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钦州市第十三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热身考试历史试卷(九)(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广西钦州市第十三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热身考试历史试卷(九)(含答案)

资源简介

广西钦州市第十三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热身考试历史试卷(九)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四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
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四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签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来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单选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
1.印加帝国有两条以都城库斯科为中心的大道贯穿全境,全长达一万六千公里。沿途设立驿站,有专门的驿卒(称为“飞毛腿”,如图)负责跑腿送信,有驿站供公务员居住,还给皇帝和大官修筑了高档招待所,并且有专门的养路队驻扎。这反映出印加帝国( )
A.地方行政体系完善B.国家组织能力较强C.各级道路网的形成 D.驿路交通工具发达
2.典型地反映从十世纪末到十六世纪期间,相对于世俗君主罗马教廷权势变化趋势的是( )
A. B.
C. D.
3.下表所示为16世纪以后世界各地区新出现的部分农作物。这可用于说明( )
地区 新出现的农作物 原产地
美洲 小麦、燕麦、裸麦、橄榄 欧亚大陆
欧洲、亚洲、非洲 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 美洲
A.物种的世界性流动B.人口迁移的趋势C.商品的全球性交流 D.西方的野蛮掠夺
4.美国学者拉尔夫在《世界文明史》中写道:“因为意大利城市垄断着东方贸易,……因此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商人们十分自然地企图寻找一条不受意大利人控制的通往东方的道路。”这说明,西班牙和葡萄牙开辟新航路主要是基于( )
A.满足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B.改变与东方贸易的困境C.进行海外殖民扩张和掠夺 D.推动欧洲实现商业革命
5.葡萄牙在15世纪末是航海领域的急先锋,这一时期的葡萄牙人可能经历( )
①向本国参与发现“新大陆”的船员致敬②在市场上大力购买从印度运过来的香料
③听见封建地主在抱怨生活越来越不容易④听说并参与环球航行的船队的水手招募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6.下列图片可以研究( )
日本明治初期的小学课堂 俄国宣布“解救”农奴法令 1862年美国《宅地法》文件
A.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B.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C.一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变化 D.美苏对峙局面的形成
7.下表内容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各人文主义群体的主要构成情况。该现象根源( )
城邦贵族 一些宫廷贵族、公国大公,如意大利佛罗伦萨美第奇家族的洛伦佐等人
新兴资产阶级 薄伽丘、达·芬奇、马洛、莎士比亚等
宗教僧侣 包括一些教皇、高级教士和神学家等,如教皇庇护二世、朱利乌斯二世
A.人文主义与神学思想相平调和 B.文艺复兴具有复杂性矛盾性
C.资本主义发展尚处于萌芽时期 D.人文主义思潮已经走向衰落
8.加尔文在宣扬世俗成功的同时,坚持基督徒的禁欲主义生活。他要求信徒在取得财富时,不要用于挥霍和无度享乐,而是要用财富去实现财富的增殖。据此可知,加尔文教( )
A.适应了资本扩张需要B.彰显了人文精神本质C.增强了教会经济实力 D.颠覆了天主教价值观
9.16世纪,继马丁·路德的德语版《圣经》出版后,法国、英国、荷兰等国都出现了自己语言的《圣经》译本。这一现象( )
A.推动了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 B.反映了人们要求摆脱专制王权
C.否定了教会组织存在的必要性 D.打破了宗教对人们的精神束缚
10.1760年前后,英国贵族地主阶级中掀起“忠君爱国”的王政思潮。托利党领袖博林布洛克在《爱国君主思想》一文中反对“篡权”的内阁与政党,“党派是一种政治罪恶”,君主才是“人民的中心”。在此思潮影响下,乔治三世扩大君主权力。这反映出当时英国
A.宪政道路曲折复杂B.启蒙运动尚未展开C.两党竞争十分激烈 D.资产阶级实力弱小
11.19世纪初,为了适应工业化发展的需要,德国推行教育改革。1802年,法国开设了由法律保障的且由政府资助的中等学校。1870年以后,英国、法国开始对儿童实行免费义务教育。这表明工业革命( )
A.促进了教育发展B.推动了思想解放C.改善了民众生活 D.提高了人口素质
12.恩格斯曾说:“我们决不想把新的科学成就写成厚厚的书,只向学术界吐露。正相反,我们两人已经深入到政治运动中。”这显示马克思主义( )
A.重视科学成就的探索B.重视政治运动的开展C.重视与工人运动结合 D.以论战形式广泛传播
13.19世纪初,在美国工人运动中,男性占据主导地位。他们认为,女性在工厂务工有损妇女形象,并丧失了家庭责任感和道德感。男工往往以男性气概和家庭地位为依据向资本家提出工资诉求。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
A.工人斗争缺乏科学理论指导B.传统社会结构瓦解C.女性的社会地位在不断下降 D.贫富分化日益加剧
14.有学者说:“英国在十七八世纪,相继在多层保护财产合同、价格控制制度、保护发明者的专利制度等方面做出了大量的努力。到了十九世纪,对输出品的限制、东印度公司对印度贸易垄断、谷物条例、航海条例的逐步废除等因素都很好解释了这一历史发展的因果关系。”材料可用来说明,工业革命( )
A.是一次完整的社会革命B.带来了国际分工的变化C.促进了自由主义的发展 D.重视科技与工业的结合
15.17世纪中期英国农场平均面积145英亩,农业产出增长速度超过人口增长速度。17世纪英格兰和威尔士人口增长近1倍,农业生产约占国民收入的40%,从事农业的劳动力约占全部就业人口的40%。这反映出( )
农业发展源于工业革命推动B.工业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农业
C.生产方式变革推动农业发展D.农业的发展阻碍工业化进程
16.欧洲对非洲的殖民侵略始于16世纪。到18世纪末为止,欧洲人直接侵占的地区仅占非洲总面积的3%,到1790年,整个非洲大陆的欧洲居民不超过25000人。但从1881年开始,欧洲瓜分非洲的速度迅速提升,到1914年只剩下两个非洲国家保持独立。这( )
A.加剧了欧美列强殖民地争夺 B.导致了欧洲工业劳动力大量缺失
C.激发了非洲的民族反抗运动 D.促进了非洲奴隶制种植园的发展
17.16世纪至17世纪,西欧国家纷纷发行主要用于海外探险和殖民战争的公债券,使充当政府和人民之间中介人的金融家大发横财,大部分公债落入包税者、商人和工场主手中。公债券的发行( )
A.完成了西欧资本的原始积累B.壮大了欧洲的庄园经济C.助推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D.促进了工厂制度的形成
18.英国殖民政府在1920年8月通过的《仰光大学法》中规定,缅甸只能办一所大学,学生人数必须控制在限额以内,而且学生必须在校寄宿;另外上学的学生必须掌握流利的英语,否则需经过一年的补习。由此可推知,英国颁布这一方案的主要目的是( )
A.遏制缅甸教育的发展B.促进英缅文化交流C.维护英国的殖民统治 D.打击缅甸独立势力
19.20世纪20年代,拉美国家的知识分子,政治家和艺术家提出了拉美民族认同的根源应该在印第安文化中寻找这一思想。它倡导恢复印第安人的价值和习惯,并要求通过社会改革提高印第安人的地位,以便将他们纳入国家发展的计划。这些主张旨在( )
反抗欧美国家的殖民侵略B.增强拉美国家的文化独立性
C.保障印第安人的政治权利D.顺应西方现代主义艺术潮流
20.《凡尔赛和约》签署后,美国国会拒绝批准,并声明:“除非和约作如下修改:美国没有义务受行政院或大会以任何国联会员国及其自治领、殖民地和帝国的其他部分一票以上的票所作的任何选举、决议、报告或裁决之约束。”这表明当时美国( )
A.不愿参与与其无关的国际事务 B.不满欧洲列强操控国联的局面
C.主张推行非殖民地化外交政策 D.对国联全体一致原则表示反对
21.1934年1月,在联共(布)第十七次代表大会上,斯大林说:“农业改组达到最高潮的年份,即1931年和1932年,是谷物减产最厉害的年份”,“最头疼的是农业中的畜牧业部门。”这体现出( )
A.农民为工业化做出了贡献B.粮食税挫伤了农民积极性C.国民经济的比例严重失调D.生产关系变革过急的危害
22.下图是一幅苏联宣传画。画面上,苏联红军押着一个被俘的美军飞行员并说道:“如果您忘记了边界在哪里,我们将帮助您着陆!”该宣传画表明( )
A.北约东扩至苏联边界B.美苏发生直接军事冲突C.冷战影响了美苏关系 D.两国对抗美国处于弱势
23.1957年,苏联《真理报》大篇幅地报道了“苏联创造出世界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消息,并配图(如下图所示)展示了卫星走过苏联和美国上空的轨迹,甚至还以诗意的笔调发表“跃进太空”的雄文。这反映了,苏联( )
空间科技发展取得开创性成就B.冷战宣传动员夸张且失实
C.回击了美国的“战略防御计划”D.综合国力已全面超越美国
24.1991年4月,日本借“海湾危机”,战后首次向海外派兵;同年12月提出“争取在5年内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这表明日本( )
A.重新走上军国主义道路B.已经摆脱美国的政治控制C.积极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D.两极格局受到了严重冲击
25.如图是1500年至2015年“大国间发生战争”年数比。这显示了( )
1500-2015年“大国间发生战争”年数比
A.经济集团化消解了各国矛盾 B.21世纪世界各国稳定发展
C.和平是当今世界发展的潮流 D.世界大战越来越不可能发生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综合题(共3小题,共25分,请考生按要求作答)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疆各城自乾隆年间始归版图,无论开辟之难,即无事时岁需兵费尚三百余万,徒收数千里之旷地,而增千百年之漏卮,已为不值。……况新疆不复,于肢体之元气无伤;海防不防,则心腹之大患愈棘。孰重孰轻,必有能辩之者。此议果定,则已经出塞及尚未出塞各军,似须略加核减,可撤则撤,可停则停。其停撤之饷即匀做海防之饷。否则只此财力,既备东南万里之海疆,又备西北万里之饷运,有不困穷颠蹙者哉 ”
——李鸿章《筹议海防折》(1874年)
材料二 “一带一路”示意图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李鸿章的核心思想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一带一路”构想提出的背景。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带一路”构想与李鸿章思想不同之处。
27.近代西方思想解放与政治革命
材料一 近代西方思想解放与政治革命简表
年份 人物及事件 时代议题
1532 意大利尼可罗·马基亚维利的政治学著作《君主论》首次出版,该书较为完整地阐述了君主专制理论和君王权术论摆脱了中世纪以神学为中心的政治理论的羁绊 文艺复兴
1534 英国通过了《至尊法案》,规定国王陛下……被称为…… ①
1762 卢梭在《爱弥儿》一书中强调教育的目的在于使人成为自然人,并提出新教育的原则和理想 启蒙运动
1789 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法国国民议会宣布主权属于整个民族 ②
材料二 “凡未经国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凡未经国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国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除经国会同意外,平时在本王国内征募或维持常备军;皆属违法。……”
——《权利法案》
材料三 美国联邦政府机构示意图
请回答:
(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上下内容,概括①、②处有关近代西方在思想解放运动中所涉及的重大时代议题。
(2)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启蒙运动的精神内核?
(3)根据材料二,指出英国逐步确立了怎样的政治体制?该制度有何特点?
(4)材料三中,标志着美国建立上图体制的法律文献是什么?体现了什么原则?
28.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 电视纪录片《大国崛起》记载了1500年以来,西班牙、荷兰、英国、美国等大国兴衰更替的故事,展现了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和留下的宝贵的经验教训,启迪了今天,也影响着未来。
材料二 就是这样一个地方,在17世纪的时候,却是整个世界的经济中心和最富庶的地区。一个仅有150万人口的荷兰,将自己的势力几乎延伸到地球的每一个角落,被马克思称为当时的“海上第一强国”。
——《大国崛起》
材料三 17世纪,英国与荷兰为争夺海上霸权及殖民利益而先后发生三次战争。……三次战争导致荷兰经济实力下降,英国取得海上优势。
——《英荷战争》
(1)在大国崛起的过程中,西班牙、葡萄牙最先崛起,其崛起的条件是什么?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指出17世纪的荷兰为什么能成为“海上第一强国”。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说明英国是如何成为最大的殖民帝国的。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B A B C B C A A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A C A C C C C C B B
题号 21 22 23 24 25
答案 D C A C C
26.(1)思想:海防重于塞防;可放弃新疆地区,加强东南海防。
原因:边疆危机加深;洋务运动兴起;清政府财力有限;国家主权意识尚不完备。
(2)东西方商道传统;经济全球化;中国国力提高;应对新的国际经济和政治危机。
(3)兼顾西北与东南;由消极防御发展到积极开放。
27.(1)①宗教改革;②法国大革命(资产阶级革命)
(2)理性主义;(3)君主立宪制;国王统而不治;(4)1787年宪法;三权分立原则;
28.(1)殖民扩张与掠夺。
(2)荷兰地处大西洋航运中心,地理位置优越;17世纪时,荷兰是欧洲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荷兰造船业发达,航海技术先进;荷兰积极开展海上贸易活动,建立商业公司从事国际贸易;荷兰商业、金融业发达。
(3)击败西班牙的“无敌舰队”确立海上优势;建立东印度公司进行商业活动和掠夺;发动商业战争夺取贸易优势和殖民地;参与黑奴贸易,获得巨额财富,促使其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实力增强。18世纪下半叶,英国最终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