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教案学科 小学音乐 年级册别 一年级上册 共1课时教材 人音版 授课类型 唱歌课 第1课时教材分析教材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是该教材第二单元《祖国您好》的第1课。原名《义勇军进行曲》,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于1935年,是进步影片《风云儿女》的主题歌。1949年确定为代国歌,1982年正式成为国歌,具有宪法地位。此歌在历史上鼓舞人民争取自由解放,如今激励中华儿女为祖国强盛奋进。学情分析一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奇、好动、模仿力强。但自我管控和理解能力较差。在音乐课堂需从把握歌曲情绪入手打动情感,采用启发、引导、实践等教学方式调动积极性,同时教师要及时管控纪律,耐心引导,用生动形式培养其音乐兴趣。课时教学目标审美感知1. 通过学唱歌曲,深刻感受国旗、国歌是祖国的象征,提升对国歌庄严性的感知。2. 能够以崇敬的心情专注聆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艺术表现1. 能用自然亲切且准确的声音演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展现对歌曲的理解。2. 在歌声中充分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与崇敬之情。创意实践1. 能用简单且富有创意的肢体动作去表演唱歌曲,增强对歌曲的表现力。2. 发挥想象力,尝试为歌曲添加独特的表现元素。文化理解1. 通过学唱歌曲,培养学生对祖国深厚的热爱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2. 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了解国歌背后的历史文化意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 准确把握歌曲的节奏,唱准弱起、附点音符、重音、三连音等特殊节奏。2. 清晰、流畅地演唱歌曲歌词,理解歌词含义。3. 以恰当的情感和声音状态演唱歌曲,表达出国歌的庄严与激昂。难点1. 用富有表现力的肢体动作和表情进行表演唱,展现国歌的气势。2. 理解国歌在不同历史时期的重要意义,以及其所承载的民族精神。3. 在演唱中准确表现出歌曲的渐强、休止等处理,增强歌曲的感染力。教学方法与准备教学方法讲授法、情境探究法、合作探究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设备、钢琴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激趣导入 引导认识国旗(1) 教师微笑着走进教室,热情地向同学们打招呼:“同学们好呀!今天老师要带大家认识一位非常重要的‘朋友’,大家先来看大屏幕。”然后展示五星红旗的图片,提问:“同学们,你们认识这面旗帜吗?”引导学生积极回答。(2) 当学生回答出是五星红旗后,教师进一步提问:“那五颗黄色的五角星分别代表着什么呢?”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对于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和补充。(3) 详细讲解五星红旗的含义:“旗上的五颗五角星及其相互关系象征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人民大团结。大的那颗五角星象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四颗小星代表全国各族人民。四颗小五角星各有一只角正对着大星的中心,表示围绕着一个中心而团结。”让学生深入理解国旗的意义。(4) 展示不同场景下五星红旗飘扬的图片,如天安门广场升旗、奥运会赛场等,提问:“看到这些场景,大家心里有什么感受呢?”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5) 讲述一些与国旗相关的小故事,如国旗设计者曾联松的故事,增加学生对国旗的了解和兴趣。(6)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在生活中见到五星红旗的经历,然后请小组代表发言。(7) 总结学生的发言,强调国旗是祖国的象征,我们要尊重和爱护国旗。(8) 过渡到国歌话题:“同学们,当我们看到五星红旗升起的时候,还会听到一首非常庄严的歌曲,大家知道是什么歌吗?”引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1. 认真观察图片,积极回答老师关于国旗的问题。2. 参与小组讨论,分享自己见到五星红旗的经历。3. 聆听老师讲解国旗含义和相关故事。4. 思考老师关于看到国旗场景感受的问题。评价任务 回答准确性:☆☆☆参与积极性:☆☆☆理解深度:☆☆☆设计意图 通过展示国旗图片、提问、讲故事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深入了解国旗的含义和重要性,为引出国歌的学习做好铺垫,同时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感。师生互动,学唱歌曲 聆听感受歌曲(1) 教师充满激情地说:“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聆听这首庄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大家边听边跟着老师做一些简单的律动,感受一下歌曲的情绪。”然后播放歌曲,教师带领学生轻轻晃动身体。(2) 歌曲播放结束后,提问学生:“同学们,听完这首歌曲,你们觉得它的情绪是怎样的?你脑海中联想到了怎样的画面?”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感受。(3) 再次播放歌曲,引导学生判断歌曲是几拍子、速度是怎样的,帮助学生初步把握歌曲的节奏特点。(4) 向学生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创作背景和历史意义:“这首歌原名《义勇军进行曲》,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写于1935年。当时是进步影片《风云儿女》的主题歌,在那个艰难的年代,它激励着无数中华儿女为了自由和解放而奋斗。1949年成为代国歌,1982年正式成为国歌。”让学生了解国歌的重要地位。(5) 展示田汉和聂耳的画像,简单介绍他们的生平事迹,强调他们为音乐事业做出的贡献。(6)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交流,分享自己对国歌创作背景和意义的理解,然后请小组代表发言。(7) 总结学生的发言,再次强调国歌的重要性,让学生带着崇敬的心情学习国歌。(8) 过渡到歌词学习:“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朗诵一下这首充满力量的歌词,感受其中的激昂。” 朗诵歌词(1) 教师富有感情地朗诵歌词,让学生感受歌词的韵律和节奏,同时提醒学生注意断句和重音。(2) 带领学生逐句朗诵歌词,对于较长的句子进行重点指导,帮助学生读准字音和节奏。(3) 组织学生进行接龙朗诵,一人一句,增加朗诵的趣味性和参与度。(4) 让学生分组朗诵,互相倾听和评价,提高朗诵的质量。(5) 引导学生思考歌词的含义,提问:“同学们,歌词中‘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呢?”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6) 结合历史背景,进一步解释歌词的意义,让学生深入理解歌词所表达的民族精神。(7) 请学生有感情地整体朗诵歌词,要求声音洪亮、富有激情。(8) 对学生的朗诵进行评价和总结,肯定优点,指出不足,为下一步学唱歌曲做好准备。 学唱简谱(1) 教师在钢琴上弹奏歌曲的第一句简谱,边弹边唱,让学生感受音高和节奏。(2) 逐音教唱第一句简谱,对于弱起、附点音符等特殊节奏进行重点讲解和示范,让学生反复练习。(3) 引导学生用“啦”音哼唱第一句简谱,感受旋律的流畅性。(4) 让学生跟着钢琴自己练习哼唱第一句简谱,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错误。(5) 采用接龙的方式,让学生依次唱第一句简谱,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6) 教唱第二句简谱,同样注重特殊节奏的处理,引导学生对比与第一句的不同。(7) 组织学生分组练习唱第二句简谱,互相帮助和学习。(8) 对学生唱简谱的情况进行总结和评价,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填词演唱(1) 教师将第一句歌词填入简谱,边弹钢琴边唱给学生听,让学生感受歌词与旋律的结合。(2) 逐句教唱第一句填词后的歌曲,提醒学生注意歌词的发音和与旋律的配合。(3) 让学生跟着钢琴自己练习演唱第一句,教师观察学生的表现,及时给予指导。(4) 组织学生齐唱第一句,检查整体演唱效果,对于存在的问题进行集中讲解。(5) 用同样的方法教唱第二句填词后的歌曲,引导学生注意情感的表达。(6) 让学生分组演唱前两句,互相评价和学习,提高演唱水平。(7) 依次教唱后面的歌词,每教完一段都让学生进行练习和演唱,逐步完成整首歌曲的学习。(8) 组织学生整体演唱歌曲,要求声音整齐、情感饱满,对学生的演唱进行全面评价和总结。 深入理解歌曲(1) 再次播放歌曲,让学生边听边思考歌曲的创作手法和情感表达,如主导动机贯穿、突然休止等处理的作用。(2) 详细分析歌曲的结构和情感变化,如“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的急切呐喊,“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的紧迫感等,让学生体会歌曲的内涵。(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歌曲情感和创作手法的理解,然后请小组代表发言。(4) 引导学生在演唱中如何通过声音和表情来表现歌曲的情感,进行示范演唱。(5) 让学生再次演唱歌曲,要求将理解到的情感融入到演唱中,教师进行指导和纠正。(6) 对比学生前后两次演唱,评价学生的进步和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7) 总结歌曲所体现的民族精神,如百折不挠、勇往直前、革命英雄气概等,让学生铭记在心。(8) 鼓励学生带着对民族精神的理解,再次充满激情地演唱歌曲。 1. 跟着老师做律动,聆听歌曲并感受情绪。2. 积极参与歌词朗诵、简谱学唱和填词演唱。3. 参与小组讨论,分享对歌曲的理解。4. 按照老师要求调整演唱,表达歌曲情感。评价任务 节奏把握:☆☆☆音准表现:☆☆☆情感表达:☆☆☆设计意图 通过聆听、朗诵、教唱等多种方式,让学生逐步掌握歌曲的演唱技巧,深入理解歌曲的内涵和情感,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爱国情怀。同时,小组讨论和互动环节促进学生的合作学习和交流能力。精彩演绎,自由发挥 活动一:乐器伴奏+肢体动作表演 准备与引导(1) 展示一些简单的打击乐器,如木鱼、沙锤等,向学生介绍乐器的名称和使用方法。(2) 鼓励学生尝试用乐器模仿歌曲中的节奏,感受乐器与歌曲的配合。(3) 提出表演要求:“同学们,接下来我们要进行一场精彩的表演,大家可以选择用乐器伴奏,也可以加上自己的肢体动作,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表演出来。”激发学生的兴趣。(4) 组织学生分组,让他们讨论如何进行表演,教师巡视并给予指导和建议。(5) 提醒学生要注意与歌曲的节奏和情感相配合,表现出国歌的庄严和激昂。(6) 为学生提供一些表演的小提示,如肢体动作的幅度、表情的变化等。(7) 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设计独特的表演方式。(8) 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进行排练,教师观察各小组的排练情况,及时解决问题。 表演展示(1) 邀请各小组依次上台表演,为学生营造一个正式的表演氛围。(2) 当小组表演时,教师和其他学生认真观看,给予尊重和鼓励。(3) 表演结束后,组织其他学生进行鼓掌和评价,先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感受和看法。(4) 教师对每个小组的表演进行全面评价,肯定优点,指出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5) 总结各小组的表演情况,强调表演中要注重团队协作和对歌曲的理解。(6) 再次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发挥创意,提高表演能力。(7) 对表现优秀的小组给予表扬和奖励,激发学生的积极性。(8) 组织全体学生再次演唱歌曲,巩固学习成果。 1. 尝试使用乐器模仿歌曲节奏。2. 分组讨论并排练表演。3. 上台进行表演展示。4. 聆听他人评价,学习他人优点。评价任务 创意表现:☆☆☆节奏配合:☆☆☆团队协作:☆☆☆设计意图 通过乐器伴奏和肢体动作表演,让学生在实践中进一步理解和表现歌曲,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团队协作能力和舞台表演能力,同时让学生充分享受音乐带来的乐趣。拓展思路,开阔视野 活动二:了解作曲家与欣赏相关作品 介绍作曲家(1) 展示田汉的照片和简介,详细介绍他的生平事迹:“田汉是一位伟大的戏剧活动家、剧作家、诗人。他自五四运动起投身新文化运动,早年留学日本,1925年创办进步文艺团体南国社。他积极投入左翼文化运动,对左翼音乐运动的开展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让学生了解作曲家的背景。(2) 讲述田汉在歌词创作方面的成就,如他运用主题歌和插曲的形式,与聂耳、冼星海等合作,创作了许多反映人民心声的歌曲。(3) 列举田汉的一些代表作品,除了《义勇军进行曲》,还有《毕业歌》《打长江》等,让学生对他的作品有更全面的认识。(4) 组织学生讨论田汉作品的特点和意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作品在当时社会的作用。(5) 介绍聂耳的生平,强调他与田汉的合作以及在音乐创作上的才华,如他独特的作曲风格和对音乐节奏的把握。(6) 展示聂耳的一些其他作品,让学生感受他音乐的多样性。(7) 总结田汉和聂耳的贡献,强调他们为中国音乐事业做出的重要贡献,激发学生对他们的敬意。(8) 过渡到欣赏相关作品:“同学们,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其他作品,进一步感受他们的音乐魅力。” 欣赏作品(1) 播放歌曲《毕业歌》,让学生安静聆听,感受歌曲的风格和情感。(2) 播放结束后,提问学生:“同学们,听完这首歌曲,你们觉得它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呢?”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分析。(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感受和发现,然后请小组代表发言。(4) 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总结和补充,深入分析两首歌曲的异同点,如节奏、旋律、情感表达等方面。(5) 再次播放《毕业歌》,让学生跟着哼唱,加深对歌曲的理解。(6)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歌曲所反映的时代背景和社会需求,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文化素养。(7) 鼓励学生在课后收集更多田汉和聂耳的作品进行欣赏,拓展音乐视野。(8) 总结欣赏活动,强调音乐与时代的紧密联系,以及优秀音乐作品的价值。 1. 聆听教师介绍作曲家的生平事迹。2. 参与讨论作曲家作品的特点和意义。3. 欣赏歌曲并对比与国歌的异同。4. 跟着哼唱欣赏的歌曲。评价任务 知识理解:☆☆☆对比分析:☆☆☆参与度:☆☆☆设计意图 通过介绍作曲家的生平事迹和欣赏相关作品,让学生了解国歌创作的背景和音乐文化知识,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和对优秀音乐作品的热爱。同时,引导学生思考音乐与时代的关系,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课堂总结 回顾与总结(1) 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内容,提问:“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呀?”引导学生回答。(2) 总结学生的回答,强调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重要性,再次提及国歌的历史意义和象征价值。(3) 评价学生在本节课中的表现,肯定学生的努力和进步,对积极参与的学生进行表扬。(4) 指出学生在演唱和表演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建议,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练习。(5) 强调尊重国歌、爱护国旗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和责任感。(6) 鼓励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当听到国歌响起时,要以庄严的态度对待。(7) 布置课后作业:“同学们,课后大家要继续练习演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还可以和家人一起分享今天学到的知识。”(8) 对学生表达美好的期望:“希望大家通过这节课,更加热爱我们的祖国,用歌声传递对祖国的爱。” 1. 参与回顾本节课的内容。2. 聆听老师的评价和建议。3. 牢记尊重国歌的责任和义务。4. 明确课后作业任务。评价任务 知识掌握:☆☆☆态度表现:☆☆☆改进意愿:☆☆☆设计意图 通过课堂总结,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强化学生的爱国意识和责任感。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反馈,为学生指明努力的方向。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在课后继续学习和巩固,加深对国歌的理解和热爱。作业设计基础作业1. 回家后认真练习演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要唱准节奏和音准。2. 向家人介绍国歌的创作背景和历史意义。3. 收集一张与国歌或国旗相关的图片,带到学校和同学分享。拓展作业1. 尝试用自己的方式创作一段关于国歌的绘画作品。2. 查找资料,了解更多与国歌有关的故事,下节课和大家交流。3. 组织家人一起演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并用手机记录下来。板书设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1=G 2/4 进行曲田汉 作词聂耳 作曲重点节奏:弱起、附点、重音、三连音情感表达:庄严、激昂教学反思成功之处1.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情境探究法和合作探究法,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对国歌的学习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课堂参与度较高。2. 注重引导学生理解国歌的历史意义和文化内涵,通过介绍国歌的创作背景、作曲家的生平以及相关故事,让学生深刻感受到了国歌所承载的民族精神,增强了学生的爱国情感。3. 在创意实践环节,学生能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用乐器伴奏和肢体动作进行表演,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不足之处1. 由于一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自控能力有限,在讲解一些音乐知识和历史背景时,部分学生可能理解不够深入。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更加注重教学方法的趣味性和直观性,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2. 在学唱歌曲过程中,对于一些特殊节奏和音准的把握,部分学生还存在困难。在后续的教学中,需要加强针对性的训练,多采用示范、对比等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演唱技巧。3. 在课堂管理方面,个别学生比较好动,有时会影响课堂秩序。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加强对课堂纪律的管理,采用适当的激励和约束机制,确保教学的顺利进行。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