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七课 第一课时:影响深远的人文精神一、教学目标(新课标核心素养目标)政治认同:通过研读文件中中华人文精神的内涵,能准确说出 “求同存异、和而不同”“文以载道、以文化人” 等四大人文精神的具体内容,并能结合班级生活实例分析其当代价值,增强对民族文化精神的认同感。责任意识:认识到人文精神对个人成长和班级和谐的重要性,初步形成 “主动关注身边人文精神体现” 的意识。健全人格:能运用 “求同存异、和而不同” 的处世方法分析班级中的矛盾案例(如活动方案分歧),尝试提出解决思路,提升用文化视角处理问题的能力。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中华人文精神的主要体现;四大人文精神的内涵及重要性。难点:理解 “求同存异、和而不同” 中 “同” 与 “异” 的关系。区分 “形神兼备”与 “情景交融”(情感与景物结合)的内涵,避免概念混淆。三、教学过程(40 分钟)1. 导入(5 分钟)“班级矛盾聚焦” 情境:呈现班级真实案例:“班委提议举办‘传统文化主题班会’,小明想表演书法,小丽想跳民族舞,两人因‘节目时间分配’争执,互不相让”。提问:“如果你是班长,会用什么方法化解矛盾?古人曾说‘物之不齐,物之情也’(文件 P56,尚和合理念,关联 “和而不同”),这对我们有何启示?”过渡:“这种处理差异、追求和谐的智慧,正是中华人文精神的重要体现 —— 今天我们就来探究‘影响深远的人文精神’。”(设计意图:通过班级真实矛盾,关联文件中 “和而不同” 的理念,直观引出 “人文精神” 的现实意义,激发探究兴趣。)2. 知识探究与讲解(20 分钟)(1)整体感知 “人文精神的内涵”(文件 P59)自主阅读:让学生默读文件 P59 第一段,圈出中华人文精神的核心作用(“促进社会和谐、成就美好人生”)和主要体现(四大方面)。教师点拨:用 “人文精神像什么” 比喻引导理解(如 “像润滑剂,让人际关系更和谐;像灯塔,指引人生追求美好”),强调其 “影响深远” 的特点(P59 “自古以来”“影响深远”)。(2)逐点解读 “四大人文精神”(文件 P59-61,结合案例深度探究)① 求同存异、和而不同(P59)—— 重点突破概念解析: 让学生齐读文件 P59 原文:“求同存异是既找共同点,又保留不同点;和而不同是倡导和谐相处,不盲从苟同”。标注关键词:“共同点”“保留差异”“和谐相处”“不盲从”。案例分析:正面案例:班级 “读书分享会” 中,同学们推荐的书籍类型不同(科幻、散文、历史),但最终约定 “每人用 3 分钟分享核心观点”,既尊重差异,又达成共识。反面案例:小组讨论 “班级公约” 时,小浩因 “大家不认同他的建议” 而拒绝参与,导致讨论停滞。小组任务:对比案例,讨论 “求同存异、和而不同” 在班级生活中的具体做法(如 “讨论时先倾听他人观点,再找共同目标”)。② 文以载道、以文化人(P60)概念解析:出示文件 P60 原文:“各种文化形式承载做人做事的道理,教育人、感化人,成就理想人格”,强调 “文化载体” 与 “育人功能” 的关联。实物展示:展示班级图书角的《论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承载 “仁爱” 道理)、班级黑板报的 “雷锋故事”(承载 “奉献” 精神)。提问:“这些文化载体(书籍、故事)教会了我们什么?这体现了‘文以载道’的哪一作用?”(引导学生答出 “丰富精神生活、提升境界”,P60)。③ 形神兼备、情景交融(P60)概念解析:结合文件 P60,用 “拆分法” 讲解:“形神兼备”:文艺作品 “形态美 + 神韵深”(如书法作品的笔画形态与作者情感);“情景交融”:“人的情感与外界景物结合”(如诗句 “感时花溅泪” 中,伤感与落花交融)。多媒体展示:展示班级同学的绘画作品(一幅只有线条无情感,一幅有 “关爱老人” 场景且细节充满温情),让学生判断哪幅体现 “形神兼备”,并说明理由。④ 俭约自守、中和泰和(P61)概念解析:读文件 P61 原文:“倡导俭朴生活,追求人与自身、他人、世界的和谐统一”,强调 “俭约” 与 “和谐” 两大核心。对比讨论:班级现象 1:“部分同学攀比名牌文具,每天浪费大量草稿纸”;班级现象 2:“小敏用旧作业本背面当草稿纸,主动帮同学调解矛盾”。提问:“哪种现象体现了‘俭约自守、中和泰和’?这对我们处理自身与他人、物质的关系有何启示?”(引导答出 “不被物质左右,追求内心与人际和谐”)。3. 升华主题(5 分钟)“人文精神的当代力量” 讨论:出示文件 P59“以人文化成天下,促进社会和谐、成就美好人生”,结合班级案例提问:“如果我们都践行‘求同存异’‘俭约自守’,班级会变成什么样?”(如 “更少矛盾,更团结,更温馨”)。总结:“这些看似古老的人文精神,其实是我们班级和谐、个人成长的‘密码’,值得我们代代传承。”4. 课堂小结(3 分钟)思维导图梳理:影响深远的人文精神 ├─核心作用:促进社会和谐、成就美好人生(P59) └─四大内涵: ① 求同存异、和而不同→人际和谐(P59) ② 文以载道、以文化人→育人功能(P60) ③ 形神兼备、情景交融→审美追求(P60) ④ 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生活理念(P61)5. 巩固练习与作业(7 分钟)巩固练习(紧扣文件知识点):1、填空:“‘求同存异’中的‘同’指_______,‘异’指_______(P59)”(答案:共同点;不同点);2、简答:“班级‘节约周’活动体现了哪种人文精神?其内涵是什么?”(答案:俭约自守、中和泰和;倡导俭朴生活,追求和谐统一,P61)。作业:① 观察记录:寻找 1 个班级或家庭中体现 “文以载道” 的例子(如爷爷用 “愚公移山” 故事教育自己坚持做事),写下 50 字感悟;② 预习任务:阅读 P62-64,用 “?” 标出 “如何弘扬人文精神” 的疑问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