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广西钦州市第十三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热身考试历史试卷(七)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四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四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签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来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单选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1.19世纪中后期,德国的海军上将蒂尔皮茨曾宣称:“德国的工业化和在海外征服他国,就像自然法则一样不可抗拒。”当时一位美国官员做出如下预见:“一个时代将要到来,人类将成为一家人,我们盎格鲁一凯尔特一诺曼的卓越血统将领导各国走向这一结果……这一伟大的邦联将最终环绕我们所居住的地球。”上述言论( )A.推动亚非拉融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B.帮助殖民地的人民摆脱了贫困和压迫C.为殖民扩张提供了所谓的“合法性”D.协调了帝国主义各国瓜分世界的矛盾2.据联合国有关机构2014年的统计,全世界最富有的1%的人口拥有的资产占人类财富总量的近40%,而最贫困的50%的人口拥有的资产仅占人类财富总量的1%。这表明人类发展面临的问题是( )A.世界经济复苏乏力B.贫富分化日益严重C.霸权主义依然存在 D.南北差距逐渐拉大3.20世纪60年代以来,亚非拉国家摆脱西方国家殖民统治,走上了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现代化建设道路,第三世界的力量不断增强。上述材料反映的战后世界发展趋势是( )A.政治多极化 B.经济全球化 C.全球信息化 D.文化多样性4.2022年6月20日是第22个世界难民日。联合国难民署发布数据称,因冲突或迫害而逃离本国的难民、难民申请者和“流离失所者”等总人数首次突破1亿。“这是一个严峻的数字,令人警醒。”全球难民问题日益严峻的主要原因是( )A.经济全球化加剧了贫富分化B.贫困地区的人流亡他国C.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扩张 D.世界生态环境不断恶化5.如果为下列所述内容拟定一个研究主题,最贴切的是( )古代埃及的扩展、古希腊的殖民 波斯帝国的兴起、亚历山大东征、罗马帝国的扩张 冶铁技术的传播、字母文字的发展、丝绸之路A.人类早期文明的产生B.早期文明的多元一体C.古代世界帝国的形成 D.古代文明的碰撞交流6.“……彻底改变了中国饮食的口味特征,并且进一步影响了中国的族群认同、审美取向和符号象征体系”,该作物最有可能( )A.是仅次于小麦的粮食作物B.乾隆、嘉庆年间得到大规模推广C原产于拉丁美洲的秘鲁和巴西D.明朝时传入中国7.13—15世纪,西欧航海图鉴的编制已使用了等角航线、比例尺、罗盘刻度盘、风向玫瑰图等确定方位和航速的手段,并通过不同颜色标注和描绘特定形貌。有一位旅行家声称:“航海图鉴是一门科学,是航海的灵魂。”这一时期航海图鉴的进步( )A.冲破了中世纪神学的黑暗B.奠定了新航路开辟的基础C.是文艺复兴重要成果之一D.体现了近代科技革命成就8.18世纪前半期,以巴伊亚和伯南布哥两地为代表的巴西北部沿海省份是巴西经济重心;18世纪中期后,以咖啡出口为核心的东南部经济发展迅速,巴西经济重心南移,下表为巴西三地进口非洲奴隶人数统计表。这些信息揭示了( )年份 巴伊亚 伯南布哥 东南部1701—1725 183560 110748 1208981726—1750 230730 73430 1595231751—1775 176069 70380 2046761779—1800 223790 74505 270157年份 巴伊亚 伯南布哥 东南部1801—1825 254357 167187 4989761826—1850 157667 87804 775518A.奴隶贸易猖獗的经济动因B.食物物种的交流频繁C.殖民掠夺具有的双重影响 D.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9.下表是美、英、德、中四国某方面所占世界份额的变化情况。 “某方面”指的是( )年份国别 1800年 1860年 1900年 1953年美国 0.7 7.1 23.7 44.7英国 4.1 19.9 18.5 8.4德国 3.5 4.9 13.2 5.9中国 33.3 19.5 6.3 2.3A.殖民地数量 B.制造业总产量 C.对外贸易额 D.白银的存储量10.图1、图2分别是不同年份日本陆海军军工厂职工数、机械马力数对比图。据此可推知,这一时期日本( )A.形成了完善的工业体系B.实施对外侵略扩张战略C.实现了陆海军均衡发展 D.官僚寡头掌握实际权力11.1829年《利物浦水星报》刊登雨山桥实验的比赛广告,该比赛的目的是为了决定新建的铁路采用哪种动力。比赛吸引了10000~15000人参加,从哲学教授到机修工都参与其中,有人发明了“手动车”,有人发明了“轮足机”(如下图所示)。这反映了当时( )A.畜力仍是动力的主要来源B.民众对技术创新充满热情C.群众性体育运动的兴起 D.机械力与畜力难以兼容12.下表意大利思想家康帕内拉的著作《太阳城》(1623年出版)描述的未来社会情形。由下表可见,这些描述( )经济活动 人人每日工作四小时 生活状态 物质按需分配劳动产品交公共仓库 没有家庭私有财产政治管理 “太阳”,即祭司,最高统治者,由哲学家担任 教育管理 无论男女都要接“威力”,指挥军队和管理军务 教育与劳动相结合A.反映了社会转型期的制度构想 B.指明改造资本主义制度的力量C.折射工业无产阶级的奋斗目标 D.揭示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13.19世纪中期以来,亚洲一些国家在自然经济逐步解体的基础上,民族资本主义经济逐渐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逐渐壮大并登上政治舞台。这使“亚洲的觉醒”呈现出的新特征是( )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思想广泛传播B.武装反抗和温良改革相结合C.追求民族独立与社会转型相结合D.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革命14.19世纪末非洲民族独立运动简表时间 概况1881年 苏丹起义领导人自称“马赫迪”(伊斯兰教领导者),号召人民参与抗英斗争,沉重打击了侵略者,后起义失败,英国控制苏丹。1882年 祖国党领袖阿拉比领导埃及军民的抗英斗争,后抵抗失败,英国占领埃及。1894年 埃塞俄比亚皇帝孟尼利克二世领导人民英勇抵抗意大利侵略,保持了国家独立。据表2可知,19世纪末的非洲民族独立运动( )A.斗争方式相对原始落后B.在动员民众方面各有特点C.促进民主思想广泛传播 D.摆脱了被殖民侵略的命运15.历史学习小组在研究性学习时,围绕某一主题搜集了如下资料。这一主题是( )1848年2月 《共产党宣言》发表1871年3月 巴黎公社建立1917年11月 俄国十月革命爆发A.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建立B.巴黎公社的成立及其意义C.俄国十月革命影响的探讨D.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16.苏伊士运河是沟通欧、亚、非三洲的要道。1954年10月,英国承认埃及对运河享有主权,但运河管理权仍由英法霸占。1956年,埃及宣布将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英法联合以色列向埃及守军发起进攻,苏伊士运河战争爆发。埃及军民奋起抗击,在国际社会的支持下,埃及最终取得了维护国家主权斗争的胜利。这说明( )A.埃及民主革命任务艰巨曲折B.和平与发展成为各国共识C.殖民霸权威胁民族国家发展D.发展中国家联合抗击侵略17.1972年6月8日,《纽约时报》刊登越南战地照片《逃离美军燃烧弹袭击的孩子》,获得有“新闻界奥斯卡”的普利策奖。该照片被誉为:“给美国社会带来的冲击以及由此引发的美国民众对越战的普遍怀疑和否定,其影响之大甚至被有些人说成是美国结束越南战争的重要推动力。”由此可见( )社会舆情影响美国政治发展B.反越战运动体现民众心声C.美国在越战中处于不利局势D.媒体揭露越南战争的残酷18.下表为二战后非洲地区爆发的部分边界冲突。导致这些边界冲突的历史原因是( )时间 事件1963-1982年 阿尔及利亚与摩洛哥发生边界武装冲突1971-1981年 乌千达与坦桑尼亚爆发边界战争1977-1978年 索马里与埃塞俄比亚为争夺欧加登地区发生武装冲突A.经济危机的冲击B.殖民主义的罪恶C.世界局势的紧张 D.美苏冷战的加剧19.下列选项中,史实与结论相符的是( )序号 史实 结论① 法国国王腓力四世召开由教士、贵族和市民代表组成的三级会议 王权高于教权,法国王权达到顶峰② 印加帝国的统治方法包括:土地、矿藏和牲畜归国家所有;编制详细的人口普查表;全国分为四大行政区,废黜地方首领世袭等 印加帝国被认为是有史以来世界上最成功的集权主义国家③ 查士丁尼下令编撰《罗马民法大全》 是古罗马第一部成文法④ 阿拉伯帝国首都巴格达的市场。上有从中国运来的瓷器、丝绸和麝香; 从斯堪的纳维亚和俄罗斯运来的蜂蜜、黄蜡、毛皮和白奴;从非洲东部运来的象牙金粉和黑奴 阿拉伯帝国贸易范围广泛,欧亚非各洲的各类商品汇聚,巴格达成为东西方贸易的桥梁A.① B.② C.③ D.④20.如图坐标中,曲线所反映的是西欧( )A.教权演变 B.王权演变 C.贵族权力变化 D.市民权力变化21.图描述的是法国科普作家夏特莱夫人拿着镜子将光从牛顿反射到伏尔泰的书桌上的情景。这寓意( )A.科学理性取代精神理性B.启蒙运动理性而且科学C.启蒙思想脱离宗教束缚 D.科学革命促进思想解放22.近代德国的统一历经了三个发展阶段,如下表所示。由此可知,近代德国统一( )阶段 主题18世纪下半期到19世纪初 德意志地区一些邦、国及自由市出现民族主义文化认同现象19世纪30年代到19世纪中期 随着关税同盟的建立和工业化发展,德意志地区出现经济一体化19世纪中后期 在普鲁士领导下,德意志地区逐渐实现政治统一A.缘于内部凝聚力的增强B.凸显了民族认同的作用C.采取了自下而上的方式 D.确立了普鲁士的领导地位23.在征服美洲的过程中,早期前往墨西哥的欧洲传教士毫不犹豫地将当地语言中用于描述基督教概念的术语从向印第安人宣教的词典、教礼问答手册中清除掉了,他们也未将基督教教义翻译成当时墨西哥的语言去宣传。欧洲传教士的这一做法( )A.捍卫了宗教的纯洁B.减少了文化的冲突C.促进了美洲的进步 D.便利了殖民的进行24.1928—1934年苏联谷物生产总量和谷物征购量(单位:百万公担)时间 谷物生产总量 谷物征购量1928年 733.2 107.91929年 717.4 160.81931年 694.8 228.31934年 676 269.6对表中信息解读合理的是( )A.新经济政策成效显著B.余粮收集制引起农民的不满C.大危机影响农业生产 D.工业化与农民利益存在矛盾25.下图为1919年8月30日美国《芝加哥论坛报》专栏记者凯里·奥尔发表于该报的漫画《后视图》。漫画意在揭示( )漫画中威尔逊正在指挥合唱“持久和平”(EverlastingPeace),而合唱团成员的裤兜里都藏着左轮手枪,自左往右合唱团成员枪柄上分别写有:日本院觎亚太(Pacific Control);英国关注海权(BritishFleet);法国重提美法同盟(FrancoAmericanAlliance);意大利期待领土扩张(GreaterIaly)A.国联难以促成世界和平B.列强之间矛盾难以调和C.实力强弱决定国际格局 D.美国无力担当世界领袖第II卷(非选择题)二、综合题(共3小题,共25分,请考生按要求作答)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世界现代史大事记(部分)时间 事件1947年 杜鲁门主义出台1949年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1955年 华沙条约组织成立1991年 苏联解体1993年 欧洲联盟成立2001年 上海合作组织诞生2010年 中国的经济规模位居世界第二——据人民教育出版社《世界历史》编制材料二 美苏垄断一切的情况正在发生变化。世界格局将来是三极也好,四极也好,五极也好,苏联总还是多极中的一个,不管它怎么削弱,甚至有几个加盟共和国退出去。所谓多极,中国算一极。中国不要贬低自己,怎么样也算一极。——邓小平《国际形势和经济问题》(1)据材料一,简述二战后世界格局演变的主要线索。(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推动世界格局多极化的重要力量。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材料二 古希腊许多独立小国并存的状态贯穿了希腊文明的始终,城邦的理想是独立与自足……古希腊早期哲学家们把自己对于宇宙人世的关怀称为哲学,他们的哲学探讨直接关涉的是人自身,是人对外部自然统治力量的反抗和对人自身生存状况的觉醒。——整理自张广智《略说古希腊城邦文明》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图中A、B、C、D、E、F代表的古代文明的名称。(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希腊文明的主要特点。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15—16世纪,大力推行殖民扩张的西葡两国注重运用在11世纪被重新发现的罗马法,以法律主张对尚未发现的近海岛屿享有管辖权、财产权。为此,教皇诏令大多只授予两国对殖民地的产权,并授予其对异教徒的城市、领地、自然资源等各类动产或不动产实施较高程度的管辖权。如西葡两国于1494年订立《托尔德西里亚斯条约》,葡萄牙获得非洲、亚洲大部分“新发现”土地,西班牙取得美洲“新发现”土地(巴西除外)。1529年,西葡两国续订《萨拉戈萨条约》。这两个条约在教皇仲裁案的支持下,赋予西葡对非基督教土地的财产权,并排除其他欧洲国家基于“发现论”的主张材料二 1496年,英王亨利七世效仿亚历山大六世教皇诏令,授权航海家卡伯特以英王名义征服并占有“新发现的”任何尚不属于其他欧洲国家的土地。1584年,航海家吉尔伯特登陆纽芬兰群岛并以伊丽莎白女王颁发的皇家特许状宣告:“对今后发现的国家、土地……依照英格兰法律以‘完全产权’等方式处置。”“无主地论”和“有效占有论”取代“发现论”成为获得殖民地土地财产权的理论。如1606年,英王詹姆斯一世颁布特许状,第一次授予殖民者范围明确的土地,即规定弗吉尼亚公司有权取得詹姆斯河沿岸附近未被实际占有的区域,定居点100英里以内的土地、森林、沼泽及河流。弗吉尼亚公司成为当地“真正的主人和财产所有人”,而后陆续建设城堡、要塞、防御工事、城镇、村庄,任命治安法官、治安官及其他官员,设立市场、集市和交易所,并以英国法律治理当地事务。——摘编自万立《近代早期的国际法理论与欧洲殖民帝国对殖民地的“财产化”》(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早期的西方殖民理论的特点并对其进行简要评价。(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个近代欧洲国家广泛认可“有效占有论”的案例(“案例”不能来源于材料),并予以阐释。参考答案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C B A C D D B A B B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 B A A B D C A B D B题号 21 22 23 24 25答案 D A D D A26.(1)主要线索:两极格局的建立到解体;多级化趋势的出现到加强。(2)重要力量:发展壮大的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总体实力增强、不结盟运动兴起);战后崛起的日本;综合国力增强的中国;不可轻视的欧盟。27.(1)名称:A:古代中国文明;B:西亚(两河流域)文明 ;C:古埃及文明;D:古希腊文明;E:古印度文明;F:印加文明。(2)特点:是海洋文明;政治:形成了城邦政治,并产生了民主政治;经济:奴隶制工商业和海外贸易发达;思想:人文精神兴起和哲学发达。28.(1)特点:不断发展丰富;受教会影响;注重经济特权;重视法制手段。(答出两点即可)评价:完全否定了非基督教国家的主权;为欧洲殖民帝国的殖民扩张提供了法理基础;客观上助推了近代外交关系的形成;扩大了基督教的影响;有利于协调殖民宗主国间的矛盾;本质上是西方列强“正当化”攫取殖民地斗争与妥协的结果。(答出两点即可)(2)例:1884年柏林会议上英法等国达成含有“有效占领"原则的国家协议。阐释:19世纪后期,列强加快了对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地区的侵略。英国企图建立纵贯非洲大陆的庞大殖民体系,德国企图在赤道两侧建立自己的殖民地。柏林会议决定任何国家在非洲占领新的土地前,必须通知其他国家,占领方为有效。此后,列强瓜分非洲的速度大大加快,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列强侵占了几乎整个非洲。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