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小组自主互助式”课堂教学模式教学设计课题 第一单元 少年有梦 第三课 梦想始于当下 《做有梦想的少年》科目 年级 课型 主备人 课时 时间道德与法治 七年级 新授课 1 45分钟课程标准 依据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 年版)》,本课时对应 “课程目标” 中 “第四学段” 的 “政治认同”,要求学生理解中国梦的内涵,树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理想;契合 “课程内容” 中 “第四学段” 的 “国情教育”,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坚定为实现远大理想而奋斗的信念 。教材分析 本课为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三课第一框。教材先引导学生认识梦想的含义与意义,再阐述少年梦想的特点,帮助学生树立远大志向,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发展相联系,培养责任感 。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生活,通过案例和活动,激发学生对梦想的思考,为后续学习如何实现梦想奠定基础 。 核心素养目标 政治认同:理解中国梦内涵,将个人梦想与国家发展紧密相连,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道德修养:树立正确梦想观念,培养积极进取、勇于担当的道德品质,提高自我管理和自律能力 。 健全人格:通过探讨梦想,培养乐观向上、坚韧不拔的心态,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学会在面对困难时保持积极的态度 。 责任意识:明确实现梦想需付出努力和承担责任,激发学生为梦想拼搏的动力,树立对自己、对社会负责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梦想的含义与意义;少年梦想的特点 。 难点:理解少年梦想与中国梦的关系,引导学生将个人梦想融入国家发展,培养社会责任感 。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创设生动情境,如播放梦想主题的电影片段、讲述名人追梦故事等,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梦想力量 。 小组合作探究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梦想相关话题,如 “梦想对个人成长的作用” 等,促进学生交流互助,培养团队协作和探究能力 。 角色扮演法:设计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模拟不同职业人士,体验梦想在生活中的体现,加深对梦想的理解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学生探究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5 分钟) 播放电影《当幸福来敲门》中主角克里斯 加德纳在困境中坚持追求成为股票经纪人梦想的精彩片段 。播放结束后,提问学生:“从克里斯的经历中,你们看到了什么?你们认为梦想对一个人的生活有怎样的影响?” 引导学生初步思考梦想的重要性,从而导入本节课主题 。 2.知识讲解与小组讨论(20 分钟) 梦想的含义与意义 展示教材中关于梦想含义的表述:梦想是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愿望 。简单讲解后,开展 “梦想词汇接龙” 游戏:教师说出一个与梦想相关的词语,如 “成功”,然后让学生依次接龙,说出一个新的与梦想相关的词语,如 “奋斗”“希望” 等 。通过游戏,激发学生对梦想的联想 。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梦想对个人和社会分别有哪些重要意义?每个小组 4 - 6 人,讨论时间 5 分钟 。小组内推选一名记录员记录要点 。 小组讨论结束,各小组代表发言,分享小组讨论观点 。教师总结:梦想能激发我们生命的热情和勇气,让生活更有色彩;梦想推动人类不断进步和发展,促使我们不断探索未知,创造更美好的世界 。 少年梦想的特点 与个人的人生目标紧密相连:展示一些名人年少时确立人生目标并为之努力最终成功的案例,如周恩来总理少年时就立下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的志向 。提问学生:这些名人的故事给我们确立少年梦想带来什么启示?学生思考后,小组内交流 。教师引导总结:少年的梦想应该与个人的人生目标紧密相连,明确的人生目标就像灯塔,能为我们指引前进的方向 。 与时代的脉搏紧密相连,与中国梦密不可分:播放一段关于我国科技发展成就(如航天事业发展)的视频,提问学生:从我国的发展中,我们的梦想应该如何与之相联系?组织学生小组讨论,讨论结束后小组代表发言 。教师总结:我们生活在伟大的时代,少年的梦想应该紧跟时代步伐,与中国梦紧密结合 。中国梦为我们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我们的梦想也为中国梦的实现增添力量 。 3.角色扮演与小组互助(15 分钟) 设计 “梦想职业体验” 角色扮演活动: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职业进行模拟,如医生、教师、科学家、运动员等 。小组成员分别扮演该职业中的不同角色,模拟他们在工作中的场景,展现该职业人员为实现梦想所付出的努力 。 角色扮演结束后,各小组进行展示,展示结束后其他小组进行提问和评价 。例如,其他小组可以问扮演医生小组:“在你们看来,成为一名优秀医生的梦想需要具备哪些品质和条件?” 扮演医生小组进行回答 。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在互动中深入理解不同职业梦想的内涵和实现途径 。 接着,让学生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梦想,并结合刚才的活动,讨论如何将自己的梦想与时代需求相结合,小组其他成员给予建议和帮助 。 4.课堂总结(5 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梦想的含义、意义以及少年梦想的特点 。梦想是我们前行的动力,少年的梦想有着独特的价值,它既关乎个人成长,也与国家发展紧密相连 。 鼓励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勇敢地追逐自己的梦想,树立远大志向,努力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 5.布置作业(5 分钟) 让学生课后制作一份 “梦想手抄报”,内容包括自己的梦想、梦想对自己的意义、为实现梦想的初步计划,以及一些激励自己的梦想名言等 。 下节课前,将手抄报交给小组组长,组长组织小组成员进行互评,从内容丰富度、创意性、对梦想的理解等方面提出评价意见和建议,帮助同学完善手抄报,深化对梦想的认识 。 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教学中,多种教学方法有效激发了学生兴趣,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积极参与 。但在引导学生将个人梦想与中国梦深度融合时,部分学生理解不够深入,后续教学可增加更多社会热点案例分析,组织实地参观等活动,增强学生感性认识 。同时,在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中,个别学生参与度不足,需进一步关注个体差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在课堂中有所收获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