱中融入情感。(8) 进行小组比赛,看哪个小组唱得最准确、最有感情,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活动二:第二句教唱 节奏强调(1) 教师说:“接下来我们学唱第二句。这句的节奏有一点变化,大家要注意。”然后弹奏第二句的旋律,强调其中的节奏难点。(2) 教师边弹边唱第二句,突出节奏的变化,如“这里的附点音符要唱得短促有力。”让学生感受节奏的特点。(3) 教学生唱第二句,通过拍手、跺脚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节奏,如“我们一起拍手来感受这个节奏。”(4) 让学生练习演唱第二句,教师观察学生的表现,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如“有些同学在附点音符处节奏没把握好,再练习一下。”(5) 请学生分组演唱第二句,互相评价和学习,教师给予指导和鼓励,如“你们小组的配合很默契,节奏也把握得不错。”(6) 教师再次示范演唱第二句,强调情感的表达,说:“这句歌词要唱出欢快的感觉,就像我们和少数民族小朋友一起玩耍一样。”(7) 让学生带着情感再次演唱第二句,感受歌曲的魅力。(8) 组织学生进行个人展示,评选出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奖励。 活动三:第三句教唱 空拍处理(1) 教师说:“现在我们来学唱第三句,这一句有一个空拍,大家要特别注意。”弹奏第三句的旋律,提醒学生注意空拍的位置。(2) 教师边弹边唱第三句,示范空拍的演唱方法,如“空拍的时候要停顿一下,不要唱出声。”让学生清楚空拍的处理方式。(3) 逐句教学生唱第三句,强调空拍的重要性,如“空拍是这句的关键,唱不好会影响整首歌曲的节奏。”(4) 让学生练习演唱第三句,教师重点关注空拍的演唱情况,及时纠正错误,如“你在空拍处停顿得不够明显,再试试。”(5) 请学生个别演唱第三句,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如“你的空拍处理得不错,但是音准还可以再提高。”(6) 带领学生一起唱第三句,强化空拍的演唱效果。(7) 引导学生理解第三句歌词的含义,说:“这句歌词表达了各民族人民团结一心的愿望,大家要唱出坚定的感觉。”让学生在演唱中体现情感。(8) 进行全班合唱第三句,感受集体演唱的力量。 1. 跟着教师的钢琴示范,哼唱第一句旋律。2. 认真练习第二句的节奏,掌握附点音符的演唱。3. 注意第三句空拍的处理,反复练习演唱。4. 积极参与小组比赛、个人展示和全班合唱,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评价任务 音准准确:☆☆☆节奏正确:☆☆☆情感表达:☆☆☆设计意图 采用分句教唱的方式,降低学生学唱歌曲的难度,让学生逐步掌握歌曲的旋律和节奏。通过钢琴示范、个别指导、小组比赛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引导学生在演唱中融入情感,提升演唱的表现力。精彩演绎,自由发挥 鼓励表演(1) 教师说:“同学们,现在我们已经学会了这首歌曲,接下来让我们用歌声和动作来精彩演绎《同唱一首歌》。大家可以用简单的肢体动作去表演唱歌曲。”激发学生的表演欲望。(2) 展示一些简单的舞蹈动作示例,如挥手、拉手、转圈等,让学生参考和学习。(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让他们自由组合,讨论并设计适合歌曲的肢体动作,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学生发挥创意,如“你们的想法很有创意,可以再增加一些动作。”(4) 请小组进行排练,教师观察各小组的排练情况,给予建议和帮助,如“你们的动作很整齐,但是可以再增加一些表情。”(5) 各小组依次上台表演,其他学生认真观看并给予掌声鼓励。(6) 组织学生进行评价,先让学生互相评价,如“他们的动作很有节奏感,表情也很丰富。”然后教师进行总结和点评,肯定各小组的优点,提出改进的建议。(7) 再次鼓励学生进行表演,让更多的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如“还有哪些同学想再来表演一次?”(8) 教师总结表演情况,说:“大家的表演都非常精彩,用歌声和动作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和对各民族小朋友的友好。” 1. 观看教师展示的舞蹈动作示例,学习简单的肢体动作。2. 与小组成员讨论并设计适合歌曲的表演动作。3. 积极参与小组排练,争取在表演中表现出色。4. 上台表演并认真观看其他小组的表演,进行评价和学习。评价任务 动作创意:☆☆☆表演投入:☆☆☆团队协作:☆☆☆设计意图 通过让学生用肢体动作表演唱歌曲,培养学生的创意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提供表演展示的机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表现力。组织学生进行评价,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拓展思路,开阔视野 欣赏拓展(1) 教师说:“同学们,除了我们学的这首《同唱一首歌》,还有很多表达各民族团结和爱国情感的歌曲。下面我们来欣赏一下其他歌曲。”播放相关歌曲的音频或视频。(2) 欣赏结束后,教师提问:“同学们听了这首歌曲有什么感受?和我们学的《同唱一首歌》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比较。(3) 请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教师认真倾听并给予回应和评价,如“你的感受很独特,这两首歌曲虽然风格不同,但都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4)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不同歌曲在节奏、旋律、歌词等方面的特点,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5) 请小组代表发言,总结小组讨论的结果,教师进行补充和总结,让学生对不同歌曲有更深入的了解。(6) 介绍一些其他表达爱国情感的音乐作品和文化背景,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如“这首歌曲是某个民族的特色音乐,它反映了该民族的文化和传统。”(7)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音乐表达自己对祖国的热爱,鼓励学生在课后尝试创作简单的音乐作品。(8) 教师总结拓展内容,说:“音乐是一种强大的语言,它可以跨越民族和文化的界限,让我们感受到团结和爱的力量。希望大家在今后的生活中多欣赏优秀的音乐作品。” 1. 认真欣赏教师播放的歌曲,感受不同歌曲的风格和情感。2. 思考并回答教师关于歌曲感受和比较的问题。3. 参与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不同歌曲特点的看法。4. 倾听小组代表的发言和教师的总结,拓宽自己的音乐视野。评价任务 感受深刻:☆☆☆思考积极:☆☆☆表达清晰:☆☆☆设计意图 通过欣赏其他表达爱国情感的歌曲,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让学生了解不同音乐作品的风格和特点。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比较,培养学生的音乐分析能力。鼓励学生用音乐表达自己的情感,激发学生的音乐创作兴趣。课堂总结 总结回顾(1) 教师说:“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同唱一首歌》,大家都表现得非常棒。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今天所学的内容。”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重点。(2) 请学生说一说自己在本节课中学到了什么,如“我学会了唱《同唱一首歌》,还知道了3/4拍的节奏。”教师进行总结和补充。(3) 强调歌曲所表达的各民族团结一心、热爱祖国的情感,说:“这首歌曲让我们感受到了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和友爱,希望大家在今后的生活中也要团结同学,热爱我们的祖国。”(4) 对学生在本节课中的表现进行评价,表扬表现优秀的学生和小组,如“在学唱歌曲和表演环节,很多同学都表现出了积极的态度和出色的能力,值得大家学习。”(5)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练习演唱《同唱一首歌》,并尝试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对祖国的热爱,如绘画、写作等。(6)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回家后为家人演唱《同唱一首歌》,并与家人分享自己在本节课中的收获。(7) 感谢学生的积极参与和配合,说:“感谢大家在本节课中的认真学习和精彩表现,希望大家在今后的音乐课中继续保持。”(8) 宣布下课,与学生道别。 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2. 认真倾听教师对歌曲情感和自己表现的评价。3. 牢记教师的鼓励和课后作业要求。4. 与教师道别,有序离开教室。评价任务 总结准确:☆☆☆态度积极:☆☆☆收获丰富:☆☆☆设计意图 通过课堂总结,帮助学生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强化对歌曲情感的理解。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在课后继续学习和实践,加深对歌曲的理解和热爱。作业设计基础作业1. 回家后熟练演唱《同唱一首歌》,并录制自己的演唱视频。2. 用简单的线条画一幅与歌曲相关的画,如各民族小朋友手拉手唱歌的场景。3. 向家人介绍《同唱一首歌》的创作背景和表达的情感。拓展作业1. 尝试用不同的节奏型为《同唱一首歌》伴奏,如用拍手、跺脚等方式。2. 与家人一起合作,对《同唱一首歌》进行简单的改编,如改变歌词或旋律。3. 收集一首其他表达爱国情感的歌曲,下节课与同学们分享。板书设计《同唱一首歌》1=F 3/4 亲切地节奏:舒展旋律:清新情感:团结、爱国教学反思成功之处1.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提问、展示图片和视频等方式,成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较高。例如,在导入环节,学生对少数民族文化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积极回答问题和参与讨论。2. 采用分句教唱的方法,让学生逐步掌握了歌曲的旋律和节奏,大部分学生能够准确演唱歌曲。在教唱过程中,通过钢琴示范、个别指导和小组比赛等方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3. 组织学生进行表演和评价,培养了学生的创意实践能力和音乐鉴赏能力。学生们在表演中发挥了自己的创意,用歌声和动作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不足之处1. 在教学时间把控上不够精准,导致拓展环节有些仓促,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深入探讨不同歌曲的特点。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更加合理地安排教学时间。2. 对个别学习困难的学生关注不够,部分学生在音准和节奏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在后续的教学中,需要加强对这些学生的辅导。3. 在引导学生表达歌曲情感方面还有待提高,部分学生在演唱中情感表达不够充分。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通过更多的实例和引导,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表达歌曲情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