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 让家更美好 表格式教案-2025-2026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2 让家更美好 表格式教案-2025-2026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小组自主互助式”课堂教学模式教学设计
课题 第二单元 成长的时空 第四课 幸福和睦的家庭《让家更美好》
科目 年级 课型 主备人 课时 时间
道德与法治 七年级 新授课 1 45分钟
课程标准 依据《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 年版)》,本框题归属 “我与他人和集体” 领域中的 “交往与沟通” 部分 。要求学生体会父母养育之辛,孝敬父母长辈,学会与父母平等交流,调适 “逆反” 心理,增强共创共享家庭美德的意识与能力 。通过学习,促使学生在家庭生活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家庭责任感,提升人际交往能力,构建和谐家庭关系 。
教材分析 《让家更美好》是统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四课的第二框 。本单元围绕 “成长的时空”,引导学生从个人成长延伸至家庭、师生、朋友、集体等多元生活领域 。前一框让学生认识家的意味,此框则聚焦实践,深入探讨建设美好家庭的方法 。教材从用心体味亲情、相互关爱尊重、传承家庭美德、共担家庭责任等维度,为学生提供系统指导 。旨在引导学生在家庭生活中,运用所学化解矛盾、增进情感,以实际行动让家更美好,为学生健康成长筑牢家庭根基 。
核心素养
目标 政治认同:深刻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家庭生活中的具体体现,认同和谐家庭对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意义 。将个人家庭建设与国家社会发展紧密相连,弘扬家庭美德,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 道德修养:培育感恩父母、尊敬长辈、关爱家人的道德品质 。在家庭生活中,自觉践行团结友爱、相互理解、包容互助等道德准则,以良好道德行为营造温馨家庭氛围 。 法治观念:熟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等法律法规中关于家庭关系、孝亲敬长的条款 。树立法治意识,明白依法履行家庭义务、维护家庭权益的重要性,依法构建和谐家庭 。 健全人格:通过学习与实践,塑造理性平和、积极乐观、勇于担当的健全人格 。在处理家庭矛盾时,保持冷静理智,学会换位思考,提升情绪管理与问题解决能力,实现个人成长与家庭和谐共进 。 责任意识:清晰认识自身在家庭中的角色与责任,主动承担家务劳动、关心家人生活、参与家庭决策 。以实际行动为家庭发展贡献力量,树立家庭主人翁意识,推动家庭持续进步 。
教学重难点 重点:系统掌握建设美好家庭的具体方法,包括用心体味亲情、家庭成员相互关爱尊重、传承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共同承担家庭责任 。 难点: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在复杂家庭情境中,灵活运用沟通技巧化解矛盾,长期保持家庭责任感,切实让家更美好 。
教学方法 情境模拟法:创设贴近生活的家庭场景,如家庭聚会、亲子冲突、家务分配等 。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家庭氛围,锻炼应对家庭问题的能力 。 小组合作法:组织学生分组完成家庭建设任务,如制定家庭文明公约、设计家庭亲子活动方案等 。在合作中培养团队协作精神,提升家庭问题解决能力 。 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家庭案例,如最美家庭事迹、问题家庭调解案例等 。深入剖析案例,引导学生从中吸取经验教训,掌握家庭建设要点 。 角色扮演法:开展 “家庭会议”“矛盾调解员” 等角色扮演活动 。让学生在角色体验中,熟悉家庭沟通流程,增强家庭关系处理能力 。 游戏教学法:设计 “家庭默契大考验”“家庭美德拼图” 等游戏 。以游戏形式激发学习兴趣,巩固家庭建设知识 。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学生探究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5 分钟) 开展 “家庭默契大考验” 游戏: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学生抽取家庭生活相关问题,如 “妈妈最喜欢的颜色”“爸爸的口头禅”“家庭常吃的一道菜” 等 。小组内成员背对背,在规定时间内写下答案,答案一致最多的小组获胜 。通过游戏营造轻松氛围,引导学生关注家庭细节,感悟亲情,导入本节课主题 —— 让家更美好 。 2.知识讲解与小组讨论(20 分钟) 用心体味亲情之爱 展示教材 P30 “探究与分享” 中不同家庭亲情表达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图片中,你感受到了怎样的亲情?你的家庭中,亲情是如何体现的?”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 4 - 6 人,讨论时间 5 分钟 。小组内推选一名记录员记录要点 。 小组讨论结束,各小组代表发言,分享小组讨论观点 。教师总结:亲情之爱有多种表现形式,有的热烈直接,有的含蓄深沉 。我们要用心去感受、去体会,理解家人的爱,珍惜亲情 。例如,父母每天准备的饭菜,看似平常,却饱含对我们的关爱 。 相互关爱、彼此尊重 开展 “家庭角色互换” 分享会:让学生分享自己在家庭角色互换活动中的经历,如扮演一天家长,负责家务、照顾家人等 。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感受与收获,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在全班分享最具代表性的经历 。 教师总结学生发言,强调家庭成员要相互关爱、彼此尊重 。对父母长辈,要孝顺敬重,聆听他们的教导;对兄弟姐妹,要相携相助,共同成长 。遇到家庭矛盾,以尊重为前提,换位思考,坦诚沟通,主动化解矛盾,增进情感 。像在家庭决策中,尊重每个成员的意见,共同商议,就是彼此尊重的体现 。 传承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 邀请传统文化专家进行线上或线下讲座,介绍中华传统家庭美德,如尊老爱幼、勤俭持家、诚实守信等 。讲座结束后,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在现代家庭生活中,如何传承这些传统美德?” 各小组制定传承计划,包括具体行动、时间安排等 。 教师总结:传承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是建设美好家庭的重要内容 。我们要将传统美德融入日常生活,从点滴小事做起 。比如,尊老爱幼体现在关爱长辈生活、呵护弟妹成长;勤俭持家体现在节约水电、合理消费等 。 共同承担家庭责任 展示一些家庭共同参与公益活动、共同应对困难的图片或视频 。提问学生:“从这些场景中,你看到家庭成员是如何共同承担责任的?在你的家庭中,你能承担哪些责任?” 组织学生小组讨论,结合自身家庭实际,明确个人家庭责任 。 教师总结:建设美好家庭,需要家庭成员共同承担责任 。我们要主动参与家务劳动,关心家庭事务,为家庭发展出谋划策 。在家庭遇到困难时,携手共进,共渡难关 。例如,主动打扫房间、帮忙洗碗,减轻父母负担,就是承担家庭责任的表现 。 3.案例分析与小组竞赛(15 分钟) 展示两个案例: 案例一:小李家定期召开家庭会议,家庭成员在会议上畅所欲言,共同商议家庭事务,如旅游计划、房屋装修等 。遇到分歧,大家相互协商,寻求最佳解决方案 。在家庭会议氛围下,家庭成员关系融洽,家庭充满温馨 。 案例二:小张父母工作繁忙,小张常独自在家,与父母交流甚少 。一次,小张因考试成绩不理想心情低落,父母却因忙碌未及时关心,导致小张与父母产生矛盾,家庭氛围紧张 。 提出问题:“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分析案例一中家庭和谐的原因以及案例二家庭矛盾产生的根源,讨论在家庭生活中如何避免类似案例二的情况发生 。然后,每个小组推选两名代表,就‘家庭建设中物质保障重要还是情感沟通重要’进行知识竞赛 。” 各小组展开讨论,分析案例并准备竞赛 。 小组竞赛结束后,其他小组进行点评,教师总结竞赛情况,强调物质保障与情感沟通在家庭建设中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 4.角色扮演与实践演练(10 分钟) 进行 “家庭会议” 角色扮演:设置家庭面临重大决策,如购买新房、选择家庭成员兴趣班等场景 。让学生分组扮演家庭成员,召开家庭会议讨论决策 。小组内成员充分发表意见,遵循家庭沟通原则,共同决策 。每个小组展示会议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建议 。教师对各小组表现进行总结和指导,提升学生家庭沟通与决策能力 。 5.课堂总结(5 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让家更美好,了解到建设美好家庭需要我们用心体味亲情,相互关爱尊重,传承传统美德,共同承担责任 。希望大家在今后家庭生活中,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以行动让家庭更加温馨、和谐、美好 。 6.布置作业(5 分钟) 让学生课后与家人共同制定一份 “家庭美好公约”,公约内容包括家庭成员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家庭活动安排、矛盾解决方式等 。下节课前,将公约带到学校,在小组内进行展示和交流,互相学习借鉴,共同提升家庭建设水平 。
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教学中,多种创新教学方法极大激发了学生参与热情,小组合作与竞赛使学生深入理解让家更美好的要点 。但部分学生在实际家庭生活中持续践行家庭建设理念、灵活处理复杂家庭问题方面,仍需加强引导 。后续教学可增加家庭实践跟踪环节,定期了解学生家庭公约执行情况,提供针对性指导 。丰富教学资源,利用短视频平台展示优秀家庭建设案例,或邀请学生家庭代表分享经验,增强学生对家庭建设多样性与实效性的认识 。完善小组评价机制,设立 “家庭建设先锋小组” 荣誉,表彰在学习与实践中表现突出的小组,激励全体学生持续为让家更美好努力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