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核心素养】中图版版地理八年级上册2.2《世界地形分布大势》(教学课件+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新教材核心素养】中图版版地理八年级上册2.2《世界地形分布大势》(教学课件+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共54张PPT)
中图版地理(新教材)八年级上册
第二节 世界地形分布大势
第二章 海陆分布与海陆变迁
区域认知:通过了解不同地形与人类生产生活的联系,理解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树立因地制宜利用地形资源的人地协调观念。
综合思维:将世界海陆分布与人类的生产活动、生活习惯等相结合,建立地理要素相互联系的思维框架。
人地协调观:认识各大陆地形分布的区域差异,以及海底不同区域地形类型的独特性,理解地形分布的区域多样性。
地理实践力:通过使用地形地球仪、分层设色地形图等工具,掌握观察地形分布的方法,提高地形识别和绘制简单地形分布示意图的能力。
学习目标
导入新课(探索活动)
运用地球仪观察北纬30°附近的地形。
陆地主要地形分布
01/
陆地主要地形分布

旧知回顾:海拔和相对高度是什么来着?
海拔
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即两个地点之间的高度差。
相对高度
陆地主要地形分布

旧知回顾:等高线地形图中陆地地形有哪些类型?
高原
山地
盆地
平原
丘陵
陆地主要地形分布

活动:认识陆地的五种地形
探究学习:说出下面图片代表的地形名称,并说出该地形的海拔和地表起伏程度。
海拔
海拔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
地势低平,地面起伏较小,视野开阔,相对高度比较小,地形较为连续。
地表起伏
平原
陆地主要地形分布

活动:认识陆地的五种地形
探究学习:说出下面图片代表的地形名称,并说出该地形的海拔和地表起伏程度。
海拔
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
面积广大、地形平坦开阔,起伏和缓,一般外围较陡。
地表起伏
高原
陆地主要地形分布

活动:认识陆地的五种地形
小组合作探究:读平原和高原的示意图,分析对比平原和高原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
不同点
地表都相对平坦,地面起伏小
平原海拔低,一般在200米以下;
高原海拔高,海拔一般在500米以上 ,边缘比较陡峻。
陆地主要地形分布

活动:认识陆地的五种地形
探究学习:说出下面图片代表的地形名称,并说出该地形的海拔和地表起伏程度。
海拔
海拔在500米以上,山顶、山坡和山麓三个部分组成。
起伏很大,坡度陡峻,沟谷幽深,一般多呈脉状分布
地表起伏
山地
陆地主要地形分布

活动:认识陆地的五种地形
探究学习:说出下面图片代表的地形名称,并说出该地形的海拔和地表起伏程度。
海拔
海拔较低,一般在500米以下。
起伏不大,坡度较缓,相对高度一般不超过200米。
地表起伏
丘陵
陆地主要地形分布

活动:认识陆地的五种地形
小组合作探究:读山地和丘陵的示意图,分析对比山地和丘陵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
不同点
地面都崎岖不平;
山地较高,海拔多在500米以上,坡度较陡,沟谷较深;丘陵较低,海拔多在500米以下,坡度较缓
相同点
不同点
陆地主要地形分布

活动:认识陆地的五种地形
探究学习:说出下面图片代表的地形名称,并说出该地形的海拔和地表起伏程度。
海拔
没有特殊要求,周围高、中间低。
盆地的四周一般有高原或山地围绕,中部是平原或丘陵。
地表起伏
陆地主要地形分布

活动:认识陆地的五种地形
地形 海拔 地面起伏程度
高原
山地
丘陵
盆地
平原
海拔在500米以上
海拔在500米以上
海拔在500米以下
无一定标准
一般在200米以下
外围较陡、内部起伏较为和缓
起伏很大,坡度陡峻,沟谷幽深
起伏不大,坡度较缓
四周高,中间低
起伏很小, 地势低平,宽广平坦
陆地主要地形分布

活动:认识陆地的五种地形
小组合作:依据下图,判断地形类型,并说出理由。
平原
高原
盆地
山地
丘陵
陆地地形
海拔
地面
起伏
200m以下
500m以上

500m以上
200-500m
起伏很小
平坦广阔
内部和缓
边缘陡峭
中间低
四周高
峰峦起伏
坡度陡峻
起伏较小
坡度和缓
海平面
陆地主要地形分布

活动:认识各大陆的地形分布
小组合作:根据七年级学过的内容,回忆地形、地势特征是如何描述的。
地形 地形类型 以××为主(高原、平原、山地、丘陵、盆地)
地形分布 ××(地形类型)分布于××(方位)
地势 ××高××低或自××向××倾斜
地势平坦或崎岖或起伏大(小)
陆地主要地形分布

活动:认识各大陆的地形分布
小组合作:描述亚欧大陆的地形、地势特征。
亚欧大陆 地势
地形
中间高、四周低
地势起伏大
中间以高原和山地为主
四周以丘陵和平原为主

陆地主要地形分布

活动:认识各大陆的地形分布
小组合作:描述非洲大陆的地形、地势特征。
非洲大陆 地势
地形
东南高、西北低
地势起伏不大
地形以高原为主
中部刚果盆地地势较低


山脉主要分布在西北部和南部边缘地区
陆地主要地形分布

活动:认识各大陆的地形分布
小组合作:描述澳大利亚大陆的地形、地势特征。
澳大利亚大陆 地势
地形
东西高,中部低
地势低平,地表起伏和缓
南北纵列分布。东部为山地,中部为平原,西部为高原
高原
平原
山地
陆地主要地形分布

活动:认识各大陆的地形分布
小组合作:描述北美大陆的地形、地势特征。
北美大陆 地势
地形
东西高,中部低
落基山脉
大平原
阿巴拉契亚山脉
东西多山地,中部平原面积广大
南北纵列三大地形区,西部是高大的山地,东部是低矮的山地、高原,中部是平原
陆地主要地形分布

活动:认识各大陆的地形分布
小组合作:描述南美大陆的地形、地势特征。
南美大陆 地势
地形
西部高,东部低
东西多山地,中部平原面积广大
安第斯山脉
亚马孙平原
巴西高原
地形复杂多样,以平原、高原为主
西部为南北纵贯的安第斯山脉,东部为高原、平原相间排列
陆地主要地形分布

活动:认识各大陆的地形分布
小组合作:描述南极大陆的地形、地势特征。
南极大陆 地势
地形
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
地势中部略高,四周低
地形较为单一,以高原为主
平均海拔约2350米
陆地主要地形分布

探究:世界两大山脉带
探究学习:说出下面图片代表的地形名称,并说出该地形的海拔和地表起伏程度。
太平洋沿岸山脉带
横贯亚欧大陆南部和非洲西北部的山脉带
阿特拉斯山脉
陆地主要地形分布

探究:世界两大山脉带
探究学习:说出下面图片代表的地形名称,并说出该地形的海拔和地表起伏程度。
太平洋沿岸山脉带
横贯亚欧大陆南部和非洲西北部的山脉带
陆地主要地形分布

探究:世界两大山脉带
探究学习:世界主要山脉及分布。
科迪勒拉山系
安第斯山脉
阿特拉斯山脉
阿尔卑斯山脉
喜马拉雅山脉
陆地主要地形分布

探究:世界两大山脉带
探究学习:世界主要地形区及分布。
亚马孙平原
亚马孙平原
中央大平原
刚果盆地
撒哈拉沙漠
东欧平原
东北平原
青藏高原
埃塞俄比亚高原
东非高原
海底主要地形分布
02/
海底主要地形分布

现代海洋探测结果表明:
海洋底部与陆地表面一样,具有高低起伏、形态多样的地形类型。
海底主要地形分布

探究:认识海底地形
大陆架
大陆坡
大洋底
岛弧
海沟
大洋中脊
洋盆
海底主要地形分布

探究:认识海底地形
①大陆架
大陆架
大陆架是陆地向海洋自然延伸并被海水覆盖的部分,坡度平缓,水深一般不超过200米。在陆地沿海为平原的地方,大陆架宽广,如我国的东海大陆架;在陆地沿海为高原或者山脉的地方,大陆架很窄,如日本群岛太平洋海岸大陆架。全世界的大陆架面积约占海底总面积的7.6%。
海底主要地形分布

探究:认识海底地形
拓展:大陆架的主权问题
在中国沿海有宽阔的大陆架。根据大陆架是一国陆地领土的自然延伸的原则,中国对邻接本国陆地领土的广大的大陆架地区拥有主权权利。
中国东海防空识别区与东海大陆架范围基本吻合
海底主要地形分布

探究:认识海底地形
小组合作探究:观察下面大陆架示意图,说一说大陆架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
渔业资源
大陆架上的水域也是海洋生物资源最丰富的地方。世界上渔获量90%来自大陆架上面的水域。
矿产资源
大陆架有丰富的矿藏和海洋资源,已探明的石油储量是整个地球石油储量的三分之一。
海底主要地形分布

探究:认识海底地形
小组合作探究:观察下面大陆架示意图,说一说大陆架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
旅游资源
大陆架被开发为旅游度假区,利用其阳光、沙滩和新鲜空气,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战略价值
大陆架是重要的航道,可以作为战略缓冲地带,增加战略纵深。
海底主要地形分布

探究:认识海底地形
②大陆坡
大陆坡
大陆坡是大陆架外缘急剧变陡的斜坡,水深一般不超过3000米,其面积约占海底总面积的15.2%。大陆坡是大陆架向大洋底的过渡地带。
海底主要地形分布

探究:认识海底地形
③海盆
洋盆
海盆是指大陆坡以下、海洋底部外形近于圆形 或椭圆形的巨大凹地。
海底主要地形分布

探究:认识海底地形
④洋中脊
洋中脊是伴有火山和地震活动的巨大海底山系,常分布在大洋中心部位,大致呈南北走向。洋中脊贯通四大洋,全长约8万千米。有的洋中脊顶部露出海面形成岛屿,如冰岛。
大洋中脊:也称中央海岭,是大洋中新海底诞生的地方,火山地震活动比较强烈。
海底主要地形分布

探究:认识海底地形
小组合作探究:观察大西洋中部的洋中脊呈什么形状分布
这条大西洋中的巨脊,从大西洋靠近北极圈的冰岛出发,向南延伸经大西洋的中部,弯曲延伸到南极附近的布维岛,差不多从地球的最北端,一直延伸到地球的最南端,呈“S”型,长度达到1.5万多千米。
大西洋中脊实际上是一条弯曲延伸的山链
海底主要地形分布

探究:认识海底地形
⑤海沟
海洋底部最深的地方,最大水深可达一万多米。
海底主要地形分布

探究:认识海底地形
⑤海沟
马里亚纳海沟深达11034米,是世界上最深的海沟。 这里水压高、温度低、没有阳光、地震频发,环境非常恶劣。
2020年11月10日,中国载人潜水器“奋斗者”号, 在马里亚纳海沟成功坐底,坐底深度10909米,并带回了海沟底部的岩石、海水、生物等珍贵样品。
海底主要地形分布

探究:认识海底地形
海底主要地形分布

探究:认识海底地形
在处于成年期的大洋底部,以洋中脊为中心,向两侧对称分布着洋盆、海沟、大陆坡、大陆架。
海底主要地形分布

探究:认识海底地形
对照海底地形示意图,观察并归纳从海岸到大洋中部,海底地形类型的分布规律及深浅变化,完成表格。
海底地形类型
大陆架
大陆坡
海沟
洋盆
洋中脊
海底深度
浅海地带,深度一般不超过200米
联系海陆的桥梁,从数百米陡增到数千米
大洋底部最深的地方
深度一般2000—3000米
深度在3000~6000m之间,多数深4000~5000m
世界地形分布大势
03/
世界地形分布大势

海洋不仅面积超过陆地,而且平均深度远超过 陆地的平均高度。海洋的平均深度达3800米,而陆地的平均高度只有875米。海底地形起伏比陆地更大。
世界地形分布大势

课堂小结
世界地形分布大势
陆地主要
地形分布
陆地主要
地形分布
概念
地形
海拔:某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相对高度:两个地点之间的高度差
海拔大于500米的山地和高原
海拔小于500米的丘陵
海拔小于200米的平原
中间低,四周高的盆地
类型:大陆架、大陆坡、海沟、洋盆、洋中脊
分布:具有明显的规律性
世界地形分布大势
优题强化训练
04/
优题强化训练

地球表面高低起伏,山高与海深相差悬殊,地表形态复杂多样。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对五种陆地基本地形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面崎岖不平的一定是山地 B.地面广阔平坦的一定是平原
C.高原相对高度大,但海拔低 D.盆地是四周高、中间低的地形
2.下列关于“世界之最”的连线,正确的是( )
A.最大的高原—青藏高原 B.最大的平原—亚马孙平原
C.最长的山脉—喜马拉雅山脉 D.最大的岛屿—澳大利亚
D
B
优题强化训练

地球表面高低起伏,山高与海深相差悬殊,地表形态复杂多样。如图为世界主要山脉的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下列序号代表的主要山脉对应正确的是( )
A.①—阿尔卑斯山脉 B.②—落基山脉
C.③—安第斯山脉 D.④—喜马拉雅山脉
4.据图可知,世界陆地上高峻的山脉带主要分布在( )
A.环太平洋沿岸,美洲西岸
B.太平洋东岸,太平洋西岸
C.亚欧大陆南部,非洲西北部
D.太平洋东岸,亚欧大陆中南部
A
D
优题强化训练

陆地地形是陆地表面各种高低起伏形态的总称。同陆地地形一样,海洋底部也是高低起伏,形态多样。读各大洲陆地地形分布简图,完成下面小题。
5.下列关于图中甲、乙代表的地形区和数字代表的山脉,匹配正确的是( )
A.甲——刚果盆地
B.乙——巴西高原
C.②——喜马拉雅山脉
D.④——安第斯山脉
6.山脉③和山脉④所在大洲的分界线是( )
A.土耳其海峡 B.苏伊士运河 C.巴拿马运河 D.大高加索山脉
D
C
优题强化训练

读某海域海底地形剖面图,完成下面小题。
7.图中表示大陆坡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8.下列关于世界地形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世界上最深的海沟是千岛海沟
B.世界上最高点位于珠穆朗玛峰
C.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高原是青藏高原
D.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平原是西西伯利亚平原
B
B
优题强化训练

2024年3月28日,“探索一号”科考船搭载“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顺利完成中国—印度尼西亚爪哇海沟联合深潜科考任务。下图为海底地形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9.“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下潜到的海底地形是图中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10.下列有关海底地形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海沟是海洋底部最深的地方
B.大洋中脊的海水深度一般不超过200米
C.大陆架的坡度陡、深度很浅
D.大陆坡的坡度非常平缓
C
A
优题强化训练

11.海洋被称为“蓝色家园”,为人类生存和发展提供丰富多样的海洋资源。读图海底地形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大陆架是图中的序号 。它是大陆向海洋的自然延伸,海水深度一般不超过 米。
(2)海水深度从几百米陡增到几千米的是②叫做 。(填名称)
(3)洋中脊是指分布在大洋中部的海底山脉,图中序号 代表的就是洋中脊。
(4)③为大洋底部的最深的地方,为海底地形 。(填名称)
(5)④是 (填名称)指宽广而又平坦的大洋底部。
(6)海洋孕育了生命,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蓝色家园”,请你设计一条保护海洋的宣传语

200
大陆坡

海沟
洋盆
海洋是生命的摇篮,保护海洋,就是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本课结束 下课
中图版 八年级上册/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地理学科
中图版2024八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课题 第二章《海陆分布与海陆变迁》 第二节《世界地形分布大势》 课型 新授课
教学方法 多媒体演示、实验探究、小组合作、案例分析 课时 第1、2课时
备课人 教材 中图版初中地理
课标要求 1.通过阅读地形图、图像,观看影视资料,观察地形模型或实地考察等,区别山地、丘陵、高原、平原、盆地的形态特征。 2.在世界地形图上指出陆地主要地形和海底主要地形的分布,观察地形分布大势。
素养目标 区域认知:通过了解不同地形与人类生产生活的联系,理解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树立因地制宜利用地形资源的人地协调观念。 综合思维:将世界海陆分布与人类的生产活动、生活习惯等相结合,建立地理要素相互联系的思维框架。 人地协调观:认识各大陆地形分布的区域差异,以及海底不同区域地形类型的独特性,理解地形分布的区域多样性。 地理实践力:通过使用地形地球仪、分层设色地形图等工具,掌握观察地形分布的方法,提高地形识别和绘制简单地形分布示意图的能力。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中图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海陆分布与海陆变迁》的第二节内容,主要介绍陆地主要地形分布、海底主要地形分布及世界地形分布大势。作为海陆分布与海陆变迁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学生后续学习地形对气候、河流等自然地理要素的影响以及人类活动与地形的关系奠定了基础。教材通过大量的地形图、示意图和探究活动,引导学生直观认识地形类型及分布,符合初中生的认知特点。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地表形态有较强的好奇心,但对于地形类型的区分、地形分布规律等抽象内容的理解仍存在困难。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有待提高,需要借助直观的教具演示、图片资料和动手操作活动来帮助理解。此外,学生对海底地形的了解较少,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可能需要更多的引导和讲解。
学习目标 1. 能准确说出陆地主要地形类型(平原、高原、丘陵、山地、盆地)和海底主要地形类型(大陆架、大陆坡、大洋底等),并理解其基本特征。 2. 通过读图和小组讨论,归纳亚欧大陆、非洲大陆等各大陆的地形分布特点。 3. 描述从大陆边缘到大洋中心海底地形的分布规律。 4. 能运用分层设色地形图分析世界地形分布的总体趋势。
重难点 重点: 1. 陆地主要地形类型及各大陆地形的分布特点。 2. 海底主要地形类型从大陆边缘到大洋中心的分布规律。 难点: 1. 理解地形分布的内在联系。 2. 运用分层设色地形图准确识别地形类型并分析地形分布大势。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环节一 新课导入(5分钟) 【情境引入】展示地形地球仪,提出探索活动:让学生按照课件中介绍的步骤,用纸条缠绕北纬30°纬线,标注附近地形并观察分布情况。 提问“通过这个活动,大家发现北纬30°附近的地形有什么特点?世界上其他地区的地形又是怎样分布的呢? 学生按照要求进行探索活动,缠绕纸条、标注地形,观察并讨论北纬30°附近地形分布特点,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 通过动手操作激发兴趣,让学生直观感知地形分布,自然引入课题,培养地理实践力。
环节二 新课讲授 活动探究(25分钟) 一、陆地主要地形分布 1.【旧知回顾】展示“海拔和相对高度示意图”,提问:“海拔与相对高度的区别是什么?” 2.【地形识别】展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的景观图和示意图,引导学生观察形态特征,回忆并总结五种地形的各自特点。 3.【表格填写】发放表格(地形类型、海拔、地表起伏),让学生结合教材完成填写。 4.【对比讨论】组织小组讨论:“平原与高原、山地与丘陵的异同点是什么? 5.【大陆地形分析】展示东、西半球陆地地形图,让学生找出主要地形区,归纳各大陆地形特点(如亚欧大陆 “中高周低”)。 二、海底主要地形分布 1.【情境引入】播放海底地形探测图片,提问:“海底地形与陆地地形有何相似之处?” 2.【示意图解析】展示海底地形示意图,讲解大陆架、大陆坡、洋中脊、海盆、海沟、岛弧的特征。 3.【分布规律探究】发放 “海底地形分布表格”,让学生结合示意图归纳从大陆边缘到大洋中心的地形顺序。 4.【案例拓展】介绍马里亚纳海沟及 “奋斗者” 号探测成果,提问:“海沟的环境有何特点?” 三、世界地形分布大势 【图表分析】展示陆高海深对比图,引导学生观察:海洋与陆地的高度、深度有何差异?地形起伏哪个更大? 回顾概念,回答海拔与相对高度的区别。 观察图片,描述地形的直观特征(如平原 “平坦开阔”)。 阅读教材,填写表格,明确各地形的海拔和起伏差异 小组讨论,派代表发言对比地形异同。 在地形图上标注地形区,归纳并分享各大陆地形特点。 观察示意图,记录各海底地形的特征(如大陆架 “水深<200 米”)。 小组合作填写表格,总结分布规律(大陆架→大陆坡→大洋底)。 学说结合案例讨论海沟的极端环境,感受科技对地理探索的意义 观察图表,分析得出:海洋面积更大、平均深度更深,海底地形起伏比陆地大。 通过“回顾-观察-填表-讨论”的递进式活动,突破地形类型区分的难点,培养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 通过图片、示意图和案例,将抽象的海底地形具象化,培养地理实践力和人地协调观(如海洋资源开发与保护)。 通过图表分析,帮助学生建立世界地形海陆高低差异显著的整体认知,提升综合思维。
环节三 课堂总结 (5分钟) 【知识梳理】用思维导图梳理本节课核心内容: ①陆地五种地形及大陆分布; ②海底地形类型及分布规律; ③世界地形大势。提问:各大陆地形有何独特性?海底地形从岸到洋如何变化? 学生结合思维导图回顾知识,回答教师问题,完善自身知识体系。 通过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梳理知识脉络,强化记忆,培养归纳能力。
环节四 课堂练习 (5分钟) 【优题训练】展示课件中的典型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同桌互查。 独立答题,核对答案后提出疑问,教师针对性讲解。 通过练习巩固重难点,及时反馈学习效果,查漏补缺。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A类作业 练习:完成《分层练》中与本节课相关的练习题,巩固基础知识。 B类作业 完成教材复习题,绘制世界陆地主要地形分布简图。 查阅资料,分析家乡地形类型对当地农业、交通的影响。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如动手操作、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较为直观地理解了世界地形分布的相关知识,培养了学生的多种能力。 不足之处:在讲解地形分布的内在联系时,部分学生理解不够透彻;运用分层设色地形图分析地形分布大势的练习时间略显不足。 改进措施:在后续教学中,可增加地形分布关联的案例分析,设计更多关于地形图阅读的练习,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难点知识。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