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2 熔化与凝固课件(33页) 2025-2026学年物理沪科版九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3.2 熔化与凝固课件(33页) 2025-2026学年物理沪科版九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共33张PPT)
第十三章 温度与物态变化
沪科版 九年级 物理(上)
第2节 熔化与凝固
情景导入
图甲
回收的废旧钢铁在高温的炼钢炉里被重新冶炼成炽热的铁水(图甲);冰雪在温暖的阳光照射下逐渐消融(图乙);寒冷的北方常常滴水成冰(图丙)。那么,具备什么条件,固体物质才能变成液体、液体物质才能变成固体呢?
图乙
图丙
把水放入冰箱的冷冻室里,水就会变成冰;把冰加入饮料中,冰在饮料中逐渐化成水。点燃的生日蜡烛的火焰旁边,固态的蜡不断地变成液态的蜡,一部分流下来的蜡液很快又变成了固态的蜡。路桥施工人员把固态的沥青加热成液态,再把液态的沥青浇在路面上,很快又变成固态。随着温度的变化,物质会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之间变化。
什么是温度?
如何准确测量温度呢?
思考
合作探究
知识点一 熔化
提出问题
什么叫熔化,物质在什么情况下会熔化,每种固体在熔化过程中的温度变化情况是否相同?
思考
1.冰在什么情况下由固体变成液体?
2.冰的熔化过程中与其他固体(如石蜡)在熔化过程中的温度变化相同吗?
提出问题:
设计实验与制定计划:
分别加热碎冰和石蜡,多次测量其加热过程中的温度,比较其温度变化规律。
探究不同固体熔化的特点
交流讨论
实验方案
(1)将碎冰(石蜡)和温度计放入试管,按照课本组装实验器材,用水浴法给碎冰加热。
(2)记录整个过程中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每隔1分钟记录一次。
(3)将数据填入表中,并在坐标纸上描出个点。
观察要领
观察对象:①碎冰的状态 ②温度计的示数
观察时间:①熔化前 ②熔化中 ③完全熔化后
熔化及其特点
时间t/min 0 1 2 3 4 5
温度T/℃ -2 0 0 0 0 5
冰的状态 固 固 固、液共存 固、液共存 液 液
收集数据
时间t /min 0 1 2 3 4 5 6 7 8
温度T /℃ 28 35 41 45 47 48 52 56 61
石蜡的 状态 固 固 固 固、较硬 固、较软 固、很软 液 液 液
熔化及其特点
AB段:冰吸热,温度升高,状态是固态。
BC段:是冰的熔化过程,冰吸热,温度保持不变,状态是固、液混合态。
CD段:冰吸热,温度升高,状态是液态。
A
B
C
D
冰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熔化过程
A B
给石蜡加热,它的温度一直升高,随着温度的升高逐渐由硬变软,最后变成液体,即:石蜡没有在固定的温度下熔化为液体。
石蜡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自然界中有些固体,在熔化过程中尽管外界不断加热,但其温度仍保持不变,这类固体有确定的熔化温度,称为晶体。
有些固体,在熔化过程中只要外界不断加热,其温度就能不断上升,这类固体没有确定的熔化温度,称为非晶体。
物理学中将晶体熔化时的温度称为熔点。
晶体和非晶体
晶体有确定的熔点。
例如:金属、钻石、冰、食盐、石墨、海波等是晶体。
晶体和非晶体
知识点二 熔点
非晶体没有确定的熔点。
例如:石蜡、玻璃、塑料、橡胶、松香、沥青、蜂蜡等是非晶体。
晶体和非晶体
晶体熔化时的
分子运动模型
当晶体熔化时,温度不变;但若停止加热,熔化过程就会停止,这是为什么呢?
思考
原因:当晶体被加热时,分子运动更加剧烈,分子间的束缚随之减弱,使得有的分子能自由的“游动”,呈流动性。这时,晶体便处于熔化过程。要使熔化过程继续,需对晶体继续加热,以便更多的分子能“游动”。所以,在熔化过程中,外界所提供的热量用于减小分子间的束缚,并不能使晶体的温度升高。这也说明熔化是吸热过程。
拓展一步
晶体和非晶体
科学书屋
晶体的熔点也会由于外界压强的变化或杂质的存在等原因而变化。例如,往装有冰块的烧杯中放些盐并搅拌,这时烧杯中冰的熔点会低于 0 ℃。再如,下雪天,人们为了出行方便,常常向积雪的公路上撒盐,因为盐能尽快地融雪,而盐水在
-20 ℃以下才结冰。
尽管盐融雪使交通畅通了,
但却会腐蚀车辆、道路,污染地
下水,破坏植被,甚至危害人
体等,因此,应慎用盐融雪的
方法。
工作人员在撒盐融雪
归纳总结
(1)自然界中有些固体(类似冰),在熔化过程中尽管外界不断加热,其温度仍保持不变,这类固体有确定的熔化温度,称为晶体。
(2)有些固体(类似石蜡),在熔化过程中只要外界不断加热,其温度就能不断上升,这类固体没有确定的熔化温度,称为非晶体。
(3)物理学中将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做熔点;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
知识点三 凝固
“寒冬腊月,滴水成冰。”
上述过程中,水又是如何从液态变成固态的呢?
像水结成冰那样,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称为凝固。
提出问题
通常情况下,冰的熔点是0℃,当环境温度高于0℃时,冰变成水,当环境温度低于0℃时,水变成冰。凝固是熔化的相反过程。
总结
1.晶体:海波凝固
时间t/min 6.5 7 7.5 8 8.5 9 9.5 10 10.5 11 11.5 12 12.5
温度T/℃ 55.5 53.5 51.5 48 47.5 47 47 47 46 45 44 43 41
状态 数据记录
固态
固液共存
液态
探究不同液体凝固的特点
做实验
温度T/℃
时间t/min
45
50
55
7
10
12
9
8
11
海波的凝固图像
探究不同液体凝固的特点
2.非晶体:松香凝固
时间t/min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温度T/℃ 83 74 72 69 66.5 65 63 62 61 58 55 52
状态 固态
液态
粘稠状态
数据记录
探究不同液体凝固的特点
温度T/℃
时间t/min
60
70
80
20
25
30
松香的凝固图像
探究不同液体凝固的特点
◆ 凝固是熔化的相反过程。
◆ 物质凝固时都要放热。
◆ 晶体形成有确定的温度,这个温度叫凝固点。
◆ 同一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是相同的。非晶体既没有熔点, 也没有凝固点。
晶体和非晶体的凝固特点比较和条件
凝固形成晶体的条件:
1.温度达到凝固点 2.能继续放热
凝固的应用
冬季贮菜,人们常在地窖里放几桶水,以防止地窖的菜被冻坏。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因为当气温下降时,桶里的水会凝固成冰,在凝固过程中,水会放出热量,该热量可使地窖的温度不至于太低,可避免蔬菜冻坏。
熔化和凝固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冷冻食品保鲜
高热病人利用冰袋降温
把塑料颗粒做成塑料盆
把原料二氧化硅颗粒作成玻璃板
熔化和凝固造成的自然灾害
材料拓展
(1)融雪性洪水
融雪性洪水是指由于前期时段降雪量较大,随后气温回升又很快,加速了积雪熔化的速度,从而造成的洪水。和普通洪水不同的是,融雪性洪水当中会夹杂大量的冰凌和融冰,所到之处,带来的破坏性也极大。
(2)黄河凌汛
宁夏河段凌洪成灾原因:①上游来冰量多。从中宁站的气温观测成果看出:1967~1968年的11~3月累积气温达-737.4 ℃,是40年来最冷的一个冬天,封冻上首达石空附近,石空以上有400公里的未封河段,因此,有源源不断地流冰自上而下在石空河段形成冰塞。②青铜峡水库蓄水位较高,阻碍流冰下泄。该库1967年12月下旬至1968年1月中旬,蓄水位达1 151 m,比天然情况下水位抬高13 m。因此,冰塞体不能下移,故在石空至枣园河段造成冰塞雍水灾害。③封河后,上游来水猛涨。1967年12月6日,黄河上游刘家峡水库导流洞闸门失灵,下泄流量比封河时流量增大300~750 m3/s,致使石空以上水鼓冰开,大量冰花冰块下潜在枣园上下,形成严重的冰塞。
凌汛危害:解放前,因凌汛决堤而泛滥成灾的事,几乎年年发生,每次决口都给沿河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严重的损失。如在1933年,内蒙古磴口县凌汛决口,300余里一片汪洋,冰积如山,水势汹涌,淹没了很多村庄。
防治措施:新中国建立以来,黄河两岸人民对凌汛危害采取了多种有力措施,主要有防、蓄、分、排四种。“防”就是组织强大的防凌汛队伍,防守大堤,抗御凌洪,一旦发现险情,立即进行抢护,确保大堤安全。“蓄”就是把上游来水蓄起来,使上游在解冻前来水小,河槽蓄水少,不至于造成水位上升,鼓开冰盖,产生灾害。“分”就是利用沿黄河的分洪工程和洪闸,分泄凌水,减轻大堤的压力。“排”就是在容易形成卡冰的狭窄河段,炸碎冰盖,打通溜道,使上游来冰顺利下排,在冰坝形成且威胁堤防安全时,就及时用飞机、大炮和炸药等炸毁冰坝。
课堂小结
熔化与凝固
熔化
凝固
熔点
凝固点
熔化吸热、凝固放热
定义: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
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
晶体:
有确定的熔化温度的固体
非晶体:
没有确定的熔化温度的固体
随堂检测
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任何液态物质凝固时,都要放热
B.晶体在熔化时,温度不变
C.任何液态物质都有一定的凝固温度,这个温度叫作凝固点
D.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虽不变,但仍然要吸收热
C
2.物体在放出热后,它的温度将( )
A.一定下降
B.一定不变
C.有可能下降,也有可能不变
D.以上说法都不对
C
3.如图是某液态物质放在室温下凝固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象可知该物质的熔点是______℃,凝固过程所经历的时间是_______min,第13min该物质处于______态。此时的室温是______℃。
48
4

24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